《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4.(2022泰安中考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法制课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同学们要知法、学法、用 法、懂法、守法。 B.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 看手机造成的。 C.北京冬奥会凝聚了和平、团结、进步的时代强音,展现了“一起向 未来”的澎湃力量。 D.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构成重大威胁。
7 回忆我的母亲
作者作品 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早期创作的散文。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 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 2.(考点:内容概括)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 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3.(考点:理解情感与主题)“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 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 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 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 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上升到赞颂劳动人民,升华感情,深 化了主题。
③那年冬天,因为城市改造重建,那个菜市场被拆除,母亲失业了。 母亲的失业,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也意味着我的大学 梦将成为一个泡影。那些夜里,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有一次,我被 母亲的咳嗽声惊醒,走到母亲的房前,房门虚掩着,母亲背对着我在 擦父亲的照片,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 就高,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心突然又酸又软,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她每天早上 五点起床,赶到医院,拖地板、洗马桶,在八点之前,要把整幢楼的 卫生全部打扫完毕。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儿,母亲却做得 很开心。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有时是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有 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母亲身上 的狐臭味越来越淡,到后来,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概括《回忆我的母亲》内容

概括《回忆我的母亲》内容
以下是 6 条符合要求的内容:
1. 《回忆我的母亲》讲的不就是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的故事嘛!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妈妈一样,在生活中默默付出着。
比如我的妈妈,每天都为我准备可口的饭菜,这不和朱德母亲一样伟大吗?
2. 朱德写的《回忆我的母亲》啊,那可是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呀!这爱不就如同阳光照亮我们的生活一样温暖吗?想想你自己和母亲那些难忘的瞬间,是不是也是这般呢?
3. 《回忆我的母亲》就是一幅描绘母亲形象的生动画卷啊!那里有母亲的勤劳,有母亲的善良,多像我们记忆中母亲忙碌的身影呀!难道你不想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吗?
4. 嘿,《回忆我的母亲》展现的是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呀!这和我们的母亲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多相似呀!你的母亲是不是也有很多让你感动的故事呢?
5.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那可是对母亲的深情告白哟!这不就像我们有时想对妈妈说“我爱你”一样强烈吗?哎呀,太让人好奇具体的内容啦!
6. 《回忆我的母亲》说的就是母爱的伟大呀!这伟大简直像无尽的海洋一样深沉宽广。
我们的母亲不也同样给予我们无尽的爱吗?这书真的应该好好读一读!
观点结论:《回忆我的母亲》是一本能唤起我们对母亲深深情感的书,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感受。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

当代社会推广家庭伦理教育重要性
家庭伦理教育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庭伦理教育对于孩子品德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具有重要 影响。
家庭伦理教育对社会和谐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伦理教育的推广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稳定。
家庭伦理教育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家庭伦理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庭伦理教育的推广,可以传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珍惜母爱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我们应该珍惜母亲的关爱和付出,学会感恩和回报。
传承优良传统
文章中的母亲形象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和弘 扬这些优良传统,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注家庭和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我们应该关注家庭建设和社会和谐,通过 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
语言的运用
文章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 深情,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真 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仿佛能够 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 思念之情。
情感的共鸣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想起了自 己的母亲,她们同样为家庭付出 了很多,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更 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 无私。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02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 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 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 史。”:这句话既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 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赞美,强 调了劳动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
03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 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 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 够过快乐的生活。”:这句话表达了作 者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同时也 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 爱。
《回忆我的母亲》精品课件

