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oll建议背oll的顺序以及记忆oll的一些技巧

合集下载

对oll的详细理解

对oll的详细理解

第一,对OLL的解释:用层先法(LBL)的新手们应该知道,复原顶面的时候,把顶面为点、直线、拐弯的三个情况复原成十字,再用小鱼公式把其他情况调整成小鱼,再用小鱼公式复原顶面的吧。

不过OLL可比这种复杂的方法简单多了,只要对照某个特定的顶面情况,用特定的公式,就可以一次性还原顶面。

OLL的确比LBL的方法了断,但是你知道,顶面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刚开始的点、直线、拐弯的三种情况、还有完成顶面十字后的七种情况,总计57个公式。

不用被这些复杂的公式大量的数字迷惑了。

说实话,平均进入20秒的高手不一定都是把OLL背完,只不过是背完了OLL中的出现几率高的、常用的、顺手的57个公式中的几十个罢了。

现在就教大家背这些公式的技巧和规律!举例:对于OLL53而言新手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一定是转换成十字的吧,但是如果你对照OLL公式、用OLL的特定公式,它就可以一次性还原成一面。

公式:(r' U2) (R U R'U') (R U R'U) r第二,新手进阶常用:OLL21~27条首先推荐背OLL中的第21~27条七个公式,因为这七个公式是完成顶面十字后的出现的特定的七种情况,背完这七条并且实用到复原中会立竿见影。

(R U'U') (R' U' R U R' U') (R U' R')R U'U' (R'2 U') (R2 U') R'2 U2 R(R2 D') (R U'U') (R' D) (R U'U' R)(r U R' U') (r' F R F')F'(r U R' U') (r' F R)R U' U' R' U' R U' R'R' U2 R U R' U R对于这四个情况,新手一定不陌生,就是用特定公式一次性完成一面!不用多说。

Gan27sF2LOLLPLL魔方快速解法总结

Gan27sF2LOLLPLL魔方快速解法总结

Gan27sF2LOLLPLL魔⽅快速解法总结魔⽅快速解法总结Gan's F2L OLL PLL⼿法(三叶⾍整理)1引⾔随便⼀个能看见这个页⾯的⼈,经过⼀段时间的练习,都能在⼀分钟内完成六⾯,此时叫⼊门;30秒才叫玩过⼀段时间魔⽅;平均20秒的才能叫⾼⼿。

2步骤介绍完成⽅法⼀共分四步:CROSS→F2L→OLL→PLL(1)CROSS即⼗字,在底层架好⼗字;(2)F2L 即First two Layer,分四组完成下两层的边⾓块;(3)OLL即Orient Last Layer,把最后⼀层所有的颜⾊都反上去;(4)PLL 即Position Last Layer,把最后⼀层所有的棱和⾓位置都交换好。

