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职高考机械基础复习提纲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课程重点内容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运动副的概念和分类P6—7;运动副图形符号P8;能画出和认识机构运动简图P8—10。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P11;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及简单的虚约束P12—13;速度瞬心及三心定理P14-171、所以构件都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的机构称为平面机构;2、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平面机构中的低副有移动副和转动副。
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3、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4、机构自由度F=3n-2P l-P h,原动件数小于机构自由度,机构不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原动件数大于机构自由度,机构中最弱的构件必将损坏;机构自由度等于零的构件组合,它的各构件之间不可能产生相对运动;5、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1)复合铰链(图1-13);(2)局部自由度:凸轮小滚子焊为一体(3)虚约束(4)两个构件构成多个平面高副,各接触点的公共法线彼此重合时只算一个高副,各接触点的公共法线彼此不重合时相当于两个高副或一个低副,而不是虚约束;6、自由度的计算步骤要全:1)指出复合铰链、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2)指出活动构件、低副、高副;3)计算自由度;4)指出构件有没有确定的运动;5)计算公式F=3n-2P L-P H7、速度瞬心与三心定理:1)速度瞬心:两刚体上绝对速度相同的重合点(绝对瞬心,相对瞬心);2)常见运动副的速度瞬心的寻找方法;3)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三个瞬心,且它们位于同一条直线上;4)利用三心定理求机构的全部瞬心;5)利用三心定理求机构的转速、角速比、速度。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及运动特征P21—28;四杆机构类型判定准则P28;急回特性 P29;压力角与传动角P30;死点位置P31;四杆机构的设计(按给定的连杆位置或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四杆机构)P32—34(要求掌握几何作图法,解析法和实验法不考)。
机械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机构、机器、机械、构件、零件的含义。
2.运动副的含义、分类、判别。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含义、计算公式。
4.如果机构自由度F > 原动件数,将会怎样?如果机构自由度F < 原动件数,将会怎样?如果机构自由度F =0,将会怎样?5.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注意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等情况,不要误判、遗漏杆件及高副等。
例如右图所示机构、习题1-7e所示机构。
第三章常用机构§3-1 平面连杆机构一、铰链四杆机构及其应用1.曲柄摇杆机构2.双曲柄机构3.双摇杆机构二、平面四杆机构的的演化1.曲柄滑块机构2.导杆机构——分转动导杆、摆动导杆3.摇块机构4.定块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的演化三、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特性1. 曲柄存在的条件:(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最短;(2)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之和。
根据这一条件及取不同构件作为机架时,可以得到不同的铰链四杆机构。
(1)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大于于或等于其余两杆之和,不存在曲柄,为摇杆机构。
(2)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之和,存在三种情况:①以最短杆的邻杆为机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曲柄为最短杆;②以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③以最短杆的对边杆为机架,则为双摇杆机构。
2.急会特性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1)急回特性——从动件的回程平均速度大于工作行程平均速度,以缩短非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行程速度变化系数——从动件回程平均速度与工作行程平均速度之比。
用K 表示:3. 压力角与传动角压力角α——作用在从动件C 点上力F 与该点绝对速度 之间的夹角。
传动角γ——γ=90º-α。
4. 死点在曲柄摇杆机构中,若摇杆为主动件,曲柄为从动件,当摇杆处在两个极限位置时,连杆线与曲柄线重合,连杆推动曲柄的力通过曲柄转动中心,无法形成力矩,不能推动曲柄旋转。
§3-2 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将原动件的连续转动或移动,转化为从动件的任意预定运动规律的连续或间歇的往复移动、摆动或复杂平面运动。
机械基础各章笔记提纲

绪论一、机械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1.机械传动2.机构3.轴系零件3.液压与气压传动二、机器与机构1.机器的特征2.机器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2)按性质分类3.机构(1)概念(2)机构与机器的区别三、构件与零件1.概念2.区别于联系3. 机器、机构、构件、零件、机械之间的关系四、机器的组成1.动力部分2.执行部分3.传动部分4.控制部分五、运动副1.概念2.分类3.高副机构和低副机构的区别4. 高副机构和低副机构的应用特点螺旋传动一、螺纹的概念1.螺旋线的形成2.螺纹二、螺纹的基本参数1.大径、小径和中径2.螺距和导程3.牙型角4.螺纹升角三、螺纹的分类1.根据轴线截面的牙型分类2.根据螺纹的形成表面分类3. 根据螺纹的旋向分类4. 根据螺纹的线数(头数)分类5.根据螺纹的用途分类四、普通、矩形、梯形、锯齿形、管螺纹的特点和用途Page15表2-1五、螺纹的标记1.标记的组成2.标记举例六、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1.普通螺旋传动(1)螺母不动,螺杆回转并移动(2)螺杆不动,螺母回转并移动(3)螺杆回转,螺母移动(4)螺母回转,螺杆移动2.差动螺旋传动(1)概念(2)目的(3)计算3.滚珠螺旋传动(1)和普通螺旋传动的区别(2)组成(3)应用特点链传动一、链传动简介1.工作原理2.组成3.传动比(1)平均传动比(2)瞬时传动比二、链传动的应用特点1.平均传动比准确,瞬时传动比波动。
