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 掌握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的途径和过程;3. 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方式;4.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 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途径和过程;3.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方式;4. 实例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分吸收和利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过程;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4. 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现象,引发学生对植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兴趣;2. 讲解原理:讲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根系吸收水分的途径和过程;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分吸收和利用情况;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植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规律;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分吸收和利用策略;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总结植物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关键点;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和实验观察,完成相关的作业题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 学生能描述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途径和过程;3. 学生能解释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方式;4. 学生能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策略;5.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观察。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植物细胞结构、根系结构、水分运输等图片和动画;2. 实验材料:包括植物植株、土壤、容器等;3. 案例资料:包括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实例;4. 作业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途径和过程;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方式。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3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3人教版 必修1

第三章生命的新陈代谢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学目的: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B:识记)。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和散失(B:识记)。

3、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A:知道)。

教学重点:1、渗透作用原理。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教学难点:1、渗透作用的概念。

2、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教学用具:课件:渗透作用过程,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等。

投影:根尖的结构示意图,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示意图,土壤溶液中的水分向根部导管移动示意图。

实验材料:鸭蛋的卵壳膜、橡皮筋、胶水、长颈漏斗、烧杯、清水、红墨水、蔗糖溶液、滴管、大豆、小盆景等。

教学方法:讲述与实验、观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渗透作用的原理(一)渗透作用的概念:(二)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三)处于外界溶液中的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二、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一)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的证明。

(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三)土壤溶液中水分进入根部导管的两条途径:三、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四、合理灌溉五、练习设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两个小盆景,甲植株正常生长,乙植株叶片萎蔫。

提问:甲植株欣欣向荣,生长正常,乙植株怎么了? (回答:略。

)(教师通过强调水对植物的重要性,水在植物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从而引出植物究竟是怎样吸收和利用水分这一话题。

)提问: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回答:根。

)(投影:根尖的结构示意图。

同时指出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提问: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与成熟的植物细胞的明显区别是什么?(回答: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个大的液泡。

)讲述:这个大的液泡叫做中央液泡。

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中还没有形成中央液泡,所以,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和干种子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

(实物投影:干种子和浸泡过的种子,同时讲述吸水膨胀的原理。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重要性。

让学生理解植物吸收和利用水分的生理过程。

1.2 教学内容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重要性。

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径和机制。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对水分的重要性及吸收利用水分的生理过程。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植物吸水过程的理解。

第二章: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不同需求。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水分的供应对植物生长、开花和结果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分不足或过多对植物的影响。

第三章: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径和机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径和机制。

3.2 教学内容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径:根系吸水的主要途径。

植物吸收水分的机制:渗透作用和根压作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吸收水分的途径和机制。

实验演示法: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吸收水分的机制。

第四章:植物对水分的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利用过程及其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植物对水分的利用过程: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对水分的利用的重要性:维持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对水分的利用过程及其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植物利用水分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重要性和方法。

激发学生对植物吸水和水分利用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重要性和方法。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植物吸水和水分利用的领域。

5.3 教学方法总结法:通过讨论和总结,回顾本章内容,巩固学生对植物吸水和水分利用的理解。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 掌握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3. 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过程;4.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过程;2.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系吸收水分的微观机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2. 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直观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以及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3.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材料;3. 植物水分运输和利用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吸收水分,水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2. 讲解:讲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3. 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以及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4. 实验:分组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5. 总结:总结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过程,强调水分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6. 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现象,探讨渗透作用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的作用;2. 根系吸收水分的微观机制:通过实验观察根毛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根系吸收水分的微观机制;3.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通过实验观察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途径,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制。

七、教学步骤1. 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实验:准备不同浓度溶液,将植物细胞放入溶液中,观察和记录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2. 根系吸收水分实验:观察根毛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根系吸收水分的微观机制;3.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途径,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制。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 让学生掌握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的途径和过程。

3. 让学生了解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方式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 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3.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途径和过程4. 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方式5. 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途径和过程,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方式。

2.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途径和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如何吸收和利用水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途径和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吸收和利用水分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展示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途径和过程。

