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选读资料

合集下载

《道德经》选读

《道德经》选读
《老
子》
1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 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 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 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有研究者指出,老子不是他的原名而 是一个尊称,大体意思是“大师”;他 结过婚,有个儿子,叫聪;聪后来成为 魏国的将领。
2
《老子》是用韵文写成的道家哲学 著作, 相传为老子所著(但学术界对 此书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多有歧见)。 书分为八十一章,上下两篇,约五 千多字。其中,上编三十七章,称 《道经》,下篇四十四章,称《德 经》。因其后来被尊为道教经典, 故又称《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 哲理著作。
28
曲 则 全(《道德经》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 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 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 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 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9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 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30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 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不善于自我表现的人,才是聪明人;不自以 为是,才能声名显赫;不自我夸耀,事业才能有 所成就;不骄傲自满,才能被别人尊重。(以上 都是不争的表现)正因为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 与他争。
本段旨在说明,只有不自以为是, 不自以为明,才能认识清楚,判断 正确,有所长进。
27
慈故能勇⑥,俭故能广⑦,不敢为天下先,故 能成器长⑧。今舍慈且⑨勇,舍俭且广,舍后且 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⑩,以守则固。天将 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
6、慈故能勇:仁慈所以无往不胜。 7、俭故能广:俭啬所以能大方。 8、器长:器,指万物。万物的首长。 9、且:取。 10、以战则胜:一本作“以阵则亡”。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老子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 年~500 年之间,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

他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

武士、成王时又为柱下史。

昭王时,因见周王室衰微,去官归隐。

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 3年,骑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

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尹喜请求他著书,特来求道。

老子见他很虞诚,〝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老子,隐君子也〔«史记»〕。

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德经»。

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

«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虽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还提出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

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

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诸子散文之老子选读

诸子散文之老子选读

问题导学
1.请分条归纳作者在七则选文中阐述的观点。 提示:七则选文阐述的观点,分别如下: 第一二则选文,矛盾双方相辅相成,互利互用; 第三则选文,切勿自以为是; 第四则选文,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第五则选文,事物的难易大小互相转化; 第六则选文,做事要有预见性,要注重积累,要慎终如始; 第七则选文,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名句名篇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恒也。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课文图解
1~2 3 4 5 6 7
矛盾双方相辅相成,互利互用 切勿自以为是 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事物的难易大小互相转化 做事要有预见性,要注重积累,要慎终如始 强与弱的辩证关系
2.本课由七则选文组成,选文之间在内容上似乎缺乏紧密的 联系,请找出七则选文的共性。 提示:本课七则选文之间在内容上似乎缺乏紧密的联系,实 际上也有共性,那就是七则选文都是从社会人生现象入手,提炼 出一系列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事物,借此生发开去,阐述它们之 间的关系,进而洞察社会人生的实质面目,体现了老子卓绝的智 慧。
4.词类活用 (1)为无为,事 无事(事,名词作动词,做事) . (2)味 无味(味,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以……为难, . 把……看做困难) (4)慎 终如始(慎,形容词用作动词,谨慎地对待) .
5.特殊句式 (1)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恒也(判断句) (2)自矜者不长(被动句,“不长”,不被敬重)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宾语前置) (4)报怨以德(状语后置) (5)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6)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是以圣人犹难之(宾语前置) (7)为之于未有(状语后置)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

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林语堂如是评价老子:这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课内挖掘】课内素材老子的人生智慧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

孔子的哲学,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而“老庄”的哲学——这种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为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门,开辟了另一个心灵的空间。

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老子反对过分强调模式,认为这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

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

没有长就没有短,没有高就没有下,没有难就没有易,而这种对立存在是变化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面。

《老子》中讲到世上有四个伟大存在:天、地、人,加上道。

它们的运行规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无为而治”。

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

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上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

至于如何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民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

在老子看来,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他同时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

