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压轴题精选之函数

合集下载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含答案)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含答案)

(1)矩形OBCD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三个顶点分别是O(0,0),B(0,3),D(-2,0),直线AB交x轴于点A(1,0).(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E的坐标;(3)过点E作x轴的平行线EF交AB于点F,将直线AB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与x轴交于点G,与EF交于点H,请问过A、B、C三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是的S△PAG= S△PEH,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设经过A(1,0),B(0,3)的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3;设k+3=0,解得k=-3.∴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x+3.(2)进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3∵D(-2,0),B(0,3)是矩形OBCD的顶点,∴C(-2,3);则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顶点E(-1,4).(3)存在.解法1:∵EH∥x轴,直线AB交EH于点F.∴将y=4代入y=-3x+3得F(- ,4)∴EF=有平移性质可知FH=AG=2∴EH=EF+FH= +2=设点P的纵坐标为y p①当点P在x轴上方时,有S△PAG= S△PEH得×2×y p= ×××(4-y p)解得y p=2∴-x2-2x+3=2解得x1=-1+ ,x2=-1-∴存在点P1(-1+ ,2),点P2(-1- ,2)②当点P在x轴下方时由S△PAG= S△PEH得×2×(-y p)=∴-y p=4-y p∴y p不存在,∴点P不能在x轴下方.综上所述,存在点,使得S△PAG= S△PEH.解法2:∵EH∥x轴,直线AB交BH于点F.∴将y=4代入y=-3x+3得F(- ,4),∴EF= .由平移性质可知FH=AC=2.∴EH=EF+FH= +2=设点P到EH和AG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由S△PAG= S△PEH得∴h1=h2显然,点P只能在x轴上方,∴点P的纵坐标为2∴-x2-2x+3=2解得,∴存在点,点使得S△PAG= S△PEH.(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E⊥BC于点E.DF⊥BC于点F.AD=2cm,BC=6cm,AE=4cm.点P、Q分别在线段AE、DF上,顺次连接B、P、Q、C,线段BP、PQ、QC、CB所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M,若点P在线段AE上运动时,点Q也随之在线段DF上运动,使图形M的形状发生改变,但面积始终为10cm2,设EP=xcm,FQ=ycm.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当x=3时y的值;(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x取何值时,图形M成为等腰梯形?图形M成为三角形?(4)直接写出线段PQ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扫过的区域的面积.解答:解:(1)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得:BE=EF=FC=2,∴S M=S△BPE+S△QFC+S梯形QFEP= BE•x FC•y+ •EF= ×2x+ ×2y+ ×2=2(x+y),把S M=10,x=3代入上式,解得y=2.(2)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得:BE=EF=FC=2,∵S△BEP+S梯形PEFQ+S△FCQ=S梯形M,∴×2x+ (x+y)×2+ ×2y=10,∴y=-x+5,由,得1≤x≤4.(3)若图形M为等腰梯形(如图1),则EP=FQ,即x=-x+5,解得x= .∴当x= 时,图形M为等腰梯形.若图形M为等腰三角形,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Q、C在一条直线上时(如图2),EP是△BPC的高,∴BC•EP=10,即×6x=10,解得x= ;②当点B、P、Q在一条直线上时(如图3),FQ是△BQC的高,∴BC•F Q=10,即×6×(-x+5)=10,解得x= ;∴当x= 或时,图形M为三角形.(4)线段PQ扫过的部分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且都是以x最小时AP的长为底,AD的长为高,在(2)中已经求得x的取值范围为1≤x≤4,所以此时AP=AE-x min=3,那么线段PQ扫过的面积即为:2S=2××3×1=3cm2;评分说明:(4)中不写单位不扣分,线段PQ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扫过的区域为图4中阴影部分.(3)(1)操作发现: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且点G在矩形ABCD内部.小明将BG延长交DC于点F,认为GF=DF,你同意吗?说明理由.