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六章常见病及急救
常见幼儿急救知识

常见幼儿急救知识标题:常见幼儿急救知识引言概述:幼儿是家庭的希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伤害或者突发疾病。
因此,了解常见幼儿急救知识是每位家长和看护人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幼儿急救知识,匡助家长和看护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一、窒息1.1 如果幼儿窒息无法呼吸,即将采取急救措施。
1.2 将幼儿放在大腿上,用手掌拍打其背部,匡助排出阻塞物。
1.3 如果拍背无效,可以进行胸部挤压,直至阻塞物排出。
二、烫伤2.1 烫伤时,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入冷水中降温。
2.2 用干净的冷湿毛巾覆盖受伤部位,避免感染。
2.3 将受伤部位抬高,减少疼痛和水肿。
三、溺水3.1 如果幼儿溺水,立即将其从水中救出。
3.2 倒置幼儿,轻拍其背部,匡助排出水。
3.3 如有必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直至呼吸恢复。
四、意外摔伤4.1 在幼儿摔伤时,首先要镇静下来,不要惊慌。
4.2 检查受伤部位,如果有明显变形或者出血,应即将就医。
4.3 用冰袋或者冷敷物敷在受伤部位,减轻疼痛和肿胀。
五、突发疾病5.1 如果幼儿浮现突发疾病,如高烧、呼吸难点等,应及时就医。
5.2 在等待救护车或者前往医院的过程中,保持幼儿肃静,避免剧烈运动。
5.3 根据医生指导,及时赋予幼儿药物治疗或者其他必要的护理。
结论:了解常见幼儿急救知识对于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和看护人应该定期学习急救知识,做好应急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希翼本文介绍的幼儿急救知识能够匡助更多的家长和看护人,保护幼儿的安全。
学前卫生学 教案 (第六章)

腔,看有无来回摆动
严重:无呼吸症状垂危时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临死
前变慢、不规则
3)脉搏:看桡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或用耳贴左胸听心跳
严重:无脉搏、心跳垂危心跳快而弱、脉搏细而速;死亡心跳停止
(4)瞳孔:看对光线是否有反应
严重:两瞳孔一大一小或散大;对光无反应或反应迟钝
先维持呼吸道通畅;止住大出血;处理休克;处理骨折;处理伤口
呼吸停止的急救
1 .检查患者有无知觉:轻拍肩部,呼叫他张开眼睛。(叫)
2 .患者无反应立即高声求援,并且请他人打求救电话。(叫)
3 .将患者置于仰卧姿势,维持呼吸道畅通(A——airway)
4 .检查有无呼吸。如无呼吸则
5、施行人工呼吸2次。(要捏住患者的鼻子)
触电急救
1、切断电源
2、现场急救:叫叫ABC
脱离电源;用绝缘体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
直接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注意不要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裸露的身体
戴上绝缘手套或用干燥的衣物等绝缘物包在手上,
眼外伤
小朋友玩沙子时不小心沙子进入了眼睛,该怎办?
揉眼睛,可以吗?
翻转眼皮吹吹,可以吗?
保育员应清洁双手,用干净棉签或手绢,轻轻拭去。
1、当呼救而无他人协助时,应施行1分钟CPR,再继续呼救。
2、吹气:用嘴衔住口鼻。
按摩:只需以单手的食指及中指的指尖,对准婴儿胸膛的中心点、乳房下方一指宽处,向下施压1~2厘米
3、人工呼吸与胸外按摩之次数比为1:5。(分别以图片展示)
出血的急救
伤出血的鉴别和止血方法
小儿发生出血时,一般有哪几种类型?
