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规模的确定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生产规模和产量计算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生产规模和产量计算

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生产规模和产量计算生物制药技术是利用生物大分子合成代谢的特性,通过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手段生产药物的技术。

在生物制药过程中,生产规模和产量计算是非常关键的指标,可以帮助确定生产成本、预测产量、制定优化生产策略等。

生产规模是指生物制药工厂生产的药物的总量。

产量计算则是指根据生产规模、菌种培养情况、发酵工艺等参数来计算出实际生产的药物量。

在生物制药技术中,常用的单位是国际单位(IU),即一定条件下,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表现出固定效价的物质量。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国际单位定义,例如血液产品以十亿IU或国际血小板单位(IU)为单位,基因治疗产品以基因复制数为单位。

生产规模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药物的市场需求、生产工艺、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等。

其中,市场需求是决定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市场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生产的药物种类和质量,并确定生产周期和批次。

生产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生产工艺的成熟度,以及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投资成本。

最后,还需要根据生产规模确定运营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力、能源以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产量计算是根据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参数来计算实际产量的过程。

在生物制药过程中,生产工艺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

生产工艺包括菌种培养、发酵、分离纯化等步骤。

在菌种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菌种的合适培养基、温度、PH值等条件,以获得最佳生长状态。

发酵过程中,控制好营养物质的供应、溶解氧的供应、温度和PH值等因素,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纯化方法和条件,保证产品的纯度和收率。

在生产规模和产量计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

首先,生产规模过大可能会导致厂房、设备投资和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在决策生产规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

其次,产量计算中的误差可能会影响到实际生产和质量控制。

因此,在产量计算中应该注意对每个步骤的参数和条件进行准确测量和控制,以减小误差的产生。

5-3 确定生产规模的方法

5-3 确定生产规模的方法

表1
指标 生产规模
某项目三个方案经济指标比较
计量
单位
I
方案
II
III
台/年
3×1000
2×1500
1×3000
总投资
万元
部门投资效果系数(EH)
/
单位产品投资(K)

单位产品工厂成本(Cn)

单位产品平均运输费用和销售 元
费用(Ct)
单位产品总成本(C)

1200 0.12 4000 5000 600
1500 QE0=
60-40
=75(万件)
若以10%的利润率来确定合理规模,则:
QE1=
1500
60×(1-10%)-40
=107(万件)
2. 确定项目建设的最优经济规模
根据边际均衡原理,假设新建生产车间,参考同类产品的统 计资料可以建立如下模型:
价格模型:P=130-2Q
收入模型:S=(130-2Q)Q
金额Leabharlann 单位项目产品成本费用I1
I2
单位产品换汇收入
M1
M
M2
规模产量
2. 确定最大生产规模
3. 确定合理生产规模
• 起始生产规模与最大生产规模确定以后,就确定了拟建项目生产规 模的上限和下限,可以在此之间拟定若干不同规模的比较方案。其中 成本费用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案应为最终确定的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
目标盈利规模为:
F+π
QE1=
5-2
P-V
上式中,π=PQE1 * r, r为销售利润率
企业的盈利受到了销售利润率的限制,因此,只有考虑了合理的利润 率,才能更为准确地确定合理规模。这样,(5-2)式可改写为:

生产规模的确定

生产规模的确定

2、 生产规模及其制约因素
• 生产规模是指可研报告中规定的全部设计 生产能力、效益或投资总规模,也称建设 规模 • 生产规模的大小可用职工人数、生产能力、 固定资产价值等指标表示
2、 生产规模及其制约因素
• 1. 2. 3. 4. 5. 生产规模的制约因素: 市场需求 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及其来源 原材料、能源供给及其他生产建设条件 自然资源和资金的可供量 规模经济的要求
–1.起始规模
PQ ≥ F + VQ Q ≥ F /( P − V )
Q E = F /( P − V )
二、项目(方案)比较法
• (一)合理规模法
–2.合理规模
PQ ≥ F + VQ + RQ Q ≥ F /( P − V − R )
Q H = F /( P − V − R )
二、项目(方案)比较法
• 3.项目所处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
–设备条件
• 标准系列,成套设备,跳跃式规模
–原材料、能源、交通、协作配套等条件
二、决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因 素
• 4.经济效益
–经济规模效应
• 5.土地条件 • 6.资金条件
–量力而行
第三节 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方法
• 一、规模效果曲线法 • 二、项目(方案)比较法
第四章
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 的确定
•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项目经济规模优化 • 第二节 项目生产规模及其制约因素 • 第三节 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方法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项目经济规模 优化
• 一、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 • 二、项目经济规模优化
一、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
• 1.经济规模
–经济规模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 –经济规模是固定投入要素的集中程度√

