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选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选读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选修《老子》选读ppt课件

3 .《老子》的语言言简意赅,凝练畅达,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你 能从本课 7 则选文中看出它和《论语》《孟子》《荀子》的区 别吗? 提示:《老子》一书的行文既不同于《论语》的语录体,又不 同于《孟子》的论辩体或对话体 ,也不同于《荀子》的论说体,而 是洁净精微 ,凝练畅达,是格言 ,又如歌如诗 ,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老子》中的文章往往每一章都寥寥数语 ,并且没有太长的 句子 ,但字字珠玑 ,句句警言,既从平凡的现象中反映出深刻的道 理 ,而又显得语句整齐、文采斐然 ,正所谓“言之有文”,才能 “行之 久远”,流传广泛 ,给后世留下不少的名言警句。如“知人者智 ,自知 者明”“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 足下”等。
近年高考涉及《老子》的试题形式有 2008、2013 年江苏卷 的名句背诵默写和 2009 年北京卷的断句题。近年没出现以《老 子》或老子为主要内容的社科类文章阅读理解、《老子》文字 的理解与翻译、与《老子》内容有关的语言运用题。学习本单 元课文需要结合老子所处的社会背景,从总体上把握老子的思想, 在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熟读乃至背诵相关名句。
名句名篇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恒也。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连线作者
被称为老子的人究竟是谁,他生于哪一年、卒于哪一年,迄今 为止还是一个谜。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又称老聃。传说老子一生下 来,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 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 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 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老子著有五 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 说后被庄周发展。

《老子》四章 PPT课件28张

《老子》四章   PPT课件28张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 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我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
—— 托尔思泰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 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尼采 今天我们走进《道德经》,去领略鹿邑先哲—— 老子带给我们的智慧!
作者简介
①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 西就不会特别强求。 ②圣人尊孙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①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好的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 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区别符合“礼、 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己私利的“小人之争”。
②过度竞争导致无序。如果竞争没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 导致混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时刻提醒自己 在规范约束下进行有序竞争。
踮脚
自我表现 活用动词 活用动词 自夸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自夸 长久/受敬重
“形” 人们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为 之,故有道者不处。24
有的(时候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步行的人走不远,自我显露的人不能 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 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 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 做。
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人的 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 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肉体虽 然消失了,但他的学说、思想及精神却能够长 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梁启超的这种 观点,主要就是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

《老子》四章 PPT课件21张

《老子》四章 PPT课件21张

不崇尚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夺;
不珍视难得的财货,使百姓不为强盗;
不炫耀引起贪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惑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使百姓的心灵空虚,使百姓的饮食得以满足。
使百姓的意志被削弱,使百姓的筋骨强健。
永远使百姓没有过多的知识,没有贪婪的欲望,
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
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没有事务不做的。
会把事情弄糟。因此,圣人往往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从不重视稀
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
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
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
西而发展起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
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
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论语·子路》)(2)是以圣
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
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
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老子
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
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

《老子》四章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 者可以为纶,飞者 可以为矰(zēng)。 至于龙,吾不能知, 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 犹龙邪!”
——孔子
知人论世,触摸经典
(二)时代背景
“春秋无义战, 战国无君子。”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 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 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 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 450余次。
老子的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表示道之质,即化生为万物的原物质。 二是表示道之性,即这原物质化生的万物演化时 所遵循的基本法则。
承认一切是一, 那就是智慧的。
——赫拉克利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 之所恶,唯孤、寡、不 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 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 损。人之所教,我亦教 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 将以为教父。(第四十二 章)
成部分。
循章读句,解码老子思想
(二)辩证思想
朴素辩证法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综合老子的道本思 想可知,老子的辩证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立 统一
转变 量(质) 变
循章读句,解码老子思想
(三)美学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 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对自然 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 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 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 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六十三章(节选):图难 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 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 大,故能成其大。
从本章来看,圣人 应该怎样做才能终 成其大?
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 无失。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 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ppt课件

