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西南大学《1112农业气象学》在线作业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学作业[1]-15页word资料

农业气象学作业[1]-15页word资料

一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1、平行观测法:同时观测气象要素和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

2、地理播种法:在气候条件不同地区,选择土壤条件相同的地段,于各地最适宜的播种期播种同一品种,进行平行观测。

3、分期播种法:在同一地区,间隔5~10d播种同一作物,根据研究任务,可播5~10期,最少不少于3期。

4、地理分期播种法:将地理播种法和分期播种法结合起来的一种试验方法,弥补了单纯地理播种法很难取得地形、土壤、栽培技术完全一致与分期播种法只在一个点上进行试验的不足,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田间试验方法。

5、人工气候实验法: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各种气象条件,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得出作物要求的定量指标,6、气候分析法:把所需要的农业资料和气象部门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求得作物产量或品质与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7、统计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8、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第一章大气一、大气的垂直结构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 对流层特点:对流层: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km,在中纬地区平均10-12km,在高纬地区平均为8-9km。

一般夏季对流层厚度比冬季厚。

(1)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间,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0.65℃/ 100m)。

(2)空气具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

(3)集中了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4)高度水平方向上的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

(5)天气变化最复杂的一层,发生许多地面看到的天气现象,如云、降雨、雪等。

第二章辐射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称为。

一、辐射具有二象性波动性粒子性(一)辐射波动性物体时刻不停的放射和吸收电磁波,其波长(λ),频率(f),波速(v)三者关系为:v = λf通常取光速v =3×108m/s ,λ(nm),f(Hz)或(KHz)频率高的波长短,频率低的波长长。

所以根据波长的相对长短,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二)辐射粒子性辐射粒子学说认为,电磁辐射是由具有一定质量、能量和动量的微粒子流组成,每个光量子的能量(EL)与频率或波长的关系式为:EL= hf = hv / λ光量子高的物体,其辐射频率高,辐射波长短;光量子低的物体,频率低,波长长。

西南大学2020年春[1112]《农业气象学》辅导资料答案

西南大学2020年春[1112]《农业气象学》辅导资料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课程代码:1112 学年学季:20201
单项选择题
1、大量吸收红外线的是()。

“水汽【√】
“臭氧
“微尘杂质
“氧
2、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

“1000 百帕
“760 百帕
“1013 百帕【√】
“4/3 百帕
3、摩擦层中,在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出现的风不受以下哪种力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
4、土壤导温率与导热率、热容量的正确关系是()。

“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正比
“与导热率、热容量均成反比
“与导热率成反比,与热容量正比
“与导热率成正比,与热容量成反比【√】
5、某地今年春季的降水量为250 ㎜,同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 ㎜,则该地今年春季降水的绝对变率为()。

“20%
“50 ㎜【√】
“25%
“-50 ㎜
6、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

“凹面的E 比平面大
“冰面的E 比纯水面的大
“纯水面的E 比溶液面的小
“大水滴的E 比小水滴小【√】
7、电磁波谱中波长最短的是()。

西南大学18秋《1112农业气象学》机考大作业

西南大学18秋《1112农业气象学》机考大作业

考试剩余开始计时..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1 2 3 4 56 7 8 9 1011 12 13 14 15二、多项选择题1 2 3三、判断题1 2 3 4 56 7 8 9四、问答题1 2 3 4已做未做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课程名称:(1112)《农业气象学》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姓名:杜海香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道题2.0分,共30.0分)1. 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反射作用造成的B.散射作用造成的C.漫射作用造成的D.吸收作用造成的2. 在陆地上,气压最高的季节是()。

A.秋季B.夏季C.冬季D.春季3. 地面辐射差额由正值转变为负值的时间出现在()。

A.日落前1小时左右B.日出后1小时左右C.日落后1小时左右D.日出前1小时左右4. 随着高度的降低,气压会()。

A.先增大后减小B.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增大5. 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A.3000~80000nmB.400~760nmC.4000~120000 nmD.150~4000nm6. 大气结构是指大气()。

A.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B.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C.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组成成分D.从地面到大气上界空气的成分变化7. 气层是绝对稳定的条件是()。

A.γ>γmB.γ<γdC.γ<γm8. 由于季风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季节是()。

A.秋季B.夏季C.冬季D.春季9. 明天少云,最高气温27℃,风向北转南,风力2—3级,这说明明天()。

A.气象好B.气候好C.天气气候好D.天气好10. 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体对于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这是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基尔荷夫定律B.普朗克定律C.维恩位移定律D.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11. O3对下列辐射有很强吸收能力的是()。

