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脱硫塔结构 暴气法鼓泡塔 凭记忆回画图

合集下载

JBR((鼓泡塔)脱硫技术

JBR((鼓泡塔)脱硫技术

JBR((鼓泡塔)脱硫技术1. 工艺概述千代田自行开发的CT-121脱硫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湿式石灰石法脱硫工艺。

无论是对于低硫煤,高硫煤还是燃油,这种工艺都显示出优越的性能。

这种工艺能够达到95%以上稳定,连续的脱硫率,10mg/Nm3以下的粉尘排放率以及优异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 CT-121的历史和现状1971年, 千代田开发出了第一个脱硫工艺CT-101,并建成了13个商业装置。

千代田公司继续改进和发展这项技术,于1976年开发出了更为先进的CT-121工艺。

这项先进的技术将二氧化硫的吸收,氧化,中和,结晶以及除尘等几个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合并到一个单独的气相-液相-固相反应器中进行。

这个反应器就叫做鼓泡式反应器(JBR)。

在电力研究院(EPRI)的经济资助下, 千代田于1978年8月至1979年6月间,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Sneads海湾电力公司的Scholz电厂建成了23MW的CT-121示范工程。

自此,千代田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30多个CT-121脱硫工艺商业装置建设合同。

千代田公司以10,000MW装机容量的脱硫装置在世界范围的烟气脱硫市场享有极大的影响力。

由于CT-121工艺以其先进性和可靠性被日本的几大公用事业公司任可。

最近几年,在日本的烟气脱硫领域竞争激烈,但CT-121商业装置数量直线上升。

荏原制作所已引进千代田的CT-121技术,并在中国已有独占性的实施权。

3. CT-121获得的奖项CT-121工艺作为一种杰出的FGD技术,被授予了多项著名的奖项。

诸如日本能源研究机构授予的”1990年度奖”;电力杂志授予的美国伊利诺斯州Abbott电站CT-121装置”1990年度电站奖”和美国乔治亚州Y ates”1994年度电站奖”;国际电力杂志授予的日本爱知县Hekinan电站CT-121装置”1993年度电站奖”,以及日本发明和创新协会为CT-121工艺发展和应用所授予的”1993年度国内发明奖”。

鼓泡塔的基本结构

鼓泡塔的基本结构
简单鼓泡塔中气体空塔速度不超过1ms气体升液式鼓泡塔中气升鼓泡管内气体空管速度可高达2ms换算至全塔截面的空塔气速可达1ms其液体循环速度可达12ms
1、基本结构 、
鼓泡塔的基本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塔体;2-夹套;3-气体分布器;4-塔体;5-挡板;6-塔外换热器;7-液体捕 集器;8-扩大段 主要由塔体和气体分布器组成。塔体可安装夹套或其它型式换热器或设有扩大 段、液滴捕集器等;塔内液体层中可放置填料;塔内可安置水平多孔隔板以提 高气体分散程度和减少液体返混。 简单鼓泡塔内液相可近似视为理想混合流型,气相可近似视为理想置换流 型。
高粘性物系常采用气体升液式鼓泡塔
塔内装有气升管,引起液体形成有 规则的循环流动,可以强化反应器 传质效果,并有利于固体催化剂的 悬浮。 特点:在这种鼓泡塔中气流的 搅动比简单鼓泡塔激烈得多。简单 鼓泡塔中气体空塔速度不超过1m/s, 气体升液式鼓泡塔中气升鼓泡管内 气体空管速度可高达2m/s,换算至 全塔截面的空塔气速可达1m/s,其 液体循环速度可达1~2m/s。 1-筒体;2-气升管;3-气体分布器

最佳空塔气速应满足两个条件:(1)保证反应 过程的最佳选择性;(2)保证反应器体积最小。 • 影响传质的因素: • 当气体空塔气速低于0.05m/s时,气体分布器 的结构就决定了气体的分散状况、气泡的大小, 进而决定了气含率和液相传质系数的大小。 • 当气体空塔气速大于0.1m/s时,气体分布器 的结构无关紧要。此时的气泡是靠气流与液体间 的冲击和摩擦而形成,气泡大小及其分布状况主 要取决于气体空塔气速。