(2)问题解决: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2DF,求的值;(3)类比探求:保持(1)中条件不变,若DC=nDF,求的值.解答:解:(1)同意,连接EF,则根据翻折不变性得,∠EGF=∠D=90°,EG=AE=ED,EF=EF,∴Rt△EGF≌Rt△EDF,∴GF=DF;(2)由(1)知,GF=DF,设DF=x,BC=y,则有GF=x,AD=y∵DC=2DF,∴CF=x,DC=AB=BG=2x,∴BF=BG+GF=3x;在Rt△BCF中,BC2+CF2=BF2,即y2+x2=(3x)2∴y=2 x,∴;(3)由(1)知,GF=DF,设DF=x,BC=y,则有GF=x,AD=y∵DC=n•DF,∴BF=BG+GF=(n+1)x在Rt△BCF中,BC2+CF2=BF2,即y2+[(n-1)x]2=[(n+1)x]2∴y=2x ,∴或.(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经过A(-4,0),B(0,-4),C(2,0)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点M的横坐标为m,△AMB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3)若点P是抛物线上的动点,点Q是直线y=-x上的动点,判断有几个位置能够使得点P、Q、B、O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相应的点Q的坐标.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a≠0),则有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2+x-4.(2)过点M作MD⊥x轴于点D,设M点的坐标为(m,n),则AD=m+4,MD=-n,n= m2+m-4,∴S=S△AMD+S梯形DMBQ-S△ABO==-2n-2m-8=-2×=-m2-4m(-4<m<0);∴S最大值=4.(3)设P(x,x2+x-4).①如图1,当OB为边时,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PQ∥OB,∴Q的横坐标等于P的横坐标,又∵直线的解析式为y=-x,则Q(x,-x).由PQ=OB,得|-x-(x2+x-4)|=4,解得x=0,-4,-2±2 .x=0不合题意,舍去.由此可得Q(-4,4)或(-2+2 ,2-2 )或(-2-2 ,2+2 );②如图2,当BO为对角线时,易知A与P应该重合,OP=4.四边形PBQO为平行四边形则BQ=OP=4,Q横坐标为4,代入y=-x得出Q为(4,-4).故满足题意的Q点的坐标有四个,分别是(-4,4),(-2+2 ,2-2 ),(-2-2 ,2+2 ),(4,-4),.(5)(2010•三明)如图①,抛物线经过点A(12,0)、B(-4,0)、C(0,-12).顶点为M,过点A的直线y=kx-4交y轴于点N.(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和对称轴;(2)试判断△A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将AN所在的直线l向上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D、E(如图②).当直线l 平移时(包括l与直线AN重合),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DE是以DE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bx+c;∵抛物线过点C(0,-12),∴c=-12;(1分)又∵它过点A(12,0)和点B(-4,0),∴,解得;∴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 x2-2x-12,(3分)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4.(5分)(2)解法一:∵在y=kx-4中,当x=0时,y=-4,∴y=kx-4与y轴的交点N(0,-4);(6分)∵y= x2-2x-12= (x-4)2-16,∴顶点M(4,-16);(7分)∵AM2=(12-4)2+162=320,AN2=122+42=160,MN2=42+(16-4)2=160,∴AN2+MN2=160+160=320=AM2,AN=MN;(9分)∴△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0分)解法二:过点M作MF⊥y轴于点F,则有MF=4,NF=16-4=12,OA=12,ON=4;(6分)∴MF=ON,NF=OA,(7分)又∵∠AON=∠MFN=90°,∴△AON≌△NFM;(8分)∴∠MNF=∠NAO,AN=MN;(9分)∵∠NAO+∠ANO=90°,即∠MNF+∠ANO=90°,∴∠MNA=90;∴△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0分)(3)存在,点P的坐标分别为:(4,-16),(4,-8),(4,-3),(4,6)(14分)参考解答如下:∵y=kx-4过点A(12,0),∴k= ;直线l与y= x-4平行,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 x+b;则它与x轴的交点D(-3b,0),与y轴交点E(0,b);∴OD=3OE;设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K;(Ⅰ)以点E为直角顶点如图;①根据题意,点M(4,-16)符合要求;②过P作PQ⊥y轴,当△P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有Rt△ODE≌Rt△QEP,∴OE=PQ=4,QE=OD;∵在Rt△ODE中,OD=3OE,∴OD=12,QE=12,∴OQ=8,∴点P的坐标为(4,-8);(Ⅱ)以点D为直角顶点;同理在图①中得到P(4,6),在图②中可得P(4,-3);综上所得:满足条件的P的坐标为:(4,-16),(4,-8),(4,-3),(4,6).