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渔家傲 李清照

合集下载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注释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离*》:“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

报,回答。

路长:意仿《离*》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

谩:徒,空。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渔家傲》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翻译及赏析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渔家傲》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翻译】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

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

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鉴赏】“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

“星河”“转”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

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

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写词人仿佛梦见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平常一问,然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

“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九万里风鹏正举”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形成了呼应。

“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词人化用此意足见其要决意脱离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尘世,“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要借助于风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答案及译文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答案及译文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鉴赏答案及译文《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由李清照所创作的,这是一首咏梅词。

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宋代: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译文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

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上天可能也对梅花有所偏爱,所以让月色皎洁清澈,玲珑剔透。

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

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注释渔家傲:词牌名。

《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双调六十二字。

春信:春天的消息。

琼枝:此指覆雪悬冰的梅枝。

梅枝著雪,白如玉枝,故称。

点缀:稍加装饰衬托,使事物更加美好。

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

腻: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

香脸:指女人敷着胭脂散发香味的面颊。

此处用以比拟半开着的散发芳香的梅花。

旖旎(yǐ nǐ):柔美貌。

玉人:美人。

此处用以比梅花。

造化:天地,大自然。

玲珑:明亮貌。

金尊:珍贵的酒杯。

尊:同“樽”。

沈:同“沉”。

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赏析这是一首咏梅词。

上阕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

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

全词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刻画梅花形象,赞颂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徒,空。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翻译: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

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

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

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注意。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

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

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

“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

“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

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

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

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文学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文学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文学赏析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文学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下面是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文学赏析,欢迎阅读。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文学赏析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文学赏析: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

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

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

这里,“星河”,即银河。

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

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古诗渔家傲李清照

古诗渔家傲李清照

古诗《渔家傲》解读《渔家傲》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全词共有五十六个字,分为上下两阙。

这首词以渔家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渔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全文如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景画卷,词人以“天接云涛连晓雾”开篇,展现了一幅辽阔无垠的海洋景象。

接着,“星河欲转千帆舞”又描绘了夜晚星空下的渔船在海面上翩翩起舞的场景。

这里的“星河”指的是银河,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而“千帆舞”则形象地表现了渔民们忙碌的生活。

接下来的“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她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界,听到了天神的召唤,却又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里的“归何处”既是对天神的询问,也是对自己生活方向的迷茫。

最后一句“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则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她虽然知道前路漫长,但她仍然要努力学习诗歌,以求能够创作出惊人的作品。

同时,她还要乘风破浪,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下阙则转向了对春天的描绘。

词人以“雪里已知春信至”开篇,表现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气息。

接着,“寒梅点缀琼枝腻”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傲然绽放的美丽景象。

这里的“琼枝”指的是梅花的花枝,暗示着梅花的高洁品质。

接下来的“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则描绘了美丽的女子在庭院中洗浴的场景。

这里的“玉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暗示着她们的高贵身份。

接下来的“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及赏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注释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离*》:“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

报,回答。

路长:意仿《离*》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

谩:徒,空。

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homakorabea•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 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 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 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 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 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 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 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 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 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 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 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 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 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 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 寓着美好的理想。
• 渔家傲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 归何处。 •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 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 取三山去!
(1)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 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 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 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 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 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 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 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 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 可,酌情给分】 • (2)“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 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 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 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嗟”“谩”二字的神态各1分,伤时、怀己两方面 的感情各1分)
• 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 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 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 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 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 河中起舞一样。 •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 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 好前途。
•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 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 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 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 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 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 自由自在的生活。“
• 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 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 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 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 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 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 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 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 意义的。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 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 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 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 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 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 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 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 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 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 来。
• 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 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 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 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 “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 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 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 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