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母鸡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母鸡》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母鸡》教案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母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母鸡》的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母鸡》。

(2)准备生字词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母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母鸡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母鸡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母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母鸡》。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母鸡的小短文。

(3)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2. 拓展作业: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家禽,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母鸡》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母鸡》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母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母鸡》一课中,深入探讨作者老舍先生如何通过对母鸡生动描绘,表达出对母爱赞美。

我们将详细学习文章各个章节,包括母鸡形象描写、作者情感变化以及文章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默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掌握文章中出现新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伟大,学会珍惜和尊重身边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以及文章深层含义挖掘。

教学重点:对母鸡形象具体描写和文章中新词汇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母鸡图片和视频。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卡片,小组讨论记录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母鸡孵化和照顾小鸡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母鸡形象,引导学生分享对母鸡认识和感受。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自主理解文章内容,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结构,解读重点词汇。

3.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课文中精彩描写,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形象,讲解相关语文知识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自己分析和描述母鸡其他特点,进行小组内分享和讨论。

5. 情感体验(5分钟):讨论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分享对母爱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中心主题:《母鸡》——母爱赞歌2. 知识要点:母鸡形象描写:勤劳、慈爱、勇敢情感变化:从讨厌到尊敬重点词汇:兢兢业业、慈爱、无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一句话,并解释为什。

描述一下你心中母爱是什样子。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一句话是:“母鸡脖子都伸得老长,眼睛瞪得圆圆,好像在说:‘不要靠近我孩子!’”因为它生动地展示母鸡保护小鸡勇敢形象。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

《母鸡》教学设计(优秀9篇)《母鸡》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母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由讨厌到敬佩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方案一】引语:同学们,上周吴老师已经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了架子十足的白鹅、见识了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还到过老舍家观看了他那一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六课,去看看老舍家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书:16、母鸡)【方案二:观看动画,激趣导入】引语:从刚才的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母鸡和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那么,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是怎样的呢?(眼睛小、咯咯叫、会下蛋、爱炫耀、会孵小鸡……)同学们印象中的母鸡是xxx的,那么作家老舍印象中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母鸡》,看看老舍是怎样描写母鸡的。

(播放视频《我不想说我是鸡》,出示母鸡图片,板书:16、母鸡)二、初读比较,感知内容1、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这一课的生字词。

请全班同学先来读一下。

如怨(yuàn)如诉、反抗(kàng)、欺侮(wǔ)、成绩(jì)、凄(qī)惨、慈(cí)爱、辛(xīn)苦、可恶(wù)、一撮(zuǒ)毛(1)“如怨如诉”是什么意思?(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谁可以用它造句呢?(如怨如诉——这篇文章像旋律优美如怨如诉的小夜曲,感动了许多人。

(2)抗kàng(反抗)吭háng(引吭高歌)(3)“欺侮”是什么意思?(欺凌侮辱)侮wǔ(欺侮)诲huì(教诲)(4)“凄惨”的“凄”字是什么部首?(冫两点水)看看“妻”字的写法。

2021年《母鸡》说课稿15篇

2021年《母鸡》说课稿15篇

2021年《母鸡》说课稿15篇《母鸡》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母鸡太太和两个蛋>>幼儿园语言教案的内容,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中讲述了母鸡太太为了孩子出生辛苦孵蛋,及小鸡知道妈妈的辛苦在蛋壳谈论怎样回报妈妈,唤起幼儿对母亲爱的情感,使幼儿感受到亲情是多么美好这个故事,语言精练优美,抓住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这一关在键点,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二)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2、能力目标:要求幼儿能简单地表演故事中的对话语言。

3、知识目标: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理解和回答问题。

(三)活动重点、难点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点、难点的确定非常重要。

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故事教学的特点所以我把引导幼儿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鼓励幼儿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本课的重点。

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所以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要求幼儿能简单地学习故事中小母鸡和小公鸡的对话语言。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母鸡和小鸡们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

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四年级上册《母鸡》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13篇)

四年级上册《母鸡》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13篇)

四年级上册《母鸡》教学设计人教版(精选13篇)四年级上册《母鸡》人教版篇1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四年级上册《母鸡》教学设计人教版篇2阅读材料: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

《母鸡》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学习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分析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和亲情的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母鸡的形象,引发学生对母鸡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母鸡》,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母鸡的形象?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3.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慈爱”、“呵护”、“无私”等。

通过学习这些词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技巧:分析作者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5.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讨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分享自己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理解家庭和亲情的价值,并培养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要求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生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3.学生对母爱和家庭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2.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母爱和家庭的理解和感悟?3.是否能够提供充分的写作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六、教学资源1.课文《母鸡》。

2.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3.写作指导和范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母鸡》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母鸡》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母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对应章节为《母鸡》。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以及探讨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朗读、理解、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难点:感受母爱的伟大,提高朗读、理解、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母鸡孵小鸡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母鸡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对母鸡的描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熟悉的动物,注意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母鸡》2. 生字词:慈爱、勇敢、辛苦、负责、伟大3. 课文结构:母鸡的特点、母鸡的伟大、赞美母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你熟悉的动物。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母爱的认识。

答案: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让母亲为了孩子付出一切,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母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母鸡》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参与情况。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四年级语文上册《母鸡》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母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母鸡的特点和作者情感变化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母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母鸡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母鸡的特点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感受母鸡的温柔与伟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對母鸡的敬意。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母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

(2)绘制一幅关于母鸡的画作,展示母鸡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讨论成果的丰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母鸡》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选编意图,《母鸡》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母鸡叫声,引入课题。

