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生产规模的确定..
5-3 确定生产规模的方法

表1
指标 生产规模
某项目三个方案经济指标比较
计量
单位
I
方案
II
III
台/年
3×1000
2×1500
1×3000
总投资
万元
部门投资效果系数(EH)
/
单位产品投资(K)
元
单位产品工厂成本(Cn)
元
单位产品平均运输费用和销售 元
费用(Ct)
单位产品总成本(C)
元
1200 0.12 4000 5000 600
1500 QE0=
60-40
=75(万件)
若以10%的利润率来确定合理规模,则:
QE1=
1500
60×(1-10%)-40
=107(万件)
2. 确定项目建设的最优经济规模
根据边际均衡原理,假设新建生产车间,参考同类产品的统 计资料可以建立如下模型:
价格模型:P=130-2Q
收入模型:S=(130-2Q)Q
金额Leabharlann 单位项目产品成本费用I1
I2
单位产品换汇收入
M1
M
M2
规模产量
2. 确定最大生产规模
3. 确定合理生产规模
• 起始生产规模与最大生产规模确定以后,就确定了拟建项目生产规 模的上限和下限,可以在此之间拟定若干不同规模的比较方案。其中 成本费用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案应为最终确定的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
目标盈利规模为:
F+π
QE1=
5-2
P-V
上式中,π=PQE1 * r, r为销售利润率
企业的盈利受到了销售利润率的限制,因此,只有考虑了合理的利润 率,才能更为准确地确定合理规模。这样,(5-2)式可改写为:
投资项目评估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一、单选题1、直接投资的特点不是A、投入资金多B、占用时间长C、实施风险小D、影响不可逆2、投资项目按照性质分类A、建设项目B、工业投资项目C、政府投资项目D、大型项目3、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相同之处是A、服务主体相同B、目的一致C、所起作用相同D、研究侧重点一致二、多选1、投资具有的特征是A、投入资金多B、占用时间长C、实施风险高D、影响不可逆转2、项目评估的内容主要是A、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B、生产建设条件评估C、财务效益评估D、国民经济效益评估E、社会效益评估3、项目评估的原则为A、科学性B、客观公正性C、适应需求D、投入与产出相匹配三、填空题1、投资项目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2、项目周期可分为、和。
3、项目评估的对象是。
5、项目评估主要从、、、和五方面进行评估。
四、简答1、项目评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关系如何?3、简述项目评估的内容?3、简述投资项目的管理周期?一、单选1、设立项目需要考虑项目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则下列是宏观经济环境的有。
A、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区域经济的需要B、项目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C、项目建设是否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D、市场潜力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2、市场预测按评估的要求可分为A、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B、中期、长期和短期预测C、定性和定量预测D、市场潜量和市场发展趋势预测3、市场预测近期需求的方法有A、时间序列预测法B、回归预测法C、购买力估算法D、产品寿命周期预测法4、某产品的上期实际销量为10万件,预测数为9。
8万件,平滑系数为0。
8,则本期销量预计为A、9万件B、9.96万件C、9.5万件D、10.02万件二、多选1、设立项目的宏观经济环境有A、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B、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C、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D、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2、市场预测按评估要求可分为A、综合性预测B、专项预测C、市场潜量预测D、市场发展预测趋势3、在市场预测方法中,发展趋势预测法又可分为A、时间序列预测法B、相关因素法C、回归预测法D、产品寿命周期分析4、项目生产规模的决定因素有A、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战略布局和有关政策B、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C、项目所处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D、资金、资源的供应状况以及其他生产建设条件5、近期需求的预测方法包括A、简单平均法B、购买力估算法C、相关因素法D、最终用途法三、填空题1、常用的寻找项目机会的方法有和。
第六章综合生产计划

主讲内容:第一节计划概述第二节生产能力第三节生产总体计划的编制第四节MTS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五节MTO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一节生产计划概述一、生产运作计划概念根据需求预测和企业生产运作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系统的产出品种、数量、速度、时间、劳动力和设备的配置以及库存水平等问题预先进行的考虑和安排。
二、生产计划体系在一定规模的企业中,生产计划工作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计划所组成,构成生产计划体系。
(一)按照时间分:按照计划期的长短,生产计划可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1、长期计划长期计划又称远景规划。
计划期跨度:一般为3-5年,也可长达10年或更久。
内容:是企业在生产、技术、市场和财务等领域重大问题的规划,提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及其战略计划。
要求:进行环境分析。
2、中期计划中期计划也称年度生产计划。
中期计划包括两种:生产计划大纲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计划期:1-2年。
内容:规定企业在品种、质量、产值和产量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
生产计划大纲的指标体系1、产品品种2、产品产量3、产品质量4、产值指标产值指标: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
①商品产值:企业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外销的产品,半成品以及工业性劳务的价值。
包括:请选择。
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成品价值;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产品的加工价值;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预定外销的半成品、备品的价值;自制工具、模具及其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
预计完成的工业性劳务的价值;√√√√②总产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工业生产工作总量的价值。