(6)对非负实数x“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即:当n为非负整数时,如果则<x>=n.如:<0>=<0.48>=0,<0.64>=<1.493>=1,<2>=2,<3.5>=<4.12>=4,…试解决下列问题:(1)填空:①<π>= (π为圆周率);②如果<2x-1>=3,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为(2)①当x≥0,m为非负整数时,求证:<x+m>=m+<x>;②举例说明<x+y>=<x>+<y>不恒成立;(3)求满足<x>= 的所有非负实数x的值;(4)设n为常数,且为正整数,函数的自变量x在n≤x<n+1范围内取值时,函数值y为整数的个数记为a,满足<>=n的所有整数k的个数记为b.求证:a=b=2n解答:解:(1)①3;②由题意得:2.5≤2x-1<3.5,解得:;(2)①证明:设<x>=n,则为非负整数;又,且n+m为非负整数,∴<x+m>=n+m=m+<x>.②举反例:<0.6>+<0.7>=1+1=2,而<0.6+0.7>=<1.3>=1,∴<0.6>+<0.7>≠<0.6+0.7>,∴<x+y>=<x>+<y>不一定成立;(3)∵x≥0,为整数,设x=k,k为整数,则∴∴,∵O≤k≤2,∴k=0,1,2,∴x=0,,.(4)∵函数,n为整数,当n≤x<n+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①∴,∵y为整数,∴y=n2-n+1,n2-n+2,n2-n+3,…,n2-n+2n,共2n个y,∴a=2n,②∵k>0,<>=n,则,∴,③比较①,②,③得:a=b=2n.(7)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抛物线y=-x2+bx+c过点A(4,0)、B(1,3).(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设抛物线上的点P(m,n)在第四象限,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E,点E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F,若四边形OAPF的面积为20,求m、n的值.解答:解:(1)将A(4,0)、B(1,3)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得:,解之得:b=4,c=0;所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将抛物线的表达式配方得:y=-x2+4x=-(x-2)2+4,所以对称轴为x=2,顶点坐标为(2,4);(2)点p(m,n)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坐标为点E(4-m,n),则点E关于y轴对称点为点F坐标为(m-4,n),则FP=OA=4,即FP、OA平行且相等,所以四边形OAPF是平行四边形;S=OA•|n|=20,即|n|=5;因为点P为第四象限的点,所以n<0,所以n=-5;代入抛物线方程得m=-1(舍去)或m=5,故m=5,n=-5.(8)25、如图,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接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1)当∠B=30°时,连接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3)若,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1)当∠B=30°时,∠A=60°,此时△ADE是等边三角形,则∠PEC=∠AED=60°,由此可证得∠P=∠B=30°;若△AEP与△BDP相似,那么∠EAP=∠EPA=∠B=∠P=30°,此时EP=EA=1,即可在Rt △PEC中求得CE的长;(2)若BD=BC,可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D、BC的长;过C作CF∥DP交AB于F,易证得△ADE∽△AFC,根据得到的比例线段可求出DF的长;进而可通过证△BCF∽△BP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BP、BC的比例关系,进而求出BP、CP的长;在Rt△CEP中,根据求得的CP 的长及已知的CE的长即可得到∠BPD的正切值;(3)过点D作DQ⊥AC于Q,可用未知数表示出QE的长,根据∠BPD(即∠EDQ)的正切值即可求出DQ的长;在Rt△ADQ中,可用QE表示出AQ的长,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EQ、DQ、AQ的长;易证得△ADQ∽△ABC,根据得到的比例线段可求出BD、BC的表达式,进而可根据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得到y、x的函数关系式.解答:(1)解:∵∠B=30°,∠ACB=90°,∴∠BAC=60°.∵AD=AE,∴∠AED=60°=∠CEP,∴∠EPC=30°.∴三角形BDP为等腰三角形.∵△AEP与△BDP相似,∴∠EPA=∠DPB=30°,∴AE=EP=1.∴在Rt△ECP中,EC= EP= ;(2)设BD=BC=x.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x+1)2=x2+(2+1)2,解之得x=4,即BC=4.过点C作CF∥DP.∴△ADE与△AFC相似,∴,即AF=AC,即DF=EC=2,∴BF=DF=2.∵△BFC与△BDP相似,∴,即:BC=CP=4.∴tan∠BPD= .(3)过D点作DQ⊥AC于点Q.则△DQE与△PCE相似,设AQ=a,则QE=1-a.∴且,∴DQ=3(1-a).∵在Rt△ADQ中,据勾股定理得:AD2=AQ2+DQ2即:12=a2+[3(1-a)]2,解之得.∵△ADQ与△ABC相似,∴.∴.∴三角形ABC的周长,即:y=3+3x,其中x>0.。

