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掌握小说环境题的两大考点
2018高考:小说情节的3种考法及解题答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法 1__情节梳理
☞明常识 小说的情节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指小说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 过程。情节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 要作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法 2__情节手法
☞明常识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 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是如何叙 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013· 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①这是 1944 年的 8 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 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 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 法 一
考 法 三
第二节
考 法 二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
边 练 边 悟
——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点 1
情节的 3 种考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 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把握好故事 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 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综合)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所以这里分了四块儿,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是提高阅读文学作品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概括作品主题,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归纳作品的内容要点,二是概括作品的中心思想。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着眼于作品整体,又必须认真关注局部和细节,将宏观和微观、综览和细读、表层和内里、具体和抽象等妥善结合,统筹思考,去粗取精,斟酌组合。
兼顾内容结构,分析句段作用1.内容方面:文章语言的遣用,都是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来确定,所以分析句段作用,关键要与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相联系。
2.结构方面:在文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句段,其作用也往往不尽相同。
位置:开头作用:开篇即点题,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未点题,则多为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景物描写,从结构看可能是铺垫,从内容看则多为衬托、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气氛。
连续发问,或述逸闻趣事,则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展现深沉思想或饱满情感,比如连续感叹,则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小说常用开头方式及作用中间作用:过渡(物→人,景→情,事→理,实→虚等) 篇幅较长且描写主要物象,则考虑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或照应前文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结尾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升华感情,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小说常用结尾方式及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特殊段落: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分析作用时要分析出运用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
线索及主题线索:线索是小说中贯串作品始终的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可以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事件,也可以是作品中所灌注的作者的情感,还可以是具体的时间、空间,线索常见的有单线及双线两种形式,也有多线并行或者复合结构的。
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4文学类文本阅读_小说阅读第2节考点5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

考点5 语言类题的2种考法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意”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意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考法1__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明常识小说的重要语句往往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句子:从内容上说,指情感复杂、矛盾、变化较多的句子;从主旨上说,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中心句、主旨句;从结构上说,指体现文章行文脉络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从表述上说,指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修辞句,象征句。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定考向熟技巧理解重要语句含意“3步走”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
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
2018高考复习语文一轮资料考点二十 小说的环境

9
高考总复习首选用卷· 语文
陆小雅的妈妈发誓要把女儿培养成如她当年一样出色 的舞蹈演员。陆小雅每天在妈妈的监督下练功,妈妈就是她 的老师,严厉的眼神,严厉的话语,陆小雅找不到娘那样的 温暖。 陆小雅清楚地记得,那次,她在一家大商场外闻到一股 久违的香味,就不由自主地一路追寻,终于在拐角处见到一 个烤红薯的,陆小雅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喜万分,抓起一个烤 红薯就吃,才吃两口就被随后赶来的妈妈一巴掌打掉在地, 妈妈说,真丢人,这是咱们吃的东西么!
12
高考总复习首选用卷· 语文
C.“娘说完,把一扇大门死死关上”,这是因为娘不 希望路小丫的亲妈看到她为路小丫烤红薯。 D.在亲妈那里,“陆小雅”找不到娘那样的温暖,是 因为她还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还沉浸在对娘的思念之中,也 不能明白亲妈的期盼,误解了亲妈的严厉。
解析 B 项,不是设置悬念,是作铺垫。C 项,娘死死 地关上门,主要是因为她不希望路小丫看到她伤心难过。D 项,不是因为她不明白亲妈的期盼,而是这个家庭没有娘那 样的温暖。
15
高考总复习首选用卷· 语文
14
高考总复习首选用卷· 语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瞎子 莫泊桑 看见初升的太阳便觉得衷心喜悦,这种喜悦到底是怎么 回事?为什么降到大地来的这片光明会如此这般使我们感 到幸福?天空蔚蓝,田野碧绿,房舍雪白;我们喜洋洋的眼 睛畅饮着这些鲜艳的色彩,把它们化成我们心中的快乐。于 是我们一心只想跳舞、 奔跑、 歌唱, 在思想上感到轻松愉快。
5
高考总复习首选用卷· 语文
“吱扭”一声,门开了,一股冷气裹挟着一个雪人进来 了。路小丫赶忙拿起毛巾为雪人打扫满身的雪花,雪人眨眼 间变成了亲切的娘。娘问小丫饿坏了吧,小丫摇头。娘把裂 满血口子的手伸向胸前,掏出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说,快趁 热吃吧!路小丫接过烤红薯,一缕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勾 起她的食欲。 路小丫细心剥去外皮,让它露出烤得焦黄的薯身,递到 娘的嘴边说,娘饿了,娘先吃。娘轻轻咬了一小口,笑眯眯 地说,娘的小丫真懂事。红薯又被送到路小丫嘴边,小丫张 开嘴巴高兴地吃起来。
2018高考小说二轮环境分析

