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案
如何更好地预防克山病

早期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添加 标题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病情
添加 标题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有助于预防克山病
避免接触病原体
保持个人卫生,勤 洗手,避免接触病 患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 食物,特别是肉类 和海鲜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和家禽,避免接触 病患的排泄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 保持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未煮熟的食物 保持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保持环境整洁
饮用安全的水源
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确保 水质安全
煮沸饮用水,杀死水中的细 菌和病毒
确保水源清洁,避免污染
使用净水器或滤水器,过滤 掉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添加 标题
监测和调查的频率:根据当地克山病的流行情况确定,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添加 标题
监测和调查的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等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 保健能力
宣传克山病的危害和预防措 施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 限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等
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和防治能力
加强医务人员的 培训,提高他们 对克山病的认识
和诊断能力
推广克山病的防 治知识,提高医 务人员的防治意
待在密闭空间
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免疫力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
等
加强体育锻炼,如跑步、 游泳、瑜伽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 度紧张和焦虑
克山病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克山病的预防措施
第四章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克山病的认识 和预防意识
开展健康讲座和培训,普 及克山病防治知识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提高 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开展克山病宣传活动, 提高公众知晓率
改善生活环境
改善住房条件: 建造坚固、保 暖、防潮的住 房,保持室内
干燥、通风
改善饮食条件: 提供营养均衡、 多样化的饮食, 增加身体抵抗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 物中毒等意外情况
加强医疗保障
建立健全医疗 保障制度
加强疾病监测 和预警
提高基层医疗 水平
开展健康教育 和宣传活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病区居民的饮食中缺乏必 要的营养物质
气候条件
寒冷环境:克山病多发于 寒冷地区
湿度较高:湿度较高的地 区克山病发病率较高
气温骤降:气温骤降可能 导致克山病的发生
季节性:克山病具有季节 性特征,多发于冬季
饮食习惯
缺乏营养:饮食中 缺乏必要的营养素, 如维生素、矿物质 等
饮食不卫生:饮食 不卫生,导致细菌、 病毒等病原体感染
克山病的危害
第三章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脏损害:克 山病可导致心 肌炎、心包炎
等心脏疾病
肾脏损害:克 山病可导致肾 小球肾炎、肾 盂肾炎等肾脏
疾病
肝脏损害:克 山病可导致肝 肿大、肝功能 异常等肝脏疾
病
神经系统损害: 克山病可导致 头晕、头痛、 恶心、呕吐等 神经系统症状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影响身体健康:克山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的损害,导致身体机能 下降
饮食习惯不良:长 期食用高盐、高脂 肪、高胆固醇的食 物,增加患病风险
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专项行动方案 (最新)

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专项行动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县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健康管理、患者救治、社会救助等工作,全面推进健康X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X市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专项行动方案(X 年)》和《X县地方病防治“X”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病情现状我县地方病主要有大骨节病、氟病、克山病和碘缺乏病。
其中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X、X、X、X、X、X、X7个镇办21个村,X 年摸底调查有患者43例。
氟病以饮水型氟中毒为主,主要分布在X、X、X、X4个镇5个村,X年摸底调查有氟斑牙125例,轻度氟骨症1例。
克山病主要分布于X、X2个镇23个村,X年摸底调查有25例(慢型4例,潜在性克山病21例),患病率为5.95/十万,X年监测病情达到消除标准。
碘缺乏病涉及全县各镇办,X年发病率为1.91%,按要求达到了消除指标。
二、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政府领导,部门协作。
各镇办要将地方病防治和贫困患者救治、救助、帮扶工作与健康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立足部门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落实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改善病区生产生活环境,对重点人群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引导群众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控制增量。
