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渔家傲李清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PPT优秀课件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直抒胸臆,感叹遭逢不 幸,渴望寻求幸福。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
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她对自 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板书设计
渔
梦中见闻
海天相接 瑰奇雄伟
家
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
傲
理想抱负
辛苦求索 未见光明
精细研读·下阙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嗟”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 人生道路上唯恐浪费青春和生命,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 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生逢 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我回答天帝路途还很漫长,又叹息日暮已来临。 即使我学作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理解诗意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鲲鹏飞时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举:高飞。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 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海上的仙山上去。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记梦之作,也就是写自己的梦境,是李清照 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国破家亡兼夫死, 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她只身漂泊江南, 孤单寂寞地度过艰苦的晚年。
但李清照性格爽直,不愿受生活的束缚,所以有时她 会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向另一个世界,去那里寻求自己的理 想。
诵读感知,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作 者
李 清 照 ( 1084— 约 1155 )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渔家傲》PPT精品课件

【难点探究】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词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答案】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 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 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 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首词就是这样借神仙境界 来表达自己浪漫主义胸怀的。
上阕
渔 写词人梦中所见所闻辽阔壮美瑰丽奇伟
22 渔家傲
古 诗
李清照前期时题材多为自然风光和思念之情,清 丽、明快。后期因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 活的种种悲惨遭遇,词变得凄凉而又深沉,多抒发伤 时念旧和悼念亡夫之情。今天,我们学习这首《渔家 傲》,看一看是什么风格的诗词呢?
1.了解这则特写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 的能力。(重点)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 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 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 困境。但李清照性格爽直,不愿受生活的束缚,所以有时 她会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向另一个世界,去那里寻求自己的 理想。
一 读一读字音
殷勤( yīn ) 嗟日暮( jié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结 合的写作手法。(难点)
3.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 族自豪感。
李清照(1084-约1155), 济南(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 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 表。其词风格婉约,善用白描手 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富有 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后 人有《漱玉词》辑本。
原文:我报路长 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第26课《诗词五首——渔家傲》-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赏读,探梦
我出生济南,长在汴京,自幼才华出众。少女 时侯的我无忧无虑,婚后与我的丈夫研究金石文物, 烹茶赌书,志趣相投,虽然经常两地分离,饱尝相 思之苦,那时侯的我仍然幸福甜蜜。
可后来,金人入侵,家乡沦陷,我流落南方, 辗转漂泊,丈夫离世,29年的恩爱夫妻,阴阳两隔, 我孑然一身,不知身之所往。只能追随逃亡海上的 朝廷,历尽风涛之险,流离之痛紧紧缠绕着我…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整首词的主要内容。 2.品味语言,知人论世,深刻体悟词人内心情感, 感受词人对于光明与幸福的追求。 3.拓展阅读,感受词人的济世情怀。
一、初读,入梦。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宋〕
1127年,金兵入侵,她和丈夫被迫南渡,“空梦 长安,认取长安道”,故国从此只在梦里,但她 柔弱的身躯却未曾屈服,乌江畔,她写下“生当 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129年,丈夫病逝,多年珍藏的金石古玩几乎散 失殆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都离她而去—“物 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历尽风涛,身若飘蓬,她依然渴望展翅,1130年, 她写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 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 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三、再读,悟梦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愿
自由 幸福 快乐 ……
三、梦醒,读人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
三、梦醒,读人
士 中国文人“ ”的风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一. 教材分析《渔家傲-李清照》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古文诗词,作者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深夜思念丈夫的情感。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诗词,对古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古文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李清照的了解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词中的生字词,理解词的意思,了解李清照的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
2.难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反复朗读、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词的全文、生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课件。
2.背景音乐:准备与词情感相符的背景音乐。
3.图片:准备与词意境相符的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情感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词,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
然后呈现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渔家傲八上

《渔家傲》是一首词牌名,其中八年级上册收录的《渔家傲》为李清照所著,全文如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全文翻译如下:
>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渔家傲》PPT教学电子课件

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 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 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 作。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 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 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 浪中飞舞前进。
同“漫”,空,徒然。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 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 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 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 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 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 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 促使她这样想的。
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 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 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 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 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 有现实意义的。
品析全词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 ——“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 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品析全词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 幸福。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 幸福。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渔家傲》(部编)课件