(原因)2.传动功率大,传递效率高。
(和带传动比较)3.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且环境恶劣的场合。
(和带传动比较)4.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力小。
(原因)三、链传动的类型1.传动链2.起重链3.输送链四、常用的链传动1.滚子链(1)滚子链的组成(2)滚子链的节数(取奇数、偶数)(3)滚子链的节距(与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4)滚子链的排数(与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5)滚子链的标记24A-2X60 GB/T1243-19972.齿形链(1)与滚子链的区别(结构)(2)齿形链的导向形式(3)圆销铰链式齿形链的组成(4)齿形链的应用特点(与滚子链比较)(5)齿形链的标记CL08-22.5 W-60 GB10855-1997带传动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1.原理2.组成二、带传动的类型(按照工作原理分类)1.摩擦型带传动(1)平带传动(2)V带传动(3)圆带传动(4)多楔带传动2.啮合型带传动(1)同步带传动三、平带传动1.平带介绍2. 平带传动的形式(1)开口带传动(2)交叉带传动(3)半交叉带传动四、普通V带传动1.V带介绍2.V带的结构3.V带的基本参数节宽、顶宽、高度、相对高度4.V带的类型及应用5.V带轮的结构和应用五、V带传动的基本参数1.包角2.中心距3.带速4. 包角、中心距、带速的大小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六、弹性滑动和打滑1.产生的原因2.现象3.预防的措施七、窄V带(和普通V带比较)1.相对高度2.截面形状3.应用特点八、V带传动的张紧装置1. 张紧的原因2. 张紧的措施3.使用张紧轮时,平带和V带传动中的区别齿轮传动一、齿轮传动的原理1.原理2.组成3.传动比4.特点5.分类二、渐开线齿廓1.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2.渐开线的性质3.压力角的概念4.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1)齿廓啮合基本定律(2)啮合特性(3)节点、节圆、啮合角(4)中心距的变化与节圆、啮合角之间的关系三、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和计算1.参数2.计算公式3.举例4.模数的定义及其与齿轮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5.压力角的大小与齿轮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6.顶隙的概念和作用四、直齿圆柱齿轮传动1.正确啮合的条件2.连续传动的条件五、其他齿轮传动1.斜齿圆柱齿轮传动(1)主要参数(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啮合线与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区别(3)正确啮合条件(4)应用特点2.直齿圆锥齿轮传动(1)轴线关系(应用)(2)正确啮合条件3.齿轮齿条传动(1)特点(2)齿条移动速度的计算六、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1.齿面点蚀(1)原因(2)现象(3)防止措施2.齿面磨损(1)原因(2)现象(3)防止措施3.齿面胶合(1)原因(2)现象(3)防止措施4.轮齿折断(1)原因(2)现象(3)防止措施5.轮齿塑性变形(1)原因(2)现象(3)防止措施蜗杆传动一、蜗杆传动的原理1.原理2.组成3.应用特点二、蜗杆传动的分类1.按照蜗杆形状分类2.按照线数分类3.按照旋向分类三、蜗杆传动的尺寸计算1.导程角的定义、计算及其与传动性能(效率、自锁性)的关系2.头数与传动性能(效率、自锁性)的关系3.直径系数的引入和计算4.直径系数与蜗杆刚性之间的关系5.蜗杆、蜗轮分度圆直径、中心距的计算四、蜗杆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1.正确啮合条件2. 蜗杆传动中蜗轮旋转方向的判断方法五、蜗杆传动的润滑和散热1.散热的目的2.润滑的方式油池润滑和喷油润滑3.散热的方式(4种)。
机械基础历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机械基础》历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一、机械基础的高考试卷特点:通过研究近4年的甘肃省中职生升学考试本门课程的真题,发现机械基础试题主要存在如下特点:(一)重点突出机械基础高考试卷的重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静力学:包括力的基本性质、力矩与力偶的计算及性质、直杆的基本变形、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等内容,这些都是机械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2.机械零件与传动:包括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常用连接件、轴与轴承、常用的机构及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和机械传动的相关应用等方面,这些知识对于机械设备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在考题中考查的分量也较重,甚至可以说学好了机构和机械传动就等于学好了机械基础。
3.液压传动:包括液压传动的组成和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二)题型多样机械基础高考试卷的题型通常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原理分析及计算题等。
选择题和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判断题和原理分析题则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难度适中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的难度通常适中,既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过于复杂。
这样的难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强调基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强调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题目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基础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选择题中,学生需要选择出某些基础知识的定义、公式或分类。