按照健康扶贫标准,集中力量对大骨节病等地方病患者开展救治、救助和帮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存量。
(二)工作目标1.总目标到X年,地方病综合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基本消除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危害;贫困地方病患者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贫困地方病患者家庭与全县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2.具体目标(1)患者救治。
在尊重患者意愿基础上,X年,完成80%左右有手术指征的大骨节病患者手术治疗及l00%大骨节病、氟骨症、克山病等患者药物治疗任务,Ⅱ度、Ⅲ度大骨节病、慢型克山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X年底,全部患者得到医疗救治,Ⅱ度、Ⅲ度大骨节病、慢型克山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随访。
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案

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案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2. 克山病概述2.1 定义与分类- 定义:克山病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土壤中而引起的职业性肺癌。
- 分类:根据不同因素,可将其分为自然发生型、人为诱导型等几个类型。
3. 疫情调查与监测体系建设3 .l 建立健全相关数据收集机制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收集各地区医院报告并整理统计相应数据;- 设立专门部门或委托第三方进行信息汇总,并建立电子化数据库。
4.预防措施4.l 领导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关注度,提高社会认知水平;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广泛宣传活动。
5.早期筛查6.确诊标准7.临床治疗8· 康复护理9 · 后续随访10.法律责任与处罚- 法律名词及注释:- 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指突发的、对公众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的事件。
- 责任追究:根据相关法规,将疏忽职守或不履行相应义务等情况作为依据,通过合适手段追究当事人责任。
11. 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a) 疾病报告表格;b) 宣传教育材料样例;12. 结束语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指在国家范围内或跨越多个国家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了某种新型感染性疾病,并具有高度传播风险以致可能引起且已经引起其他地区流行甚至全球扩散。
该类别下包括自然灾害、恶势力攻击、化学物质泄漏等各种突发性环境变化导致的影响公共卫生的事件。
2)责任追究(Liability)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疏忽职守、不履行相应义务等情况下造成他人损失或伤害的当事人进行合适手段和措施来追求其法律上的责任,并赔偿受影响方所遭受到的经济和非经济损失。
陕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陕西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9.09.28•【字号】陕卫办疾发[2009]183号•【施行日期】2009.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血吸虫与地方病防控正文陕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陕卫办疾发〔2009〕183号)各设区市卫生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127号)和《关于印发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128号)要求,为掌握我省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评价综合措施防控效果,现将全国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监测方案印发你们,请根据每年度国家项目和省级的任务安排,按照方案开展监测工作。
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根据当年确定的监测任务县数,制定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各市根据地方病防治工作需要,可以自定市级监测点,参照本方案开展监测工作。
附件:1.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试行)2.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试行)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附件1:全国克山病监测方案(试行)克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心肌病,曾给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多年来,各病区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预防措施和“三早一就地”的治疗措施,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病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急型、亚急型克山病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
为动态了解克山病病情变化趋势,科学、规范和持续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掌握全国克山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指导重点病区的预防控制工作。
(二)评价综合措施防控效果,为评估控制和消除克山病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点选取及范围(一)选取原则。
1.病例搜索。
克山病的治疗及预防ppt课件

药物治疗
常用制剂 ① 卡托普利:起始剂量6.25mg,2次/日,增加到
目标剂量25~50mg,2~3次/日,餐前1小时服用。 ② 依那普利:起始剂量2.5mg,1次/日 ,目标剂量
10 mg,2次/日 。 ③ 贝那普利:起始剂量2.5mg, 1次/日,目标剂量
亚急型、慢型克山病的治疗
