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
古诗词中的炼字艺术

绿杨烟外晓寒轻,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 春意闹 春意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 <<人间词话>> 红杏枝头春意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字有这样一个评价, 著一 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 境界全出” ‘闹’字,境界全出”,你 认为这个“ 用得好不好? 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为什么?
关 于 炼 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明确古诗中词语鉴赏主要内容 主要是指动词和形容词的鉴赏, 主要是指动词和形容词的鉴赏, 动词 的鉴赏 数词(重点鉴赏) 数词(重点鉴赏)
“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 红 又不单指花朵, 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 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 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 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 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 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绿” 不单指绿叶, 不单指绿叶,还指将要到来的盛 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伤春 夏,这里 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伤春 之感。 之感。
赏析“感时花溅泪,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 ”。 花鸟本是毫无感情可言, 析:花鸟本是毫无感情可言,这里 运用拟人手法 将其人格化了。 拟人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了。但 因感时恨别, 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泪落 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 乐景衬哀情, 心惊。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 情更哀了。 情更哀了。
炼字的主要对象: 炼字的主要对象:
动 词:富有动态 生动形象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思考:“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 故事引申出来的,请你说说看,颔联中,不用“推” 字 而用“敲”字的妙处。
参照答案:
(释义)敲,轻轻扣击的意思。 (表达技巧)用“敲”字,衬托(以动衬静) (阐释作用)“僧敲月下门”,能让人联想到 皓月之下,一位僧人轻轻敲响了友人的门扉, 清脆的声响回荡在空间……暗藏了衬托的作 用,以动衬静,使得环境愈发显得清幽,同 时又照应了诗的标题:幽居。 (总结)这些都是“推”字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所以,选用“敲”字好。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 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 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 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手 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 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 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 主旨)。(2分)
二、反馈练习
1、2008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 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 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 地方。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习目标:
2、2006年 (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 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很多人都认为,“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中的“清”字
古诗词鉴赏——炼字技巧

古诗词鉴赏——炼字技巧一、常考题型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二、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1、内容:判词性+含义+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精炼准确地写出了xx....的特点/描绘了....的景象/营造了....的氛围等)+主旨、情感2、结构三、炼字概念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炼到精警之处,人称“诗眼”。
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是作品思想感情力量的蕴蓄之处。
四、具体解析1、判词性一般来说,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根据这三类词语的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例1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字是动词,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是形容词,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判断词性、释字义、描景象)诗句中的“咽”“冷”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3、叠音词:
增强诗歌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 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叠词 “纷纷”二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而且生动地描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令人 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抒发 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拟声词: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声词 “萧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瑟瑟飘 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 凄清。
2、形容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来在诗词中描绘景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历其境。 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使动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 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 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 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或词在诗词中的含义 2、其表现手法 3、它的表达作用。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1、炼字: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要求联系 全诗词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 的方面仔细揣摩、推敲、理解体会作者炼字 技巧的精妙。 2、诗眼:是指诗歌当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字词。