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不要“圣智”“仁义”“巧利”,国家就大治了。

《老子》ppt课件

《老子》ppt课件

2、 老子被道教尊为道祖,《道德经》是道教的主 要经典之一,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⑴ 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倾向。或追求个人自由,或保全 个人生命; ⑵ 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倾向。让思想超越有形的世界。
14
五、《老子》的海外传播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
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 译文文本。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 是《圣经》,其次是《道德经》,据称在德国每十户 就拥有四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尼采(18441900)等对 《道德经》有深入研究。黑格尔说:“中 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 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 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15
英国科学家、汉学家李约瑟(1900-1995)著有多 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专著。他说,中国文化就像 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李约瑟 晚年自称“名誉道家”、“十宿道人”。李约瑟的最 大贡献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从而为上个世 纪后半叶世界“老子热”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6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 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 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德之意五千 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3
苦县,今当河南鹿邑。其地本属陈国。陈为楚灭。 周守藏室之史,即管理周朝史料档案之官吏。
6
“术”是讲国君如何控制大臣、百官,也就是权术。 术不同于法,法的对象是全体臣民,术的对象是官吏 臣属;法要君臣共守,术由国君独操;法要公开,术 则藏于胸中。“术”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任免、 监督、考核臣下之术,史称“阳术”; 二是驾驭臣下、 防范百官之术(包括特务),人称“阴术”。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含解析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含解析

有无相生林语堂如是评价老子:这样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美字体轻诺必寡信小人计其功赏美文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鲍鹏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

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撒幻梦之粒。

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子,愿你们仔细收捡。

当一切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子。

那时我正在翻阅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我的感觉就如同下午阳光下马路边上玩弹子的顽童。

所不同者,玩弹子的顽童兴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汉字“弹子”的我则有些百无聊赖。

那时我的处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雄姿英发,大有作为。

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

处盛世而无为,对自己也就很灰心。

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渐渐地,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构成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一曰治国,二曰处世。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老子的人生智慧在儒家之外,老子和庄子另辟了一条更宽广的路,带来一种更超越的人生智慧。

孔子的哲学,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而“老庄”的哲学——这种探究生命底蕴的浪漫思想,为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门,开辟了另一个心灵的空间。

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老子反对过分强调模式,认为这违背事物发展的本性。

在老子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对立统一的。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4.1 有无相生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4.1 有无相生

图难于其易:_容__易_ 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_轻__慢_ ④易 平易近人:_平__和_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__换__ 移风易俗:_改__变__,__更__换__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_知__道__ 知人者智:_了__解___ ⑤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通__“__智__”__,__智__慧___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_主__持__,__管__理__ 草木有生而无知:_知__觉__
绕船月明江水寒:_明_亮__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_明__白__,__清__楚__,__明__确_ 明道德之广崇:说__明__,__阐__明__ ③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__圣__明___ 左丘失明:_视__力___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_次__,__下__一__个__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_明__白__地__,__公__开__地__
毂(ɡǔ): 车轮的
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中心部位,周围
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圆孔用来插车轴。当:有、只有。
无:指中空之处。埏 埴(shān zh í): 和泥制作陶器。埏,以水
和土。埴,黏土。户牗(yǒu): 门窗。
利:便利。以为:以之为,省略句。
背景扫描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 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 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 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长久 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
④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_柔__软__。___ 今义:软弱。 ⑤其死也坚强 古义:_僵__硬__。_ 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使坚强。 ⑥埏埴以为器 古义:_来__做__。__ 今义:认为。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老子》选读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老子》选读

2018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老子》选读 《老子》选读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zhǎng )。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

)(《老子》第二十四章)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了解别人的人的人聪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

战胜别战胜别人的人有人的人有人的人有劲劲儿,战胜战胜自己自己的人的人刚强刚强刚强(即(即战胜战胜自己更重要)。

知道自己更重要)。

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

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

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比如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够长久。

)久。

)(《老子》第三十三章)3、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图难于其易,于其易,为大于其大于其细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作于细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事的容易处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

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事一定产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生于一件件细细小的事。

所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轻易向人易向人许诺许诺许诺一定缺少一定缺少一定缺少诚诚信,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遭遇很多困会遭遇很多困难难。

因此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难,因此他始终没有困难。

)(《老子》第六十三章)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张开两臂才能抱得抱得过过来的大来的大树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小的萌芽生长长起来的。