(一)消除或控制诱发因素 1、休息:控制体力活动,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
心功能恢复。 2、控制钠盐摄入:正常人食盐6~10克/d ,轻度
心衰 5克/d ,中、重度心衰 2.5克/d 。 3、妊娠和分娩:慢型患者一般不宜怀孕,如果已
怀孕,早期应终止妊娠,晚期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在心脏监护下分娩。 4、预防和控制感染:初春和冬季要注意上呼吸道 和肺部感染,已经感染者,要选用有效抗生素,如 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5、合理膳食:根据病人家庭条件,合理改善膳食 结构,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同时要纠正偏食,防止过饱。
5~20 mg /日。 ④ 福辛普利:起始剂量10mg, 1次/日,目标剂量
10~40 mg /日。 从小剂量开始,一周后根据血压剂量递增(倍增)
1次,达目标剂量后应长期坚持应用。只要患者能 耐受可一直增加到最大剂量。血压作为观察指标, 一般收缩压不低于90mmHg。
克山病的治疗与预防
(一)克山病的治疗原则 (二)常用药物 (三)非药物治疗 (四)克山病的预防
克山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急型克山病的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抢救”,是急型治疗
的基本原则。 1、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急性肺水肿患者半卧位或坐位。 2、吸氧和辅助通气 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保证气道通畅,增加吸氧浓度。 3、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 适应症:心源性休克和或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10 %~
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案

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案克山病是一种常见的医学疾病,也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海拔地区,气压低、氧气稀薄,对人体免疫系统有很大的负担,导致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异常,产生一系列的身体症状。
针对这种疾病,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案,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1.克山病疫情的监测/监测人员的职责一旦发现克山病,我们需要立即及时监测和研究,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传播途径,以及对防治措施的反应等。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监测机制,派遣专业人员定期收集病例信息、采集样本,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
此外,在监测人员的职责方面,还需要负责开展克山病的警示教育工作,以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监测人员需要熟悉有关规定和操作步骤,严格遵守防疫制度,高度敏感地监控病情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报告和汇总。
2.预防措施的制定疾病的预防是比治疗更重要的任务。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克山病的发病率和传播率。
(1)政府主导政府应建立克山病疫情监测机制,组织开展克山病警示教育、预防措施推广及社区管理等工作。
政府应出资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克山病预防和治疗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提高克山病医疗服务的质量及效益。
(2)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负起疾病预防的主要责任,指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身体健康。
同时,为了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和传染率,医疗机构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派遣专业人员在高海拔地区常年定期巡诊、做好健康宣传和教育等,也应积极开展疾病筛查,提高疾病诊断的精准度。
(3)个人防控个人防控是全方位的,除了遵循好卫生习惯之外,还要运动、锻炼。
锻炼身体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自我防御能力。
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给机体充分的休息时间,同时要摄入易于吸收的营养丰富的膳食,改善体内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力。
3.医疗治疗的方案在克山病发病期间,医疗治疗也是一项紧急的措施。
克山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克山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摘要:目的:对克山病在本县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预防策略。
方法:调取本地区克山病病历资料,对以往克山病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对重点地区包括生活贫困、卫生较差的地方进行综合防治,改善居民的卫生环境,指导知道居民合理饮食,提高身体素质和硒水平,防止克山病的再发生。
结果:未发现克山病和疑似克山病病例,通过对以往病历的分析及对克山病的针对性和综合防治,近年来没有发生克山病的患者。
结论:克山病的致病因子是经过当地地产的粮食进入人体的,与饮水无关。
克山病的致病因子是黄绿青霉菌产生的CIT毒素。
影响因素繁多,主要是促进接触病因物质以及易感的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及接触的机会。
通过开展克山病的针对性预防工作,有效的防止克山病的发生。
关键词:克山病;相关因素;预防策略我国克山病自1935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并命名以来已有近80年的历史[1]。
克山病是一种关于硒缺乏的地方性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威胁这人民群众的健康。
克山病分为急型克山病、亚急型克山病、慢型克山病、以及潜在型克山病。
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肾和肺等脏器的栓塞。