2011年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11-20(解析版)(含详细解答)

2011年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11-20(解析版)(含详细解答)

2011年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11-20解析版2011 福建三明22.解:∵抛物线y =ax 2-4ax +c 过A (0,-1),B (5,0)∴⎩⎨⎧c =-125a -20a +c =0 解得:⎩⎪⎨⎪⎧a =15c =-1(2)∵直线AB 经过A (0,-1),B (5,0)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15x -1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5x 2-45x -1∵点P 的横坐标为m ,点P 在抛物线上,点Q 在直线AB 上,PQ ⊥x 轴 ∴P (m ,15m 2-45m -1),Q (m ,15m -1) ∴S =PQ =(15m -1)-(15m 2-45m -1) 即S =-15m 2+m (0<m <5) (3)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为:x =2以PQ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对称轴l 的位置关系有: 相离、相切、相交三种关系相离时:0<m <15-1452或 -5+1052 <m <5; 相切时:m =15-1452 m =-5+1052; 相交时:15-1452<m <-5+10522011 福建三明23.解:(1)在矩形ABCD 中,∠A =∠D =90°,AP =1,CD =AB =2,则PB =5. ∴∠ABP +∠APB =90° 又∵∠BPC =90° ∴∠APB +∠DPC =90° ∴∠ABP =∠DPC ∴△APB ∽△DCP∴AP CD =PB PC 即 12 =5PC ∴PC =2 5(2)tan ∠PEF 的值不变(第23题 图①)理由:过F 作FG ⊥AD ,垂足为G , 则四边形ABFG 是矩形∴∠A =∠PFG =90°,GF =AB =2 ∴∠AEP +∠APE =90° 又∵∠EPF =90° ∴∠APE +∠GPF =90° ∴∠AEP =∠GPF ∴△APE ∽△GPF ∴PF PE =GF AP =21 =2∴Rt △EPF 中,tan ∠PEF =PFPE =2 ∴tan ∠PEF 的值不变(3)线段EF 的中点经过的路线长为 5(第23题 图④)(第23题 图③)O 2O 1FPCDB AE2011福建宁德 25.(满分13分)解:⑴小颖摆出如图1所示的“整数三角形”:…………3分小辉摆出如图2所示三个不同的等腰“整数三角形”:…………8分⑵①不能摆出等边“整数三角形”.理由如下: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等边三角形面积为243a . 因为,若边长a 为整数,那么面积243a 一定非整数. 所以不存在等边“整数三角形”.…………10分;②能摆出如图3所示一个非特殊“整数三角形”:…………13分2011福建宁德 26.(满分13分)解:⑴①直线6-=x y 与坐标轴交点坐标是A (6,0),B (0,-6);…………1分②如图1,四边形DCEF 即为四边形ABEF 沿EF 折叠后的图形;…………3分 ⑵∵四边形DCEF 与四边形ABEF 关于直线EF 对称, 又AB ∥EF , ∴CD ∥EF .∵OA =OB ,∠AOB =90°, ∴∠BAO =45°. ∵AB ∥EF , ∴∠AFE =135°. ∴∠DFE =∠AFE =135°.∴∠AFD =360°-2×135°=90°,即DF ⊥x 轴. ∴DF ∥EH ,5图14 46 6图24 5121513图3∴四边形DHEF 为平行四边形. …………5分 要使□DHEF 为菱形, 只需EF =DF ,∵AB ∥EF ,∠FAB =∠EBA , ∴FA =EB . ∴DF =FA =EB =t . 又∵OE =OF =6-t , ∴EF =()t -62. ∴()t -62=t . ∴2126+=t .∴当2126+=t 时,□DHEF 为菱形. …………7分⑶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t ≤3时,…………8分四边形DCEF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是△DFG ,∴S =221t . ∵S =221t ,在t >0时,S 随t 增大而增大,∴t =3时,S 最大=29;…………9分②当3<t <6时,…………10分四边形DCEF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是四边形DHOF , ∴S 四边形DHOF =S △DGF —S △HGO . ∴S =()22622121--t t =1812232-+-t t =()64232+--t .∵a =23-<0,∴S 有最大值.∴当t =4时,S 最大=6.…………12分综上所述,当S =4时,S 最大值为6. …………13分2011 福建南平25、(2011•南平)(1)操作发现:如图1,在矩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后得到△AFE,点F在矩形ABCD内部,延长AF交CD于点G.猜想线段GF与GC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类比探究:如图2,将(1)中的矩形ABCD改为平行四边形,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及答案[1] - 副本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精选及答案[1] - 副本

