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8秋[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19年春季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试题答案

西南大学19年春季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试题答案

9085 20192多项选择题1、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区域规划可以分为:(). C. 经济区区域规划.自然区区域规划.社会区区域规划.行政区区域规划2、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区域文化与社会现化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3、高技术区的区位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信息资源条件.生产和生活环境.开发性技术条件.智力密集程度.基础设施条件4、我国区域规划工作的努力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F. 加强区域发展政策研究,增强区域规划的可操作性.编制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促进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规划立法,使区域规划走上法制轨道.以经济效益为导向5、为确保区域环境保护规划顺利实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有:().j. 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环保投入.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6、下列哪些是可能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D. 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7、区域有哪些基本属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界线和面积,可以度量.区域只是一种主观存在8、区域自然资源评价有哪些评价原则().H. 把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评价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准确把握关键性的自然资源因素.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与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地评价自然资源.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统一9、区域战略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哪些方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包罗万象.各时期各部门目标相互衔接.目标要适中,既要有难度,又要有竞争性并现实可行10、区域规划中的综合平衡要处理好下列哪些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种具体的建设项目的用地关系11、城镇发展的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内容有哪些?().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人口和劳动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教育和科技情况12、常见的区域规划方法有:().系统法.比较法.数学模拟法.综合平衡法13、区域经济背景分析主要包括:().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市场化水平.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14、我国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按照城市作用和区域性质不同,大体有以下哪几种类型?().大城市地区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以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城镇体系空间分布.多中心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行政经济区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15、为了解决干旱地区和城市水源不足的困难,下列正确的做法有哪些?().建立水源工程,修筑水库,扩大蓄水量.海水淡化和人工降水.大量开采地下要水,必要时超量开采.跨流域调水和污水再利用16、区域环境预测包括哪些内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环保投资及其效益分析.区域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等的规模、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的预测17、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本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18、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19、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区域经济分析.区域发展分析.国际政治环境分析20、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通常在如下哪些方面:().竞争中的优势领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21、耕地面积可能增加的主要来源有:(). B.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将一部分宜农园地、林地、牧草地改变为耕地面积.退耕还林.条件允许可复垦一部分废弃建设用地.通过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而增加耕地面积判断题22、根据要素集约程度产业分类,石油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优选.)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试题(优选.)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3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4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的值。

5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30分)1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 。

2 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

3 城镇化表现为农村持续向城镇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

4 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特征。

5 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均质区域和功能区。

6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强性。

7 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论文、专利等。

8 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更低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9 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

10 区域发展中的单一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

11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四种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C )A、区域分工全球化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2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B )A、人口容量B、适度人口C、人口承载力3 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C )A、人口数量B、人口迁移C、人口素质D、人口分布4 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C )A、局部优势B、潜在优势C、全局优势 D 现实优势5 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D )A、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B、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四、简答题:(各5分)1.请你简要论述技术的引进或转移的优点。

西南大学《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论述题]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周期、区域经济合作、区域专门化产业、地区形象塑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参考答案: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

实际统计中,又分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周期:指反映经济活动面貌的各种经济指标和经济现象的不断反复出现,是在经济活动的扩张中仅仅由增长率的减漫或阻滞作为一个衰退时期而形成的经济周期。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的重新配置、合作,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专门化产业:是指那些能发挥区域优势、具有区域分工意义的、主要为区外服务的产业。

地区形象塑造:是指对地区形象的科学的总结和设计,以便于区内、区外公众对该区域的认识和了解。

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国家实行经济联合,程度不同地采取共同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措施,促使各成员国的经济活动逐步走向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自由贸易城市化: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是指由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2:[论述题]名词解释区域、区域经济学、自然资源、区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划、人力资源、区域开发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论述题]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答:1、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越进步,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广泛。

许多有害的自然条件可以转化为有利的自然资源。

在些经济意义不大的自然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意义较大的自然资源。

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本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由于技术进步,单位产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能源、原材料等)消耗定额降低,节约了生产要素,进而使区域发展对非本区域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了区际竞争能力。

3、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技术进步推动着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变化,致使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同时,技术进步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其根本的动力就是技术进步。

4、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部门和行业,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扩大了社会的劳动需求,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2:[论述题]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一般而言,某种自然资源数量越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该种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的规模就有可能越大。

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同一种资源,其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不同,则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及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也就不同,经济效益存在显著的差异。

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那种资源就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该种资源为主的产业部门。

因此,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的组合,就有可能导致以这些自然资源为利用对象的不同的产业部门的发展,即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区域分析与规划学

区域分析与规划学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区域发展政策。

2、(地理分类)(自然环境要素)按照形成自然资源的各种地理要素进行分类,将自然资源分为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3、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6个阶段,即传统阶段、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关键阶段是起飞阶段。

4、产业结构合理的条件包括:(1)充分利用区域资源;(2)技术先进适用;(3)内部协调;(4)应变能力强;(5)经济效益高。

5、劳动地域分工的五种经典的理论模式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和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6、土地规划的任务包括(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三效益最优;(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7、产业分类方法主要有:(1)按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法;(2)按农、轻、重的部门分类法;(3)按统计口径标准分类法;(4)按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5)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法;(6)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法。