NTL型湿式鼓泡法除尘脱硫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NTL型湿式鼓泡法除尘脱硫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湿式鼓泡法脱硫除尘塔的工艺原理及特性一、概述NTL型湿式鼓泡法除尘脱硫装置塔是集多种除尘脱硫原理于一体的高效湿式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

烟气进入塔体后,先后经过润湿初净化、自激强化、气液分离等过程,SO2和烟尘粒得到充分地吸收净化。

1、烟气的润湿初净化塔内的高压喷雾装置将脱硫液雾喷向塔底,形成多层环型液雾柱。

含硫、含尘的烟气流沿设备进口切线高速进入旋流喷淋室,含硫、尘烟气流在塔体内旋转上升中穿透液雾柱。

在此过程中含硫、尘烟气流与高压雾化成一定粒度的脱硫液,在紊流状态下进行良好、充分的接触发生,形成湍流传质。

而且接触总在不断地快速更新。

湍流传质在不断结合,粘附接触,反应吸收烟气中的SO2,液膜中含有的碱液等化学吸收中和剂,始终接近中性或者偏酸性,使全过程保持极高且稳定的传质速率, 烟气得到充分的浸润、吸收,反应,从而达到高效脱硫的目的。

同时可增大细的烟尘颗粒间的粘结凝聚力。

在此过程中对烟尘的净化效率可达70~75% ,对硫氧化物的净化可达35~55%。

2、鼓泡板孔的自激强化经过润湿初净化的烟气流在塔内旋转上升时被分配给各鼓泡板强化孔通道,在气流力的作用下,烟气冲破了鼓泡板孔上的液膜,同时在气流力的作用下冲破细微尘粒表面的气膜,使细微尘粒得到了进一步的良好浸润,强化了气、液、尘的传质过程,将表面积较大的细微尘粒与还未能参与反应的硫化物收集下来。

聚积在塔内的吸收溶液在强大气流的作用力下,自动激化液雾,形成具有高效捕集与吸收功能的泡沫液雾层。

在此过程中,除尘效率可达90%以上,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

3、外排烟气除雾脱水在塔体内设置一台旋风除雾器。

净化后的烟气在上升外排时,经导流板作高速旋流离心除雾脱水;同时控制烟气空塔速度,结合运动气体的物理属性脱水功能作到高效脱水;除雾脱水后净化烟气含湿量控制在8%以内,外排烟气温度在露点温度以上。

确保引风机不带水,链条蒸汽燃煤锅炉系统运行稳定。

二、主要设备工艺特性1、本设备结构塔采用防腐耐磨的花岗岩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耐磨性能,塔内配置结构采用316L不锈钢材料和PP-R耐腐塑料管,主体设备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CT-121鼓泡式吸收塔烟气脱硫工艺技术介绍

CT-121鼓泡式吸收塔烟气脱硫工艺技术介绍

CT-121鼓泡式吸收塔烟气脱硫工艺技术介绍单选户薛宝华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摘要:介绍CT-121鼓泡式吸收塔脱硫工艺的技术特点。

鼓泡式脱硫工艺是一种先进、成熟的湿式石灰石法脱硫工艺。

本脱硫工艺对于中高硫煤、燃油等性质的烟气具有优越的性能。

本工艺具有SO2脱除率高、对不同含硫量燃料适应性强、具有较低的粉尘排放率、不易结垢、极高的石灰石利用率和大颗粒、高纯度的石膏晶体等优点。

在实际运行中具有优异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CT-121,石灰石-石膏法,脱硫,SO2,技术介绍1 概述千代田化工自行开发的CT-121脱硫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湿式石灰石法脱硫工艺。

这种工艺尤其对高硫煤、燃油产生的烟气显示出了优越的性能。

这种工艺能够达到95%以上稳定连续的脱硫率、最低10mg/Nm3以下的粉尘排放率以及优异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1.1CT-121的历史和现状1971年,千代田开发出了第一个脱硫工艺CT-101,并建成了13个商业装置。

千代田化工继续改进和发展这项技术,于1976年开发出了更为先进的CT-121工艺。

这项先进的技术将SO2的吸收、氧化、中和、结晶以及除尘等工艺过程合并到一个单独的气-液-固相反应器中进行。

这个反应器就是鼓泡式吸收塔(JBR)。

鼓泡塔技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有30多个CT-121脱硫工艺商业装置业绩投入运行。