(5)出血:看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脉细弱
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

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以下是对学前卫生学各章节重点的详细阐述。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包括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
在运动系统方面,学前儿童骨骼柔软、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较弱。
因此,要注意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行姿势,避免过度负重和长时间单侧肢体活动。
同时,提供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呼吸系统中,学前儿童的鼻腔狭窄、鼻毛少、喉腔较窄、声带短而薄,呼吸频率快且浅。
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儿童接触刺激性气体,预防呼吸道感染。
循环系统方面,学前儿童心肌纤维细、弹性纤维少,心脏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
不宜让儿童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消化系统里,儿童的乳牙萌出较晚,咀嚼能力差,胃容量小,消化能力较弱。
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易消化,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泌尿系统中,学前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排尿次数较多。
要训练儿童定时排尿,注意尿道口的清洁。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也有其特点。
学前儿童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旺盛,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神经系统发育迅速,但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易疲劳。
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感觉器官方面,如眼睛,学前儿童眼球前后径较短,容易出现生理性远视。
要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用眼过度。
二、学前儿童的营养与膳食营养是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首先要了解儿童所需的各类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蛋类、奶类、肉类、鱼类等。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如谷物、薯类等。
但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预防龋齿和肥胖。
脂肪能提供能量、保护内脏和维持体温。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常见病及急救

3
பைடு நூலகம்
急救的基本原则
急救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生命、防止进一 步伤害、提供紧急救援。
急救培训
接受急救培训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急救技 能,增加生命救援的成功率。
常见急救病例分析
病例 窒息 心脏骤停 意外溺水
症状 气道堵塞,呼吸困难 突然昏倒,无呼吸,无心跳 无意识,呼吸困难
急救措施 进行背部拍击和人工呼吸 进行心肺复苏术 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的使用
急救设备
• 急救箱:内含常用的急救工具和药品。 •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除颤。 • 人工呼吸器:帮助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呼吸。
急救药品
常用急救药品包括止血药、镇痛药、抗过敏药等,用于急救过程中的紧急情况。
3 常见病的标准
常见病的标准基于发病率和临床表现,能够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常见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病因
常见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 环境因素等。
传播途径
常见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 途径传播给他人。
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
临床表现
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可能包括发热、咳嗽、 腹泻等症状。
检查方法
常见病的检查方法包括体温测量、听诊、观察症状 等。
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等。
控制措施
常见病的控制措施包括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 强疫情监测等。
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1
急救流程
2
急救流程包括判断病情、做好急救准备、
进行急救操作、观察病情等。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常见病 及急救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学前儿童的安全与急救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四、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
