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上课件 (上中下) - 中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认识课件PPT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04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发展趋势
01
形势倒逼
02
内在需求
03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四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5 课时 梯 形 的 认 识
第 5 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你见过下面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一、学习新知
3
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上底
下底
腰
腰
高
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通过上底一个顶点向对边(下底)引垂线,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标题
教学过程
在此输入主标题概述文字在此输入主标题概述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教学反思
添加 内容
添加 内容
添加 内容
添加 内容
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04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发展趋势
01
形势倒逼
02
内在需求
03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四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5 课时 梯 形 的 认 识
第 5 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你见过下面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一、学习新知
3
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上底
下底
腰
腰
高
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通过上底一个顶点向对边(下底)引垂线,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添加标题
教学过程
在此输入主标题概述文字在此输入主标题概述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修改文字内容,也可以直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教学反思
添加 内容
添加 内容
添加 内容
添加 内容
请在此处添加详细描述文本,尽量与标题文本语言风格相符合,语言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2019年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优秀课件(65页)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本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时间
秋天的一个夜晚, 人物
在苍山洱海旁,
“我”和阿妈
地点
“走月亮”。
事件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 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二部分(第 4-5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第 6-7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第 8-9 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闻到
收了豆,栽上水稻,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 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 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看到
拟人 稻田 比作 银毯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月光下稻田的样子。
我和阿妈走在田埂上,闻着果子的甜香, 看到一幅丰收的景象!
仿写一个比喻句。
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枫像叶 一只小小。的手掌
小组合作说一说 (课后第二题)
( 运载 )许多新鲜的花瓣。
三、如果你和妈妈走月亮,你想去哪里?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 什么?想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仿照着课文第6自然段写 一写。
组词: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
识字游戏 我和阿妈走月亮
风俗 葡萄
牵手
鹅卵石 庄稼
跃出
词语解释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 或样子。
*水车又转动了,河水 汩汩地流入田里。
风俗:指个人或集体的 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 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 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在月光下散过步吗? 月光下是一幅这样的场景呢?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大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优质课件

四亿九千九百七十万
二亿零八百七十六万
五十亿八千三百万
六百二十九亿四千万
四亿九千九百七十万 写作:499700000 近似数:5亿。 二亿零八百七十六万 写作:208760000 近似数:2亿。 五十亿八千三百万 写作:5083000000 近似数:51亿。 六百二十九亿四千万 写作:62940000000 近似数:629亿。
开关及清除屏键
你知道哪些键的功能? 和同学交流一下。
14
探索新知
独立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565
互相说一说,使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 按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
15
探索新知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左边各题。
9999×1=9999 9999×2=______ 9999×3=______ 9999×4=______
111105÷9=__1_2_3__4_5___ 1111104÷9=_1_2__3_4_5__6__ 11111103÷9=_1_2__3_4_5__6_7___ 111111102÷9=_1_2__3_4_5__6_7_8___ 1111111101÷9=_1_2__3_4_5__6_7_8__9___
28
小试牛刀
3.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986+1459=2445 290876+58365= 349241 216÷6+682= 718 465×1689-14300=771085
29
04 课堂小结
30
归纳总结: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计算:
1.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
2.
显示屏
清除键
23
典题精讲
7.比较下面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26090800000 < 26900800000 7451030000 < 54284000000 8.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田忌赛马问题》教学课件(共14张PPT)

赢
齐
王
上
田 忌
下
输
输
中
下
上
中
策略六:
赢
齐
王
中
下
中
上
把田忌赢齐王的策略用表格表示出来。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齐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本场胜者 齐王 田忌 田忌
最终田忌 获胜
把上面六种策略用表格表示出来。
齐王 田忌1 田忌2 田忌3 田忌4 田忌5 田忌6
第一场 上等马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下等马
第二场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上等马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第三场 下等马
下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上等马
获胜方
齐王 齐王 齐王 齐王 田忌 齐王
在这次比赛中,田忌战胜齐王的策略是唯一的。
1.四(1)班和四(2)班举行1分钟拍皮球比赛(三局两胜制), 每班各选3名选手参加,下面是两个班选手的平均成绩。
四(1)班 王小红 200下/分 张丽 192下/分 张强 177下/分
四(2)班 周小力 197下/分 刘小兰 188下/分 李丽 177下/分
(1)四(2)班的实力弱一些,四(1)班胜利的可能性大一些 。
四(1)班 王小红 200下/分 张丽 192下/分 张强 177下/分
四(2)班 周小力 197下/分 刘小兰 188下/分 李丽 177下/分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甲队 1号 2号 3号
乙队
2号 3号 1号
本场获胜
乙队 乙队 甲队
课堂小结
➢ 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 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算盘》教学课件

探究新知
从古代开始,算盘的样子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九折
八五折
算盘的起始状态
在开始时,上珠全部拨到最上面,下珠拨到最下面。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 明了计算尺。
探究新知 活动①: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
算盘的作用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八五折 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 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算盘
情境引入 介绍算盘的由来。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 发明的,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重要的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 前是全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
关于算盘的来历,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分时期,关羽所 发明,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 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用算盘数数、记数。
让我们借助算盘 一起来数数吧。
个 位
1 、2、3、4
三 随堂练习
1.你能分别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教科书第24页
602
534067
35215862
(二)算盘的构造
框—— 梁—— 档——
上珠:每珠表示5 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每珠表示1
算盘歌: 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梁,竖着许多档。 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课堂总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 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说一说!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同学们,再见!