结论四:自然环境可以揭示主题。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 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 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 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 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 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 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 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 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 无限的幸福。
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 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
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
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 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 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
(2009· 浙江)
魔
盒[英]大卫· 洛契弗特 一、概括分析自然环境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
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
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
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 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 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第六讲鉴赏环境描写-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精讲一本通(全国通用)

3、环境描写答题步骤
• 环境描写作用题答题“三步骤”: •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
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 用和目的是一致的。 •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 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这里要注意区分出自然环境描 写作用与社会环境描写作用各自不同的思维角度。 • 第三步:分条列,规范答。组织答案时,每个角度的 作用要单列一条,使答案要点更明晰。
•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 景;
• 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 的心理变化;
• 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 代气息。
(三)环境描写的手法
• 环境描写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 技巧,包括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等)、描写的角度(感觉角度、观察角度、写景顺 序等)。与环境描写手法有关的命题,有的侧重于 考查具体方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 则是综合性考查。因此,作答时要注意区分题目考 查的范围。
1、环境描写常用手法
角度
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 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等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描写角度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 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等。
角度
手法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
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
之妙,而且能使小说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阅读环境课件

简言之,①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 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 ……做铺垫,为……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2)根据位置判定作用 如在开头,往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在中间,往往是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衬托情感, 表现心理。在结尾,往往是升华主题,照应开头。
的不同位置回答不同的作用。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
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
(有删节)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答:_特_点__:_封__闭_压__抑_,__阴_沉__死_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魔盒
(英)大卫·洛契弗特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
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
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
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
_作_用__:_营_造__忧_伤__、_压__抑_的__氛_围_,__渲_染__“_我__”_孤__独_、_烦__闷_的__心_情__。_____________
解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汇总

高考语文小说知识点第一部分环境描写一、环境作用分析(一)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自然环境1.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2.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4.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5.展开、推动、情节发展;转换、暗示情节变化;6.揭示或深化主旨;7.象征和暗示。
(三)景物(环境特点):恬静安谧、幽静恬淡、和平、雄浑壮阔、瑰丽、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繁华热闹颓败肃杀、荒凉、凄惨、萧条、悲壮苍凉、旷远、沧桑、虚幻飘渺、(四)景物描写的特点1.从视、听、嗅、触、感觉等多角度写景2.分层次写景(远、近、高、低)3.色彩鲜明、点染4.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5.虚实结合6.一般修辞: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夸张7.从大处落笔,小处刻画二、题型类型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3.就指定的环境(场景)描写说出其作用。
4.赏析环境(场景)描写的句子。
三、场景描写常见作用1.从环境角度看: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③奠定情感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等。
2.从人物角度看:①引导人物出场,②烘托人物心理、情感、性格,③暗示(象征)人物命运等。
3.从情节角度看:①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情节,为下文情节作铺垫;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为合理④调整节奏,舒缓情绪,转换情节等。
4.从主题角度看:①暗示或象征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②暗示主题。
第二部分小说物象一、小说物象(就是某个事物)小说中的物象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在复习训练中,要重点把握好物象的作用,且不能脱离文本内容泛泛而谈的问题,做到能“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 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 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 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 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 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 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 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 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 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 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 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 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 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 慢慢回屋里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课案3 掌握小说环境题的两大考点
【考点索引】
题型 题源 2015年湖南卷《童年随之而 去(节选)》 概括环境特点 2013年全国Ⅱ卷《峡谷》 及描写技巧 2010年安徽卷《洗碑》(编 者加) 2015年安徽卷《蓑衣》 设问方式 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 手法。 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什 么特点? 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 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 你的看法。 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 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 形象有何作用?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 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 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 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 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 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 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 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 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 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 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 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 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 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 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分析环境描 写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4年重庆卷《东坛井的陈 皮匠》
我的 发现
(1)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之一,考查环境描写多从两个方面来 设题。(2)近三年全国卷主观题中没涉及环境的考查,2016年自 主命题省市的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小说的设置主观题时 也没涉及对环境的考查。
考点1 概括环境特点
考点解读
小说中的环境是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对于人物的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要求能够概括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的特点,能够分析 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作者在描写环境时所运用的各种描写技巧。 概括环境特点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赏析小说景物的 能力。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弄清小说中环 境描写的特点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注 意区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 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 , 主要是交代人物活动的生存环境、 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 , 小至房间住所 , 一街一巷 ,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 内容很多 ,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 住宅内外装饰布置 , 以及当地风土人 情等。 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 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典题引路
(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 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 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 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 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 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 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 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 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 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 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 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 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 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 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