1、动词:
使诗词中的意象化静为动,且形象生动,赋予 画面一种动态感,使诗歌意境更加鲜活丰富。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动词、 拟人、双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浅谈古诗赏析中的炼字

古诗炼字一、概述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作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达到简练精美、形象深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炼字。
炼字的作用或效果主要在于:1.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2.形容词——形象真切,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数词——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
4.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5.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二、炼字的分类抓准特殊词语——动词、形容词、数词、虚词、叠词等,常考的是形容词和动词1.形容词往往展现描写对象的色彩或状态,同时恰当的形容词也能直接展现作者的情状,反映其思想情感。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2.动词展现的动态既可以表现所写对象的特点,又可以借助作者的行动,来表达出思想情感。
(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闹”字在诗句中与“红杏”和“春意”组合在一起时,表现的正是春意盎然,春光烂漫之意。
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光无限的意境之美。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敲”字,据说是在韩愈的指导下由“推”改为“敲”的,此一改,境界全出,以动衬静,突出了夜的幽静。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炼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字词的运用对于古诗词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领会炼字艺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从鉴赏字词和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两方面来探讨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一、鉴赏字词1. 理解字词的含义古诗词中的字词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常常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要想领会古诗词的真正内涵,就需要理解其中的字词。
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的一些平常的字词,可能在古代的语境下有着丰富的意义,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的阅读和学习,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深层的内涵。
2. 感受字词的音韵之美古诗词中的字词往往运用了丰富的音韵和韵律,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细细品味其中的音韵和韵律之美,来体会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有时候,单纯地欣赏其中的音韵之美就足以令人感到心旷神怡,产生一种愉悦和满足。
3. 领会字词的情感表达古诗词是以情感为灵魂的艺术表达形式,字词在其中扮演着情感表达的重要角色。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其中的字词含义,更要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这些情感可能是关于爱情、自然、人生等方面的,而字词则是情感表达的媒介和载体。
二、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1. 玩味字词的变化与运用古诗词中的字词常常会通过巧妙的变化和运用来达到音韵、意境上的丰富。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字词的变化与运用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一些叠韵、押韵和对仗等手法的巧妙运用,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字词的独特之美。
古诗词中的字词往往通过意境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深刻的艺术效果。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通过领会其中的炼字艺术来感悟其所表达的意境。
这种意境可能是关于自然、人生、美好等各种主题的,而字词则是意境表达的主要方式。
3. 领略字词的美学价值古诗词中的字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其中的字词炼字艺术来领略其所具有的美学价值。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
《诗经》中的“风”、“雅”之分,为古代诗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唐
代诗人王之涣发挥了更加短小精悍的风格,他的《登鹳雀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诗
短小精练,字句间的选择都极为妙趣横生。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人生
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均是不同于平常说法的词语组合,从而产生了更为优美
的表达效果。
宋代诗人苏轼也尝试将炼字艺术发挥到极致。
他的《江城子》可谓是一篇典型的炼字
佳作。
其中,“青山绿水锁朱门,小桥流水人家”,用简短、婉转的语言表达出静谧宜人
的小城乡村景象。
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则用简单的字词表现出女子
对恋人的深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则以“闲适派”著称,他的诗词更加注重气韵流畅和节奏感。
他的《鹊桥仙》一诗,巧妙运用了平仄音、高低声,让诗行节奏变化多样,既有明显的韵律感,又富有音乐感。
例如,诗中“自此鹊桥分,各自飞花辇”这一句,用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的韵律,表现出仙女与凡人的离别,令人感到无限怅惘。
总之,炼字艺术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其精炼、简洁、婉转和美感,令人
叹为观止。
通过深入领会其中的字词韵律、节奏、意境和表现手法,我们能更好地欣赏、
理解和创作古典文学作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其独特魅力在于精致字词的运用。
炼字艺术是古诗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字的要求极高。
字词在古诗词中常常具有象征意义,能够表达出深刻的美感。
通过领会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品质。
批评家们对古诗词炼字艺术也做出了深刻的评价,认为其对于文学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独特之处,可以帮助我们在文字创作中更好地运用字词,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
炼字艺术对于文学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领会。
【关键词】古诗词、独特魅力、文字艺术、传承、发展、精致字词、炼字艺术、象征意义、美感表达、领会文字的魅力、批评家评价、深入理解、提升审美品质、文学传承、意义。