百十 个 位位 位
二、借助算盘,探究新知
用算盘数数、记数。
个 位
1 、2、3、4
第2课时 画垂线四上数学人教版大单元教学课件

距离
90°
点
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
4.分别过点A画BC的垂线。(教材P62 T9)
5.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样修路 最短呢?在下图中画出来。(教材P63 T11)
答:过幸福镇向公路作垂线段 修路最短。
环节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自主探究
• 想一想:这组平行线之间
a
可以画多少条垂线段,它
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 分组进行测量验证。
b
• 交流测量结果,概括规律。
a
b
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且与平行线 垂直的所有线段的长度都_相__等___。
做一做
请用在例3中发现的规律,检验下面各组直 线a、b是否互相平行。 (教材P59 T2)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5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2课时 画垂线
环节一
下面每组直线都是互相垂直的吗?在是的下面打“√”。
①
②
③
( √)
()
( √)
环节二
2 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
我用两把三 角尺来画。
我用量角器画。
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
边重合 点重合 画垂线 标直角符号
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
A.165
B.206
C.245
D.270
2.判断。
(1)过直线外一点可作无数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 )
(2)Leabharlann 在同一个平面内,过p点只能画一条垂直于
直线l的直线。
(√ )
(3)从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
线段最短。
(√ )
发展性作业 3.测定跳远成绩时,应该怎样测量?(教材P62 T6)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PPT课件

茎连着的部分。
• 组词 :叶柄、笑柄、把柄、果柄 • 比较:丙丁、丙等 • 造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 Dié叠[又 上中下结构]字义:一层加一层,重复;折叠。 • 组词:重叠、折叠、叠被子、叠衣服 • 比较:桑叶、桑树、桑拿hù触[角 左右结构]字义:抵,顶;碰,遇着;引起。 • 组词:接触、触动、触摸、抵触 • 比较:解放、解决、解答 • 造句: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 Hén痕[疒 半包围结构]字义:事物留下的印迹。 • 组词:伤痕、泪痕、刀痕、伤痕累累 • 比较:病毒、病菌、疾病、 • 造句:雪地上白茫茫一片,没有一丝动物的痕迹。
词语解释
• 均匀:指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 漾起:原指水面微微动荡。本文指爬山虎的叶子
被风一吹,上下起伏的样子。 •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 • 牢固:结实;坚固。 • 休想:别想;不要妄想
近、反义
• 义近义词: • 均匀---平均 逐步---逐渐 牢固---坚固
会发生什么变化?]
• 3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 么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 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 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 也是嫩红的。[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 的。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这就是爬山虎 的脚。 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 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 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作者准确地运用几个动词,清楚地
• 组词 :叶柄、笑柄、把柄、果柄 • 比较:丙丁、丙等 • 造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 Dié叠[又 上中下结构]字义:一层加一层,重复;折叠。 • 组词:重叠、折叠、叠被子、叠衣服 • 比较:桑叶、桑树、桑拿hù触[角 左右结构]字义:抵,顶;碰,遇着;引起。 • 组词:接触、触动、触摸、抵触 • 比较:解放、解决、解答 • 造句: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 Hén痕[疒 半包围结构]字义:事物留下的印迹。 • 组词:伤痕、泪痕、刀痕、伤痕累累 • 比较:病毒、病菌、疾病、 • 造句:雪地上白茫茫一片,没有一丝动物的痕迹。
词语解释
• 均匀:指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 漾起:原指水面微微动荡。本文指爬山虎的叶子
被风一吹,上下起伏的样子。 •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残存的迹象。 • 牢固:结实;坚固。 • 休想:别想;不要妄想
近、反义
• 义近义词: • 均匀---平均 逐步---逐渐 牢固---坚固
会发生什么变化?]