(一)意外伤害预防与控制的研究 1.四E干预
Forjuoh(1994年)提出可通过教育干预、技术干 预、强制干预和经济干预等“四E干预〞(四个干 预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来预防和控制 意外伤害的发生。①教育干预是指通过开展平安 教育,提高人们对危险的认识和识别能力,从而 改变其危险行为,增加平安行为,降低意外伤害 的发生。如幼儿园开展遵守交通规那么的教育活 动,帮助幼儿养成在马路上行走靠右,过马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二、托幼园所的环境平安
6.通信联络平安要求
每个班级最好有一部 ,将急救、火警、派出所、医院、 园长办公室、医务室等紧急状况时要使用的 号码张贴在 旁;班级教师要掌握班上幼儿的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单 位及联系 。
(二)室外平安
1.园所选址和建筑设施平安要求
托幼园所要远离公路、铁路、池塘和交通拥堵地段;幼儿 园或游戏场所要有围墙,防止幼儿擅自离园;楼梯栏杆要 牢固,楼梯扶手和台阶的高度要适宜儿童;大型玻璃门窗 要有明显的标志提醒儿童,以防撞伤。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二、托幼园所的环境平安
2.家具和设备平安要求
室内家具不得有尖角、外露的钉子、插栓、螺栓 等,暖气要加防护罩;钨户、阳台应有栏杆;3岁 以内儿童的床必须有床栏,以防坠床;钢琴、书 架储物柜紧靠墙放置,以防翻倒出现砸伤;电器 设备应放置在平安处,电源插目要有平安插头并 安装在1.6米以上,电线应采用暗线;家具的尺 寸大小应符萑儿童身高,给幼儿提供可自助自理 的环境,如上下适宜的洗手池、镜子、毛巾架、 水杯架、自己的储物柜等。
[教学课件]幼儿卫生学之常见病
![[教学课件]幼儿卫生学之常见病](https://img.taocdn.com/s3/m/b0801e19a2161479171128cc.png)
二、消化系统疾病
(一)腹泻
“小儿四病”之一 病因:1、非感染性:由喂养不当,腹部受凉,贪吃冷饮等引起 症状:2、感染性:由于食物或食具等被病菌或病毒污染引起胃肠炎 1、轻者一日泻数次,大便稀糊状或蛋花汤状,体温正常或低
热
2、重者一日泻数十余次或几十次,大便呈黄色水样,尿量减
少 或无尿,食欲减退,伴频繁呕吐。 护理:1、注意腹部保暖,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 2、少食多餐,烹调宜软、碎、烂; 3、脱水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2、季节变换时,随时增减衣服; 3、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 4、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冬春季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CXL
(二)扁桃体炎
症状:1、急性: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全身不适
2、慢性:常头痛、疲劳、低热;咽部不适,发干、发痒、疼痛
护理:1、急性应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彻底消除炎症后方可停药;
1、皮肤.粘膜及甲床苍白 2、呼吸.脉博加快,活动后心慌.气促 3、食欲不振,少数可有异食癖 4、精神不振, 影响智力发展 5、肝、脾、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因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影响红 细胞的成熟所致 (摄入量不足 ;疾病 )
1、一般症状:面色苍黄,易疲 倦,头发稀疏 2、神经精神症状:表情呆滞、嗜睡, 汗少,智力和动作发育迟缓或倒退; 可出现肢体、头部、口唇颤抖
预 防
1、孕母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补铁 1、按时给乳儿添加辅食 2、乳儿3个月后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2、纠正小儿偏食 3、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和钩虫病 3、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 4、用铁制炊具烹调食物
四、五官疾病
(一)龋齿(117)
俗称“虫牙”,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慢性疾病。
常见幼儿急救知识

常见幼儿急救知识引言概述:幼儿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然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因此了解一些常见的幼儿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幼儿急救知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一、窒息1.1 引起窒息的原因- 吃东西过大或太硬- 婴幼儿误吸异物- 婴幼儿误吞异物1.2 窒息的紧急处理- 对于吃东西过大或太硬引起的窒息,应立即采取背部拍击或胸部挤压的方法。
- 对于婴幼儿误吸异物,家长应立即采取背部拍击或胸部挤压的方法,如果无效,应立即送往医院。
- 对于婴幼儿误吞异物,家长应立即采取背部拍击或胸部挤压的方法,如果无效,应立即送往医院。
1.3 预防窒息的措施- 家长应确保幼儿在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吃太大或太硬的食物。
- 家长应保持环境整洁,避免幼儿接触到小玩具或其他易吞咽的物品。
- 家长应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幼儿在玩耍时误吸或误吞异物。
二、溺水2.1 引起溺水的原因- 幼儿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接触到水源- 幼儿游泳时发生意外- 幼儿误闯入深水区2.2 溺水的紧急处理- 如果幼儿在水中出现溺水状况,家长应立即将其救出水面,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 如果幼儿失去意识,家长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然后立即送往医院。