2、通过《猫》引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响亮地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与难读的词语的读音,了解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反抗欺侮成绩凄惨慈爱辛苦如怨如诉疙瘩可恶鸡雏一撮儿毛2、默读阅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⑴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⑵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是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的主导,从提示入手,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略读课的学习,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1、自由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句子,用“——”画出。

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2、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辨析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3、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打上小问号)(预设: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他后来为什么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4、快速浏览,理清条理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1——3自然段)哪些段落写他不敢再讨厌母鸡(4——10自然段),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通过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本篇文章在情感表达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先抑后扬,这两个句子是课文板块划分的线索,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提纲携领,建构出简约的教学框架。

5、学法迁移,小组自由选择内容,研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板块学习。

○(选择第一部分)自主读书,找找作者讨厌母鸡原因,在小组中交流。

○(选择第二部分)自主读书,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在小组中交流让你感动的语句。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运用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学习。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

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的关键。

四、小组交流,品评长短,体会感情(一)小组反馈——品读母鸡令人讨厌之处1、把母鸡的罪状一一列举出来,以“这是一只()的母鸡。

”的句式。

罪状一:这是一只叫声讨厌的母鸡。

老舍先生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母鸡的叫声?引导重点理解“如怨如诉”,感受母鸡“无病呻吟”的形象。

这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板书:拟人),这一组描写动物的文章都用上了这样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罪状二: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

它欺谁?怕谁?罪状三:这是一只爱炫耀的母鸡。

它是怎么炫耀的?能通过读把这只爱炫耀的母鸡展现在我们眼前吗?2、小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先说——齐读第一句,再用具体事例写出讨厌的原因,(板书)这种围绕中心句的写法,就叫——总分式写法,你在哪篇课文中也见识过这种写法?【设计意图】本组四篇课文都是描写动物的文章,在写作特点上都涉及拟人化的写法,所以在“讨厌”板块的设计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勾联前三篇文章学习的内容,结合本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相似之处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对本组文章表达方法的领会。

(二)小组反馈——品读母鸡令人尊敬之处。

1、出示“这是一只()的母鸡。

”2、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找出第二部分的中心句。

3、学生交流反馈有体会的句子。

A:第5自然段:抓住“挺着脖儿、歪着头、挺着身儿”这几个动作的词来体会“负责”。

B:第6自然段吃食的情景,将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体会慈爱。

C:与抢食的大鸡作斗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母鸡的勇敢。

D:从夜间啼叫体会母鸡的负责辛苦。

这是一位为了自己的孩子日夜操劳的鸡母亲。

◆理解词义:这里再一次具体地描写了母鸡的叫声,这是怎样的叫声?联系上下文想想这里的“顶”是什么意思?◆想象画面:透过这两个“顶”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黄鼠狼来了,鸡妈妈顶尖锐、顶凄惨地叫些什么?黄鼠狼朝小鸡们扑来啦,鸡妈妈又会怎样?)◆回旋引读:孩子们,是什么让母鸡这样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付出呢?是啊,这都是出自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呀!(板书:母爱)难怪老舍先生赞叹道:“它伟大,因为它是——。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这样的母亲让人感动,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这样的母亲让人尊敬,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麻雀喂食图)请学生用上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方法,把从图上看到的、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写,巡视指导,指名说,评议。

深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中,对于母鸡夜间啼叫的段落,教师采用精读课的精教细讲,在这里设计这个精讲的环节,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供保证。

而对于板块中的其它段落,则是采用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点拨解疑的方式。

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在最后,教师抓住文章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描写这一写作特点,设计了写话练习,运用写法,感受母爱,练笔和激情,一举两得。

五、总结写法,比较异同1、辨析《猫》和《母鸡》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2、那么除了情感表达方面,这两篇文章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还用上了哪些方法?(围绕中心句、用具体事例、拟人手法)【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异同”入手,不但要注重学法上的迁移、运用,同时也要注重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

本组中的《猫》与《母鸡》同是老舍先生的文章,并且所涉及的题材、写作方法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难得可贵的是,两篇文章的情感表达方法截然不同,所以要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六、推荐阅读:许多作家描写动物的佳作也都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去阅读,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其中一篇《麻雀》,这也是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回家仔细读读,想想它与《母鸡》这篇文章有何不同,相信你读完之后,对于如何写动物,如何表达情感会有更多的收获。

请小组长将文章分发给大家。

(出示作业:阅读《麻雀》)【设计意图】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教材永远只是一个例子。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单靠课堂文本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联,进行恰当地拓展。

《麻雀》与《母鸡》的共同点是赞美了母爱的伟大,不同点是由于作者是外国的作家,所以在语言、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

这样的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利益。

四年级上册《母鸡》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总结、反思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材分析《母鸡》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并仿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出示谜语:一朵红花头上戴,一身锦衣身上盖,一有成绩咯嗒叫,生怕别人不知道。

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生答:母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母鸡的课文。

板书课题:《母鸡》二、感知全文1、自读课文要求:(1)认真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想一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带着自学要求充分读书,在有所感悟后再讨论交流)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1)、认识7个生字。

怨抗侮绩凄慈辛(2)、学习16个词语。

讨厌墙根田坝洗澡疙瘩欺侮可恶趁其不备成绩雏鸡警戒温暖凄惨慈爱英雄如怨如诉自由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3、交流感受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起先很讨厌,但后来不敢讨厌了。

相机板书:讨厌喜欢)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齐读,质疑:读了这两个句子,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我原先讨厌母鸡,后来又为什么喜欢?)5、解疑: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10自然段:划出一句我为什么喜欢母鸡的句子。

(1)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指名读,同时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2)再次读课文,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三、体会情感,升华主题1、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板书:敬佩)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指导朗读。

2、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不,他其实也在赞美普天下所有的母亲)同学们你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学生自由畅谈)让我们带着对母爱的崇敬,一起来读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