8、林业规划指标包括规划期末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林产品产量、木材产量、林业产值和林业规划表等。

9、区域性的基础设施一般指四大系统:即交通运输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部门。

10、按物质内容划分,区域可分为自然(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

11、区域规划的内容工作步骤包括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评估、报批定案、实施阶段。

12、自然资源评价的步骤包括:确定评价的范围、确定评价类型、确定评价体系与指标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西南大学18秋[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18秋[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业答案

1、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区域规划可以分为:()1. C. 经济区区域规划2.自然区区域规划3.社会区区域规划4.行政区区域规划2、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3.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4.区域文化与社会现化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3、高技术区的区位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1.信息资源条件2.生产和生活环境3.开发性技术条件4.智力密集程度5.基础设施条件4、为确保区域环境保护规划顺利实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有:()1. H. 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3.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环保投入4.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5、下列哪些是可能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 D. 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2.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3.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4.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6、区域有哪些基本属性?()1.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3.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界线和面积,可以度量4.区域只是一种主观存在7、区域自然资源评价有哪些评价原则()1. G. 把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评价结合起来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准确把握关键性的自然资源因素3.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与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地评价自然资源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8、区域战略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哪些方面?()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2.包罗万象3.各时期各部门目标相互衔接4.目标要适中,既要有难度,又要有竞争性并现实可行9、区域规划中的综合平衡要处理好下列哪些关系?()1.供给和需求的关系2.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3.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4.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种具体的建设项目的用地关系10、城镇发展的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内容有哪些?()1.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2.人口和劳动力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4.教育和科技情况11、常见的区域规划方法有:()1.系统法2.比较法3.数学模拟法4.综合平衡法12、区域经济背景分析主要包括:()1.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2.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3.市场化水平4.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13、区域环境预测包括哪些内容?()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环保投资及其效益分析2.区域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3.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等的规模、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分析4.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的预测14、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产生哪些影响?()1. j. 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2.技术进步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3.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本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4.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15、怎样理解区域规划工作综合性的特点?()1.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2.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3.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4.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应案比选的结果16、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以下哪些方面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17、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2.区域经济分析3.区域发展分析4.国际政治环境分析18、战略重点是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任务,通常在如下哪些方面:()1.竞争中的优势领域2.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3.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4.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19、耕地面积可能增加的主要来源有:()1. B.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将一部分宜农园地、林地、牧草地改变为耕地面积2.退耕还林3.条件允许可复垦一部分废弃建设用地4.通过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而增加耕地面积20、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1.劳动力分布和供应分析2.人口的构成分析3.人口质量分析4.区域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分析判断题21、对自然资源量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1. A.√2. B.×22、区域优势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各区域的经济要素及其组合在空间上是有差异的。

(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西南大学18年12月参考资料

(9085)《区域分析与规划》西南大学18年12月参考资料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道题3.0分,共15.0分)1.为了解决干旱地区和城市水源不足的困难,可以大量开采地下水。

()对错2.区域优势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各区域的经济要素及其组合在空间上是有差异的。

( ) 对错3.根据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房地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对错4.根据要素集约程度产业分类,石油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对错5.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初步加工业一般应布置在原料产地。

()对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道题4.0分,共24.0分)1.高技术区的区位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A.生产和生活环境B.开发性技术条件C.智力密集程度D.信息资源条件E.基础设施条件2.下列哪些是可能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A.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B.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C.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D.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3.我国区域规划工作的努力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以经济效益为导向B.加强规划立法,使区域规划走上法制轨道C.编制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促进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D.加强区域发展政策研究,增强区域规划的可操作性4.区域规划中的综合平衡要处理好下列哪些关系?()A.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种具体的建设项目的用地关系B.供给和需求的关系C.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D.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5.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A.人口的构成分析B.区域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分析C.人口质量分析D.劳动力分布和供应分析6.为确保区域环境保护规划顺利实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环保投入B.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C.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D.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道题4.0分,共28.0分)1.区域人口结构分析主要从、职业构成和民族构成等方面进行。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U1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

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区域规划可以分为:()
1. C. 经济区区域规划
2.自然区区域规划
3.社会区区域规划
4.行政区区域规划
2、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文化的增长力,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2.区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3.区域文化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4.区域文化与社会现化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3、高技术区的区位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1.信息资源条件
2.生产和生活环境
3.开发性技术条件
4.智力密集程度
5.基础设施条件
4、为确保区域环境保护规划顺利实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1. H. 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3.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环保投入
4.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下列哪些是可能导致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1. D. 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2.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3.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4.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6、区域有哪些基本属性?()
1.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
3.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界线和面积,可以度量
4.区域只是一种主观存在
7、区域自然资源评价有哪些评价原则()
1. G. 把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评价结合起来
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准确把握关键性的自然资源因素
3.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与生产布局的要求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地评价自然资源
4.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8、区域战略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哪些方面?()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包罗万象
3.各时期各部门目标相互衔接
4.目标要适中,既要有难度,又要有竞争性并现实可行
9、区域规划中的综合平衡要处理好下列哪些关系?()
1.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2.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