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湘教版】地理必修二: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
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课件 (共20张PPT)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嘉兴:
活 动 探 究 二
嘉兴城区
320国道 07省道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读“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活 动 探 究 二
4、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和形式有何差异。试 分析其成因。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归 纳 总 结 二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 点密度不同,原因如下表所示: 区域 网点密 度 山区 平原
小 商业中心
地势起伏大→ 交通运输线路 稀少,方式单 一→商业网难 以伸展
大 商业网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 法 、 学 法
谈话讨论法、案例分析、知识归纳法, 活动探究法等
本节课采用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情 境 导 入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材料一:我国东西向运营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 速铁路——沪昆高速,于2016年12月28日实现全线通车。 结合下图,分析回答。 【问题思考】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复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已具备有关交通运 输布局、聚落、商业网点知识基础。但对于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具体对聚落的空 间形态,发展方向以及商业网点的密度和规 模等如何产生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缺乏明确 的思路。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x

高一年级地理科
结合探究题,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三大产业活动中,区位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产业?为什么?
工业活动中,哪些工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根据影响工业活动主要区位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工业分成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等类型,你能说出这些工业指向类型的特点吗?
城市的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哪里?影响因素主要是什么?
(归纳总结)农业和采掘业(采矿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密切。
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更大。
商业和服务业
高一年级地理科
优化设计训练与测评17、18页
高一年级地理科。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湘教版)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湘教版)作者:张艳李莉来源:《地理教育》2014年第05期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通过为物流货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说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依据,并认识交通运输对于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以武汉为例,归纳在不同历史阶段,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与发展产生的影响,从而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目前青岛市区商业中心的布局特点,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并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商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交通运输及其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与交通运输关系密切,表1为青岛某物流公司的货物清单,请设计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归纳】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运输费用、运输时间、运输距离、运输量和运输物品性质。
【过渡】生产生活离不开交通运输,在区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至关重要。
出示武汉地理位置图和景观图,并简单介绍武汉目前的发展成绩,从而进入合作探究一。
合作探究一:交通运输与聚落——以武汉为例*江城师问:据图1分析明代武汉城区空间布局的特点及原因。
生答:特点:①沿长江、汉江分布;②由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部分组成。
原因: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河运便利,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
*九省通衢师问:民国时期,武汉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何变化(图2)?对其空间布局有何影响?生答:出现了铁路。
部分城区沿铁路干线扩展,城区面积扩大。
【过渡】引出武汉长江大桥,过渡到“桥都”时代。
*桥都师问:根据图3分析,从1958—2000年,武汉城区的空间布局有何变化?为什么?生答: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化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武汉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由条带状演变为呈“蝶”状分布,城市功能结构日趋完善和优化。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生活链接]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可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交通运输1.概念: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01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连接□02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现代交通运输(1)方式:包括□03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
(2)特点:□04高速度、网络化、全方位。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1.形成(1)在□01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比较大的居民点。
(2)在河流□02干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在河流入海处,水运条件发达和商贸活动频繁,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空间布局(1)聚落空间布局①古代区域主要交通形式聚落分布北方陆路交通为主多在□03陆路干道附近形成②现代: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使聚落多沿□05铁路线和公路线发展。
(2)聚落空间布局形态[自我探究] 重庆、武汉具有怎样的布局规律?[提示] 沿河设城。
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两市均为沿河设城。
三、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1.古代城市分布:在河流□01冲积平原地区,城市相对密集,如□02美索不达米亚平原、□03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04黄河和□05长江的中下游地区。
2.我国城市发展:大多数城市都是□06沿湖、沿河、沿海发展起来的,□07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3.交通运输与城市布局和发展(1)□08铁路、公路、□09水运和航空等交通线路,把众多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2)一个地区□10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11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四、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1.交通运输通过□01人流和□02物流影响商业布局2.交通运输对商业布局的影响(1)高速公路建设:使许多商业集聚在□07高速公路与城市的结合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考复习课)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第四节,它是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方式的农业、工业的又一种主要形式,而且起到纽带作用。
本节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与前后教材有逻辑关系。
二、说学情因为是复习课,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知识:已经具备:比如交通便利的地方利于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形成;问题:对比分析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的影响;能力:已经具备:一般的读图做题能力;问题:感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虽然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交通运输与聚落和商业的关系,但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等能力十分有限,应用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需着重培养。