3拧法介绍(1)顺时针⽤字母表⽰,如U表⽰上层顺时针旋转90度。

(2)逆时针⽤⼀撇表⽰,如U'表⽰上层逆时针旋转90度。

(3)180度⽤2来表⽰,如U2表⽰上层顺时针旋转180度,U'2表⽰上层逆时针旋转180度。

(4)相应的⼩写字母f、b、l、r、u、d代表转动两层。

(5)x(整个魔⽅以R的⽅向转动),y(整个魔⽅以U的⽅向转动),z(整个魔⽅以F的⽅向转动)。

(6)斜体是⽤右拇指;下划线⽤左⾷指。

(7)浅蓝⾊的是最少步数版本。

SLOT (16种⼿法)CORNER IN PLACEF2U2F2U2F2F2U2F2U2F2R'u'RuR LuL'u'L'EDGE IN PLACERUL'U'R'L L'U'RULR'R2UL'U'LR2L2U'RUR'L2 SHORTCUTSF'U2F2UF'FU2F2U'F F'UF2UF'FU'F2U'Fu'L'ULu uRU'R'u'L'ULU'LUL'RU'R'UR'U'RF2L (41种⼿法)01 (R U'U'R'U)2y'(R'U'R)08(R U'U')(RUR'U)(RU'U')R204)(RUR')09R2y(RUR'U')y'(R'UR') 5(RU'RU)y(RU'R'F2)0 2(URU'R'U')y'( R'UR) 10y'(R'U)(RU')(R'UR)07(RU'R'U)(RU'R')11U'(RUR'U')(RUR')6Uy'(R'U'RU)(R'U'R)0 3yU'(L'ULU)y'( RU'R') 32U'(R U'U'R'U)(RUR ')22U'(RU')(R'U2)(RU'R') 33d(R'U'R)d'(RUR')23U'(RUR')d(R'U'R)12x(UR'U' l )31URU'R'38(R'U2)(R2'U)(R2'UR)27y'(R U'U')R'2U'R2U'R'13(RU'R')y'(R'U2R)37(RU'R'U)(dR'U'R)28y'(R'U)(Rd'U')(RUR') 41U'(RU'R'U)(RUR')24d(R'URU')(R'U'R)18(U2R'2U2)(R'U'RU'R2)y'(R'U2)(RUR'U')R21(R U'U')(R'U'RU)R'35R2y(RUR'U')y'R230y'R2y'(R'U'RU)yR2 39y'(R2U')(F'UF)R226(R2U)y(RU'R'F2)36d(R'U2)(R U'U')(R'UR) 29U'(R U'U')(R'U2)(RU 'R')4(RUR')25y'(R'U'R)15 20 19 16d'zU'(R2U)(R'U'RU)U(R U'U')(R'URU')R'Ry(RU2R'F')F'L'U2rUx' OLL (57种⼿法)1(RU'U')(R'2FRF')U2(R'FRF')2(FRUR'U'F')fRUR'U'f '3f(RUR'U')f 'U'F(RUR'U')F'(RUR'U') yxR'F(RUR' U')F'5(r'U2) (RUR'U)r6(rU'U')(R'U'R U'r')7rUR'U RU'U'r' 8r'U'RU'R'U2r9(R'U'R )y'x' (RU')(R'F) (RUR') 10 (RUR'U )(R'FRF' )(RU'U' R') 11(rR') 12L2l U' z(UR'U' )(R2UR' )z'rR' 13 (rU'r'U' ) (rUr') (F'UF) 14R'FRU R'F'R (FU'F') 15(r'U'r )(R'U' RU) (r'Ur) 16 RBR' LUL'U'RB' R'17 (RUR'U )F(RUR'd) (R'U2) (R'FRF') 19R'U2F RUR'U' y'R2U'U' RB20r'(RU) (RUR'U 'r2)(R2'U) (RU')r' 21 (RU'U' )22RU'U' (R'2U') 23(R2D) (R'U2) 24x'RUR' (DR)25F'(rUR'U')26RU'U'27R'U2R UR'UR 28 (rUR' U')29 (R2U'R )F30 (R2UR' B')(R'U'R UR'U') (RU'R')(R2U')R'2U'U'R(RD')(R'U2R')U'R'D'(r'FR )U'RU'R'(r'RU)(RU'R')(R'U)(R2U') (R'F'R) (RU')(R2'U)32 (RU)(B 'U') (R'URB R')33 (RUR'U ')(R'FRF' )34(R'U'RU )x'z'(RU) (L'U')rR' 35RU'U' R'2F RF' (RU'U'R') 36R'U'RU' R'URUlU'R'U 37F(RU' R'U'RU )(RU'R'U') (R'FRF')39(LF'L'U'LU) (FU'L') 40(R'FRU R'U') (F'UR) 41 RU'R'U2 RUyRU'R'U'F' 42(R'URU 'U'R'U') (F'U)(F UR)43(B'U') (R'URB )44f (RUR'U' )F (RUR'U')F'46(R'U')R'FR F ' (UR)47B'(R'U'R U)2B48F (RUR'U')2F'49RB'(R'2F)(R2B)R'2F'R 50R B'(R2 F)(R2B)R2F'R 51 f (RUR'U')2f 'R'U'RU' R'dR'URB 53(r'U2) (RUR'U') (RUR'U)r 54(rU'U') (R'U'RU R'U') (RU'r') 55 (RU'U')(R'2U ')RU'R'U2 (FRF')56F(RUR'U') (RF') (rUR'U')r'57 (RUR'U 'r)(R'U)(R U'r')PLL (21种⼿法)2(R2'U)(RUR'U') (R'U')(R'UR')1(RU'R)(URUR) (U'R'U'R2)6(l U'R)D2(R'UR)D2R25x'R2D2(R'U' R)D2(R'UR')4(UR'U')(RU'R)(U RU')(R'URU)(R2U')( R'U) 3L2(l'2U)L2(l'2U2)L2(l'2U)L2l27(R'UR)D(R'U'R) 8(RUR'U')(R'F) (R2U'R'U')(RU R'F')10(R'UR'U')yx2(R'UR'U'R2)xz'(R'U'RUR)9U'(R'URU'R'2b') x(R'UR)y'(RUR' U'R2)14(R'U2)(RU'U') (R'FRUR'U') (R'F'R2U')15(RU'U')(R'U2) (R B'R'U') (RURBR2'U) 13(RUR'F')(RUR' U')(R'FR2U'R'U') 12z(U'R D')(R2UR'U'R2 U)z'(RU')11F(RU'R'U')(RUR'U')(R'FRF')17 16 18 19(RUR')y'(R2'u'RU') (R2'u'RU'R) ')(R2u)(R'UR'U')(R'd'F)(R2u(R'U)(RU'Ru'R2)21z(U'R D')(R2UR'U')z'(RUR')z(R2UR')z'(RU')20.z(R'UR')z'(RU2L'UR')z(UR')z'(RU2L'UR')。