3. 案例分析:分析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举例说明水分不足或过多对植物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植物吸收和利用水分的看法和经验。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思考如何合理灌溉,提高植物的生长发育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植物根系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理解,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植物吸水和利用水分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物根系的结构和功能,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途径和过程。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

3. 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过程。

4.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 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3.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过程。

2.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过程,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以及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引发学生对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过程。

3. 实验: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过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利用过程的认识。

4.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5.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策略。

2. 介绍植物抗旱性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

3. 探讨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过程、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过程等。

高二必修一生物知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高二必修一生物知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高二必修一生物知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高中,查字典生物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高二必修终身物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1、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应用和流失。

2、半透膜: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3、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由于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此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

当细胞死亡,膜便失掉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4、吸胀作用:是未构成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

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枯燥的种子。

5、浸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经过半透膜的分散,叫做~。

6、浸透吸水:靠浸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进程,叫做~。

7、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局部,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

一个植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

8、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
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9、质壁分别: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别的现象,叫做~。

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方式经过叶的气孔流失到大气中。

11、合理灌溉:是指依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过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效益。

在高中温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矮小家的分数。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了2021高二必修终身物知识,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高二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原理。

2.掌握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和利用过程。

3.分析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学生对植物水分管理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原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教学难点: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过程,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利用过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过程中,水分的重要性吗?2.学生回答: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

二、新课讲解1.讲解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原理(1)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过程。

(2)水势:细胞内外水分子的化学势差,决定水分的流动方向。

(3)植物细胞的水分吸收过程:根毛细胞→根皮细胞→根中柱细胞→导管。

2.讲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1)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间隙和细胞壁运输。

(2)共质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膜和胞间连丝运输。

(3)导管运输:水分在木质部导管中向上运输。

3.讲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利用过程(1)蒸腾作用:水分通过叶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2)光合作用:水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机物。

(3)呼吸作用:水分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三、案例分析1.分析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水分不足: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卷曲,出现萎蔫现象。

(2)水分过多:植物根部缺氧,导致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提问:如何合理管理植物水分,以促进植物生长?3.学生讨论并回答:根据植物生长需求,适时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度。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原理是什么?2.学生回答:渗透作用、水势、植物细胞的水分吸收过程。

二、课堂讨论1.讨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和利用过程。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三、实践环节1.观察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四、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关注植物水分管理,提高植物生长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教学目的: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B:识记)。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散失(B:识记)。 3.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 渗透作用的原理。 (2)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教学难点 (1)渗透作用的概念。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过程: 【板书】 渗透作用的原理 植物对水分的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收和利用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合理灌溉 【注解】 一、植物吸水概述 (一)吸水部位 1.主要部位:根 2.最活跃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3.根尖结构 (1)分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分生区:未成熟植物细胞、不具中央大液泡 (3)成熟区:成熟植物细胞、具中央大液泡 (二)吸水方式 1. 吸胀吸水 (1)举例:未成熟植物细胞(如分生区细胞)、干种子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 (2)原理:依靠细胞的亲水性物质吸水(亲水性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2.渗透吸水 (1)举例: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成熟区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 (2)原理:渗透作用 二、渗透作用原理 (一)演示实验 1.装臵介绍:清水、蔗糖溶液、半透膜。 2.实验现象:漏斗管内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停止 (1) 半透膜:水分子等较小分子能透过,蔗糖分子等较大分子不能透过 (2) 漏斗管内液面上升原因: 浓度差(漏斗内溶液浓度>漏斗外溶液浓度) → 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目(内<外) →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 (外→内)>(内→外)总趋势:外→内 → 漏斗管内液面上升 (由于重力作用,液面不可能持续上升;当上升停止 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差也不可能降为0。) 3.小结:水分子移动方向:低浓度溶液半透膜高浓度溶液 或水势高的溶液半透膜水势低的溶液 (二)渗透作用 1.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 2.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成熟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可形成一个渗透系统

