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关第9练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冲刺模拟练习题及答案解析高考语文冲刺模拟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 包扎zhā矫揉造作jiǎo 强颜欢笑qiǎnB.倾轧yà 媲美bǐ轻手蹑脚niè 间不容发jiānC.胜券juàn 模具mú顺心遂意suí 人心惶惶huánD.拙劣zhuō 掣肘zhǒu飞来横祸hèn 匡正时弊kuān解析:A项,“扎”应读作zā;B项,“媲”应读作pì;C项,“券”应读作quàn,“遂”应读作suì。
答案:D.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缄默绩优股险相环生目不暇接B.糟糕消声器嬉笑怒骂金瓯无缺C.澜言圆舞曲不蔓不枝芸芸众生D.蛰居耍笔竿步履蹒跚真知灼见解析:A项,相—象;C项,澜—谰;D项,竿—杆。
答案:B①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②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③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也隔不断彼此________的思念。
A.萌动调剂地久天长B.涌动调节地久天长C.萌动调节山长水远D.涌动调剂山长水远解析“萌动”指“植物开始发芽,事物开始发动”,“涌动”多用来形容人的心情。
所以排除A、C选项。
“调剂”指“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调整;或者指根据医生的处方配置药物”,“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因为题目中有“紧张”两个字,后面跟“忙和闲”意义,排除B选项。
“地久天长”指“友谊和情谊”,适用于人,“山长水远”指“比喻道路遥远艰险”,据此也可以排除A、B选项。
确定答案为D项。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21年法国电影的目标是全面告别电影胶片时代,所有影院实现数字化。
高考语文考前练习大闯关9

2014高考语文考前练习大闯关9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漫溯.(sù) 胡同.(tónɡ)赞美.诗(měn) 毫不相干.(ɡān)B.庸.人(rónɡ) 飘泊.(bó)追悼.会(dào) 长歌当.哭(dānɡ)C.解剖.(pōu) 弄.堂(lònɡ)包身契.(qì) 叱咤.风云(zhà)D.窒.息(zhì) 游说.(shuō)理发.铺(fā) 短小精悍.(h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振怒万户侯明火执仗识时务者为俊杰B.火钵橘子洲和衷共济偷鸡不成蚀把米C.笙箫亲和力风华正茂一年之季在于春D.稼接临界点惊世骇俗无事不登三宝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1日下午3时许,中国总理温家宝乘专机从北京________,赴纽约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和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②今年我市征兵工作征集的主体对象为各类本科、大专、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院校2011年应届毕业生,优先征集______高的青年和应届毕业生入伍。
③近日,“上海殡葬行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上海市人才服务市场举行,招聘专场受到众多高校毕业生青睐,______十分火爆。
A.动身学历局面B.启程学力局面C.启程学历场面D.动身学力场面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一幢幢崭新的居民楼拔地而起,走进去一看,家徒四壁....,宽敞明亮。
B.学术应该处于功利之外,保持特立独行....的状态,否则学术思想很难自由,学术成果也难以创新,只能是不断地复制既有知识的“学术成果”。
C.他以仁孝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暇接....,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高考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10天冲刺练第9天Word含答案

第9天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表演围绕“中原”“南阳”“农业”三大特色展开,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把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演绎得非常到位。
B.历史上因贪腐而亡国的例子比比皆是,虽说值得注意,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流风余...韵.绵绵不绝,令人遗憾不已。
C.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从支持《新青年》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倒有几分寂寞荒凉的古战场情景。
D.据报道,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人员说,将用数据反戈..,澄..一击清事实,恢复公司的信誉。
答案C[“风流云散”形容四散消失,使用恰当。
A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在句中使用对象不当。
B项,“流风余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好的风尚或风雅韵事,用在句中褒贬不当。
D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
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在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的7.0级地震中,芦山老县城大批旧瓦房几乎全部倒塌,水电气全断。
为保证受灾居民有房可住的目的,政府部门正在加快安置房建设。
B.2012年《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式实施后,多种添加剂及防腐剂被限制使用,月饼保质期缩短为30至60天。
月饼的销售期也就在一个月左右,使得月饼商家和企业提前清货。
C.《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是纪录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
本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展现了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
D.一项研究显示,地球人的总重量约为2.87亿吨以上,其中约1 500万吨属于体重超重,350万吨属于肥胖。
体重越重,需要的能量越多。
答案B[A项,句式杂糅,可以删掉“的目的”。
C项,句子成分残缺,“等方面”后应添加“的文化”。
D项,不合逻辑,“约为2.87亿吨以上”中的“约”与“以上”不能用在一句话中,可去掉任意一个。
2021届新高考语文冲关题组合汇编09 语用+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登高》解析版