【001】如图,已知抛物线2(1)33y a x =-+(a ≠0)经过点(2)A -,0,抛物线的顶点为D ,过O 作射线OM AD ∥.过顶点D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射线OM 于点C ,B 在x 轴正半轴上,连结BC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M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问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AOP 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3)若OC OB =,动点P 和动点Q 分别从点O 和点B 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OC 和BO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它们的运动的时间为t ()s ,连接PQ ,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BCPQ 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及此时PQ 的长.xyMCDPQOAB【002】如图16,在Rt △ABC 中,∠C =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 -BC -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1)当t = 2时,AP = ,点Q 到AC 的距离是 ; (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DE 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004】如图,已知直线128:33l y x =+与直线2:216l y x =-+相交于点C l l 12,、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矩形DEFG 的顶点D E 、分别在直线12l l 、上,顶点F G 、都在x 轴上,且点G 与点B 重合.(1)求ABC △的面积;(2)求矩形DEFG 的边DE 与EF 的长;(3)若矩形DEFG 从原点出发,沿x 轴的反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 设移动时间为(012)t t ≤≤秒,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AC BPQED图16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005】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46AB BC ==,,60B =︒∠. (1)求点E 到BC 的距离;(2)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EF ⊥交BC 于点M ,过M 作MN AB ∥交折线ADC 于点N ,连结PN ,设EP x =.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如图2),PM 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 ,使P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 DB EO C F x y1l 2l (G ) (第4题)A D E BFC图4(备用)AD E BF C图5(备用)A D E BF C图1 图2A D EB FC P NM图3 A D EBFCPNM (第25题)【006】如图13,二次函数)0(2<++=p q px x y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1),ΔABC 的面积为45。

2011中考真题总汇编二次函数

2011中考真题总汇编二次函数

2011全国中考真题解析考点汇编☆二次函数的几何应用一、选择题1.(2011•安顺)正方形ABCD边长为1,E、F、G、H分别为边AB、BC、CD、DA上的点,且AE=BF=CG=DH.设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y,AE=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由已知得BE=CF=DG=AH=1﹣x,根据y=S正方形ABCD﹣S△AEH﹣S△BEF﹣S△CFG﹣S △DGH,求函数关系式,判断函数图象.解答:解:依题意,得y=S正方形ABCD﹣S△AEH﹣S△BEF﹣S△CFG﹣S△DGH=1﹣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x)x=2x2﹣2x+1,即y=2x2﹣2x+1(0≤x≤1),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判断图形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开口方向及对称轴.二、填空题1.(2011山东日照,16,4分)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且始终保持AM⊥MN.当BM= 2 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最大.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应用题。

分析:设BM=x,则MC=﹣4x,当AM⊥MN时,利用互余关系可证△ABM∽△MCN,利用相似比求CN,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四边形ABCN的面积,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面积的最大值.解答:解:设BM=x,则MC=﹣4x,∵∠AMN=90°,∴∠AMB=90°﹣∠NMC=∠MNC,∴△ABM ∽△MCN ,则CN BM MC AB =,即CN x x =-44, 解得CN=4)4(x x -, ∴S 四边形ABC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 2+2x+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

201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1.抛物线经过A(-3,0)、B(0,4)、C(4,0)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AD=AB(D在线段AC上),有一动点P从点A沿线段A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个动点Q以某一速度从点B沿线段BC移动,经过t秒的移动,线段PQ被BD垂直平分,求t的值;(3)在(2)的情况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Q+MC的值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的对称轴为)解: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依题意得:c=4且解得所以所求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连接DQ,在Rt△AOB中,所以AD=AB=5,AC=AD+CD=3+4=7,CD=AC-AD=75=2因为BD垂直平分PQ,所以PD=QD,PQBD,所以PDB=QDB 因为AD=AB,所以ABD=ADB,ABD=QDB,所以DQ∥AB所以CQD=CBA。

CDQ=CAB,所以△CDQ∽△CAB即所以AP=ADDP=ADDQ=5=,所以t的值是(3)答对称轴上存在一点M,使MQ+MC的值最小理由: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所以A(-3,0),C(4,0)两点关于直线对称连接AQ交直线于点M,则MQ+MC的值最小过点Q作QEx轴,于E,所以QED=BOA=90DQ∥AB,BAO=QDE,△DQE∽△ABO即所以QE=,DE=,所以OE=OD+DE=2+=,所以Q(,)设直线AQ的解析式为则由此得所以直线AQ的解析式为联立由此得所以M则:在对称轴上存在点M,使MQ+MC的值最小。

2.如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D点,与y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OB=OC,tanACO=.(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经过C、D两点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E,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以点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10,若点G(2,y)是该抛物线上一点,点P是直线AG 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PG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APG的最大面积.(1)由已知得:C(0,-3),A(-1,0)1分将A、B、C三点的坐标代入得2分解得:3分所以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3分(2)存在,F点的坐标为(2,-3)4分理由:易得D(1,-4),所以直线CD的解析式为:E点的坐标为(-3,0)4分由A、C、E、F四点的坐标得:AE=CF=2,AE∥CF以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存在点F,坐标为(2,-3)5分(3)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AG交于点Q,易得G(2,-3),直线AG为.8分设P(x,),则Q(x,-x-1),PQ.9分当时,△APG的面积最大此时P点的坐标为,.10分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选精选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选精选