• 3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 么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 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 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 也是嫩红的。[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 的。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这就是爬山虎 的脚。 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 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 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作者准确地运用几个动词,清楚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梯形》课件(23张PPT)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思考: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 异同?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与梯形的相同 点与不同点
平行四 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相同点
两组对边分别 平行且相等, 都是四边形
是四边形
不同点
两条邻边不一定相等, 每个角也不一定相等。
长宽不一定相等,每个 角都是直角
生活中你经常会 看到这些图形吧! 认一认。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回看11
我用长方形 纸来剪。
想办法做一个梯形.
我在钉子板 上围.
0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我用直尺在 方格纸上画.
0 1 2 3 4 5 67 8
0 1 2 3 4 5 67 8
长宽相等,每个角都是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梯形只是四边形中的一种特殊图形。
试一试: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你一定能把四边形、平行四 边形、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准确地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四边形
你会分吗?快试试吧!
1、在梯形里画一条线,使分割成的图形有一 个是平行四边形。
分一分,画一画。
你会分吗?快试试吧!
2、在梯形里画一条线,把它分割成 两个梯形。
分一分,画一画。
你会分吗?快试试吧!
3、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把它分割成 三个三角形。
分一分,画一画。
你能找到梯形吗?
我用直尺 画。
上底
腰
腰
下底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 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怎样画梯形的高呢?
思考: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 异同?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与梯形的相同 点与不同点
平行四 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相同点
两组对边分别 平行且相等, 都是四边形
是四边形
不同点
两条邻边不一定相等, 每个角也不一定相等。
长宽不一定相等,每个 角都是直角
生活中你经常会 看到这些图形吧! 认一认。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回看11
我用长方形 纸来剪。
想办法做一个梯形.
我在钉子板 上围.
0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我用直尺在 方格纸上画.
0 1 2 3 4 5 67 8
0 1 2 3 4 5 67 8
长宽相等,每个角都是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梯形只是四边形中的一种特殊图形。
试一试: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你一定能把四边形、平行四 边形、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准确地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四边形
你会分吗?快试试吧!
1、在梯形里画一条线,使分割成的图形有一 个是平行四边形。
分一分,画一画。
你会分吗?快试试吧!
2、在梯形里画一条线,把它分割成 两个梯形。
分一分,画一画。
你会分吗?快试试吧!
3、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把它分割成 三个三角形。
分一分,画一画。
你能找到梯形吗?
我用直尺 画。
上底
腰
腰
下底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 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怎样画梯形的高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四)改变被量角的方向,感知量角器内外层 90 刻度的产生过程
120 60 90 60 120 150 1. 创设问题情境:将前面出示的60度的角翻转。
2. 问题:量一量这时角的度数是多少。 预设:① 120度;② 60度。 180 0 3. 问题:同一个角究竟是120度还是60度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 量角器上的刻度显示的是120度。 ② 这个角只是前面那个60度角翻转过来的,大小没变, 还是60度;这个角比90度小,不可能是120度。 4. 问题:怎样再改进量角器,我们就能直接在量角器上看出这个 翻转过来的角的度数了呢? 预设:在这个量角器上再增加一层反着标的刻度。 5. 出示改进为两层刻度的量角器。 6. 量角器上有两层刻度,量角时究竟应该看哪一层呢? (小组研讨后汇报,边演示边说明。)
三、练习量角并从中发现规律
(二)借助量角,发现规律
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
∠ 1=
∠ 2= 1. 出示题目:第44页练习七,第4题。 2. 要求:量出上面各个角的度数,观察、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学生汇报。 预设:两条直线相交,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80°, 相对的角大小相等。 4. 追问:你能到前面给我们指一指吗? 5. 问题:你发现这个规律了吗?请你再来说一说。
∠ 3=
∠ 4=
四、课堂总结
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下载页面: /thread-420564-1-1.html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第44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下载页面: /thread-420564-1-1.html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二)尝试利用最简单的量角器量角
90
0
180
1. 出示简单的量角器。 2. 问题:这是一个简单的量角器,用它能量角吗? 预设:能。 3. 追问:用这个简单的量角器能准确地量哪些角呢? 预设:可以量90度角。因为这个量角器上有90度的角。 4. 追问:你能指出这个90度的角吗? 5. 问题:我这里有一个角(90度),你能用这个简单的量角器 度量出它的度数吗?