组合精练09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分)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
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
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
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那天,我和牛思贤、老支书一起喝茶。
正是六月的雨季,远处群山笼着一层雨雾白纱,几只白鹭在田野间起落蹁跹。
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D.花市上,牡丹、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答案】D【解析】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A项中的省略号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B项中的省略号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C项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D项中的省略号则表示列举省略,与例句相同。
故选D。
2.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
(4 分)【答案】①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②“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题抢分:第9练.doc

第9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岿.然(ɡuī) 攻讦.(jié) 嗫.嚅(niè) 瑕瑜互见.(jiàn)B.揶.揄(yé) 拙.劣(zhuō) 伫.立(zhù) 囿.于成见(yòu)C.奇葩.(pā) 付讫.(qì) 炽.热(zhì) 光阴荏苒.(rǎn)D.崔嵬.(wéi) 侪.辈(chái) 滇.池(diān) 拈.轻怕重(zhān)答案 B解析A项“岿”读kuī。
C项“炽”读chì。
D项“拈”读n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颓圮黯然唉声叹气叱吒风云B.窈窕蜕变揠苗助长蓊蓊郁郁C.吞噬撒手雕粱画栋众说纷纭D.阿谀毗邻舞榭歌台感恩带德答案 B解析A项吒—咤。
C项粱—梁。
D项带—戴。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钱教授把祖辈________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②经过整顿治理,城市拆迁过程中的盲目大拆大建行为进一步得到________,新拆迁项目的立项与开发也逐步纳入规范体系。
③再猖狂的犯罪分子也逃不过公安人员的火眼金睛,当贩毒集团的头目得知自己已经被公安人员包围时,如________,无处可逃。
A.流传遏止惊弓之鸟B.留传遏止瓮中之鳖C.留传遏制瓮中之鳖D.流传遏制惊弓之鸟答案 C解析“流传”是“传下来或传播开”的意思,“留传”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
“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
“惊弓之鸟”比喻受到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这里是犯罪分子被包围而“无处可逃”,因此“瓮中之鳖”更准确恰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央在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
B.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
最新高考语文试题冲刺模拟卷(九)(含答案)(全国I卷)

最新高考冲刺模拟卷(九)(全国I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共7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
稍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
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其形成和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
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放大,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
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
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高考语文解密冲刺金卷9 Word版含答案.doc

2014高考语文解密冲刺金卷9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关于春节前在首都机场发生的德云社与风行工作室冲突一事,双方各执一词,让公众莫衷一是....。
日前,真相终于大白:打人的正是德云社的王海、王俣钦和王楠!B.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声称,现任总统在振兴国内经济和削减赤字方面的表现乏善..可陈..,并非管理国家经济的最佳人选。
C.公安部强调对“特殊人群”的尊重,虽然是一种进步,但“失足妇女”等称呼也并不是中性的,其中仍然隐含着道德层面的评价,如此“尊重”有点首鼠两端....。
D.今年春节,“四爷”迅速蹿红荧屏,雍正这个承前启后奠定康乾盛世且不大近女色的皇帝,摇身一变竟成了沉湎于后宫的“情圣”,如此胡编乱造,让人大跌眼镜....!解析不合语境,“首鼠两端”指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此处应用“名不副实”等。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外,还具有短报文通信、完好性服务等特色。
B.虽然理工科背景的人有专业技能,但专业性对人的思维也有一定的限制;而有文科背景的人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知识面上来看,都决定他更适合从政。
C.今年2月7日,据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雾霾被检出含有大量氮有机颗粒物,这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最危险的信号”。
D.《蛙》会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莫言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和悲悯情怀,以及作为知识人面对巨变时代现实世界的精神纠结和痛苦。
解析A.成分残缺,应在“授时”的后面补上“提供”的宾语“服务”。
B.成分赘余,把“上来看”去掉。
C.结构混乱。
答案 D3.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传递,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②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研究历史离不开叙述③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④也包括历史叙述主题个人意识的传递⑤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言,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⑥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A.②③⑥①④⑤ B.⑤②③①⑥④C.②⑤③⑥①④ D.③⑤②⑥①④解析②⑤强调历史与叙述的不可分,③⑥讲述历史叙述的功效,其中重点在于“传递”,①④具体讲述传递。
2024届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学业水平过关九