西南大学大作业(1112)《农业气象学》大作业A答案

西南大学大作业(1112)《农业气象学》大作业A答案
5、霜冻按发生的天气条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为什么黑霜对作物的危害比白霜严重?
答:按天气条件,可以将霜分为平流行霜冻、辐射行霜冻、和平流辐射行霜冻。
黑霜对作物的危害比白霜严重的原因是:空气湿润情况下发生霜冻时常可在地面物体上看见白色晶体,称为白霜。北方春秋季节空气干燥,发生霜冻时往往水汽不足,很少出现白霜,但地面或植物表面温度同样降到0度以下,仍然可对植物形成伤害,称之为黑霜。由于形成白霜时水汽凝结成冰晶要放出热量,冰霜还有隔热作用,实际上出现黑霜的危害要比白霜更大。
2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引迟熟种
②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
③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引早熟种
④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引迟熟种
2、中国温度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如何?为什么说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得天独厚的农业气候条件?
答:一、温度分布特征:1、温度时间变化:(1)温度年差较大。北方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2)春秋温升降北方快于南方。中国春季的增温和秋季的降温都是北方快于南方,内陆快于南海。(3)四季气温日较差各地参差不一。2、温度的空间分布:(1)冷热中心区。隆冬一月有两个高温区和低温区,分别是海南岛南部、**省南端、新疆富蕴和黑龙江漠河;盛夏7月有两个高温区,一个是淮河以南及川东,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南京在这一区,另一个是吐鲁番盆地。(2)温度梯度。(3)地形影响显著。
4、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8秋西南大学《1112农业气象学》在线作业

18秋西南大学《1112农业气象学》在线作业

18秋西南大学《1112农业气象学》在线作业单项选择题1、大量吸收红外线的是()。

A. 氧B. 水汽C. 臭氧D. 微尘杂质单项选择题2、一天中,土壤表面最低温度出现在()。

A. 日出前后B. 正午C. 日落前后D. 子夜单项选择题3、辐射雾的特点是()。

A. 辐射雾在夜间形成,日出前后最大B. 辐射雾在一天中任何时间均可形成,夜间最大C. 辐射雾在大气层结不稳定时形成,全天都大D. 辐射雾在清晨形成,上午最大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4、某地今年春季的降水量为250㎜,同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则该地今年春季降水的绝对变率为()。

A. 20%B. 25%C. -50㎜D. 50㎜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5、从冬到夏,太平洋副高移动的方向是()。

A. 由南向北B. 由北向南C. 由东向西D. 由西向东单项选择题6、随着高度的降低,气压会()。

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7、电磁波谱中波长最短的是()。

A. 无线电波B. 红外线C. 可见光D. 宇宙射线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8、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基本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B. 昼夜长短变化C. 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D. 海陆分布单项选择题9、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

A. 平行观测B. 联合观测C. 地理观测D. 分期观测单项选择题10、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A. 150~4000nmB. 400~760nmC. 3000~80000nmD. 7000~120000nm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1、地面辐射差额由正值转变为负值的时间出现在()。

A. 日出前1小时左右B. 日出后1小时左右C. 日落前1小时左右D. 日落后1小时左右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2、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吸收作用造成的B. 散射作用造成的C. 反射作用造成的D. 漫射作用造成的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3、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农业气象学习题绪论名词解释题:1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气象学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填空题: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与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3农业气象学是科学与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单项选择题: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A、大气物理学B、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D、大气科学2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多项选择题:1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肥力A、B、C2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温度B、空气湿度C、能见度D、降水量A、B、D问答题: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 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 分)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 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 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 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 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1 分)填空题: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观测。