鼓泡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单机装机容量最大为10,000MW的脱硫装置。

由于CT-121工艺以其先进性和可靠性被日本的几大公用事业公司认可,因此最近几年来日本的烟气脱硫领域虽然竞争激烈,但鼓泡塔技术商业装置数量仍直线上升。

1.2 CT-121获得的奖项CT-121工艺作为一种先进的FGD技术,被授予了多项著名的奖项。

诸如日本能源研究机构授予的“1990年度奖”;电力杂志授予的美国伊利诺斯州Abbott电站CT-121装置“1990年度电站奖”和美国乔治亚州Yates“1994年度电站奖”;国际电力杂志授予的日本爱知县Hekinan电站CT-121装置“1993年度电站奖”;以及日本发明和创新协会为CT-121工艺发展和应用授予的“1993年度国内发明奖”等,说明该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鼓泡塔反应器鼓泡塔反应器的特点与结构

鼓泡塔反应器鼓泡塔反应器的特点与结构
鼓泡塔反应器的发展动态
鼓泡塔反应器的特点与结构
特点: 塔内充满液体,气体从反应器底部通入,分散成气泡沿着液体上升,既与液
相接触进行反应同时搅动液体以增加传质速率。 这类反应器适用于液体相也参与反应的中速、慢速反应和放热量大的反应。 鼓泡塔反应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易控制、易维修、防腐问题易解决,用于
图5液体喷射式 鼓泡反应器
鼓泡塔反应器的历史动态
• 自1971年来,千代田开发出了第一个脱硫 工艺,千代田公司继续改进和发展这项技 术,于1976年开发出了更为先进的工艺,这 项先进的技术将二氧化硫的吸收,氧化,中和, 结晶以及除尘等几个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 合并到一个单独的气相-液相-固相反应器中 进行。这个反应器就叫做鼓泡式反应器 (JBR)。
• 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关鼓泡塔的研究日 益活跃,除标准型鼓泡塔外,又开发了各 种各样的改型鼓泡塔(射流喷射型、气液 下流型、双管式、多段式、填充式等)和 悬浊鼓泡塔等。图1是各种鼓泡塔的示意图, 从图中可见,在鼓泡塔中,气液两相基本 呈并流和逆流两种。
1987年处理废水
• 这些处理废水的方法是在鼓泡塔式(Bubble COlumns简称BC) 生物反应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些方法都还有望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率 如增强 流体流动 强化气液传质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中气升式循环生物反应器(Airlift LOOp 简称AL)
• 尽管国内外已经对浆态鼓泡床反应器的流体力学进行 了 大量研究 ,但由于多相流动过程的复杂性,对反应器 内 流体力学 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 ,因此有必要对浆态床 反应器内流体力学行为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研究。
• 2011年应用鼓泡塔式反应器生产藏红花素的研究
• 2012年精对苯二甲酸(PTA)是合成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的重要原料,随着国内聚酯工业的高速 发展,PTA产能越来越大。鼓泡塔式反应器结构 简单、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已成功用于规模 化生产的PTA装置。采用鼓泡塔式反应器,对对 二甲苯(PX)氧化结晶生成对苯二甲酸(TA)的工艺 过程有着很大的进步和加大了生产量。为股跑塔 式反应器的进一步研究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实 验数据。

鼓泡塔课件讲解

鼓泡塔课件讲解

简单鼓泡塔内液相可近似视为理想混合流型,气 相可近似视为理想置换流型。
最佳空塔气速应满足两个条件:a.保证反应过 程的最佳选择性;b.保证反应器体积最小。
影响传质的因素: 当气体空塔气速低于0.05m/s时,气体分布器的
结构就决定了气体的分散状况、气泡的大小,进而决 定了气含率和液相传质系数的大小。
在生产装置中, 简单的鼓泡塔往往 选择在安静区状态 下操作,而气体升 液式鼓泡塔往往在 湍动区操作。
鼓泡塔流动状态分布区区域图
五、鼓泡塔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
(1) 气泡直径
a. 气泡的形成机制
uOG较低时:气体分布器 uOG中等时:气体分布器加液体湍动 uOG较高时:液体湍动使气流破碎成气泡。
b.气泡大小的影响
(1)反应器体积的计算
鼓泡塔反应器除内件(填料、隔板、换热器等)
的体积外,其体积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清液层体积VL、
气液层所含气体体积VG、气液分离空间体积VE及顶盖
死角体积VC。即
V= VL+VG+VE +VC
a.充气液层的体积VR b.分离空间体积VE
VR
VG
VL