母亲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养成了勤劳 、坚韧的性格,她从不向困难低头。
3
乐观、豁达
母亲性格乐观、豁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 总是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给我们积极向上的 力量。
母亲的重要经历
抗日救亡运动
01
母亲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曾担任村里的妇女救国会主任,
带领村民抗日救国。
担任村干部
背景概述
朱德的家庭背景
介绍了朱德出生的家庭背景,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经济状况等。
朱德参加革命前后的经历
简要介绍了朱德参加革命前后的经历,包括他的成长、求学、工作经历等。
创作背景
朱德写《回忆我的母亲》的初衷
朱德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纪念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 为了表达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文章中涉及了母亲的多个方面,包括家庭背景、生活经历、 教育理念、道德品质等,但并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通过精 心选材和组织,使全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文章结构分析
本文以时间为序,通过倒叙的方式展开回忆,使文章结构 紧凑、脉络清晰。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回忆往事”、“怀念母亲” 和“感受母亲”,每个部分都有重点和核心内容,使全文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中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中的重点是母亲的形象刻画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母亲日常生活中 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和特点,同时通过情感描写,使读者 深刻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本文中的难点是如何将母亲的多个方面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通过精心选材和组织,使全文不仅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同时也突 出了母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通过回忆母亲的种种事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回忆我的母亲》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我的母亲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我的母亲节选阅读习题及答案胡适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请了一位先生。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
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
她还时常收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回忆我的母亲》(张ppt)优秀课件全篇

综上分析,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什么?
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
研讨分析第三层(第14、15段)
1.归纳层次大意。
明确:感谢母亲对“我”的教育与深刻影响。
提问: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 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 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这议论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后来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
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 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 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家庭环境
劳动能手
(爱憎分明)
小结:叙述贫苦的家境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
分析写作手法:
在写法上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请画出 有关议论的句子。
例如第8段,在叙述乙未年退佃搬家的悲惨遭遇 这件事之后,就写了下面的议论:“母亲没有灰心,她 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佃农(diàn) 祖籍(jí) 仪陇(lǒng) 溺死(nì) 劳碌(lù) 私塾(shú) 衙门(yá) 横蛮(hèng mán) 不辍劳作(chuò) 差役(chāi yì) 妯娌(zhóuli) 和睦(mù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7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课件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 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 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 比热爱的感情,表达了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 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身教重于言传,朱德的母亲没有从言语上给予 他深刻的教诲,却用实际行动教会了他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品行。母亲是一本永远都书 写不完的大书,母亲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母 亲的恩德,感激不尽,永生不忘,母亲不仅给予我 们生命,更给予我们享用毕生的宝贵财富。
合作探究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 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照,既表现了作者 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鄙弃,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 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合作探究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写出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 突出了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了母亲 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 遗,同时还表露了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 遗憾。
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一种无意的伤害。饭后,他把那 蛇皮袋里的梨一个个取出来,谨慎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拓展探究
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 固执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 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
回到家,看到餐桌上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 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 j iàn )飞溅 溅
( j iān )溅溅
预习检查 形 近字
shú( 熟 )悉 私shú( 塾 ) shú( 孰 )与
wǎn( 碗 )碟 wǎn( 婉 )约 wān( 豌 )豆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东挪西借:指到处挪借款项。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说说文章可分为几个 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总叙
板书
背景介绍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锺太夫人逝世。朱 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 本文原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 延安《解放日报》上。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 会出版《朱德选集》,改题为《回忆我的母亲》。
体裁 背景资料 介绍
概念
回忆录: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 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
①“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饱含母亲的无限心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②“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总括性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结束对往事的回忆。
重难讲解
③“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 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呼应上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让“我”养成革 命的意志,说明“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表现 可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以追 形式 述历史阶段,也可描写生活侧面。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①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人物的经历和思想;
文体 ②广泛:指不仅要回忆所写人物的经历,而且要以所写人物的经
特点 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③突出:指回忆录中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
一、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二、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三、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
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
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三、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
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
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四、主要教法是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
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
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指导预习,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的1—7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学过刘坚同志的《草地晚餐》。
记叙的人物是谁?(学生答:朱德同志)。
文章歌颂了朱德同志的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
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
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1)佃农(diàn) (2)祖籍(jí)(3)妯娌(zhóulǐ)(4)勉强(qiǎng)(5)迁徙(xǐ)(6)慰勉(wèimiǎn)(7)溺死(nì)(8)衙门(yá)(9)私塾(sīshú)(10)调料(tiáo)(11)血溅(jiàn)(12)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
①不辍劳作(chuò):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è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
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é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é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
节,减省;缩,缩减。
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
⑦东挪西借(nuó):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
聊,姑且、略;叙,谈。
(姑且谈谈)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学生分别查阅写作工具书,讨论。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
这是文章第二部分。
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
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
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
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
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
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
(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
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
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
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
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
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
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
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
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
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四、五。
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