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物理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物理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题物理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雨点正在以4 m/s 的速度竖直下落,忽然一阵风以3 m/s 的速度水平吹来,雨中撑伞正在行走的人,为使雨点尽量不落在身上,手中伞杆应与竖直方向所成夹角为( )。
A .30°B .37°C .45°D .53°2、如图所示,一块橡皮用细线悬挂于O 点,用铅笔靠着线的左侧水平向右匀加速移动,运动中始终保持悬线竖直,则橡皮运动的速度( )。
A .大小和方向均不变B .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 .大小改变,方向不变D .大小和方向均改变3、质点做平抛运动经过A 、B 、C 三点,其速度分别与水平方向成0°、37°、53°,则质点在AB 间运动时间t 1与BC 间运动时间t 2之比为( )。
A.53B.43C.97D.574、质点做平抛运动落地速度大小为30m/s,则落地前1秒(已抛出)的速度大小可能为:(已知g=10m/s 2)( )。
A.18m/sB.19m/sC.20m/sD.21m/s5、如图所示的齿轮传动装置中,主动轮的齿数z 1=24,从动轮的齿数z 2=8,若已知从动轮以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时,则主动轮的运动情况是( )。
A .顺时针转动,周期为2π/3ωB .逆时针转动,周期为2π/3ωC .顺时针转动,周期为6π/ωD .逆时针转动,周期为6π/ω 6、一圆盘可以绕其竖直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圆盘半径为R ,甲、乙物体质量分别为M 和m(M >m),它们与圆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正压力的μ倍,两物体用一根长为L(L <R)的轻绳连在一起。
如图所示,若将甲物体放在转轴的位置上,甲、乙之间连线刚好沿半径方向被拉直,要使两物体与圆盘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转盘旋转的角速度最大不得超过(两物体均看做质点) ( )。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
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人也是如此。
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
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
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
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
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
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C:12 H:1 O:16 N:14 Ca:40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120分)1.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染色剂使细胞质区域染成红色B.细胞膜中脂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有关C.叶绿体产生的ATP可以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均能发生基因的表达2.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中②④为次级精母细胞,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B. 图一中⑤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最多可形成四个染色体组C. 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①④⑤D. 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二的DF段3.取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的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幼根近尖端也向上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等量生长素的琼脂块,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
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极性运输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极性运输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非极性运输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非极性运输4.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给父本去雄、给母本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看不到染色体的原因是没有染色C.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改用高倍镜观察即可D.“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每组至少要测4种溶液的PH变化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B.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增大而增大C.个体携带的基因会随个体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D.群落演替的原因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6.下图1和图2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B、细胞C、细胞E、细胞GB.细胞D与细胞G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图1中,当同种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时,只通过④⑦⑧所示过程来消灭病原体D.与病毒类似,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机体将通过图2所示免疫过程使它们失去寄生的基础,最终被彻底消灭7.2004年7月,德俄两国科学家共同宣布,在高压下氮气会聚合成高聚氮晶体, 该晶体中相邻氮原子间以氮氮单键连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每个氮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数学(文)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集合{})3(log 2-==x y x P ,{}2-==x y y Q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Q P =B. ∅=Q PC. P QD. QP2.已知)(x f 的图像在[]b a ,上连续,则“0)()(<⋅b f a f ”是“)(x f 在()b a ,内有零点”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C.充要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3. 下列函数中周期为π且在⎥⎦⎤⎢⎣⎡2,4ππ上为减函数的是( ) A.)22sin(π+=x y B. )22cos(π+=x y C. )2sin(π+=x y D. )2cos(π+=x y4.设)(x f 为定义R 上在的奇函数,当0≥x 时,b x x f x ++=22)((b 为常数),则=-)1(f ( ) A. 3- B. 1- C. 1 D. 35.若非零向量,=,且0)2(=∙+,则向量,的夹角为( ) A.π32 B. 6π C. 3π D. π656. 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031581=++a a a ,则=-1092a a ( ) A. 8- B. 24 C. 22 D. 207.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m ∥n ,mα,则n ∥α; B.若m ∥n ,m α,n β,则α∥β;C.若α⊥γ,α⊥β,则β∥γ;D. 若m ∥n ,m ⊥α,n ⊥β,则α∥β. 8.直线023cos =++y x θ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6,0π B. ⎪⎭⎫⎢⎣⎡ππ,65 C. ⎪⎭⎫⎢⎣⎡2,6ππ D. ⎪⎭⎫⎢⎣⎡⎥⎦⎤⎢⎣⎡πππ,656,0 9.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x f 满足1)1(=f ,且)(x f 的导函数)('x f 在上R 恒有21)('<x f ,则不等式212)(+<x x f 的解集为( ) A. ()+∞,1 B. ()1,∞- C. ()1,1- D. ()()+∞∞-,11,10.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个点P 和Q 满足条件:①P 和Q 都在函数)(x f y =的图像上;②P 和Q 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对[]Q P ,是函数)(x f y =的一对“友好点对”( []Q P ,与[]P Q ,看作同一对“友好点对”)。