4. 追问:你能给我们指一指这两条边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下载页面: /thread-420564-1-1.html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在静态和动态中认识周角
(二)在动态中认识周角
1. 导语:让我们再来借助折扇感受一下周角形成的过程。 (折扇动态演示周角形成的过程) 2. 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角的画法,你能借鉴画平角的方法 画一画周角吗? 3. 学生画周角。 4. 追问:周角的角在哪里? 5. 追问:周角是多少度呢?(板书:1周角=360°)
四、探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周角的关系
(二)对钝角的再认识
1. 问题:通过讨论同学们找到了五种角之间的关系,还有疑问吗? 预设:平角和周角是不是钝角? 2. 小组讨论:平角和周角是不是钝角? 3. 小结:平角和周角并不是钝角,它们各自单独分为一类。 4. 问题:刚上课时我们说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严谨吗? 应该怎么改一改呢? 预设:90°<钝角<180° 用“>”“<” 表示它们的关系。
二、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 角度有关
借助量角,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 叉开的角度有关。
A
B
C
D
1. 出示边的长短相同,角的大小不同的两个角∠A、∠B。(∠A=75°、∠B=80°) 2. 问题: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① 比的;② 量的。 3. 出示都是125 °但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C、 ∠D 。(125 °)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三)改进量角器,扩大量角器的的度量范围
60
30 0 90 120 150 180
1. 出示60度角。 2. 问题:用刚才那个简单的量角器能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预设:不能。 3. 追问:要想量出这个角的度数,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预设:继续平均分,增加量角器刻度。
7. 追问:平角和周角?平角和周角什么样?谁能给大家画一画? (学生在黑板上绘图)
8. 问题:像一条线,它们真的是角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并研究 一下平角和周角。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在静态和动态中认识平角
(一)在静态中认识平角
1. 问题:平角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能动手画一画平角吗? 2. 学生展示所画的平角。 预设:① ② 3. 针对预设①追问:这个是不是角呢?你是用什么方式判断角的? 4. 小结:通过角的定义我们知道:角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 成的图形。一个角必须满足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两个条件。 5. 追问:你能指一指平角的顶点和边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1 2 3
4
5
6
5. 要求:请你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这些角都是什么角。 6. 谈话:看来角只有直角、锐角、钝角这三种。 预设:还有平角和周角。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中
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一)在问题情境中感受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
1. 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五、探究使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探索利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1. 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角。 2. 要求: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一个60 °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 量一量,看看是不是60°。 3. 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4. 请学生介绍准确画角的技巧。
5. 小组讨论:画角的步骤。 预设:①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 和射线重合。 ② 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四、探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周角的关系
(一)自主探究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1. 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角?(出现五种角) 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 小组讨论: (1)四人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学具,观察、测量,讨论它们之间 有怎样的关系。 (2)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汇报。 预设:① 利用度数进行角的分类。 ② 用图像方式表示关系。 ③ 通过计算得出: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
5. 问题:拿出你自己的量角器,仔细观察它。找到它的“中心”和 “0°刻度线”,想一想它能量哪些度数的角。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六)练习量角,总结量角步骤和方法
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1. 问题:请你量出刚才这个∠1的度数。然后再和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 用量角器量∠1的。 2. 问题:谁来说一说∠1多少度?你是怎么量的? 预设: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 3. 追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预设:要看清指向的是内层的度数还是外层的度数。 4. 问题:现在请你量一量∠2,看看∠2多少度。
角的度量
角的分类、画角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1 2 3
4
5
6
1. 创设情境:出示一组角。 2. 问题:你认识这几个角吗? 预设:锐角、钝角、直角。
4. 问题: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5. 问题:通过比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预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现在我们知道了角的 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角度有关,叉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三、练习量角并从中发现规律
(一)量不同方向的角,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
1. 出示习题: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2. 学生用量角器量角。 3. 学生汇报 。(重点监控:① 不会用量角器;② 看错内外层刻度。) 4. 问题:有的同学量得又准又快,快把你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5. 追问:你们理解他的意思了吗?请你用这个好方法到前面来再量量看。 (重点关注刚才出现错误的同学。)
4. 问题:平角的角到底在哪里?教师同时画出角的符号。
5. 问题:以往认识的角似乎都是尖尖的,那平角还是角吗?为什么?
6. 问题:观察平角,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平角可以由两个直角组成。 7. 追问:平角是多少度呢?(动态中认识周角
(一)在静态中认识周角
1. 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周角,请你想象一下周角是什么样的, 然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2. 学生展示所画的周角。 3. 问题:怎么只看到一条边呢?这还是角吗? 预设:因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最后两射线重合在一起了。
30
30 150
180 0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五)继续改进量角器,进一步细化量角器刻度
1. 出示进一步细化刻度后的量角器图。 2. 问题:这个量角器能量出哪些角的度数? 3. 量角:出示20°和150°的角,让学生用这个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 问题:谁愿意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量角的?
4. 出示刻度细化后的量角器。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三)改进量角器,扩大量角器的的度量范围
60
30 0 90 120 150 180
5. 问题:观察刻度细化后的量角器,能量出哪些角的度数。 预设:能量30度、60度、90度、120度、150度、180度这些 角的度数。因为这个量角器上正好有这些刻度数。 6. 问题:请你用这个量角器量一下这个角,看看能否量出它的度数。 预设:能,60度。 7. 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你对他的度量方法有补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