(即企业在计划期内全部工业性生产成果的价值)包括: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成品价值;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来料价值;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产品的加工价值;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预定外销的半成品、备品的价值;自制工具、模具及其在制品期未期初差额的价值。
预计完成的工业性劳务的价值;√√√√√√√2004年,长虹工业总产值增速1月下降6.1%,2月增长3.2%,3月下降20.3%。
第六章 综合生产计划

第六章综合生产计划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计划的含义、生产计划层次,理解并掌握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生产能力的计量;理解非均匀策略的处理方式;了解生产大纲的确定,理解并掌握出产计划的编制。
内容结构:6.1概述6.2能力计划6.3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6.4生产大纲的制定6.5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本章重点:能力计划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出产计划的编制本章难点:✧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本章教学进度:4课时教学设计:课程导入-个人学习计划知识点引出-企业是否需要作计划?如何做?做哪些计划?如何调节能力 知识点讲解-能力计划、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出产计划的编制知识练习-学生选址评述知识拓展-鼓励探究式教学,延伸设计成果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辅以教学案例和练习主要讲授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计划计划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作出安排的活动。
战略层:战略层计划涉及产品发展方向,生产发展规模,技术发展水平,新生产设备的建造等战术层:战术层计划是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如产量、品种、产值和利润作业层:作业层计划是确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二、生产计划(plan)生产什么产品—产品名称、零件名称生产多少—数量或重量;在哪里生产—部门、单位;要求什么时候完成—时间、交货期。
三、生产计划的层次包括综合生产计划、产品交付计划和产品出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一般译成主生产计划)。
四、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品种指标-品名、型号、规格、种类数产量指标-计划期内合格产品的数量质量指标-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水平产值指标-货币表示的产量出产期-出产期限五、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及滚动式计划方法1、制定计划的一般步骤2、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编制滚动式计划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新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编制灵活、有弹性的各种计划,使企业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生产的稳定和均衡。
第六章 决策 习题

第六章决策一、填空题1、决策是指为()。
2、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原则,而不是()。
4、从决策的()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5、赫伯特·A·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和()。
6、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和()。
7、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
8、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的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
9、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人是赫伯特·A·西蒙,他提出了()标准和()原则。
10、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的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11、除了西蒙的“有线理论”模式,林德布洛姆的()模式也对“完全理论”模式提出了挑战。
12、西蒙决策理论的核心是()。
13、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14、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I·克力兰把决策分为()决策和()决策。
15、政策指导矩阵从()和()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16、常用的确定性决策方法有()和()。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 )。
A投资方向的选择B人力资源的开发C组织规模的确定D企业日常营销2、()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管理决策D业务决策3、集体决策的缺点包括()。
A花费较多的时间B产生集体思维C产生的备选方案较少D责任不明4、下列选项属于例外问题的是()A组织结构变化 B 重大投资C重要的人事任免D重大决策的制定5、决策者只寻求满意结果的原因有()A只能满足于在现有的方案中寻找B决策者能力的缺乏C选择最佳方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D决策者只需要有满意的结果6、通过()等方法可以提出富有创意性的方案。
A独自思考B头脑风暴法C名义小组技术D德尔菲技术7、过去的决策会影响现在的决策是因为()A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B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C过去的决策都是现在的管理者制定的D过去的决策给组织内外部的环境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变化8、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取风险程度()而收益()的行动方案。
3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年第64号)