10.星光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准备围建一个矩形生物苗圃园.其中一边靠墙,另外三边用长为 30 米的篱笆 围成 .已知墙长为 18 米(如图所示) ,设这个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 x 米. (1)若平行于墙的一边的长为 y 米,直接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其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多少米时,这个苗圃园的面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3)当这个苗圃园的面积不小于 88 平方米时,试结合函数图像,直接写出 x 的取值范围. 18 米 墙 苗圃园
a A O
20 40 80
t(h)
7.小华观察钟面(图 1) ,了解到钟面上的分针每小时旋转 360 度,时针毎小时旋转 30 度.他为了进一步 探究钟面上分针与时针的旋转规律,从下午 2 : 00 开始对钟面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观察.为了探究方便,他 将分针与分针起始位置 OP(图 2)的夹角记为 y1,时针与 OP 的夹角记为 y2 度(夹角是指不大于平角的 角) ,旋转时间记为 t 分钟.观察结束后,利用获得的数据绘制成图象(图 3) ,并求出 y1 与 t 的函数关系 式:
少要留够 0.5 米宽的平直路面,以方便同学们参观学习.当(1)中 S 取得最值时,请问这个设计是否可 行?若可行,求出圆的半径;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围墙 A O1 B O2 C D
14.王伟准备用一段长 30 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小圈,用于饲养家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 a 米, 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 2 倍多 2 米. (1)请用 a 表示第三条边长; (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 7 米吗?请说明理由,并求出 a 的取值范围; (3)能否使得围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状,且各边长均为整数?若能,说明你的围法;若不能,请说 明理由. 15.李明在小岛上的 A 处,上午 8 时测得在 A 的北偏东 60º的 D 处有一艘轮船,9 时 20 分测得该船航行 到北偏西 60º的 C 处,9 时 40 分测得该船到达位于 A 正西方 5 千米的港口 B 处,如果该船始终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求: 北 (1)A、C 之间的距离; (2)轮船的航行速度. D

广东省201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18道题+答案)[1]

广东省201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18道题+答案)[1]

2011初三数学总复习12分题参考答案 (全等与锐角三角函数)1. 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90°,6AB AD ==,DE DC⊥交AB 于E ,DF 平分∠EDC 交BC 于F ,连结EF . (1)证明:DE=CD ; (2)当tan ADE ∠=31时,求EF 的长. 解:(1)过D 作DG ⊥BC 于G1分 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BGD 为正方形∵DE ⊥DC ∴∠ADE +∠EDG =90°=∠GDC +∠EDG ∴∠ADE =∠GDC 又∵∠A=∠DGC 且AD =GD ∴△ADE ≌△GDC ∴DE =DC 且AE =GC 在△EDF 和△CDF 中∠EDF =∠CDF ,DE =DC ,DF 为公共边 ∴△EDF ≌△CDF ,∴EF =CF(2)∵tan ∠ADE =AD AE =31∴2AE GC ==。

设EF x =,则88BF CF x =-=-,4BE =由勾股定理222(8)4x x =-+。

解得5x =, ∴5EF =(旋转)2、 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 =90°,∠A =∠D =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 AF +EF =DE ;(2)若将图①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60α<<°°,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⑴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①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180β<<°°,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⑴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 、EF 与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⑴连接BF (如图①),∵△ABC ≌△DBE ,∴BC =BE ,AC =DE . ∵∠ACB =∠DEB =90°,∴∠BCF =∠BEF =90°, ∵BF =BF ,∴Rt △BFC ≌Rt △BFE .∴CF =EF . 又∵AF +CF =AC ,∴AF +EF =DE .⑵画出正确图形如图②⑴中的结论AF +EF =DE 仍然成立.⑶不成立.此时AF 、EF 与DE 的关系为AF - EF =DE 理由:连接BF (如图③),∵△ABC ≌△DBE ,∴BC =BE ,AC =DE , ∵∠ACB =∠DEB =90°,∴∠BCF =∠BEF =90°. 又∵BF =BF ,∴Rt △BFC ≌Rt △BFE .∴CF =EF . 又∵AF -CF =AC ,∴AF -EF = DE . ∴⑴中的结论不成立. 正确的结论是AF -EF = DE图③图②图①(规律)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M 的坐标为(1,0),将线段0OM 绕原点O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再将其延长到1M ,使得001OM M M ⊥,得到线段1OM ;又将线段1OM 绕原点O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再将其延长到2M ,使得112OM M M ⊥,得到线段2OM ,如此下去,得到线段3OM ,4OM ,…,n OM .(1)写出点M 5的坐标;(2)求56M OM △的周长;(3)我们规定:把点)(n n n y x M ,(=n 0,1,2,3…)的横坐标n x ,纵坐标n y 都取绝对值后得到的新坐标()n n y x ,称之为点n M 的“绝对标”.根据图中点n M 的分布规律,请你猜想点n M 的“绝对坐标”,并写出来. 解:(1)M 5(―4,―4)(2)由规律可知,245=OM ,2465=M M ,86=OM ∴56M OM △的周长是288+(3)由题意知,0OM 旋转8次之后回到x 轴的正半轴,在这8次旋转中,点n M 分别落在坐标象限的分角线上或x 轴或y 轴上,但各点“绝对坐标”的横、纵坐标均为非负数,因此,点n M 的“绝对坐标”可分三类情况:令旋转次数为n① 当点M 在x 轴上时: M 0(0,)2(0),M 4(0,)2(4),M 8(0,)2(8),M 12(0,)2(12),…, 即:点n M 的“绝对坐标”为(0,)2(n )。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含答案(17套).