《老子》ppt课件

2、 老子被道教尊为道祖,《道德经》是道教的主 要经典之一,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产生重大影响。
⑴ 以个人发展为中心的倾向。或追求个人自由,或保全 个人生命; ⑵ 以内心体验为中心的倾向。让思想超越有形的世界。
14
五、《老子》的海外传播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
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 译文文本。上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 是《圣经》,其次是《道德经》,据称在德国每十户 就拥有四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尼采(18441900)等对 《道德经》有深入研究。黑格尔说:“中 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 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 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
15
英国科学家、汉学家李约瑟(1900-1995)著有多 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专著。他说,中国文化就像 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李约瑟 晚年自称“名誉道家”、“十宿道人”。李约瑟的最 大贡献是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从而为上个世 纪后半叶世界“老子热”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6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 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 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德之意五千 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3
苦县,今当河南鹿邑。其地本属陈国。陈为楚灭。 周守藏室之史,即管理周朝史料档案之官吏。
6
“术”是讲国君如何控制大臣、百官,也就是权术。 术不同于法,法的对象是全体臣民,术的对象是官吏 臣属;法要君臣共守,术由国君独操;法要公开,术 则藏于胸中。“术”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任免、 监督、考核臣下之术,史称“阳术”; 二是驾驭臣下、 防范百官之术(包括特务),人称“阴术”。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PPT教学课件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思想内容与价值观念探讨•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PART01课程介绍与背景《老子》简介及作者生平《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据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以“道”为思想核心,阐述天地万物本源、宇宙生成演化、社会政治治理、修身养性等哲学思想。

老子思想体系概述强调万物自然生长,顺应自然规律,不加以人为干预。

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意,不妄为,让百姓自然发展。

提出阴阳、有无、难易、长短等对立统一观念,揭示事物内在矛盾。

倡导柔弱胜刚强,守静笃,致虚极等修身养性之道。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贵柔守雌教材版本与篇章选择01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选读篇章包括《道经》部分和《德经》部分。

02教材以原文、注释、译文和解读等形式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

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体系,掌握选读篇章的基本内容。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翻译和解读等环节,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道家思想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PART02文本解读与赏析以“道”为核心,阐述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原理。

采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简练,意蕴深远。

运用寓言、比喻等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抽象哲理。

篇章结构分析及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阐述“道”的玄妙深奥,不可言说。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强调自然无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和治理原则。

“上善若水”、“知足不辱”:倡导像水一样的柔弱、谦下、不争的处世哲学。

倡导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等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等领域有重要启示。

强调柔弱胜刚强、知足不辱等理念,对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指导意义。

《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

《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
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虽死而“道”仍存,这就 是长寿。
第三十三章解析
问: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
第 三
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反省自身,把握
自己,体察生命的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③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④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
⑤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⑥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 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注释] 6.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7. 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 筐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 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 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 8.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 9.执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 10.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11.几(jī):接近。 12.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13.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14.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复,弥补,补救。

《老子》三则ppt课件

《老子》三则ppt课件

;.
12
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到达至高之善、最接近“道”的人就如同水一样。水滋润万物,却不
与万物争利益。居处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离“道”很近。安居在自己
应处的地方;内心宁静清廉;结交善良之人;与人言谈以诚相待;为政像
;.
3
老子的长相
《朱韬玉札》及《神仙传》: “老子,楚
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
名重耳,外字聃。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
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
贯通的纹路),日角(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
认为是大贵之相)月悬(指额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认为极贵之相)
,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8ຫໍສະໝຸດ 陈鼓应著《老子注释及评介》书影
;.
9
《老子》三则
;.
10
;.
11
老子其书
老子的著作《老子》, 也叫《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上篇《道经》1—37章,下 篇《德经》38—81章。
它是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学
著作,文章短小精悍,道理精 微。多用比喻手法、排比、对 比手法使说理生动、有气势, 充满辩证色彩。其作品的精华 是朴素的辨证法,认为天地万 物都是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 。
老子
;.
1
一、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一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
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
的守藏史。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
老子
关赴秦讲学,不知所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为了抬高孔 派。庄子继承和发展
子的地位,把 了老子的思想,被称
儒家学说渲染 为“道德家”,老子
的像宗教一样, 哲学思想,具有朴素
就被人们看做 辩证法的思想。汉代
宗教了
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
的始祖 。
传入我 国的佛 教,以 其为印 度释迦 牟尼所 创而简 称为释
道德经
《道德经》 ,又名《老子》或《道德真经》。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是对中国人影 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选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2、能背诵并翻译全文; 3、领会老子所说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相反相 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的道理和由此而产生的 “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 字伯阳,楚国苦县(涡阳县) 人。
•约前571年至471年,曾做过周 朝的守藏史。
文本研读