所以我要在复习课中渗透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为了提高学考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和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基于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过渡】:本节复习课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打算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学方法五、说教学过程----本节复习课共设计了一个导入三个复习环节一个小结环节。
【想一想】从平湖到桐乡可能有几种交通方式。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设计意图:生活情境导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复习环节一:研究学习目标---构建知识网络一、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分布的影响—静态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目标的研究分析,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培养和提高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其中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用练习检测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并对沿河设成的具体原因在试题讲解过程中进行分析。
【针对性练习】目标: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分布的影响;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个地点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形成城市的是(B)A.a B.b C.c D.d2.图中E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正确的是(D)A.团块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B.带状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C.团块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D.带状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过渡:看看这两张南方小镇的景观图和仿古沿河街道景观图;验证所总结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随着现代交通运输越来越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动态特点设计意图:景观图贴近生活,增强、爱家乡、爱地理、爱祖国爱生活的情感。
陕西省宝鸡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授课题目2.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是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最后一节。
介绍了交通运输与第二章聚落、本章节第三产业中的商业的联系。
教材中缺少交通区位分析,可稍作补充。
教学目标区域认知对当今交通工具和线路有初步认识。
能列举出因交通变化而形成、变化的城市。
能分析交通变化对不同商业服务的影响。
综合思维综合考虑交通对城市、商业的利与弊。
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家乡的道路,初步掌握地理调查的方法。
人地观念通过道路选址的学习,树立把握自然规律办事的观念。
学情交通受地形影响,在必修一已初步学习,此次加深印象。
交通对商业的影响同学们能感知交通条件改善,活动范围扩大,购物需求提高。
对商业的影响较大的是技术因素,互联网+购物(网购)与大家的生活关系更加密切。
关于道路选址,经过地形等的学习,可引导分析。
重难点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发展形态、兴衰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教法学法教法:1.通过小组调查当地交通与聚落,收集相关资料,完成调查。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法。
对于学生有能力自学完成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适当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法: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自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导入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的墙上经常会看到一句标语: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话有什么道理呢?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P1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交通运输与聚落交通运输什么是交通运输?阅读P76引言部分,标记重点。
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比较。
P2-9 作用是什么?方式有哪些?各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速度、运量、价格、灵活性方面比较)练习总结P10-12交通运输与聚落聚落形成交通便利、商贸活动P13-16 聚落形态(面)平原团状、道路棋盘式P17城镇分布(点)古,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今铁路等交通线、交叉点练习:P79黄河入海口无大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扬州的兴衰P18交通运输与商业布商业网点分散在居民区,提供日常消费服务P19-23商业中心区域的核心位置,交通便利,利于商品、人流局集散批发市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商业超市、连锁店、多功能大型购物休闲中心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现代商业,互联网+购物小结本节课一起学习了交通运输及其对聚落和商业的影响,对影响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湘教版必修二3.4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案设计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五种交通运输的优缺点以及港口的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引入新课)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辆”?教学目标展示1.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的概念(板书)1.广义:运输和通信.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二、交通布局的区位条件(板书)1、港口的区位条件水域条件——江(海)阔水深,利于大吨位的船舶自由出入停泊条件——良好的避风港湾便于船舶停靠筑港条件——地势平坦开阔,便于筑港腹地条件——腹地范围(经济腹地广阔)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城市依托课堂练习:分析上海康口的区位条件2、航空港A、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B、地质条件良好,保证地基稳定C、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三、交通运输的影响A、经济方面: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吸纳劳动力就业B、社会方面: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文化传播C、环境方面:施工过程中和营运后对环境的影响课堂练习:(1)结合地图册P123,分析为什么中南半岛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但是已建成铁路却比较稀疏?(2)分析东线工程首先被选中的理由。
(3)该铁路建成后,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有何影响?对新加坡呢?。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7)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教学设计【课题】湘教版地理Ⅱ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之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课时】第三课时【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程标准解读】1.了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并会合理选择;2.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发展、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教学难点: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实例会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学情分析】上学期在地理Ⅰ的4.2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及地理Ⅱ的城市区位等内容里学生初步对相关内容有所学习和了解,同时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体验和感受。
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及其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呼和浩特商业网点布局状况,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布局的影响。
3.通过对学生家乡所在地商业网点布局的调查、评价,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各教学策略及预设意图】(一)本节教学主要预设体现以下几点: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地理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为学生的目前生活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
它们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以案例探究的思路展开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容说课受地质规律的影响,资源供给在全球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
这就产生了生产区与消费区的空间分离,这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交通运输就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的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它是边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共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