2011中考数学压轴题含答案(17套).

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7套)1、按右图所示的流程,输入一个数据x ,根据y 与x 的关系式就输出一个数据y ,这样可以将一组数据变换成另一组新的数据,要使任意一组都在20~100(含20和100)之间的数据,变换成一组新数据后能满足下列两个要求:(Ⅰ)新数据都在60~100(含60和100)之间;(Ⅱ)新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原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致,即原数据大的对应的新数据也较大。

(1)若y 与x 的关系是y =x +p(100-x),请说明:当p =12时,这种变换满足上述两个要求;(2)若按关系式y=a(x -h)2+k (a>0)将数据进行变换,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要求的这种关系式。

(不要求对关系式符合题意作说明,但要写出关系式得出的主要过程)【解】(1)当P=12时,y=x +()11002x -,即y=1502x +。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即P=12时,满足条件(Ⅱ)……3分 又当x=20时,y=1100502⨯+=100。

而原数据都在20~100之间,所以新数据都在60~100之间,即满足条件(Ⅰ),综上可知,当P=12时,这种变换满足要求;……6分(2)本题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

若所给出的关系式满足:(a )h ≤20;(b )若x=20,100时,y 的对应值m ,n 能落在60~100之间,则这样的关系式都符合要求。

如取h=20,y=()220a x k -+,……8分∵a >0,∴当20≤x ≤100时,y 随着x 的增大…10分 令x=20,y=60,得k=60 ① 令x=100,y=100,得a ×802+k=100 ②由①②解得116060a k ⎧=⎪⎨⎪=⎩, ∴()212060160y x =-+。