学业水平过关(九)1.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施耐庵—《水浒传》—林冲B.鲁迅—《祝福》—柳妈C.曹禺—《雷雨》—鲁大海D.莫泊桑—《项链》—于勒D2.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哈姆莱特》—夏洛克B.罗贯中—《三国演义》—马谡C.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D.鲁迅—《祝福》—祥林嫂A3.“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A.《水浒传》和《聊斋志异》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D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B.《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
C.被刘知己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战国策》是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B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原名孙树勋,是当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B.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散文集《野草》。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说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考语文冲关第9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归绝句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
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
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用了什么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②夜榜:夜里行船。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说:“不怨而怨。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说明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六幺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李纲①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②,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②玉树:指《玉树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
(1)词的上片,诗人为了凸显“六代兴亡如梦”的物是人非之感,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片提到了“渔翁”的形象,请简要概括这一形象的特点,并说明诗人写这一形象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
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
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张蠙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题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及解析1.【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奉召还京归途中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
第(1)题,可结合注释及诗中“今日春风”“桃花树”来分析诗人喜悦心情。
第(2)题,应先说明诗句的含意,再从“小桃花树满商山”的写景作结,烘托诗人心情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
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日奉召回京,感叹之余,满怀欣喜。
途中收到朋友来信,此又一喜。
(2)展现了一幅洋溢着作者欢快心情的清新美好画面:诗人满怀喜悦,临水展读友人书信,正值岸上满山桃花盛开,嫣红灿烂,此情此景,生动明快,别具情趣。
作用: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的美好,自然生动地表达作者激动、舒畅之情。
或:以欢快之境写喜悦之情,寓情于景。
2.【解析】这首诗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解答第(1)题,需把前两句中秋夜景色的特点用适当的形容词语加以概括,再结合诗句内容进行相关解说即可。
第(2)题,从诗中的“十五夜”“秋思”可分析出本诗写思乡之情。
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用了借景抒情手法。
此处,写秋思,诗人不写自己的思念,而是写别人都在思乡,暗寓自己的思乡之情,此属间接抒情(侧面抒情)的手法。
此题回答表现手法从这两个角度上回答即可。
【答案】(1)这首诗营造了一幅安静、凄凉的秋夜景色。
银白的地面,树上的栖鸦,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
通过对这些景的描写,一幅安静、凄凉的秋夜景色展现在眼前,为秋思创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
(2)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关心世间生离死别人家的疾苦,在此流露出无限同情的爱心。
借景抒情。
前两句写景,地白、树栖鸦、桂花,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情。
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
3.【解析】这是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诗作。
这首诗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
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久为做官所“累”,而称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
“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
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
这首诗体现出“不怨而怨”的写作韵味。
【答案】(1)诗中塑造了一个被贬的官吏形象。
(2)诗人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所以诗人用“幸”字说明“不怨”,但“来往不逢人”的孤独,又显出贬官的抑郁,所以又“怨”。
4.【答案】(1)“月黄昏”为两诗营造气氛、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黄昏”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2)可以有三种答案:“应有”更好。
“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犹有”二字更好。
“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两者各有其妙。
(分别回答即可)5.【解析】从题目看,这是一首怀古词作。
第(1)题,需把握词中的关键景物来分析。
词中“长江”“水云”“古寺钟声”“银蟾”等景物的永恒与“六代”“兵戈”“豪华”的消亡形成对比,或说用“六代”“兵戈”“豪华”的消亡反衬“长江”“水云”“古寺钟声”“银蟾”等景物的永恒,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2)题,可联系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来分析。
作者借用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表明自己独立不移、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由于柳宗元《江雪》一诗所塑造的渔翁形象已深入人心,以此作结,不仅将作者的磊落之气、坚贞之节表露无遗,而且神思旷远,颇有余味。
【答案】(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慨。
诗人以“千里长江”“古寺疏钟”“天上银蟾”的存在与金陵的衰亡进行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六代兴亡如梦”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