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 高考热点微专题系列(四)PPt21张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4 物质含量及滴定计算

高考怎么考
高考怎么考
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溶液蓝色消失,且 96%
高考考什么
命题角度一 热重分析法及应用
1. 热重分析法的原理
整 使待测样品处于一定的温度程序(升/降/恒温)控制下,观察样品的质量随
合 要
温度或时间的变化过程,获取失重比例、失重温度(起始点、峰值、终止
点 点……)以及分解残留量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剩余物质的成分。
偏小的是
(填标号)。
A.产品含少量K2MnO4 B.酸式滴定管滴定后有气泡 C.酸式滴定管没有润洗 D.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高考精准练
(2)计算可得产品中KMnO4的纯度是 79.0% ,下列情况会导致KMnO4纯度测定值 偏小的是 AC (填标号)。 A.产品含少量K2MnO4 B.酸式滴定管滴定后有气泡 C.酸式滴定管没有润洗 D.滴定接近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高考考什么
探 究 典 例 提 升 能 力
·
高考考什么
(2)产品中Sn的质量分数为 47.6 %。
探 究 典 例 提 升 能 力
·
高考考什么
【思维建模】基于“关系式法”,利用“四步法”进行滴定计算
探 究 典 例 提 升 能 力
·
高考考什么
探 究 典 例 提 升 能 力
·
高考考什么
探
究
典
例
·
提
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粉红色出现 。
探 究 (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
典 例
集到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
2020版高中一轮复习:第4章 章末高考热点聚焦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隐 形眼镜和鼻腔等
(2) 生石灰、无水氯化钙能与水反应 可作(食品)干燥剂
(3) P2O5能与水反应
可作干燥剂(不可用于食品)
(4) 硅胶能吸收水分 (5) 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可作太阳能电池板
(6) 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7) (8) (9)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 不能用玻璃塞 可用于焊接铁轨 作耐高温材料 明矾作净水剂(混凝剂) 可用于泡沫灭火器 可用于中和胃酸 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26) (27) (28)
Fe 具有还原性 Cu+2FeCl3 2FeCl2+CuCl2 CuSO4 使蛋白质变性
(29) BaSO4 不溶于水,不与胃酸应
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能与酸 反应 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Na2O2与H2O、CO2反应均生成O2 肥皂水显碱性 水玻璃不燃不爆
二氧化硫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的食 品添加剂 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不可漂白 食物)
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 中和剂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联题 —结合题目中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中学化学知
识体系中“知识块”和“化学原理”,找准提取信息的方向
标题 —找准知识点,思维从新情境回归教材,对新题目进行有效加工、整合
解题 —在知识和方法准备充分的基础上,针对题目要求,回答相应问题, 选择题要注意题目要求,非选择题要言简意赅
【热点集训】
作供氧剂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可用作耐火材料
(19)
(20) (21) (22) (23) (24) (25)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 新人教版

答案:(1)先打开 a、b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 a、b 活塞)
(2)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3)先打开 a、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 a 活塞,挤压胶头滴管, 再打开 c 活塞)。片刻后,关闭 a,然后打开 b 活塞
基础专题整合
3.氯及其化合物关系图
本章体系构建4Biblioteka 硫及其化合物关系图本章体系构建
5.氮及其化合物关系图
基础专题整合
基础专题整合
有关“喷泉实验”思想的综合应用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 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 反应,因此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溶液 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 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下表列出的气体作 用于吸收剂,就能形成喷泉:
装置Ⅳ: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 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 装置Ⅴ: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 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基础专题整合
装置Ⅵ:烧瓶中通入 H2S(或 SO2),然后通入 SO2(或 H2S),现象为有淡黄 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喷到烧瓶内。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
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
是
。
(2)若先打开 a、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
(2)导管口处产生白烟 (3)先打开 a、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或先打开 a 活塞,挤压胶头滴管, 再打开 c 活塞)。片刻后,关闭 a,然后打开 b 活塞
基础专题整合
3.氯及其化合物关系图
本章体系构建4Biblioteka 硫及其化合物关系图本章体系构建
5.氮及其化合物关系图
基础专题整合
基础专题整合
有关“喷泉实验”思想的综合应用
1.喷泉形成的原理 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 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的两类情况 (1)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 反应,因此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溶液 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 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下表列出的气体作 用于吸收剂,就能形成喷泉:
装置Ⅳ: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 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 装置Ⅴ: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 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基础专题整合
装置Ⅵ:烧瓶中通入 H2S(或 SO2),然后通入 SO2(或 H2S),现象为有淡黄 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喷到烧瓶内。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
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
是
。
(2)若先打开 a、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合物+章末高考热点聚焦PPT课件(21张)