2013安徽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3安徽卷一、综合题(每空? 分,共? 分)1、如图所示,质量为\倾角为的斜面体(斜面光滑且足够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底部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斜面顶端与劲度系数为、自然长度为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的物块。
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时将物块由静止开始释放,且物块在以后的运动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重力加速度为。
(1)求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2)选物块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用表示物块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证明物块做简谐运动;(3)求弹簧的最大伸长量;(4)为使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2、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在第Ⅰ象限内有平行于轴的匀强电场,方向沿正方向;在第Ⅳ象限的正三角形区域内有匀强电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正三角形边长为L,且边与轴平行。
一质量为、电荷量为的粒子,从轴上的点,以大小为的速度沿轴正方向射入电场,通过电场后从轴上的点进入第Ⅳ象限,又经过磁场从轴上的某点进入第Ⅲ象限,且速度与轴负方向成45°角,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
求:(1)电场强度E的大小;(2)粒子到达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
3、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Ⅰ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求:(1)0~8s时间内拉力的冲量;(2)0~6s时间内物体的位移;(3)0~10s时间内,物体客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二、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4、(1)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m,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mm。
(2)为了精确测量合金丝的电阻R x,设计出如图Ⅰ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按照该电路图完成图2中的实物电路连接。
解析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题 含解析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40分)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只撤掉其中的一个力,其它力保持不变,它不可能做的运动是( )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加速直线运动C .匀减速直线运动D .曲线运动 【答案】A【考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KS5U 解析】撤掉一个力之后,剩余的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那个撤掉的力,方向与其相反,如果其方向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2、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 ,BC=3m ,CD=4m 。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时间相等,则OA 之间的距离为A .1mB .0.5mC .9/8mD .2m【答案】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KS5U 解析】设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时间分别为T ,则B 点的速度522ACB TTxv ==根据2x a T ∆=得,221xa TT∆==,则51322A B aT T T T v v =-=-=,则2928A OA m a v x ==。
3、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A 和B ,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钩码拉着木块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 .1lm g kμ+C .2l m g kμ+B .12()l m m g kμ++ D .1213m m l g k m m μ++【答案】A【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胡克定律 【KS5U 解析】对木块A 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弹簧的弹力1F g m μ=,又由胡克定律:F kx = 整理:1gF x k k m μ==,所以弹簧的长度为:1g l x l km μ+=+。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 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如题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
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 ,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A.GB.Gsin θC.Gcos θD.Gtan θ2. 如图1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 随θ变化的图像分别对应图2中的( ) 图1 图2A.①、②和③B.③、②和①C.②、③和①D.③、①和②3.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 、D 两点,A 、B 两端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2L 。
现在C 点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D 点应施加的最小作用力为 ( )A .mgB .33mg c .21mg D .41mg 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和斜面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挡板绕O 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则有 ( )⑴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⑵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⑶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⑷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A .⑴⑵B .⑵⑶C .⑶⑷D .⑴⑷ 5.封闭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自重为G ,内有一只重为G 0的小蜜蜂,其在箱子内倾斜向上匀速飞行。
则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A .等于GB .大于G+ G 0C .小于G+ G 0D .等于G+ G 06.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 和CD (可视为相同的圆柱体)相互平行,固定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一个圆柱形工件P 架在两木棍之间。
工件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 的作用下,恰好能向右匀速运动。
安徽省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选择题专项突破二(最新,含详细解析)