作而

弗始
对辩
立证
统 相一
为而 弗志


功而

弗居






为 而
圣人






版本对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
名/美好的东西 形/美的 就 丑
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
善良的东西

互相对立而产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互相对立而形成
互相对立而体现
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6世纪,随着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华,《老子》一 书传至欧洲。17、18世纪,欧洲哲学中开始出现老子的名字。 •1817 年,法国学者朱利安出版了法文《道德经》 •1823年勒木萨作《老子传》,称老子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有见识的伦理 师、善言的神学家和形而上学家",其风格与柏拉图一样崇高,"道"的概念与 希腊的"逻格斯"相当。
音:音的组合。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 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文本研读
是以:因此。
圣人:得道,有道之人。(《论语》 里的“圣人”“君子”指的是:儒 家所称的道德智能极高的理想人物)
不言:不发号施令。
作:兴起。 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 。 已:句尾语气词,通“矣”。
译文: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有了丑了;都知道什么是 善, 这就有了恶。(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
文本研读
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
也。
译文:“有”和“无”是相对
相生: 相互依存,相互 而存在的,失去了“有”,也
互相对立而存在
互相对立而和谐 相Biblioteka 跟 从翻译版本对照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好的, 是因为丑的存在了;都知道善良的事 物是善良的,是因为恶的存在了。所 以有和无因相互对立而依存,难和易 因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因相互对 立而显现,高和下因相互对立而依靠, 音与声因相互对立而谐和,前和后因 相互对立而追随。
在西方人眼里,老子是充满智慧的有着无穷魅力的长者。《道德经》被译为 20余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 字发行量最多的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托尔斯泰对老子十分推崇,有人问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深,他回 答说,孔子、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而老子对他影响巨大。 他对《道德经》很有研究,曾帮助日本著名神学家小希贞次郎翻译出版《道德经》, 还亲自编选出版了《中国贤人老子语录》,并在书中发表了他的《论老子学说的真 髓》一文。
三是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出土之竹简本《老子》,分甲、乙、丙三 册。竹简《老子》的成书要早于世传《老子》和帛书《老子》这就把 《老子》的成书从时间上大大提前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竹简《老子》 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老子》本。
而《老子》的作者,竹简本可能为李耳所作,世、帛本则为太史詹 所著。
老子的影响力
•《道德经》分上下两册,81章; •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 •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的版本及其作者
一是世传的《老子》本,又称《道德经》或《老子五千言》,由 《道经》和《德经》组成。《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历代多有注 本。
二是1973年长沙马王推汉墓出土之帛书《老子》(甲乙本),该书 《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且在《德经》之前有约一万一千字,经 学术界专家考订整理为《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篇。 此为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字最多的《老子》本。
•老子是我国伟大思想家。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 学思想的先河。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家学派, 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 老君。
“三教”指的是什么?知道来源吗?
儒家、道教、释(佛教)。 东汉时
孔子所创,并 以先秦老子“道”的
非宗教,而汉 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
版本对照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此
顺应自然规律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始原 自然生长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占有
推动
恩泽
自居
去:v.离开。
译v文.前:往,因到此···圣···去人,用跟无“来为”的相观反。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 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 强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 无所谓失去。
有无相生
美 丑
难易相成
善 恶
长短相形
相 高下相倾

相 成
音声相和
先后相随
转化。
就不存在“无”;“难”和 “易”是互相促进 的,互为
成:成就,促成,使成为。对方存在的条件;长和短是相
相刑:即相形,互相体 现。
比较才能分别出来的,高和低 互相使对方呈现出来;音和声 是相对立的,两者相配合才能
下:低。 相倾:相互依靠。
形成和谐的音乐,先和后是通 过其先后关系体现出来的—— 这是永恒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已
文本研读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弟子孰为好学。
“做”: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制,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担当,担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斯:指示代词,意思为 “此” “这就” “那么”。
恶:“丑”: 与“美”相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