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

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其人
老子拜送了母亲,便开始远游山泽,求炼神 丹。他来到崂山,遵圣母嘱咐向太乙元君问道。 太乙元君授以修炼神丹之术及各种法术。老子 曾经问元君:"凡民无知,死者甚众;抚心流血, 见了叫人伤悲,想给他们神药,叫他们都得长 生不死。可以吗?”元君说:"不可。天生万物, 有善有恶,善者应该叫他生存,恶者应叫他灭 绝,不能都给什么长生之药。"
上善若水、宠辱若惊、和光同尘、出生入死、长生 久视、大巧若拙,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
海德格尔对老子的思想,非常赞赏,非常合拍。 海德格尔,是西方存在论史上第一位发现“无”中 1891年俄国圣彼得堡一位出版家询问 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关于老子说 有深意的哲学家。他突破了传统的“无”是“不存 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二十世纪二十年 在”的肤浅说法,而是深一层地理解为“无”是 过这样的话:“早在两千年前,老子就预 影响最大。他回答说:受中国的孔子和孟 代初期,欧洲出现反思的热潮,当时中国 “有”的隐藏不显。因此当他接触到老子的思想 — 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可能正 子的影响“很大”,而受老子的影响则是 的《老子》、《庄子》在那里非常流行, —“ 有无相生”,还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下了《老子》这部奇 “巨大”。在他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 时,当然意趣相投了。他于是和别人一起翻译《老 《老子》的德文译本就有五六十种。有一 书。不管怎么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是,生 子》,十分用心琢磨,反复钻深钻透《老子》字词 “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 位牙科医生非常可爱,他不是汉学家,又 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 句中的深刻含义,还要千方百计找到最适合的西方 要是读老子的结果。” 不是文学家,但是他被老子的思想吸引住 么会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 文字传达出来。他还请人用中文把《老子》第 15章 了,硬是凭着一本字典、一股傻劲把《老 中的两句话写在硬纸片上,悬挂在自己的书房的墙 的指控”。 子》翻译了出来。 上,朝夕相对。这两句话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老 子 其 书
无为无不为。——48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3章
大器晚成。——41章
功成遂身退。——9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8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58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9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章
的 智 慧
知其白,守其黑。——28章
老子其人
这样,经过了80年,有一天,玉女梦见天开数 丈,一群真人捧日而出,旁边玄云缭绕。玉女醒后, 起身来到涡水园中。此时正值旭日初升,玉女站在 李树上,手扳树枝,对日凝望良久。慢慢地,只见 日精渐渐变小,从天空坠下,化做流星,如五色彩 珠飞到口边,玉女忙捧住吞到口中。忽然从左肋下 诞生一小儿。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走了九步,步落之 处,莲花绽起。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 上地下,唯我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渡一切 动植众生”。玉女将他扶坐到李树下,他又指着树 说:"这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
老子其人
老子得此言,便尊从其理,劝谕世人; 即所谓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炼 而成。而老子自己则因此守真抱一,炼 丹服气,直到能乘空凌虚,出有入无, 变幻莫测。 周文王时,被召为守藏史。武王、 成王时又为柱下史。昭王时,去官归隐。 后来为要开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骑 着青牛,准备过函谷关而去。关令尹喜 知道后,特来求道。老子见他很虞诚, 便留下五千真言,这就是后世传诵的道 德经。因这五千言,他成为位居三清的 大神仙,被奉为道教的祖师。太上老君是
老子其人
传说老君生于天皇氏之初,通晓天然之理, 在仙界被称为万法之师。老君虽历代都有所显化, 但始终没有得到诞生的机会。遂和光同尘,借以 临凡传立世教。他先命玄妙玉女降凡做了天水尹 氏之女。之后,他从太清仙境分神化气,寄胎到 玄妙玉女腹中。玉女得胎之后,容颜常少,神气 安闲。她所居住的地方,六气和平,众恶不侵, 冬无凝寒,夏无酷暑,常有祥光覆映左右,五行 之兽守卫堂前。
老 子选读
导入
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 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 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 吗?”一个男孩说:“知道, 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 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 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一个小女孩笑一笑说:“不, 老子是一本书,我爸爸的书 桌上就有!”读到这你有何 感受?
老子其人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 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 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 曲仁里人,在东周帝国 的首都洛阳担任“守藏 室之史”(等同于今天 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 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自孔子死之后百二 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 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 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 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 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 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 因家于齐焉。
老子其人
这时,阳景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瑞霭荫庭,万鹤翔空,九天 称庆。玉女看去,只见他鹤发龙颜,顶有日光,身 滋白血,面凝金色。耳有三漏门,美眉广颊。玉女 带他到池中洗澡,忽见九条龙飞驾而来,化做九条 巨鲤,吸水为他喷浴。此时,他已能言语行动,见 到他的人都觉得非常奇异。此子生下9天,身体便 有九变。到了6岁时,自道耳大,取名重耳,字伯 阳。人们因他生下来就是白头发,便称他为老子。 玉女生下老子不久,其父灵飞得道成仙,玉女也要 重返天位,于是招来老子说:"我就要走了,会有太 乙元君教你炼丹之术。"说完已有千车万马,五帝 上真,拥抬着八景玉舆,迎玉女升天。
道教对老子的尊称。
老 子 其 人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 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 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 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 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 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 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 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 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 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 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 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 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 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 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 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 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 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 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 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 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 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 嘛。 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 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 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