(1112)《 农业气象学》大作业A答题卷

(1112)《 农业气象学》大作业A答题卷
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布局农牧业。
5、农业生产中防御霜冻的措施有哪些?
答:农业生产中防御霜冻的措施有:
①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的无霜期长短和霜冻发生规律,选用与之相当的熟期品种,选择背风、向阳、避冷避冻地形种植霜期作物;
②根据具体作物的霜冻指标和播种到出苗需要的积温,分析历史气候资料,参考历年和当年不同时效的天气预报,确定适宜的播种期,做到“霜前播种,霜后出苗”,使敏感期避开霜冻;
答:①散射质点的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小时的散射,称为分子散射。
散射质点的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大或差不多时的散射,称为漫射。
②分子散射的规律即雷莱分子散射定律是散射的强度与辐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辐射波长愈短,散射强度愈大。
漫射的规律是散射质点对于各种辐射光谱具有同等程度的散射能力。
晴朗干洁的天空云少、杂质少,散射质点多为空气分子,散射以分子散射为主。因此,波长较长的红橙光的散射强度较小,而波长较短的蓝紫光的散射强度较大。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答:在农业生产中风的人为调节措施有:
①增加地面植被覆盖建造防护林带、防风墙、风障畦、封山育林、育草,以减轻风害,保护土壤和作物。
②改进农业栽培技术选育矮秆、茎秆坚韧的抗倒伏、抗风的优良品种;采用带状种植、合理间套作;调节播种期,尽可能避开风沙期;高秆作物进行培土,作物的种植行向与地区的盛行方向一致等。
③育苗移栽的作物、蔬菜,移栽时间要以避开终霜为准;
④应用生长抑制剂,调节发育速度,降低霜害的危险性;
⑤选用耐寒作物和品种,促进抗寒锻炼,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寒力;
⑥营造防护林、风障和采用覆盖法、加热法、烟雾法、灌水法等临时改善局地小气候条件,使降温幅度减小;
⑦喷施化学保温剂减少地表热量散发,抑制冰核活性细菌,降低冰点温度,减轻霜冻危害。

农业气象学网络作业

农业气象学网络作业

农业气象学网络作业气象学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影响着人类生活中许多方面。

它不仅影响到农业和渔业生产,还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农业气象学,以改善农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覆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气象观测、气象学分析、气候变化、农业气象应用、农业气象观测等等。

这些研究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农民准确预测气象状况,避免发生灾害和损失。

现在,我们拥有了更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这允许农民使用网页应用程序或手机应用程序来接收有关气象信息。

因此,他们可以从农业气象学网络获取有关气象变化的信息,从而使农民能够在农业生产中更有效地利用气象信息。

此外,网络技术还允许农民保存在网络上的气象数据,并在必要时可以及时地分析和应用。

农业气象学网络作业不仅有助于收集农业气象数据,而且可以使农民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气象变化做出反应,以保护农业作物免受恶劣气象的破坏。

此外,农业气象学网络作业也有助于研究气候变化,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预测气候变化,并根据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这样可以使农民更有效地开展农业生产,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和气候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气象学网络作业变得愈发重要。

为此,我们要加强农业气象学网络研究,以确保农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能受到气象环境的良好保护。

首先,要加强气象观测能力,以有效地采集和分析气象数据,以便及时准确预报天气和气候变化;其次,要开发更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农民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气象信息,以便于更有效地应用气象信息。

最后,要分析和研究气候变化趋势,以指导农民更好地预测气候变化,并根据气候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总之,农业气象学网络作业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气象学网络研究,以确保农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能受到气象环境的良好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1、大量吸收红外线的是()。

A. 氧B. 水汽C. 臭氧D. 微尘杂质单项选择题2、一天中,土壤表面最低温度出现在()。

A. 日出前后B. 正午C. 日落前后D. 子夜单项选择题3、辐射雾的特点是()。

A. 辐射雾在夜间形成,日出前后最大B. 辐射雾在一天中任何时间均可形成,夜间最大C. 辐射雾在大气层结不稳定时形成,全天都大D. 辐射雾在清晨形成,上午最大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4、某地今年春季的降水量为250㎜,同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则该地今年春季降水的绝对变率为()。

A. 20%B. 25%C. -50㎜D. 50㎜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5、从冬到夏,太平洋副高移动的方向是()。

A. 由南向北B. 由北向南C. 由东向西D. 由西向东单项选择题6、随着高度的降低,气压会()。

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7、电磁波谱中波长最短的是()。

A. 无线电波B. 红外线C. 可见光D. 宇宙射线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8、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基本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B. 昼夜长短变化C. 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D. 海陆分布单项选择题9、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

A. 平行观测B. 联合观测C. 地理观测D. 分期观测单项选择题10、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A. 150~4000nmB. 400~760nmC. 3000~80000nmD. 7000~120000nm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1、地面辐射差额由正值转变为负值的时间出现在()。

A. 日出前1小时左右B. 日出后1小时左右C. 日落前1小时左右D. 日落后1小时左右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2、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 吸收作用造成的B. 散射作用造成的C. 反射作用造成的D. 漫射作用造成的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3、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是()。

A. 气压、温度、湿度和降水B. 气压、温度、风C. 光照、温度、湿度和降水D. 光照、温度、风单项选择题14、单圈环流的形成主要是()。

A. 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B. 惯性离心力的作用C.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D. 摩擦力的作用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5、露点温度表示的是()。