VL 1G
VE

4
D2HE
c.顶盖死角体积VC
VC
D 3 12
(2)反应器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空塔气速
u0G
qVG 3600At

qVG
3600
D2
4
D 0.0188 qVG u0G
3 H 12 D
H=HR+HE+HC

数 的 因
湍 液体的扩散系数
动 区
液体性质

气动乳化脱硫塔技术 ppt课件

气动乳化脱硫塔技术  ppt课件
气动乳化脱硫塔
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8 2 0112148.4 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53275.2
ppt课件
1
目录
关于舒创
.
企业能力
.
典型案例
.
脱硫原理
.
整体优势
.
技术对比
.
ppt课件
2
关于舒创.
成立时间 1996年3月 企业定位 Power 、 Energy & Environment
喷淋塔是靠喷头喷洒出来的液粒和烟气接触进行气液传质的。因 为喷雾与烟气接触,故存在死角,所以传质和脱硫效率都比气动 乳化塔差很多。
脱硫剂不受限制
如石如灰、石灰石、电石泥、碱性物、碱性氧化物 及工业废液都可以 充当脱硫剂
低液气比
脱硫塔的液气比可以低至喷淋塔的1/5,这个可以从 我们的循环泵的流量体现出来。
ppt课件
29
整体优势之技术优势
低循环液压 气动乳化脱硫塔是以水柱直接布液,没有喷嘴,少
了喷嘴的压阻,就没有了喷嘴结垢堵塞、腐蚀、磨损导 致脱硫塔失效的隐患。 省电节能
≥95% 0.5~1 :1 1.05 :1 800~1200Pa 100%
ppt课件
31
整体优势之技术指标.
脱硫率为 99.79%
ppt课件
PH值:6~7
32
技术对比之传质对比.
气动乳化是一种气液强传质技术。在脱硫塔内我们的含硫烟气是 主动上升旋切循环液,循环液被切的粉碎,气液充分混合,形成 一稳定的乳化液层。在乳化液层中,乳化液的微粒比表面积是喷 淋除尘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因此单位液粒吸收和捕集有害物质的 效率显著增大,脱硫率更高。
ppt课件

鼓泡塔反应器设计

鼓泡塔反应器设计

计算液膜传质过程可用以下公式:
sh k LA d b D LA
SCL
L L DLA
Reb
dbuOGL L
1 0.0721.61
Sh2.0CReb0.4
84SC0.3L39dDbL2g/A33
鼓泡塔中的传热
传热方式:三种 ➢ 利用溶剂、反应物或产物气化带走热量。 ➢ 利用液体外循环冷却器移走热量。 ➢ 利用夹套、蛇管或列管式冷却器移走热量。
m
H H=HR+HE+HC
3 H 12 D
谢谢观看!
d0u0 G G
<200
➢ 气泡群的直径的计算
a.当量比表面直径dVS: b.体积平均直径dV: c.几何平均直径dg:
➢ 含气率: 单位体积充气层内气体所点的体积分率。 εOG:静态气含率。液体不流动时的气含率。 εG:动态气含率。液体连续流动时的气含率。
➢ 比相界面a:
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气泡的表面积。m2/m3
➢ 气泡尺寸
a. 气泡的形成:
uOG较低时:气体分布器 uOG中等时:气体分布器加液体湍动 uOG较高时:液体湍动使气流破碎成气泡。
b.单个气泡的形状和直径 形状:db<0.2cm 垂直上升的坚实圆球. 0.2≤db≤1.0cm 螺旋式摆动上升的椭圆球 db>1.0cm 垂直上升的菌帽状
条件:
Re0
G
VL
1G
➢ 4、VE:
VE
4
D2HE
当液滴移动速度小于0.0001m/s HE=αED
当D<1.2m HE≥1m D≥1.2m αE=0.75
单位体积充气层内气体所点的体积分率。
塔内液体流动状态:由空塔气速uOG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