生产规模与建设条件

生产规模与建设条件

生产规模与建设条件1. 引言生产规模与建设条件是决定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能和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制定生产计划和建设方案时,正确评估和确定生产规模以及确立相应的建设条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产规模的概念、评估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建设条件。

2. 生产规模的概念与分类2.1 生产规模的概念生产规模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的产品数量或产值。

它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小。

生产规模一般可以用产能、产量、销售额等指标来衡量。

2.2 生产规模的分类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生产规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2.2.1 小规模生产小规模生产一般指企业的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产量较低。

这种生产规模常见于初创企业、家庭作坊等。

小规模生产的特点是灵活性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规模较小,产能受限,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2.2.2 中等规模生产中等规模生产一般指企业的规模适中,生产能力相对较大,产量较高。

这种生产规模常见于中型企业、中小型工厂等。

中等规模生产的特点是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满足一定规模的生产需求,但相比大规模生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3 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一般指企业的规模非常大,生产能力非常强,产量非常高。

这种生产规模常见于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等。

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效率较高,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但由于规模较大,生产过程相对较为复杂,相应的建设条件也较高。

3. 生产规模的评估方法评估生产规模是制定生产计划和建设方案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生产规模评估方法:3.1 市场需求分析法市场需求分析法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来评估生产规模。

通过调研市场情况、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规模,可以初步确定生产规模的大小。

3.2 资源供给分析法资源供给分析法是根据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情况来评估生产规模。

通过评估企业拥有的人力、设备、资金等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可以初步确定生产规模的上限。

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生产规模的制约和决定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制约和决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因素:①国家经济计划:经济计划是指各级政府的计划安排和规定。要使经济稳定发展,保持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必不可少,而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是由产业投资结构和区域投资结构形成的,各级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已安排了各个产业和区域的投资结构,同时包括项目的生产规模,特别是生产有关国计民生产品的大中型项目。②国家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2)市场需求量因素:市场决定项目的命运,项目产品有市场,才有必要实施该项目。市场需求量有多大,项目的生产规模就应按这个量来确定。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生产,才不至于浪费有限资源。(3)工艺设备因素:在不同的工业部门中,可供使用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通常可以按某种生产能力进行标准化处理。在产业政策和其他相关规定的导向制约下。项目工艺和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具有标准化、大型化的趋势。为此,确定拟建项目生产规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特点。(4)资金和基本投入物因素:国内外资金的短缺和基本投入物来源的匮乏,都可能限制拟建项目的规模。这些因素往往是限制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重要因素。(5)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条件因素:现代化的工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那些大而全或小而全的企业,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确定项目的拟建规模要充分考虑协作配套条件,即项目的规模要与协作配套的量相符合。(6)其他建设因素:包括土地、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等。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制约着项目的生产规模。(7)经济效益因素:经济效益是制约和决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关键因素。

混凝土生产规模划分的标准

混凝土生产规模划分的标准

混凝土生产规模划分的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对工程安全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对混凝土生产的规模进行划分,并制定相应的生产标准。

本文将从混凝土生产规模划分的角度出发,对混凝土生产的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混凝土生产规模划分的基本原则混凝土生产规模划分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按照生产能力划分。

生产能力是划分混凝土生产规模的最基本的指标,通常采用年生产能力来衡量。

2.按照设备规模划分。

设备规模是混凝土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可以通过生产设备的数量和规格来衡量。

3.按照生产工艺划分。

混凝土生产的工艺是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生产规模的划分也需要考虑生产工艺的特点。