【必备知识】 1.有机物检验与鉴别的三种方法 (1)依据水溶性鉴别
(2)依据密度大小鉴别
(3)依据有机物的结构特征或官能团鉴别
有机物或 官能团
碳碳双键
—OH
—COOH
葡萄糖
常用试剂
溴水 酸性KMnO4溶液
Na Cu或Ag、O2 紫色石蕊试剂 新制Cu(OH)2 银氨溶液 新制Cu(OH)2
反应产物或现象
3.(2018·辽宁沈阳调研)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 ) A.用溴水可鉴别苯、CCl4、己烯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己烷和苯的混合物
解析:溴水分别与苯、CCl4混合,不发生反应,静置后分层,苯在上层,呈橙红 色,CCl4在下层,呈橙红色,溴水与己烯发生反应而褪色,A项正确;溴水和己 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己烷可溶于苯中,无法用过滤分离,B项错误;制溴 苯需用苯和液溴在FeBr3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C项错误;己烷和苯互溶,不 能用分液法分离,D项错误。
条件的有机物为
或
或
或
,共有 4 种。
2.(2018·山东济宁期末)对下列有机化学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B )
A.反应 +Br2
+HBr 属于取代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在人体内水解转化为葡萄糖,为人类提供能量
C.分枝酸结构简式如图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也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取蔗糖水解液少许,先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再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 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萃取(主 要讨论液 液萃取)
从液体中 提取液体
有机物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高考热点聚焦PPT课件(24张)

5.(2018·辽宁六校高三模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吸收 SO2,并用
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 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b 为直流电源的正极
B.阴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为 2 HSO3 +2H++2e-
S2O24 +2H2O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SO2+2H2O-2e-
章末高考热点聚焦
(教师用书备用)
热点一 新型电源装置分析
【考情分析】
高考中的新型电池,有二次电池,如“氢镍电池”“高铁电池”“纸质电 池”“Li-SOCl2”“锂离子电池”“银锌电池”等;“燃料电池”(如新型细 菌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丁烷燃料电池、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CO 燃料电池)、石墨烯电池等。关于各种新型化学电源中的有关问题,成了全国 各地高考的“宠儿”。
2H2O。由以上
分析知,A 项正确;b 是电池的正极,a 是负极,电子从 a 流出,经外电路流向 b,B 项错误;
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部分能量转化为光能或热能等,能量的利用率发生变化,C 项
错误;若该电池有 0.4 mol 电子转移,有 0.4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D 项错误。
热点二 隔膜技术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解析:在原电池中,电解质里的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 A 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 是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 A 错误;A 是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Li++ S8+2eLi2S8,故 B 正确;正极反应式:2Li++S8+ 2e- Li2S8,每生成 1 mol Li2S8 转移 2 mol 电子,故 C 错误;电子从 B 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 A 电极,但是电子不会经过电解质溶 液,故 D 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件