这样的题目设计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高考试卷具有重点突出、题型多样、难度适中、强调基础等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学生备考和应对中职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基础学科考法探究(一)各个模块中高考的高频考点绪论: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五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器与机构、构件与零件的异同、机器的组成部分。
模块一:二力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定律、力偶的异同,力矩的计算。
模块二:拉伸、压缩、剪切、挤压、扭转、弯曲六种变形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及其截面法求内力。
机械基础中职升学复习资料

机械基础中职升学复习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对于那些想要在机械领域发展的学生来说,选择机械基础专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那些考虑通过中职升学的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机械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将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中职的学习过程中,机械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机械制造、机械设计等方面,是学习机械行业的入门课程。
因此,学生们需要充分准备,提高自己的机械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学生们需要掌握机械基础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机械的定义、分类、机械运动学基础、质量与重力、能量与功等等。
这些基础概念是学习机械专业的基础,如果对这些概念不理解,将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造成困难。
其次,学生们需要掌握机械基础的一些基本原理,例如:机械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等。
这些原理是学习机械专业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通过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机械的运作原理,为解决机械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最后,学生们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加强对机械操作的熟练程度。
学生们在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操作练习。
只有在不断地实践操作中,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机械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升学和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总之,机械基础是学习机械行业的基本课程,也是中职升学的重要考试科目。
学生们需要充分利用复习资料,提高自己的机械基础知识,加强实践操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过程中,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机械行业的优秀人才,为促进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职高高考机械知识点总结

职高高考机械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工程的定义、发展历史、发展特点、工作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目标和设计过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3. 机械设计过程:包括机械设计的概念、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二、机械工程材料1.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非金属材料:包括非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复合材料:包括复合材料的种类、性能、用途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机械元件、机构和机器1. 机械元件:包括机械传动元件、机械连接元件和机械固定元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机械机构:包括机械传动机构、机械连杆机构和机械凸轮机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机器:包括机械传动机器、机械液压机器和机械气动机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四、机械设计与制造1. 机械设计: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概念。
2. 机械制造: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制造工艺和制造要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加工:包括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工方法和加工要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五、机械传动1. 机械传动原理:包括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传动模型和传动参数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机械传动构成:包括机械传动的构成要素、传动装置和传动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传动分析:包括机械传动的运动规律、运动参数和运动特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六、机械设备维护1. 机械设备维护:包括机械设备的维护原理、维护方法和维护要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机械设备检修:包括机械设备的检修原理、检修方法和检修要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设备保养:包括机械设备的保养原理、保养方法和保养要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七、机械制造工艺1. 机械加工工艺:包括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加工方法和加工要求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职高机械考试知识点总结