解放前我国的东北、中西北地区暴发流行,多少病区村屯因克山病成了无人村屯。
解放后又发生多次流行,1980年后呈散在发生,仅局部地区流行,在1990年克山病自流行以来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大量的研究表明,克山病发生于低硒地区,膳食营养与克山病发病相关联[2]。
克山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克山病的防治工作涉及病情监测、现患病人的治疗、预防、防治效果的评价、病因研究等。
本文对克山病发生发病谱变化,分析克山病的发病因素和预防策略。
1资料与方法对本地区克山病进行病历搜索,对以往克山病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对重点地区包括生活贫困、卫生较差的地方进行综合防治,改善居民的卫生环境,知道居民合理饮食,提高身体素质和硒水平,防止克山病的再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山病防治工作方案
一、目的
了解和掌握全区克山病病情信息,为评价克山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调整防控策略和实现区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地区
按照国家技术方案要求,确定县区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
三、项目内容
(一)在病情监测前首先进行克山病可疑病例搜索
1、病例搜索范围:县医院、3至5个目前或历史病情最重的病区乡镇卫生院及所属病区村卫生所。
2、病例搜索步骤: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在各级医院相应科室的医生配合下查阅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的内科、儿科、急诊科近3年内的出入院病案,查找心肌病病例。
根据病例的克山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居住地等流行病学线索确定可疑克山病病例。
3、病例核实诊断:县组织成立县级克山病诊断专家组,成员由县疾控中心和临床医疗机构的内科、儿科、急诊科的科室主治医师以上专家组成。
想级专家组对可疑克山病病例根据《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进行诊断,对确诊的克山病病例进行分型,病例核实结果上报省疾控中心。
省疾控中心组织省级专家对病区的部分克山病病例进行抽查核实。
(二)病情监测
1、病区村监测对象:以监测村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每年在该村居住生活时间6个月以上的村民),监测人数不低于650人(不足时由临近病区村补齐),检诊率不低于80%。
2、资料收集:收集监测点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受检人群的年龄及性别构成等情况。
3、监测内容:对监测村全部监测对象进行临床检查和心电图描记,对疑似克山病患者须拍摄X光胸片。
统计监测村克山病患者检出率和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将检查结果汇总上报。
4、样品采集:每个监测点选择10名20—45岁男性和10名6~12岁的男童采集发样(枕部,距离发根2cm之内,每份2g),同时采集家中主食粮食样品1份,每份50g,进行硒含量测定。
(克山病人和疑似克山病人优先选择)(三)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
克山病病例按克山病诊断标准(GB17021)诊断;粮食中硒含量和发硒含量,按照食品中硒的测定(GB/T5009.93)标准方法测定。
(四)项目统计
1、检诊率=检诊人数/常住人口数×100%
2、检出率=检出病人数/检诊人数×100%
3、心电异常率=心电异常的人数/检诊人数×100%,其心电异常人数的统计不应包括窦速、窦缓、窦不齐这3项在内。
四、技术培训
(一)由市疾控中心负责项目区疾控中心和医院业务骨干的项目技术培训。
(二)县疾控中心负责项目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五、组织管理
本项目在县卫生局领导下实施。
按照《省年度中央补助地方病防治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要求,调整了区项目技术工作组和克山病诊断专家组,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技术工作组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全县项目技术骨干培训、负责项目实施、样品采集并及时送检,及时收集、录入、上报有关资料和总结。
六、质量控制
(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对项目内容和进度要有详尽的记录,包括:实施具体方案、工作小组会议记录、现场采样记录、督导检查记录、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人员培训资料等全部原始资料齐全。
上述文件、资料要立卷归档,以备检查。
(二)在项目实施前开展区级培训工作,使项目实施人员理解和掌握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表格,具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监测样品采集均应严格按随机抽样的原则,使其具有代表性,符合采样要求。
(四)各项指标的监测、检测和记录,严格按本方案要求进行,不得缺项、漏项,做到准确无误。
数据录入采用双盲录入方式,用Epiinfo软件进行资料录入,确保录入计算机的数据准确、可靠。
七、项目执行进度
县项目技术小组在年3月完成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的制订,4月完成人员培训,4~9月组织开展现场监测、监测、样品检测、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工作;项目乡、镇在4月初组织开展可疑病例搜索,4~6月进行现场监测、资料收集、样品采集送检、7~8月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审核录入,样品实验室检测,9月底基本完成项目所有工作,并将项目有关的资料数据、表格及总结材料报省疾控中心地病所;11月省项目工作小组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12月迎接国家卫生部、财政部的评估验收。
八、经费预算
(一)、人员培训:
1、参加省、市培训1000.00元(500.00/次×2人次=1000.00)。
2、现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费3000.00元(30人×100.00元/人=3000.00)。
(二)、交通费:600.00元/天×5天=3000.00元
(三)、误工补助费:
1、专家费1000.00元。
2、村(社)干部的误工费100元/天×5天×2人=1000.00元。
3、理发费:60人×5.00元/人=300.00元
(四)、现场体检监测费11500.00元。
(五)、宣传资料印刷费2000.00元(20000份×0.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