A. 潮湿地面的温度B. 空气的湿度C. 空气的温度D. 未饱和湿空气的温度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6、风由西吹向东,则称为()。

A. 东风B. 南风C. 西风D. 北风单项选择题17、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气温日(年)较差大等主要气候特点的是()。

A. 大陆性气候B. 海洋性气候C. 季风气候D. 高原气候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8、形成露和霜的有利条件是()。

A. 有云的夜晚B. 有风的夜晚C. 晴朗微风的夜晚D. 有效辐射小的夜晚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9、由于季风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20、在北半球高压区中,如以G表示气压梯度力、A表示地转偏向力、C表示惯性离心力。

请问形成梯度风时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A. G = A + CB. A = G + CC. C = G + AD. G = A = C单项选择题21、根据干空气状态方程,干空气压强与以下哪个参量无关()。

A. 密度B. 比气体常数C. 干空气温度D. 重力加速度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22、各地的温度和降水总是在一定的水平上变化,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这主要归功于()。

A. 洋流B. 大气环流C. 季风D. 海陆风单项选择题23、大规模的海水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海域,称为()。

A. 寒流B. 暖流C. 对流D. 平流单项选择题24、地面辐射差额由负值转变为正值的时间出现在()。

A. 日出前1小时左右B. 日出后1小时左右C. 日落前1小时左右D. 日落后1小时左右单项选择题25、辐射通量密度是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其单位是()。

A. lxB. nmC. WD. W/m2单项选择题26、明天少云,最高气温27℃,风向北转南,风力2—3级,这说明明天()。

A. 天气好B. 气候好C. 气象好D. 天气气候好单项选择题27、在陆地上,气压最高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单项选择题28、喜温作物开始播种的界限温度是()。

A. 0℃B. 5℃C. 10℃D. 15℃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29、气压一定时,气温越高,单位气压高度差()。

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单项选择题30、土壤不同层次之间进行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A. 辐射B. 分子传导C. 对流D. 潜热交换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31、暖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

A. 锋前B. 锋后C. 锋左D. 锋右单项选择题32、对植物表现出最强的光合作用的光谱成分是()。

A. 760~610nmB. 610~510nmC. 510~400nmD. 400~320nm单项选择题33、影响我国近海的洋流“黑潮”又称为()。

A. 寒流B. 暖流C. 对流D. 平流单项选择题34、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

A. 左边B. 右边C. 左前方D. 右前方单项选择题35、气层是绝对稳定的条件是()。

A. γ>γmB. γ<γmC. γ>γdD. γ<γd单项选择题36、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最主要的方式是()。

A. 吸收作用B. 散射作用C. 反射作用D. 透射作用单项选择题37、霜冻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原因主要是()。

A. 结霜B. 低温C. 结霜加低温D. 冷风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38、气温一定时,气压越高,单位气压高度差()。

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单项选择题39、使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动力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水平地转偏向力C. 摩擦力D. 惯性离心力单项选择题40、下列属于地方性风的是()。

A. 季风B. 梯度风C. 海陆风D. 地转风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41、地面天气图属于()。

A. 等高面图B. 等压面图C. 0hPa图D. 850hPa图单项选择题42、可见光波长范围是()。

A. 150~4000nmB. 400~760nmC. 3000~80000nmD. 4000~120000 nm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43、天气所涉及的时间与气候相比要()。

A. 相差十年B. 差不多C. 短些D. 长些单项选择题4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

A. 150~4000nmB. 400~760nmC. 3000~80000nmD. 7000~120000nm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45、人们现在非常关注南极出现的臭氧空洞,是因为()。

A.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减少B.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红外线增加C.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D. 臭氧浓度减弱,将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本题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46、O3对下列辐射有很强吸收能力的是()。

A. 红外线B. 可见光C. 紫外线D. 宇宙射线单项选择题47、影响我国近海的洋流“亲潮”又称为()。

A. 寒流B. 暖流C. 对流D. 平流多项选择题 48、自由大气中形成梯度风时空气受到的力有()。

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水平地转偏向力C. 惯性离心力D. 摩擦力E. 重力本题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 49、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有()。

A. 气压B. 气温C. 湿度和降水D. 风E. 光照本题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 50、水汽凝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大气层结稳定B. 云底的高度较高C. 有上升气流D. 空气中必须有凝结核(或凝华核)E.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本题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 51、空气质点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可能受到的力有()。

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水平地转偏向力C. 惯性离心力D. 摩擦力E. 重力本题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 52、大气上界是指()。

A. 地球大气密度为零的高度B. 高云族的高度C. 散逸层的高度800KmD. 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000-1200KmE. 地球大气密度接近于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本题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 53、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因子是()。

A. 太阳高度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