职高机械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基础知识1.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通过分析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力学、动力学和运动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机械原理中,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和运动状态的科学,其中又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向。
2. 机械加工基础机械加工基础是机械加工技术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切削加工的原理和方法、车削、铣削、钻削和磨削等加工工艺。
3.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指机械装置中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的装置,它主要包括:齿轮传动、链条传动、带传动、联轴器和联轴节、离合器等。
4.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机械结构设计、机械装置的设计、机械制图和标准零件的选择等。
二、机械加工技术知识1. 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机械加工技术中最基本的一种,它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磨削和切割等工艺,切削加工是利用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将工件上的材料切除或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2. 成形加工成形加工是利用模具对工件进行加工,它包括冲压、压铸、锻造和塑料成形等工艺,成形加工是将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经过模具的压制、挤压等作用,使其产生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 焊接加工焊接加工是将两个或多个工件通过熔融或塑性变形的方式进行连接,焊接加工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和电子束焊等工艺。
4.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改良的工艺,它包括:热处理、电镀、喷涂、电化学处理和激光处理等。
三、机械设备维护知识1. 机械设备的维护机械设备的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寿命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主要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校和更换易损件等工作。
2. 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故障进行分析和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排除措施。
3. 机械设备的安全保养机械设备的安全保养是为了确保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事故和保护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它主要包括:设备的脚手架、防护罩、安全装置和急停装置的安装和使用。
中职机械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基础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铰链四杆机构中,固定不动的杆件称为(机架);不与机架直接连接的杆件称为(连杆);杆件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接,且能绕该转动副回转中心整周旋转的杆件称为(曲柄);杆件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接,但只能绕该转动副回转中心(摇摆)的杆件称为摇杆。
2.铰链四杆机构一般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和(双曲柄机构)三种基本形式。
3.凸轮机构主要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所组成。
4.变速机构分为(有级变速机构)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机构。
5.轴的主要功用是:支承(回转零件)、传递(运动)和(动力)。
6.根据轴承载情况的不同,可将直轴分为(心轴)、(转轴)和(传动轴)三类。
7.销的基本类型有(圆柱销)和(圆锥销)等。
8.轴承按摩擦性质不同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9.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是:以(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通过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10、液压系统除工作介质油液外,一般由(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相对机架作整周旋转的连架杆为(C)。
A.连杆B.摇杆C.曲柄2.铰链四杆机构中,不与机架直接连接,且作平面运动的杆件称为(C)。
A.摇杆B.连架杆 C连杆3.家用缝纫机踏板机构采用的是(A)机构。
A.曲柄摇杆机构B.双摇杆C.双曲柄4.汽车窗雨刷采用的是(B)机构。
A.双曲柄B.曲柄摇杆C.双摇杆5.不等长双曲柄机构中,(C)长短最短。
A.曲柄B.连杆C.机架6.曲柄摇杆机构中,以(B)为主动件,连杆与(A)处于共线位置时,该位置称为死点位置。
A.曲柄B.摇杆C.机架7.凸轮机构中,从动件构造最简单的是(C)。