三、混凝土生产规模划分的标准根据混凝土生产规模划分的基本原则,可以将混凝土生产划分为以下几个规模:1.小型混凝土生产。

年生产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设备规模较小,通常采用手动操作生产工艺。

这种生产规模适用于小型建筑工程和个别工程的混凝土生产。

2.中型混凝土生产。

年生产能力在10万立方米到30万立方米之间,设备规模适中,生产工艺一般采用自动化控制。

这种生产规模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建筑工程和一些小型公路工程的混凝土生产。

3.大型混凝土生产。

年生产能力在30万立方米以上,设备规模较大,生产工艺采用完全自动化控制。

这种生产规模适用于大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混凝土生产。

四、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标准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标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保障。

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要求。

混凝土生产需要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和粉煤灰等原材料,并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检验。

2.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生产工艺的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生产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4.混凝土质量的检验。

生产者行为详细分析

生产者行为详细分析

生产者行为详细分析摘要生产者行为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和供应商品或服务的行为。

本文将详细分析生产者行为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决策、生产要素的选择和组合、生产规模的确定、生产成本的控制等。

通过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和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

1.生产决策生产决策是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面对各种限制条件下做出的关于生产量、生产方式和生产时间等方面的决策。

生产决策的实施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因素:•市场需求:生产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决定生产的数量和种类。

市场需求越大,生产者越有动力提高产量。

•生产成本:生产者需要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成本,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设备等成本。

生产成本的控制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生产技术:生产者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来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和工艺。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竞争环境:生产者需要根据市场竞争的情况来调整生产策略。

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生产者可能通过降价或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来提高竞争力。

2. 生产要素的选择和组合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

生产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条件来选择和组合这些生产要素。

例如,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廉价劳动力,而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先进的生产设备。

生产要素的选择和组合决定了生产的效率和成本。

生产者需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寻找最合理的组合方式,以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

这通常涉及到考虑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边际成本,以最大化利润。

3. 生产规模的确定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的总产出量。

生产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生产能力来确定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的确定涉及到以下几个因素:•市场需求:生产者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生产规模。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生产者可能会考虑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能力:生产者需要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包括工厂设备、劳动力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

3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的确定

3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的确定
☆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与产品在一个经 济实体中的集中程度 生产规模 ≠ 生产产量 仑库:升或立方米 医院:床 学校:席位 宾馆:客房 套 (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水泥厂:吨/年 发电厂:装机容量 KW 煤气厂:立方米/日 港 口:吞吐量吨/年
水利灌溉:受益面积 亩或公顷
二、决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因素
第四章投资项目生产规模的确定第一节规模经济与项目经济规模优化第二节项目生产规模及其制约因素第三节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方法第一节规模经济与项目经济规模优化二项目经济规模优化一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企业的长期决策一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定范围内扩大生产规模会带来单位成本的下降即规模效益递增的现象只有长期成本经济单位产品成本才是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的分类从而使单位产品成本随规模扩大而降低使企业实现规模效益经营上的规模经济由于扩大经营规模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增强竞争力降低经营费用使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内部规模经济由于企业内部自身条件变化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或实现生产自动化专业化等带来成本下降利润上升
规模经济的分类
按实现的区域的不同 生产上的规模经济——由于实行生产的专业化、标准 化, 从而使单位产品成本随规模扩大而降低, 使企业实现规 模效益 经营上的规模经济——由于扩大经营规模,使生产要素得 到充分利用,从而增强竞争力,降低经营费用,使企业实 现规模效益 按原因不同 内部规模经济——由于企业内部自身条件变化(如采用新 工艺、新技术或实现生产自动化、专业化等),带来成本 下降, 利润上升。 外部规模经济——由于行业规模的扩大、产量增加或行业 经营环境的改善带来的个别企业成本下降,利润上升。
∴合理规模为二条生产线,16,000 件 利润总额=16000×(100-72)-300,000=148,000 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