碳、硅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 不同( )。 (2)Si 和 SiO2 都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
(3)碳燃烧可生成 CO 或 CO2,但硅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 SiO2( )。 (4)非金属性:C>Si,则稳定性:CH4>SiH4( )。 (5)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故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6)12C、13C、14C 是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
(2)在加热或者点燃的条件下可以与氢气、氧气、氯气等反应, 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⑧ 。
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看,碳和硅均为第ⅣA 族元素。自然界中有 碳的多种单质存在,但自然界中却没有硅的单质存在,因为硅有很强 的亲氧性,在地壳形成时,硅与氧易结合、 难分离,因而硅在自然界中 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图甲
图乙
4.化学性质 SiO2 为酸性氧化物,是硅酸的酸酐。 (1)SiO2 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如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碳酸盐反应,如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3)在高温条件下,能够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与氧化钙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4)常温下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特殊的用途 Si——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板。 SiO2——光导纤维。 H2SiO3——硅胶可用作干燥剂。 Na2SiO3(水玻璃)——黏合剂、耐火阻燃材料。 2.主要反应 (1)SiO2+2C Si+2CO↑、Si+2Cl2 SiCl4、SiCl4+2H2 Si+4HCl (2)SiO2+4HF SiF4↑+2H2O (3)Na2SiO3+2HCl H2SiO3↓+2NaCl (4)Na2CO3+SiO2 Na2SiO3+CO2↑、CaCO3+SiO2 CaSiO3+CO2↑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ppt课件

4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 必备知识
❖ 1)转换呈现方式。通过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实 验现象的考查,引导中学化学在教学中开设 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 观察能力,如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I卷第9题 考查学生判断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 实验现象。
2)转变考查方式。考查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化 学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原理,促进学生全面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 的基础。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I卷第35题考查电 离能、键能以及晶格能等基本概念,是以BornHaber循环的形式给出能量变化图,要求学生根 据基本概念的定义分析各种能量变化的数值。
❖ 2018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我国化学领域最近取得 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例如理科综合全国I卷、II 卷中选取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 “一种对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高效协同 去除转化装置”“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 化碳二次电池”。这些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 教育根本任务。
• 2)2018年高考化学设置绿色生产技术试题,要求考生分析 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和技术,以此体现化学科学为绿色生 产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的作用。如理科综合全国I 卷第13题以协同去除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新型电化学转化装 置背景考查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全国II卷第36题以葡萄糖以 及用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和异山梨醇等生物质转化平 台化合物为背景,考查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选择题分析
2017年1卷
2017年2卷
2017年3卷
7 化学与生活(尼龙 化学生活(营养 化学与生活(环境污染)
8 实验操作(《本草 NA题(离子水解 有机(性质、结构分析,鉴别、分离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2讲