A.平底从动件B.滚子从动件C.尖顶从动件8.凸轮机构主要由(C)和从动件等组成。
A.曲柄B.摇杆C.凸轮9.从动件作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的位移曲线是(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春季机械加工班机械基础复习提纲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3、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所以是矢量。
力的法定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4、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5、作用在物体上同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即: 21F F F +=6、当刚体受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时,若其中有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同一点,且三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8、把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物体称为约束。
9、常见的约束类型: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柔性约束、光滑的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
10、为清楚地表示物体的受力情况,我们将被研究的物体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画出它简单的轮廓图形,分析它所受的全部力,这种分析过程称为受力分析。
11、画受力图的三个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把所要研究的物体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画出他简单的轮廓图形。
(2)进行受力分析。
(3)画出作用在研究对象上全部力。
12、决定力矩的因素:(1)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2)力使物体绕O 点的转动方向。
13、力矩在下列两种情况下等于零:(1)力等于零。
(2)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即力臂等于零。
14、力矩的计算公式:Fl F M ±=)(015、转动物体的平衡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对转动中心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公式:Nb Fa =16、力偶的性质:(1)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他对刚体的作用。
(2)只要保持力偶矩大小和力偶的转动方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
17、杆件的变形分为:(1)轴向拉压变形;(2)剪切变形;(3)扭转变形;(4)弯曲变形。
18、外力:一般把作用于杆件上的载荷和约束力称为外力19、杆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其内部相互间的作用力称为内力。
20、轴力:内力是与构件的强度密切相关的,拉压杆上的内力又称为轴力。
21、截面法:假想地用一截面将杆件截开,从而显示内力和确定聂丽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22、截面法的步骤:(1)截开;(2)代替;(3)平衡。
23、杆件拉伸时轴力规定为正,称为拉力;杆件压缩时轴力规定为负,称为压力。
24、截面上某一点处内力分布的集度,称为应力。
25、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AF n =σ;σ—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单位为Pa ;n F —横街面上的轴力,单位为N ;A —横截面的面积,单位为2m 26、正应力的符号根据杆件的变形情况确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27、构件能够安全工作的最大应力,称为许用应力。
公式[]S min σσ=。
28、[]σσ≤=AF N 称为拉伸或压缩时的强度条件。
29、拉伸变形分为四个阶段:(1)弹性阶段;(2)屈服阶段;(3)强化阶段;(4)局部变形阶段。
30、构件上位于两作用力之间的横截面发生相对错动,此时杆件上所受的力称为剪力。
31、受剪切的零件的受力特点是:作用于杆件两侧面上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相距很近。
32、变形特点是:杆件沿两力作用的截面发生相对错动。
33、切应力的计算公式:AF Qm =τ;m τ—平均切应力;Q F —作用于截面上的剪力,单位N ;A —剪切面面积,单位为2m 。
34、彼此相互接触压紧的表面称为挤压面;彼此相互挤压的作用力称为挤压力。
35、挤压应力的计算公式:pc pcpc A F =σ;pc σ—平均挤压应力,单位Pa; pc F —受压出的挤压力,单位N ;pc A —挤压面面积,单位为2m 。
36、杆件的扭转变形的特点:(1)在杆件两端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堆力偶的作用。
(2)杆件上各个横截面均绕杆件的轴线发生相对转动。
37、外力偶矩的计算公式:nP M c 9550=,c M —内力偶矩,单位为N ·m ;P —轴传递的功率,单位为Kw ;n —轴的转速,单位为r/min 。
38、提高抗扭能力的方法:(1)提高抗扭截面系数t W ;(2)降低最大扭矩max T M 。
39、机器:(1)人为的实体组合;(2)各部分(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够转换或传递能量,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
40、机构:由构件组合而成的,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41、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42、构件:具有独立运动的基本单元。
43、零件是机械制造的基本单元,而构件是机械运动的基本单元。
44、机器的组成:(1)原动机部分;(2)执行部分;(3)传动部分;(4)操纵或控制部分。
45、铰链四杆机构:由4个构件通过铰链(转动副)连接而成的机构,称为铰链四杆机构。
46、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47、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1)取与最短杆相邻的任意一杆为机架,最短杆为曲柄。