选择题专项突破二1.(2012·安徽名校高三联考)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波长大于单色光2的波长B .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 .单色光1的频率小于单色光2的频率D .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2.(2012·湖北重点中学调考)用水平力F 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从某时刻起力F 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是从t 1时刻开始减小的,t 2时刻物体的速度刚变为零B .F 是从t 1时刻开始减小的,t 3时刻物体的速度刚变为零C .F 是从t 2时刻开始减小的,t 2时刻物体的速度刚变为零D .F 是从t 2时刻开始减小的,t 3时刻物体的速度刚变为零3.(2012·阜阳一中高三模拟)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器对火星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探测,已知火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p ,火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q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则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最大速率为( )。
A .gRp qB .gRq pC .gRpqD .gR pq4.(2012·河南调考)P 、Q 两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 、d 为电场中的两点。
一个离子从a 运动到b (不计重力),轨迹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Q 带正电B .c 点电势低于d 点电势C .离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P 的吸引D .离子从a 到b ,电场力做正功5.(2012·湖南模拟)图甲所示电路中,A 1、A 2、A 3为相同的电流表,C 为电容器,电阻R 1、R 2、R 3的阻值相同,线圈L 的电阻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A 、B 两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从0时刻起到两车相遇所需时间为( )A .2s B .3s C .4s D .23s2.如图所示,物体C 放在水平面上,物体B 放在C 上,小球A 和B之间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
若B 上的线竖直、两滑轮间的线水平,且不计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滑轮与线间的摩擦。
把A 拉到某位置(低于滑轮)由静止释放使A 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在A 摆动的过程中B 、C 始终不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可能为零,摩擦力方向时而沿斜面向上时而沿斜面向下B . B 所受摩擦力有时有可能为零C . C 一直受到水平面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D . C 对地面的压力有时可以等于B 、C 重力之和3.如图所示,两块粘连在一起的物块a 和b ,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水平向左的推力F a 和拉力F b ,已知m a <m b 、F a >F b ,则b 对a 的作用力( )A . 必为推力B . 必为拉力C . 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D . 可能为零4.如图所示,实线是某电场中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若带电粒子是从a 处运动到b 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带电粒子从a 到b 加速度减小 B.带电粒子在b 处电势能大 C.b 处电势高于a 处电势 D.带电粒子在b 处速度大5.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矩形滑块是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在一起组成的。
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向滑块,若击中上层,则子弹刚好不穿出,如图(a )所示;若击中下层,则子弹嵌入其中,如图(b )所示,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两种情况下子弹和滑块的最终速度相同B . 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C . 两次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D . 两次滑块对子弹的阻力一样大6.如图所示,A 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B 为地球同步卫星,P 为A 、B 两轨道的交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卫星A 所受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B . 卫星B 相对地面静止,一定不会与A 相撞C . 卫星B 加速后其轨道可与卫星A 轨道相同D . 卫星A 在远地点加速后其轨道可以变成比B 轨道半径更大的圆轨道7.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放置,在其上有一固定点O ,O 点连接一长为L 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连接一可以看做质点的小球。
原来小球处于静止状(b) (a )-1态,现给小球一与细线垂直的初速度v 0,使小球能在斜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v 0的最小值为( )A .θsin gLB .θsin 2gLC .θsin 5gLD .gL 28.一辆质量为m 的汽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启动,经时间t 1汽车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再经时间t 2汽车速度达到最大v m ,以后汽车匀速运动。
若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 ,则不能求出的物理量( )A . 任一速度v 对应的功率B . 速度刚达最大时发生的位移C .任一速度v 对应的加速度D . 任一速度v 时发生的位移9.M 、N 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距平行板右端L 处有竖直屏,平行板长、板间距均为L ,板间电压恒定。
一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平行于板的初速度v 0沿两板中线进入电场,粒子在屏上的落点距O 点的距离为2L,当分布均匀的大量上述粒子均以平行于板的初速度v 0从MN 板左端各位置进入电场(忽略粒子间作用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有61的粒子能到达屏上 B .有65的粒子能到达屏上 C .有32的粒子能到达屏上 D .有21的粒子能到达屏上10.如图,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R ,O 点为其圆心。
在与O 点等高的边缘A 、B 两点分别以速度v 1、v 2水平相向抛出两个小球,已知v 1∶v 2=1∶3,两小球恰落在弧面上的P 点。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OP 为45°B . 若要使两小球落在P 点右侧的弧面上同一点,则应使v 1、v 2都增大C . 改变v 1、v 2,只要两小球落在弧面上的同一点,v 1与v 2之和就不变D . 若只增大v 1,两小球可在空中相遇二.实验题(共24分) 11.(4分)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游标尺所在位置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 。
12.(11分)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的步骤如下:① 把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定滑轮伸出桌面。
②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并把打点计时器连接到电源上。
③ 把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并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且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④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并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悬挂一砝码盘,调整滑轮的高度使滑轮B1 2 3O和小车间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⑤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⑥ 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上面步骤。
⑦ 根据纸带上打的点算出每次实验时小车的加速度,把每次实验时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记录在相应的纸带上。