2.3 预防溺水的措施- 家长应时刻保持对幼儿的看护,避免幼儿接触到水源。
- 家长应教育幼儿游泳安全知识,并在幼儿游泳时给予适当的保护。
- 家长应确保幼儿在游泳时有成年人陪同,并避免幼儿进入深水区。
三、烧伤3.1 引起烧伤的原因- 幼儿接触到热水或热物体- 幼儿接触到火源或电源- 幼儿误食或误吸化学品3.2 烧伤的紧急处理- 家长应立即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冲洗,冷却时间不少于15分钟。
- 家长应轻柔地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包扎烧伤部位,并尽快送往医院。
3.3 预防烧伤的措施- 家长应将热水、热物体放置在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
- 家长应对火源和电源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 家长应将化学品放置在幼儿无法接触到的地方,并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学前儿童的安全与急救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四、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
路看红绿灯,走人行横线等安全行为。②技术干预是指通 过对设备和产品进行设计和技术革新,降低或消灭伤害发 生的风险,达到降低意外伤害的作用。如在汽车方向盘上 安装安全气囊、保险带,将幼儿园的桌椅边角设计为圆弧 形等。③强制干预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对可能发生伤害的危 险行为进行干预。如各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均规定不 许酒后驾车等。④经济干预是指采用经济手段,即奖励或 罚款来控制和影响人的行为,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如我 国规定酒后驾车处以200~500元的罚款,并暂扣1~3个 月的机动车驾驶证。 研究表明,在上述四种干预措施中,技术干预起到的预防 效果最直接、最快,其次是教育干预。
2.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复杂 个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与当时特殊环境、儿童个体身体状况和心理 发展水平及能力、监护人的照料等多因素有关。儿童意外伤害是一类 与社会、心理、行为、环境等密切相关的社会性疾病。不可否认的是, 大多数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家长、教师等监护人员的疏忽、照 顾不周有关,尤以0~3岁婴幼儿最为突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主页
结束
一、学前儿童的意外伤害现状及特点
3.意外伤害性质随发生场所不同而不同 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场所是家庭,其次是托幼儿园所、街道/公路、 娱乐场所等。调查数据显示,将近一半的学前儿童(有的报道发生比 例更高)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中。家庭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是烧烫伤、 气管异物、电击伤、中毒等,公共场所常见的是交通事故、溺水等。
如由烧伤、烫伤、溺水、雷电、摔伤、交通事故、地震、 洪水等所致的伤害。
2.化学性意外伤害
如由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酸碱中毒、重金属中毒等所致 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 和血红蛋白浓度都比正常值显著减少或两 者之一显著减少。
贫血的原因:造血不良贫血、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此处,主要了解缺铁性贫血。 “婴儿百日要补铁。”
病因: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及蛋白质, 使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正常值所致。
预防:
合理喂养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 食,合理断奶。
要悉心照料婴幼儿,避免腹部着凉。要做好日 常饮食卫生工作,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 保证清洁卫生。
当发现腹泻患儿时,应进行隔离治疗,要做消 毒工作。
三、常见营养性疾病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三)肥胖症
2.非感染性腹泻:
饮食不当,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如饮食 过多、过少、突然改变饮食,个别婴儿对牛奶 过敏,也可发生腹泻;腹部受凉,贪吃冷食冷 饮,可引起腹泻。
症状:
1.腹泻症状轻的,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 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不影响 食欲。
2.腹泻严重者多因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急, 一日泻十至数十次,呈水样便,尿量减少或无 尿,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因大量失水, 使机体脱水,表现为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口 唇及皮肤干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护理:
(1)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
(2)己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 院治疗。元脱水,可服 “口服补液盐”,根 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 可饮用。