则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2)取最短杆为机架时,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3)取最短杆相对的杆为机架时,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48、急回特性:当曲柄等速回转时,摇杆摆动的平均速度不同,由D C 1摆至D C 2时平均速度1v 较小,一般工作行程;由D C 2摆至D C 1时,平均速度2v 较大,作返回行程。
这种特性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
49、不计摩擦时的力F 与受力点的速度c v 方向之间所夹得锐角α,称为压力角。
50、在机构设计中,为了度量方便,习惯用压力角α的余角γ(即连杆和从动摇杆之间所夹得锐角)来判断传力性能,γ称为传动角。
51、当机构的连杆与从动件首尾相连成一直线或重叠一直线时,从动件上的传动角γ= o 0(压力角α= o 90),推动力对从动件的有效回转力矩为零,这样的位置称为机构的死点位置。
52、齿轮传动的特点: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适用的载荷和速度范围广泛,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对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告诉运转时噪声较大。
53、齿轮传动分为:(1)平面齿轮传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人字齿轮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2)空间齿轮传动(锥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54、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时,要使一个齿轮的齿厚无侧隙的啮入另一个齿轮的齿槽,则一个齿轮的齿厚与另一个齿轮的槽宽应该相等,即两个齿轮的模数应该相等;为了使两个齿轮在啮合点处有一条公法线,保证啮合线为一直线,则两齿轮的压力角必须相等。
55、斜圆柱齿轮的传动特点:(1)传动平稳,适用于告诉场合;(2)承载能力较强,适用于重载机械;(3)传动时产生轴向分力们需要安装能承受轴向力的轴承,使支座结构复杂。
56、锥齿轮传动用于传递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两轴的夹角可为任意值,但常用的轴交角为90度。
57、齿轮的实效形式:(1)轮齿折断;(2)齿面点蚀;(3)齿面磨损;(4)齿面胶合。
58、蜗杆传动的类型:圆柱蜗杆传动和环面蜗杆传动。
59、蜗杆传动的特点:(1)传动平稳;(2)传动比大;(3)能够自锁;(4)效率低;(5)成本较高。
60、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蜗杆传动工作时,齿面间相对滑动速度大,摩擦和发热严重,所以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胶合、磨损和齿面点蚀。
6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利用张紧在带轮上的传动带和带轮的摩擦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62、带传动的类型:平带传动、V 带传动、圆带传动、同步带传动。
63、带传动的特点:(1)传动带有弹性;(2)摩擦带传动过载时带在带轮上打滑,可防止损坏其他零件,起安全保护作用,但不能保证准确传动比。
(3)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4)传动效率低,外廓尺寸大,对轴和轴承压力大,寿命短,不适合高温易燃场合。
64、带传动的张紧:(1)调整中心距;(2)使用张紧轮。
65、V 带传动的安装维护:(1)选用的V 带型号和长度要准确,以保证V 带截面在轮槽中的正确位置。
(2)安装带轮时,两带轮轴轴线应相互平行,主动轮槽和从动轮槽必须调整在同一平面内。
(3)V 带的张紧程度调整适当,一般可根据经验来调整,入在中等中心距的情况下,V 带的张紧程度,以大拇指能按下15mm 左右为合适。
(4)套装带时不得强行撬入,应先将带轮中心距缩小,将带套在带轮轮槽上后,在慢慢调大中心距,使带张紧。
(5)对V 带传动应定期检查有无松弛和断裂现象,以便及时张紧和更换V 带。
(6)V 带传动装置必须安装安全防护罩,防止绞人,也可防止油、酸、碱和其他杂物飞溅到V 带上面对V 带腐蚀和影响传动。
(7)带传动应注意防止其发生失效。
66、链传动的特点:(1)链传动时靠啮合工作,可获得准确的平均传动比。
(2)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张紧力小,轴上受力较小,传递功率较大,效率也较高。
(3)与齿轮传动相比,链传动可在两轴中心距较大场合下工作。
(4)由于瞬时链速是变化的,因此瞬时传动比不是常数,传动平稳性较差,有噪声且链速不宜过高。
67、链传动分类:传动链、起重链和牵引链。
68、链传动的传动比:1221z z n n i ==。
69、定轴轮系总传动比计算公式:)()1(15316421-•⋅⋅⋅••••⋅⋅⋅•••-=k k m k z z z z z z z z i 70、轮系从动件的转项判定:定轴轮系中,从动件的转项是通过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的;周转轮系中,从动件的转项是通过转化轮系的方法来确定的。
71、 轴的功用:轴是直接支持传动零件和其他轴上零件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重要零件。
72、轴的分类:按轴线形状分类(直轴、曲轴、挠性轴);按轴承受载荷分类(转轴、传动轴、心轴)73、轴的结构应满足:轴的受力合理,有利于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轴相对于机架和轴上零件响度与轴的定位准确,固定可靠;轴便于加工制造,轴上零件便于装拆和调整;尽量减小应力集中,并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74、凸轮机构的组成:凸轮机构是有凸轮、从动件、机架组成的高副机构。
75、凸轮机构的特点和应用:凸轮机构最大的优点是:只要作出适当的凸轮轮廓,就可以使从动件得到任意预定的运动规律,并且机构比较简单、紧凑。
因此,凸轮机构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自动或半自动的机械设备中。
凸轮机构的主要缺点是:凸轮轮廓加工比较困难;凸轮轮廓与从动件之间是点或线接触,容易磨损。
所以凸轮机构多用于传递动力不大的控制机构和调节机构中。
76、凸轮机构的分类:按凸轮的形状分类(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按从动件的形状分类(尖端从动件、滚子从动件、平底从动件、曲面从动件)77、滚动轴承的特点:优点:在一般使用条件下摩擦因数低,运转时摩擦力矩小,起动灵敏,效率高;可用预紧的方法提高支承刚度及旋转精度;对同尺寸的轴劲,滚动轴承的宽度小,可使机器的轴向尺寸凑;润滑方法简便,轴承损坏易于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