1. 引言1.1 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在这些古老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和独特的意境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古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艺术品,它们凝结了诗人们对生活、人情、自然等方方面面的感悟和体验,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共鸣。
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们的朴实和含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文字之美,领略到诗情画意。
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选择和细致雕琢,融入了诗人的心血和灵感,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读者在品读古诗词时,往往会被其中细腻的情感所触动,被其优美的语言所折服,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中,感受着那种超越时空的文化魅力和情感共鸣。
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它们永恒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激发了人们对文字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1.2 文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了文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自古以来,文字艺术在中国文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传承和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更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字词,领会古诗词炼字艺术
作者:林志文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4期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其一字一词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学习古诗词的炼字艺术,是指对古诗词中的字词进行细细咀嚼,深入探究字词中描摹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
了解古诗词的炼字,可以从关注动词、修饰词以及特殊词语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独特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文学素养。
关注动词,挖掘主要精神
关注动词,实质是对有动态变化、生动形象有关的词语进行重点分析,往往能够挖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精神和主旨。
在关注动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画面整体入手,用动词来丰富画面的动感,从“画面”转变为“动画”,营造出一个特有的意境,再引导学生走入其中,围绕着动词咀嚼推敲。
例如,《观沧海》是一首古体诗,描写了诗人登山望海时所见、所思、所感。
这首诗气势磅礴,诗中的很多字词都非常经典,是引导学生炼字的合适素材。
课堂上,学生们先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带着对诗的内容的初步了解,进行三次诵读,产生整体的印象;然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欣赏这首诗中的动词,“水何澹澹”中的“澹澹”意思是“荡漾”,是一种动态的描写,水波的高低不平,波纹的涌动,将画面“活化”;同样的动词,还有“萧瑟”,形容风吹过树木的声音,表面是写风,其实是写树,从树木的描写再转述到大海之中。
这样,从动词的逐字逐词的修饰,诗中蕴含作者的胸襟和远大抱负便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引导学生关注动词时,不仅要关注动词本身,也要从动词表达的意境中向学生阐述事物的哲理,体悟作者的文学主张,在逻辑分析的同时,将更多的指示内容融入其中,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层次理解。
关注修饰词,体会独特美感
古诗词中的修饰词语往往是形容词、副词,一般表现在对环境的颜色、形状、动作的程度和状态等方面,是炼字的重点对象。
面对修饰词,我们一般会分为三步引导学生分析:
第一步,先从修饰词的本身进行分析,通过字词的表达,将修饰词的内容进行分析;第二步,从修饰词和所要修饰的词语关系进行分析,说出修饰词的作用;第三步,是对修饰词的一种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共鸣,体会独特的美感。
例如,讲解《天净沙·秋思》时,在分析环节,“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六个词语中,分别涵盖着“枯”“老”“昏”“古”“西”“瘦”六个修辞字,这六个字虽然没有多么华丽,但是却将整首诗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笔者为学生示范了一个例子:“枯”是作者眼中对“藤”的一种状态描述,表现了藤的毫无生机,也能够折射到作者的内心,对这个凄凉晚秋的一种悲伤之情。
笔者将分析的步骤展示给学生,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对修饰词进行详细分析,并且說出在诗中的作用,分析作者的情感。
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高度,体会到其中的“美”。
在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同时,我们应当更多地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
而列举的例子中,大多数都是从古诗词的修饰词入手,结合原意、寓意以及表达的意象,对学生进行具体教学,往往能够使炼字效果达到更高水平。
关注特殊词语,咀嚼个性诗情
特殊词语是指古诗词中的一些词语。
它们本身与众不同,有的本意就比较独特,有的位置独特,有的产生的效果独特,读者很容易发现并且关注。
初中阶段,学生面对的特殊词多数体现在叠词、颜色词、数量词、虚词四类词语上,这四类词语各具特色,作用不同,表达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往往会让学生在咀嚼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
例如,《黄鹤楼》中有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中的“历历”和“萋萋”就属于叠词。
从叠词本身,我们无论是阅读还是分析,都很容易发现,叠词有加强语气、增强效果的作用。
但在本诗中,“历历”和“萋萋”这两个词的作用,不仅仅是这样简单。
根据注解的提示,学生能够了解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但深层次地需要进行“炼”。
“历历”描写的是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是恰好与作者的“念念不忘”相联系的;而“萋萋”的鹦鹉洲,草木非常茂盛,作者从“昔人”乘黄鹤而去,话锋一转,由虚转实,为下文的享受设置的铺垫。
可以说,这两个叠词是一种强调,也是一种渲染。
从这两个词中,我们能够随着作者的内心而体会,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感受而产生个性的表达,有自己的独特鉴赏感受。
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只能够对这类词语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深层次的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感情就很难琢磨透彻。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特殊词语,教会分析的方式,用对特殊词语的关注,达到对情感的咀嚼,形成自身独特的鉴赏风格。
结束语
炼字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我们不能够将炼字单一地认为是对字词内容和情感的认知,它更是对古诗词中的主旨、情境、寓意、语意的一种综合体现,是古诗词的深层次艺术。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古人炼字的方法,能够自主地进行体会。
这样,才算是真正地学会了“炼”,这样的鉴赏才算是真正的“赏”。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深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