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导学方案九年级上册语文

4. 第四单元:小说。
- 作者鲁迅。
-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
-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如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通过外貌的变化表现出闰土生活的困苦和精神的麻木。
- 体会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描写,通过刘备与诸葛亮的对话,展现出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刘备的诚意。
二、文言文知识汇总。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3. 一词多义。
- 山水之乐(乐趣,名词)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形容词)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意动用法)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介词)
4. 根据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创作。
- 从古代诗歌和古代白话小说单元获取素材和灵感。
- 人物描写:注重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如描写一个勤劳的农民,可以写他“黝黑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粗糙的大手紧紧握着锄头,嘴里念叨着‘人勤地不懒’,心里想着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
- 情节设置:情节要有起有伏,吸引读者。可以设置悬念、制造冲突等。例如写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开头可以设置悬念,如两个好朋友突然不再说话,然后通过回忆、寻找原因等情节逐步解开悬念。
- 作者欧阳修。
- 全文以“乐”字贯穿,描写了滁州秀丽的山水景色和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如骈散结合,“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等句子对仗工整,又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样的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活况味《项链》一、1.莫泊桑法国批评现实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2.chen dùn kuì jiǒnɡzhě bù lìn quàn qì nonɡchèn ténɡ3.(1)风韵,(女子)优美的姿态。
(2)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3)难看,不体面。
(4)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4.答案示例: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
十年清贫,美梦化噩梦;十年岁月,无知炼真知;十年青春,有价也无价;十年辛劳,苦处亦贵处;十年凄苦,悲剧亦喜剧;十年劳顿,梦碎变心碎。
二、1.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情节串联起来。
2.小说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六件事——无项链、需项链(序幕)借项链(开端)失项链、赔项链(发展)识项链(高潮、结局)。
3.示例:如第一部分可拟:“梦幻狂想曲”或“清贫女子之梦”;第二部分可拟“令人尴尬的请柬”或“猎枪和裙子”;第三部分:艰难的包装;租赁荣耀;玫瑰和项链;从忧愁到惊喜等。
第四部分:陶醉后的失落;乐极生悲;曲终人散悲剧生;从云雾里跌下等。
第五部分:痛苦和艰辛;十年辛苦不寻常;别了,青春……第六部分:意外邂逅;真相大白;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处去……4.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在作品中已有三处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表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由于作者技巧高超,天衣无缝,读者的心又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以至于难以觉察出来。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使读者出乎意料,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了主题。
如果写马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换回几万法郎的话,则使文章的“以喜衬悲”的效果消失,使文章的讽刺意味锐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学习目标】: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学法指导】1.诵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
2.品读法。
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以下加粗字注音。
(1)渺茫()(2)玄虚()(3)脊梁()(4)诓骗()⑸搽()2、解词。
(1)玄虚(2)渺茫(3)前仆后继(4)污蔑⑸伤古怀今⑹诓骗3、本文的论证方式是什么?二、合作探究4、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5、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6、“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7、“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三、拓展训练: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8、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9、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四、达标检测10.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11.“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五、整理导学案六、教学反思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 背诵全词,积累重点字词。
2.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 学习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 写作背景。
(三)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妖娆(ráo)风骚(sāo)稍逊(xùn)今朝(zhāo)2. 解释下列词语。
妖娆:娇艳美好。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四)文本研读。
1.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从空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和动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静态描写)等方面描写。
顺序是由远及近,由上而下。
2. 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字有多种含义。
一方面肯定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他们都曾是威震一方的英雄;另一方面委婉地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同时,通过“惜”字引出真正的英雄——今朝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体现出诗人超越历史英雄人物的自信。
3.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无产阶级必定能主宰世界。
(五)写法探究。
1. 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找出例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群山比作银蛇在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赋予山和原以生命活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群山与高原在大雪覆盖下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 对偶句如“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和冰天雪地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1 《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词标注停顿与重音,并尝试有感情诵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理由。
3.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4.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他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悟?编教语级册导学册【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 g mǎn g分fèn外妖娆ráo 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āo 还看今朝zh āo2.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课堂探究】1.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沁园春雪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5 日主备人:陈春燕一、学习目辬知识与能力:1、了解背景、把握大意。
2、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过程与方法:3、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作者的诗情画意。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2.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知识梳理1.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意象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
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高效导学案(含25篇课文导学案,五个综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高效导学案(含25 篇课文
导学案,五个综合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高效导学案
课题:1、沁园春雪课型:讲读主备: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3、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5、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一、预习导学: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
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
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
3、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 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
编者
课
鼎湖山听泉
题
学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习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目 3、品味生活,品味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标
导学过程
1、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掌握以下生字的写法和读音。
怅惘(
) 污垢(
变化的词语。
游踪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1、鼎湖山是一个很有名的旅游风景区,景点很多,作者从黄昏
到入夜,在这么短的特定时间内游览了鼎湖山的那些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菩提树(
)
遐想(
) 楹联(
) 古刹(
)
泠泠(
) 淙淙(
) 汩汩(
)
预 2、我补充生字词
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航 3、阅读书下和《同步导学》上的词语意思。
4、在小组内阅读课文,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找出作者游踪的词语和表示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还有什么需要质疑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 2、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还觉得自己有什么不足? 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本文“听”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所到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映生活的?
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究 _____________
展 3、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运用得好,好在哪里?(最多两句)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