………14分 2、已知(1)A m -,与(2B m +,是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上的两个点.(1)求k 的值;(2)若点(10)C -,,则在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1)2(33)m m -=+,得m =-k = ····· 2分(2)如图1,作B E x ⊥轴,E 为垂足,则3CE =,BE =,BC =,因此30BCE =∠.由于点C 与点A 的横坐标相同,因此CA x ⊥轴,从而120ACB =∠. 当AC 为底时,由于过点B 且平行于AC 的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B , 故不符题意. ····························· 3分 当BC 为底时,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双曲线于点D , 过点A D ,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F .由于30DAF =∠,设11(0)DF mm =>,则1AF =,12AD m =,由点(1A--,,得点11(1)D m --,.因此11(1)(23)m --+=解之得1m =10m =舍去),因此点6D ⎛ ⎝⎭.此时的长度不等,故四边形ADBC 是梯形. ······ 5分如图2,当AB 为底时,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D . 由于AC BC =,因此30CAB =∠,从而150ACD =∠.作DH x ⊥轴,H 为垂足, 则60DCH =∠,设22(0)CH m m =>,则2DH =,22CD m = 由点(10)C -,,得点22(1)D m -+, 因此22(1)3m m -+=.解之得22m =(21m =-舍去),因此点(1D . 此时4CD =,与AB 的长度不相等,故四边形ABDC 是梯形. ········ 7分 如图3,当过点C 作AB 的平行线,与双曲线在第三象限内的交点为D 时,同理可得,点(2D -,,四边形ABCD 是梯形. ·············· 9分综上所述,函数y x=图象上存在点D ,使得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梯形,点D 的坐标为:6D ⎛ ⎝⎭或(1D 或D 10分图1图23、如图,抛物线254y ax ax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已知BC x ∥轴,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且AC BC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探究:若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且在x 轴下方的动点,是否存在P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5522a x a -=-=………2分(2)(30)A -, (54)B , (04)C ,…………5分把点A 坐标代入254y ax ax =-+中,解得16a =-………6分 215466y x x ∴=-++…………………………………………7分(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3个.以下分三类情形探索. 设抛物线对称轴与x 轴交于N ,与CB 交于M . 过点B 作BQ x ⊥轴于Q ,易得4BQ =,8AQ =,5.5AN =,52BM =① ········································································································· 以AB 为腰且顶角为角A 的PAB △有1个:1P AB △.222228480AB AQ BQ ∴=+=+= ················· 8分在1Rt ANP △中,1PN ====152P ⎛∴ ⎝⎭, ························· 9分 ②以AB 为腰且顶角为角B 的PAB △有1个:2P AB △.在2Rt BMP △中,22MP ====10分25822P ⎛∴ ⎝⎭, ························11分 ③以AB 为底,顶角为角P 的PAB △有1个,即3P AB △.画AB 的垂直平分线交抛物线对称轴于3P ,此时平分线必过等腰ABC △的顶点C .过点3P 作3P K 垂直y 轴,垂足为K ,显然3Rt Rt PCK BAQ △∽△. 312P K BQ CK AQ ∴==. 3 2.5P K = 5CK ∴= 于是1OK = ··············· 13分3(2.51)P ∴-, ··························· 14分注:第(3)小题中,只写出点P 的坐标,无任何说明者不得分. 4、如图12,已知直线12y x =与双曲线(0)ky k x=>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4. (1)求k 的值; (2)若双曲线(0)ky k x=>上一点C 的纵坐标为8,求AOC △的面积;(3)过原点O 的另一条直线l 交双曲线(0)ky k x=>于P Q ,两点(P 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A B P Q ,,,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 的坐标.解:(1)∵点A 横坐标为4 , ∴当 x = 4时,y = 2 .∴ 点A 的坐标为( 4,2 ).∵ 点A 是直线 与双曲线 (k>0)的交点 ,∴ k = 4 ×2 = 8 . (2) 解法一:如图12-1,∵ 点C 在双曲线上,当y = 8时,x = 1∴ 点C 的坐标为 ( 1, 8 ) . 过点A 、C 分别做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为M 、N ,得矩形DMON . S 矩形ONDM = 32 , S △ONC = 4 , S △CDA = 9, S △OAM = 4 . S △AOC = S 矩形ONDM - S △ONC - S △CDA - S △OAM = 32 - 4 - 9 - 4 = 15 . 解法二:如图12-2,过点 C 、A 分别做x 轴的垂线,垂足为E 、F , ∵ 点C 在双曲线8y x=上,当y = 8时,x = 1 . ∴ 点C 的坐标为 ( 1, 8 ). ∵ 点C 、A 都在双曲线8y x=上 , ∴ S △COE = S △AOF = 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1. ( 2011 重庆江津)已知双曲线 (1)求双曲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
k x 与抛物线 y=zx2+bx+c 交于 A(2,3)、B(m,2)、c(-3,n)三点.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A、点 B、点 C,并求出△ABC 的面积, y y ·A(2,3) ·B(2,3) 1 -1 o -1 1 x 1 -1 o -1 ·C(-2,-3) 1 x
5. (2011 四川绵阳)已知抛物线:y=x²-2x+m-1 与 x 轴 只 一个交点,且与 y 轴交于 A 点, 如图,设它的顶点为 B
A E O F
y

C x B
5. (2011 四川绵阳)已知抛物线:y=x²-2x+m-1 与 x 轴 只 一个交点,且与 y 轴交于 A 点, 如图,设它的顶点为 B
2. ( 201 1 江苏 泰州) 已知: 二次函 数 y=x2 + bx - 3
第 25 题图 经过点 P(-2,5) . (1)求 b 的值,并写出当 1<x≤3 时 y 的取值范围;
第 25 题图
的图像
(2)设点 P1(m,y1) 、P2(m+1,y2) 、P3(m+2,y3)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上. ①当 m=4 时,y1、y2、y3 能否作为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请说明理由; ②当 m 取不小于 5 的任意实数时,y1、y2、y3 一定能作为同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请说明理由. 3. (2011 湖南怀化)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ax (1 3a) x 2a 1 0
A E O F
y

C x B
PS:双击后Ctrl+A,Ctrl+C然后粘贴到word即可 不能直接提供word版,抱歉。
2
当 a 取何值时,二次函数 y ax (1 3a) x 2a 1的对称轴是 x=-2;
2
求证:a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 ax (1 3a) x (7 分)已知函数 y=mx2-6x+1(m 是常数) . ⑴求证:不论 m 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都经过 y 轴上的一个定点; ⑵若该函数的图象与 x 轴只有一个交点,求 m 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