⑧ 以小车的加速度a 为纵坐标,细线的拉力F (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画出a —F 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上述操作步骤中明显遗漏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画出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是直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位同学将本实验做了改动:每次实验时将小车上的砝码拿下放到砝码盘上,其他操作都与上面一样。
那么他画出的a —F 图象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9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图中O 为释放小球的位置,A 、B 、C 、D 为固定速度传感器的位置且与O 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1)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
A .小球的质量mB .小球下落到每一个速度传感器时的速度vC .小球下落到每一个速度传感器时下落的高度hD .小球下落到每一个速度传感器时所用的时间t(2)作出v 2—h 图象,由图象算出其斜率k ,当k=____________可以认为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3)写出对减小本实验误差有益的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46分) 14.(10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左端A 和右端B 间的距离为L=1m ,其上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为h=5m ,传送带以速度u=4m/s 顺时针运转。
一小物体以水平向右初速度v 0从A 点滑上传送带,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为使小物体能落在水平地面上距B 点水平距离为x=3m 的C 点及其右边,则v 0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重力加速度为g=10m/s 2)15.(10分)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图甲 小车 打点计时器F O 图乙O ABCD C度为h ,周期为T 0。
另有一颗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绕地球自西向东运行的卫星,某时刻该卫星能观察到的赤道弧长最大为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一。
求(1)该卫星的周期;(2)该卫星相邻两次经过地球赤道上某点的上空所需的时间。
16.(10分)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将一质量为2m 的物体A 放置弹簧上端,A 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 1,将A 物体向下按到弹簧长度为L 2,由静止将A 物体释放,A 物体恰能离开弹簧。
将物体A 换成质量为m 的物体B ,并将B 物体向下按到弹簧长度为L 2处,将B 物体由静止释放,求B 物体运动过程中离水平地面的最大高度。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17.(16分)如图所示,AB 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倾斜轨道,BC 为光滑水平轨道,CD 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且AB 与BC 通过一小段光滑弧形轨道相连,BC 与弧CD 相切。
已知AB 长为L=10m ,倾角θ=37°,BC 长s=935m ,CD 弧的半径为R=1225m ,O 为其圆心,∠COD=143°。
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1×103N/C 。
一质量为m=0.4kg 、电荷量为q= +3×10 -3C 的物体从A 点以初速度v A =15m/s 沿AB 轨道开始运动。
若物体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sin37°=0.6,cos37°=0.8,g=10m/s 2,物体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不变。
求(1)物体在AB 轨道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物体能否到达D 点;(3)物体离开CD 轨道后运动的最高点相对于O 点的水平距离x 和竖直距离y 。
物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二.填空题(共24分)11.1.160。
(4分) 12.(1)平衡摩擦力。
(3分) (2)没有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分) (3)是(2分), 小车的加速度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与砝码、砝码盘和小车总质量的比值,而砝码、砝码盘和小车的总质量不变。
(3分) 13.(1)B C 。
(3分) (2)2g 。
(3分) (3)相邻速度传感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球做实验等。
(3分) 三.计算题(共46分) 14.(10分)解:设小物体离开B 点的速度为v B ,则t g h 221=(2分) x t v B ≥ (2分) 解得s m v B /3≥ (2分) 所以小物体可以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运动,则v m v m mgL B 2022121-=μ (2分) 解得s m v /50≥ (2分)15.(10分)解:(1)该卫星所观察地球赤道弧长为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一,该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120°,由几何关系知该卫星轨道半径为r=2R (1分) 设该卫星质量为m ,周期为T ,地球质量为Mr Tm rGMm )2(22π= (2分)设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 0,)()2()(2020h R T m h R m GM +=+π (2分)解得)2(3hR R T T += (1分) (2)设该卫星相邻两次经过地球赤道上某点的上空所需的时间为t10=-T t T t (2分)解得)2()()2(333R h R T R t -+= (2分)16.(10分)解:物体A 静止时,设弹簧的型变量为x ,则kx mg =2 (2分)物体A 由弹簧长度为L 2处开始运动到恰能离开弹簧,设此过程中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为ΔE p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x L L mg p ∆=+-)(221 (2分)物体B 由弹簧长度为L 2处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v m x L L mg p ∆=++-22121)( (2分) 物体B 离开弹簧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其离开弹簧的最大高度为gv h 22=(2分) 则物体B 离水平地面的最大距离为kmgL L h x L H 42)(211+-=++= (2分) 17.(10分)解:(1)物体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大小为N qE mg F 5)()(22=+= (1分)合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53sin ==F qE α ︒=37α (1分)所以物体在轨道AB 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W=0 (1分)(2)D 点为CD 轨道上的等效最高点,设物体能到D 点,其速度为v D 对物体由A 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v m v m R R mg R s qE FL A D 222121)cos ()sin (-=+-+--ααμ (2分) 设物体刚能到D 点时速度为v 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Rv m F 20= (2分)解得v 0>v D因此物体不能到达D 点 (1分)(3)物体刚要离开轨道时轨道对物体的弹力为零,设此时物体位置与O 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物体速度为vR vm qE mg 2sin cos =+ββ (2分)v m v m R R mg R s qE FL A 222121)cos ()sin (-=+-+--ββμ (2分) 解得v=5m/s ,sin β=0.8 (1分)物体离开轨道后做斜抛运动,设其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vsin β= gtt=0.4s (1分) 物体运动的最高点相对O 点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分别为m R t m qE t v x 152sin 21cos 2=-+=ββ (1分) m R t v y 05.2cos sin 21=+=ββ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