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
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 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 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这是很少见的。
课文总结
——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上阙表
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品析全词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
——“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
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品析全词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
幸福。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 幸福。
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
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
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 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的
第六单元 · 第二十四课
渔家傲
课文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 漫主义名篇。渔家傲是词牌名。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 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 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 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 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 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第25课《诗词五首——渔家傲》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主题:
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 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抒发了内 心的苦闷,同时充分表现她对自由 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听听悟悟:
闭上眼睛聆听这首词作;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 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 我仿佛感受到了____________?
梦中景:(迷蒙、壮阔) 梦中语:(殷勤、温暖) 梦中志:(不满、追求)
四读:合作探究
1.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 ——雄伟壮丽
四读:合作探究
2.在天帝殷勤的询问中,词人塑造了一位怎 样的天帝形象?和谁作了对比?有何作用?
词人梦见天帝,天帝这温和与殷切的询问同现 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 奔逃的宋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 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李清照尽管有才华,有理想,但却处于日暮途 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 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由此反映出她对现实的厌 恶、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 表现。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 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课堂练习:
1、《渔家傲·天接云涛》作者是 李清照 ,她是 宋 朝女词 人,号 易安居士 。
2、本词中“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河欲转千帆舞 ”
两句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3、“ 我报路长嗟日暮
, 学诗谩有惊人句
”
两句,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
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 家 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 释: 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举:高飞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吹取:吹得。 三山:神话中蓬莱、万丈、 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最明朗欢脱的年纪,写成了一首荷香四溢的
如梦令(青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中年)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 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渔家傲
一代词人有旧居,
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轰烈, 传诵千古成著书。
漱 玉 集 里 , 金 石 录 里 , 文 采 有 后 主 遗 风
大 明 湖 畔 , 趵 突 泉 边 , 故 居 在 垂 杨 深 处
李 清 照 故 居 漱 玉 泉 畔
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是婉约 派的代表。主要作品 《声声慢· 寻寻觅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 簟秋》《夏日绝句》。 公认的中国古代社会 文学成就最高的女性。 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有《漱玉词》 传世。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
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 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 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 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 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 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 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 丽。
“藕花花神”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运用典故写词人
对天帝问话的回 答。表达了词人 晚年在现实生活 面前怀才不遇、 孤独无依奋力挣 扎的苦闷和对现 实的强烈不满。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
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 唯恐浪费青春和生命,茫然不知所 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
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早逝, 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 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 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主旨 本词通过写词人梦中所见
及理想抱负,抒写了词人 晚年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 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的向往 和对光明的渴望。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 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 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 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 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 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 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 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
仿佛梦魂归 写词人在梦中
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 何处。
见到天帝。
现实和幻想截
然不同,饱含 着深厚的感情, 寄寓着美好的 理想。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出处是《离骚》:“欲少留此灵 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 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 诗有惊人之句(“谩有”是“空 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长 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出自《庄子· 逍遥游:“鹏之背,不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 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 多的意思。 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 。
这几句引用典故,运用比喻,
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 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 把她的小舟吹到仙山去,使 她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表 达了词人有大鹏高飞之志, 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我告诉天帝,
路途遥远而天 色已到黄昏,
即使我能写出
惊人的诗句, 但毫无用处。
九万里风鹏正举, (我要)像大
鹏鸟那样乘风 蓬舟吹取三山去。 高飞,
风休住,
风啊,千万别
停息,
将这一叶轻舟
直送往海中的 神山上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
这两句写梦中所见
景象,写了天、云 星河欲转千帆舞。 涛、晓雾、星河、 千帆,展现了一幅 辽阔、壮美的海天 相接的图画。作者 用丰富的想象创造 了一个似梦似幻、 美妙神奇、富有浪 漫色彩的境界。
李清照(晚年)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 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 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
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 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 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 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 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 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 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 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 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 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 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 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 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天边的云彩如 天接云涛连晓雾,
同汹涌的波涛, 星河欲转千帆舞。 与清晨的雾气 连成一派迷蒙 壮观的景象。 天上的星河流 转,无数的星 星闪烁,好像 千帆竞舞
仿佛梦魂归 仿佛我的梦魂
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 何处。
回到了天帝住 的地方,
听到天帝在说
话,
殷勤恳切地问
我要回何方。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