(3)不要让腹泻的小儿挨饿。仍在吃母乳的婴 儿,可继续喂母乳。巴加固体食物,可根据病 前的饮食情况,确定食物的种类和量,但烹调 宜软、碎、烂,少食多餐。
缺铁的原因主要有:
先天不足,如早产、双胎等体内储存的铁少,且生 后发育迅速而出现贫血饮食缺铁;
由于长期以乳类为主食,特别是牛奶,而摄人铁少 幼儿严重偏食、挑食,摄人不足饮食缺铜、锌、维 生素C,影响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
受疾病影响,如长期腹泻,可使机体对铁、蛋白质 等营养吸收利用差;
长期少量失血,如钩虫病、鼻蛆等,使体内泻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许多其 他疾病的并发症。
婴幼儿期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而消化系 统发育不完善,所以胃肠负担较重,加上 婴幼儿免疫功能亦不完善,因此容易发生 腹泻。对于发育迅速的婴幼儿来说,腹泻 严重影响了机体对营养的吸收严重腹泻时, 由于机体脱水,可影响到生命。
护理:
病儿宜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饮食应有营养、 易消化。对高热病儿可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法,使体温降至38C左右。
预防:
应加强锻炼,多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早晨坚 持用冷水洗脸。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穿戴不 宜过暖,并根据季节变化,提醒幼儿增减衣服。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幼儿的营养需要,但不宜 饮食过饱或过于油腻,以免消化不良使抵抗力 下降。幼儿活动室及卧室应经常通风,保持空 气新鲜。冬春季节,少带幼儿到公众场所,避 免与上感患者接触。
2.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以及双胞胎、早产儿等 需要维生素D、钙、磷都较多,容易缺乏而患 佝偻病。
3.长期慢性腹泻的幼儿机体吸收钙磷减少。
4.人工喂养儿因牛奶中的钙不如人奶好吸收, 也容易患佝偻病。
症状:
1.何楼病初期,婴幼儿多表现为睡眠不安,常 有夜惊。头部多汗,多汗与冷暖无关。因头皮 发痒,在枕头上蹭来蹭去,使枕部头发脱落, 称为“枕秃”。
其症状、预防、护理见p76表3-1。 在此,我们主要了解最为常见的上呼吸道
感染疾病——上感。
上感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鼻咽部炎症。体弱儿常 反复发生上感。感冒、急性咽炎、急性喉炎等。
症状: 1.上感症状轻重不同。较大儿童多为鼻咽部症状。鼻
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乏力,可有发热,一 般经3~4天可自愈。年龄较小 (3岁以下)可出现高热、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病程从1 一2天到10余天不等,有的可因高热出现惊厥。 2.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气管炎、 支气管炎等。 3.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喘憋等症状时需 及时诊治。
症状:
病儿表现为面色、口唇、结膜、指甲床苍白少血色 因缺氧,呼吸、脉搏较快,活动后感到心慌、气促 严重贫血可有食欲不振或异食癣。
长期贫血使机体缺氧,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 育,还由于脑长期缺氧,而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
预防:
出生后3~4个月开始逐渐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 黄、肉末、肝泥等。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 在儿童膳食中应有充足的锌和维生素C。用铁制炊具 烹调食物。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
第一节 婴幼儿常见病及预防
一、常见呼吸道疾病 二、常见消化道疾病 三、常见营养性疾病 四、常见五官疾病 五、常见皮肤病 六、常见身体缺陷
一、常见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呼吸道 传染性疾病,婴幼儿及学前儿童中发病率 极高,并且以病毒感染较多。
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 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及肺炎。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佝偻病又称 "软骨病",是3岁以下婴幼儿 的常见病。由于机体缺乏促进骨铬钙化的 维生素D而使骨骼发育出现障碍。佝偻病患 儿发育缓慢、抵抗力低,易患肺炎、上感 等疾病。
病因:
1.紫外线照射不足。维生素D在婴幼儿饮食申 含量很少,主要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吸收 紫外线后转化而来。
我国婴幼儿保健重点防止的小儿四病:维 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
病因:
1.感染——感染性腹泻
因吃了被细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 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夏秋季多见。秋 季,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可在托幼园所流行。 肠道外感染,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也可发 生腹泻。
2.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骨静的变化,如囟门 闭合延迟;出牙较晚且不整;胸骨前凸,形如 “鸡胸”,或内陷呈 “漏斗胸”;会站会走 的孩子可出现下肢弯曲,成 “0” 型(膝内翻) 或 “X”型(膝外翻) ,下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