3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年第64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xx年第64号)xx年12月29日发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xx年第64号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修订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予以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食品药品监管总局xx年12月29日附件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三)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电大《项目评估》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1. 通过购置生产资料的活动增加经济生产能力,实现经济增长的投资方式是()。
A. 直接投资2. 通过货币所有权的转移取得投资回报的投资方式是()。
C. 金融投资3. 项目评估的主体是()。
A. 贷款银行或金融机构4. 可行性研究的主体是()。
C. 项目业主或项目发起人二、多选题1. 投资具有以下特征()。
A. 投入资金多B. 占用时间长C. 实施风险高D. 影响不可逆2. 项目评估的内容包括()。
A. 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B. 项目生产建设条件评估C. 项目财务效益评估D. 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评估E.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3. 项目评估应遵循的原则有()。
A. 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B. 公正性原则C. 面向需求的原则D. 投入与产出相匹配的原则E. 资金时间价值的原则4. 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区别在于()。
A. 服务的主体不同B. 研究的侧重点不同C. 所起的作用不同D. 工作的时间不同5. 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的共同点是()。
A. 处于项目管理周期的同一时期B. 目的一致C. 基本原理、方法和内容相同四、名词解释1. 投资:投资是经济主体(法人和自然人)为获得未来预期收益而在现时投入生产要素,以形成资产并实现其增值的经济活动;或是指经济主体(法人和自然人)为未来获得收益而现时投入的资金或资本。
2. 项目:项目指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质量要求实现预定目标的一项一次性任务。
3. 投资项目:投资项目(简称项目)是指在规定的期限内,为完成某项开发目标而规划的投资、政策、机构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体。
4. 项目周期:项目周期是指项目从提议、论证、决策,到建设运营,直到报废为止的全过程。
5. 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方法与参数,从项目(或企业)及国家的角度出发,由贷款银行或有关机构对拟建投资项目的规划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再评价,以判断项目方案的优劣和可行与否。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4第64号)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4年第64号)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修订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予以发布。
特此公告。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4年12月2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应当遵守本规范的要求。
第三条企业应当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四条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并有组织机构图,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三)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第七条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第八条技术、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内部收益率(%) 9.30
项目资金为15600万元,市场份额在100万~150万台之间
6.3.2“生存技术”法
——也称经验方法,实质是: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 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该方法是诺贝尔获得者乔治· 施蒂 格勒提出。
乔 治 . 斯 蒂 格 勒 , ( 1911 年 1 月 17 日 1991年12月1日), 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学史家, 1982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斯蒂格勒是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管制经济学新的重要研究领域的创始人。
部门投资效果系数( E H ) /
单位产品投资(K)
元
单位产品工厂成本( C n ) 元 单位产品平均运输费用 和销售费用(Ct)
元 元
单位产品总成本(C)
可以在两种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选择: 第一种情况:若不考虑运输费和销售费用时,各方案的 年费用计算为 方案I:A1=5000+4000×0.12=5480(元) 方案II:A2=4800+5000×0.12=5400(元) 方案III:A3=4600+6000×0.12=5320(元) 由计算可以看出,方案III的年费用最小,为最优 方案。 第二种情况:若考虑运输与销售费用在内,则各 方案的年费用计算如下:
6.1.3规模收益变动与规模经济区间
规模收益变动有递减、递增和不变三种情况。
(一)规模收益变动
(二)规模经济区间
金额 (收入、成本)
总成本
销售收入
固定成本 规模 (产量)
0
QA
QB
QC
6.2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
6.2.1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一)政府经济发展规划 ——是指各级政府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安排和规定。 (二)国家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 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 政策和法规。
1.计算安装单线的盈亏平衡产量:
200000 BFPx 8000 100 5 70
计算结果表明,须增加产量才能获利10%。 2.计算安装两条生产线获得合理利润的最小规模产量: 最小规模产量= 300000 100-5-65-10 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安装两条生产线,产量超过15000件, 才能获得合理利润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5000
LC(Q) a bQ cQ2 dQ3
式中:Q ——生产规模