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化、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交通运输网络一旦形成,其对聚落、城镇分布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2.3.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2.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结合所在家乡的具体个案,明确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北方城镇与南方城镇在选址时考虑的区位因素不同。
3.自主探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2.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
运输既然能影响到工业的发展,那么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势必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板书:一、交通运输与聚落(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推进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P77页,并分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
课件展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思考: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有什么关系?生(思考后回答)几乎所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
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生阅读教材P77活动,结合上图,合作讨论完成1~2题。
问题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为了区域之间联系的便利,形成了纵横交错,立体交叉,海、河、陆、空并存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这种经济方便、快捷迅速的交通网络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员和信息的沟通。
问题2: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有三大项:①高原多年冻土层;②高寒缺氧;③生态环境脆弱。
师(承转)交通运输不仅对聚落(点)的形成有决定意义,而且对聚落空间布局(形态)也有深刻的制约作用。
板书:(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师(1)列举我国南方依水而建的城市及其对应的河流(三个)。
(学生回答)扬州(京杭大运河)、苏州(京杭大运河)、杭州(钱塘江)。
(2)列举我国北方三个主要枢纽城市及其在此交汇的铁路干线。
(学生回答)郑州(京广线、陇海线)、石家庄(京广线、石太线、石德线)、徐州(京沪线、陇海线)。
(3)读教材图3-31“华北民居”和图3-32“江南水乡”,分析比较两处在屋顶坡度、墙壁厚度、房屋朝向三个方面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学生回答)课件展示:屋顶坡度及原因墙壁厚度及原因房屋朝向及原因华北民居坡度较小,甚至是平顶。
降水较少,利于晒粮厚度大,土砖墙,有时是窑洞,利于保暖坐北朝南,避风向阳江南水乡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利于排水厚度较小,多窗,利于通风,防水防潮依河流走向和山势走向而定,全年温暖湿润师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地区,河网沿河道、公路分布,多呈带状。
(活动)(1)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2)可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开展,调查后写出设计方案在班内交流。
(承转)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商品交换的场所——集市,许多早期城市是在集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城镇的兴起,人员和物资交流的需要,促成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而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又会改变城镇分布格局,加快城市的发展。
板书:二、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师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读“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内河港口城市分布”图,生分析后回答:城市的兴起往往倾向于河流的三种部位:①内河航运的起讫点;②干、支流交汇处;③河流入海口。
师请在图中分别找出以上三种部位上兴起的典型城市。
生①宜宾②武汉③广州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部分,找出:1.沿河发展的城市;2.依陆路交通系统发展的城市;3.因相同线路的铁路修建而显著衰弱的水运枢纽城市。
学生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问题1: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的形成和发展皆得益于水运,而黄河入海口却未能形成大城市,其原因如下:①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改道,长期无固定入海口。
②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口泥沙淤积严重,无法建港。
③黄河下游已成“地上河”,泥沙含量大,航运价值不高。
问题2:我国城市多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分布稠密地区,交通运输布局也密织成网。
问题3: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学生阅读教材P79~P80(包括活动内容)。
师(点拨)关于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是指早于城市而存在的,并给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带来决定性影响的地理事物。
主要有矿产资源、河流汇合处,入海口、铁路、旅游、科技、宗教等,同一因素,可以是某一城市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也可以是另一城市的派生物。
如京汉(北京-武汉)铁路是石家庄这座城市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却是武汉的派生物。
师(提问)列举因矿产资源的开发、河流汇合处、入海口、铁路的修建、旅游资源的开发、科技、宗教、军事城堡等区位因素而兴起的城市。
生矿产开发:大庆、阿伯丁(英)、攀枝花、六盘水。
河流汇合处:重庆、武汉。
入海口:上海、广州、鹿特丹、汉堡、新奥尔良、布宜诺斯艾利斯。
交通:株洲、怀化、石家庄。
科技:圣弗朗西斯克“硅谷”、筑波(日)、班加罗尔(印)、杨陵(中)。
宗教:拉萨。
军事城堡:嘉峪关。
师(提问)从扬州、济宁、聊城等运河城市的兴衰,我们得到什么启示?生(回答)交通运输条件始终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板书:三、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师(提问)(1)交通运输是通过哪两点来体现对于商业布局的影响的?(2)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相比有什么不同?生(回答)(1)人流和物流。
(2)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商业中心之下有许多商业网点,商业网点由若干个商店组成。
学生阅读教材P81活动,读两幅图,思考回答。
生小组讨论后,归纳回答。
问题1:山区的交通线路沿山谷、河谷、等高线相同或相近的地区布局,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可在两城镇之间的线段布局。
问题2:山区商业网点沿公路、河谷分布,比较稀疏。
这是因为山区人口少,分布零散。
平原商业中心、商店也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比较稠密,这是因为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分布相对集中。
课件展示:课堂训练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D区是科学教育园区。
将图中其他代号填入下表适当空格内。
小区职能代号出口加工区基本无污染工业区商贸、金融、房地产和对外服务区城郊农业区港区和保税仓库区(有特大型电厂)(2)超高层商贸大厦宜布局在__________小区,石油化工厂宜布局在__________小区。
(3)老城区对新城区有何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2.下列世界著名巨大城市群中,不属于沿海分布类型的是()A.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B.横滨—东京—千叶C.苏州—上海—杭州—宁波D.埃森—杜伊斯堡—多德蒙德(鲁尔区)参考答案:1.(1)B E C F A(2)C A(3)提供基础设施、技术、商业服务基础等。
利大于弊。
2.D课堂小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交通运输就在制约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布局,对城镇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对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形态、布局,甚至经营方式都有着巨大影响。
同学们可以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理解掌握。
并对城镇分布、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的方式,提出你的建设性建议。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关于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的调查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有何关系?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1)将主要的商场、超市、商业街或农贸市场填注在家乡平面图上。
简要分析它们的布局与交通线路、居民区分布的关系。
(2)调查主要商店的经营项目、特色商品、商品产地、销售对象等内容,填写下表。
路段商店名称特色商品商品产地销售对象(3)对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进行简要评价,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将调查资料汇编成册,写出对商家有指导作用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