d处立即褪色
考点二
e处变红色
高考真题演练
解释或结论
氧化性:Cl2>Br2>I2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还原性:Fe2+>Cl-
课时作业
答案
2.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 下列说法中可能错误的是( )
A.加入含有NaOH的酚酞试液,红色褪去,说明有H+存在 B.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C.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D.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或 2N(2a)C实l(验熔室融制)=电=法=解=:=20N2 a_M+__nC_O_l2_2↑+__。4_H__C_l_(浓__)_=_=_△=_=_=_M__n_C_l_2_+__C_l2_↑__+__2_H__2O__。
6.次氯酸(HClO) (1)弱酸性:酸性 01 __弱____于碳酸。 (2)不稳定性: 02 __2_H_C_l_O_=_光_=_=照_=_=_2_H_C__l+__O__2↑__________。 (3)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和 03 漂__白__性,常用作消毒剂、漂白剂。
考点一
考点二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二、氯水的成分和性质——从平衡的角度理解 氯气能溶于水,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于水的氯气只有少量与 水反应。 1.氯水中存在的平衡关系 (1)Cl2+H2O HCl+HClO。 (2)HClO H++ClO-。 (3)H2O H++OH-。 2.氯水中存在的微粒
考点一
全部参加反应。
(2)加热:小火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挥发,减少制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2SO3+O2====2H2SO4,
2SO2+O2+2H2O
2H2SO4。
2.解答环境与化学类题目的步骤 步骤一:认真审题,明确目的 认真读题,收集信息明确实验或流程的目的。 步骤二:分析问题,确定污染物 根据问题,分析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和不环保的操作步骤。
步骤三:紧扣环保,规范作答 结合问题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从①资源的回收和 利用,②“绿色化学”生产、环境保护两个角度组织化 学语言作答。
2 800 ℃):
N2+O2====2NO, NO2 ==光== NO +O, O+O2====O3, O3+汽油→甲醛、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等。
(4)酸雨:酸雨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由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溶于水而形成。硫酸
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SO2+H2O====H2SO3,
NaCl,D错误。
答案:B
【答题策略·思睿观通】 1.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污染、硫氧化物污染、碳氧 化物污染、粉尘污染。 如果人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 的粉尘,就会患硅肺病(矽肺病)。长期在二氧化硅粉尘 含量较高的地方,如采矿、翻砂、喷砂、制陶瓷、制耐 火材料等场所工作的人易患此病。
【类题精练·触类旁通】 (2017·天津高考节选)H2S和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 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 体的排放,据此回答下列各方法中的问题。 Ⅰ.H2S的除去 方法1:生物脱H2S的原理为:
H2S+Fe2(SO4)3====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
方法2:在一定条件下,用H2O2氧化H2S (3)随着参加反应的 n(H2O2)变化,氧化产物不同。当 n(H2O2)=4时,氧化产n(物H的2S分)子式为________。 Ⅱn(.SHO22S的)除去
(双碱法):用NaOH吸收SO2,并用CaO使NaOH再生
(4)写出过程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CaO在水中存在如下转化:
CaO(s)+H2O(l)====Ca(OH)2(s)
Ca2+(aq)+2OH-(aq)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简述过程②NaOH再生的原理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1)使用硫杆菌,反应速率加快,说明硫杆 菌作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图1和图2,当温度为30 ℃、pH=2.0时,Fe2+氧 化速率最快。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可能是催 化剂活性降低,即硫杆菌中蛋白质发生变性。(3)当 nn((HH22OS2))=4时,设氧化产物中S的化合价为x。由H2O2→H2O、
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记忆,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啰嗦
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
答案:(1)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或作催化剂)
(2)30 ℃、pH=2.0 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
(3)H2SO4 (4)2OH-+SO2==== SO32+H2O SO32 与Ca2+生成CaSO3沉淀,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NaOH生成
编后语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 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B.氧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SO2+2H2O+O2====4H++2
S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4
C.排入大海的溶液与天然海水相比,只有 SO24数量发生
了变化
D.若将氧化后的液体进行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中
CaSO4含量最高
【精析】因海水中含有能水解的 CO32 、HCO3 ,故海水显 弱碱性,A错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易被氧气氧化 为H2SO4,B正确;由于在吸收塔中SO2能与 HCO3、CO32反 应,导致 HCO3 、CO32离子数量减小,C错误;海水中 NaCl的含量远大于其他成分,故晶体中含量最高的是
H2S→
x
S
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2×[-1-(-2)]×4=[x-
(-2)]×1,解得x=6,故H2S对应的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
H2SO4。(4)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2OH-+SO2==== SO32+ H2O。
加入CaO,Ca2+与 SO32 生成CaSO3沉淀,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因此有NaOH生成。
高考热点微专题系列(四) 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相关的综合
应用
【典题精析·晓一通百】 【典题】将燃煤排放的含有SO2的烟气通入海水(主要 含Na+、K+、Ca2+、Mg2+、Cl-、SO24 、Br-、CO32、HCO3 等离子)进行脱硫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
A.天然海水显酸性
2Fe2(SO4)3+2H2O
(1)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 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________ __。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
自己集中注意力。 第四,回答问题。 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回答问题要主动大胆。回答时要先想一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它和学过的内容有什么
(2)温室效应:因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氟氯烃、甲 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 (3)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NO、NO2)和碳氢化合物在紫 外线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浅蓝 色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光化学 氧化剂(以O3为主)的二次污染物。
汽车尾气引起光化学烟雾的过程(发动机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