LC ——长期生产成本
a、b、c、d ——定值系数
单位产品平均成本 ( AC ) 的表达式为:
LC (Q) a AC b cQ dQ2 Q Q
在长期成本中,如果没有固定成本,则a=0,此时的平 均成本为: 2
6.3.3规模效果曲线法
规模效果曲线法是通过不断扩大拟定的生产规模,研 究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成本曲线随之变化的情况,来确定 项目最适宜的生产规模的一种方法。 由于销售收入与成本曲线也叫规模效果曲线,这种 方法也称为规模效果曲线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产品生产的要求,确定工艺技术和 设备,计算出企业生产的保本规模和起始规模,以此作 为确定企业经济规模的基础。然后确定生产的合理规模 或最优规模。
6.2.5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条件 6.2.6其他因素
包括土地、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等。
6.2.7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制约和决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关键因 素。在可研和项目评估中,按照经济效益的高低, 通常可以把项目生产规模分为以下四类: 亏损规模 起始规模 合理经济规模 最佳经济规模
6.3确定生产规模的方法
3.确定起始规模 在计划允许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应安装两条生产线。 将两条生产线的年产量定为16000件(8000*2)作为该 项目的起始规模 4.按起始规模计算利润总额:
R Q起 (P t V) -f 16000 (100 5 65) 300000 180000
①确定项目的保本规模和起始规模
若以产品产量代表生产规模,并用横轴表示,以 金额代表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成本,并以纵轴表示, 则企业生产规模可用图5-2说明。 金额 y 总成本
QE0, QE2保本规模 QE1,合理规模 QE,最优规模
(收入、成本)
销售收入
固定成本 规模 (产量)
QE0 QE1
QE
QE2
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
工厂规模经济是从设备、生产线、工艺过程等角度提 出来的,是指单一产品生产工厂的单位产品生产费用会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SAC1 SAC2 SAC3 LAC
平 均 费 用
A B 平均费用曲线图 C 产量
企业规模经济是扩大多种产品生产工厂的规模,单位 产品生产费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AC b cQ dQ
对上式求导数可得平均成本最低时的最佳经济生产规 模: c Q (c 0) 2d
【例】假定某项目根据工艺条件,如选定单条生产线的 最低产量为 8000 件,如果安装单条生产线,总固定成本 为200000元,每件产品变动成本为70元,出厂价为100元, 销售税金为5元;如安装两条生产线,总固定成本为 300000元,每件产品的变动成本为65元,出厂价格为100 元,销售税金为5元。该项目要求销售利润率为 10%。求 最小规模产量
图5-2 盈亏平衡分析曲线示意图
保本生产规模一般为: PQE0 = F + VQE0
QE0=
F
5-1
当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π ,PQE1 = F + VQE1 + π
P-V
目标盈利规模为:
F+π QE1= P-V
5-2
上式中,π=PQE1 * r, r为销售利润率
企业的盈利受到了销售利润率的限制,因此,只有考虑了 合理的利润率,才能更为准确地确定合理规模。这样,(5-2) 式可改写为:
6.1的规模下或一定的规模区间内, 企业生产最接近“最优效率”的生产规模。 按照实现领域的不同,可将规模经济区分为生产上的规模经 济和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也可分为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 经济,还可分为规模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
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经营上的规模经济
规模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
达到内部经济性的规模是指生产装置系统和企业生产
经营要求处于最佳组合时的生产能力或产量。
规模的外部经济性是指实现规模内部经济性所需的外
部条件,如市场的规模及其分布、资源条件、运输条 件、资金筹措条件等。
规模不经济
——是指一个经济实体的规模过小或过大而引起 的不经济。
6.3.1经验法
——是指根据国内外同类或类似企业的经验数据,考 虑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确定拟建项目生产规模 的一种方法。
生产规模(万台/年) 40 投资额(万元) 10000 60 13000 10.55 100 16000 15.45 200 300 400 31000 27.20
22000 27000 21.60 27.80
=10+2Q
边际收入为: dS dQ
=130-4Q
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利润最高。即: 10+2Q=130-4Q
Q=20(万件)
最高利润为: 130×20-2×202-(600+10×20+202) =1800-1200=600(万元) 因而,该项目的最优经济规模为年产20万件。
6.3.4分步法
②确定项目建设的最优经济规模
根据边际均衡原理,假设新建生产车间,参考同类产 品的统计资料可以建立如下模型:
价格模型:P=130-2Q
收入模型:S=(130-2Q)Q 成本模型:C=600+10Q+Q2 上列模型中,Q为产量,以万件作单位,与之对应, 金额单位应为万元。这时, 边际成本为:
dC dQ
表1
指标 生产规模
某项目三个方案经济指标比较
方案 计量 单位 台/年 I 3×1000 II 2×1500 III 1×3000
总投资
万元
1200 0.12
4000 5000 600 5600
1500 0.12
5000 4800 700 5500
1800 0.12
6000 4600 800 5400
QE1=
F
P(1-r)-V
5-3
上式中的 QE1为合理规模。
[例4-1] :某项目建成投产后,估计其年固定成本 为1500万元,产品价格预计为60元,单位变动成本预 计为40元,则保本生产规模为:
QE0=
1500
60-40
=75(万件)
若以10%的利润率来确定合理规模,则:
QE1= 1500 60×(1-10%)-40 =107(万件)
6.3.5最小费用法
其基本公式为:
A=(Cn + CT)+En· K (4-15)
式中:A—单位产品年计算费用 Cn—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CT—单位产品平均运输和销售费用 K—单位产品投资额 En—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也是投资回收期(Tn)的倒 数,即En = 1 / Tn [例5-2] 若报告期国家对某产品的需要量为3000台,工厂最 小的生产规模(起始规模为1000台,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方 案 I ,建三个年产 1000 台企业;方案 II ,建两个年产 1500 台的企 业;方案 III ,建一个年产 3000 台的企业,其有关经济指标,如 表5-1:
方案I:A1=5600+4000×0.12=6080 方案II:A2=5500+5000×0.12=6100 方案III:A3=5400+6000×0.12=6120 根据计算可以判断,方案 I 的年费用最小,为 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