结论:当成熟植物细胞处于外界溶液中时,成熟植物细胞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可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例析】 .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D)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干种子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D.洋葱根尖根毛区细胞 .红苋菜的叶片红色部分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将苋菜放在凉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一经炒熟,菜汤中就呈红色。原因是(C) A.细胞壁被高温破坏 B.高温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高温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D.该色素只在高温下才呈红色 三、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 (一)实验九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二)原理: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植物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植物细胞吸水 (三)根尖成熟区吸水 1.途径一: 土壤溶液浓度<成熟区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 → 水分由土壤溶液进入成熟区表皮细胞 → 成熟区外层细胞细胞液浓度<成熟区内层细胞细胞液浓度 → 水分由外层细胞进入内层细胞 → 最终进入根部导管 2. 途径二: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渗入,最终进入根部导管 四、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一)运输:通过根、茎、叶中彼此连通的导管运输; (二)利用:参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占吸水总量的1%-5%; (三)散失: 1.途径: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占吸水总量的95%-99%; 2.意义: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重要动力; (动力还有根压,吐水现象即与根压有关。) 五、合理灌溉 (一)概念和目的: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地、适量地灌溉,使植物生长良好,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 (二)原因: 1. 不同的植物需水量不同 2.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3. 我国是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 【同类题库】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B:识记) 方式 .根尖主要依靠吸胀吸水的部位是(B)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干种子细胞能通过吸胀作用吸水的原因是(D) A.细胞液浓度较高 B.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C.细胞中有许多小液泡 D.细胞壁和原生质中有大量亲水性物质 .下列几种干种子中,吸胀作用最强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黄豆 D.向日葵 .根尖吸收水分最活跃的部位是(D)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渗透作用指的是(D) A.物质分子从密度大的地方向密度小的地方运动 B.溶液中溶剂分子的运动 C.溶剂分子通过透性膜的扩散 D.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稀溶液一侧向浓溶液一侧运动过程是(B) A.选择吸收 B.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D.内吞作用

结构基础 .渗透作用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一是 ,二是 。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 作用而 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 作用而 水。 .当把成熟的植物细胞臵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液后, 和 都会因 而收缩,但 比 的伸缩性大,结果发生了质壁分离。 .从整个细胞来看,组成原生质层的是(B)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膜 ⑤液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C)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液泡 D.核糖体 .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渗透系统是指(C)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液泡 C.原生质层、细胞液 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液 .把人的红细胞臵于0.9%食盐水、10%食盐水和清水中,结果是(C) A.原状、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 B.质壁分离、缩小、原状 C.原状、缩小、胀破 D.缩小、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 .利用高浓度盐水(氯化钠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D) A.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渗透作用实验与吸水、失水 .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的关系,下确的说法是(C) ①具有半透性必然具有选择透过性 ②具有选择透过性就必然具有半透膜 ③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多选)一透析袋(其膜为半透膜)中装有物质M和分解它的酶,此袋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第二天检查,在蒸馏水中发现了物质X,根据这一观察,下列正确的是(BCD) A.酶分解了物质X B.M被分解 C.X是物质M的分解物 D.X能透过透析袋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溶液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该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D) A.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NaCl溶液 B.把猪的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 C.把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10%的蔗糖溶液 .向猪膀胱内注入一半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浸入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0min称一次重量,下列坐标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B)

.下图表示某植物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A>B>C,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C)

.若向日葵某细胞间隙液的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 A.A>B>C B. B>C>A C.A>C>B D.B>A>C .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在蒸馏水(X)、0.2mol/L蔗糖溶液(Y)、0.4molgL蔗糖溶液(Z)中的液泡体积大小是(A) A.X>Y>Z B.XY=Z D.X=Y>Z .关于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细胞内外浓度相等时,水分子停止进出 B.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不断吸水 C.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 D.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水分子不能进入细胞 .下列能发生渗透现象的是(B) A.腌制过的萝卜条放在清水中 B.将菠菜叶放在高于其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 C.煮过的萝卜条放在清水中 D.菜干放在清水中 .(多选)以下哪种情况会发生渗透作用(BCEF) A.干种子萌发时吸水 B.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变得硬挺 C.根毛细胞吸水 D.水由气孔到外界环境 E.洋葱表皮细胞放在盐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F.兔的血液红细胞放在浓盐水中发生皱缩 .给开花植物施肥过多,花会萎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A.根细胞不能吸水,植株失水 B.根细胞吸收的水不能向上运输 C.根细胞吸收的化肥过多 D.化肥堵塞导管,使植株缺水 .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g/ml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