魔方高级还原方法之OLL与PLL

魔方高级还原方法之OLL与PLL

魔方高级还原方法之OLL与PLLOLL(预取位最后一层)和PLL(全局最后一层)是魔方高级还原方法的两个重要阶段。

OLL用于解决魔方最后一层的方块预取位,而PLL用于解决最后一层方块的全局调整。

下面将详细介绍OLL和PLL的方法和技巧。

一、OLL方法:OLL方法是为了把魔方最后一层的四个角块预取位的方法。

在进行OLL时,需要找到一个特定的角块和边块的组合,并使用特定的公式将这些块预取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OLL公式:6.OLL26公式:rUR'URU2r'U'rU'RU'R'U2r'(图6)通过使用以上公式的组合,可以解决任何角块的预取位问题。

二、PLL方法:PLL方法是为了将魔方最后一层的角块完全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并盖好的方法。

在进行PLL时,需要找到一种特定的角块和边块的组合,并使用特定的公式将这些块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PLL公式:1.PLL21公式:xRU'R'DRUR'D'RUR'DRU'R'D'x'(图7)2.PLL22公式:y2RUR'U'R'FR2U'R'U'RUR'F'(图8)3.PLL23公式:y2R'UR'U'R'U'RUR2(图9)通过使用以上公式的组合,可以将任何角块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并把最后一层方块盖好。

三、OLL和PLL的技巧:1.认识每个角块和边块的组合,以及对应的OLL和PLL公式,可以提高还原速度。

2.在进行OLL和PLL时,可以使用双手一起操作,以节约时间。

3.在进行OLL和PLL时,可以利用预设记忆公式的技巧,减少公式记忆的难度。

4.如果无法找到正确的OLL和PLL公式,可以将角块盖好,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公式进行调整。

5.将OLL和PLL的方法和技巧结合起来,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魔方的高级还原。

OLL记忆

OLL记忆

点+系列01、(R U'2) R' U'(R U' R') 上拨拨下拨,上拨下02、(R U) (R' U) (R U2 R') 上拨下,拨上拨拨下03、(R U'2) (R' U' R U R' U')(R U' R') 上拨拨下拨,上拨下拨,上拨下04、R U'2 (R'2 U') (R2 U') (R'2 U'2 R) 上拨拨翻拨,翻拨,翻拨拨上05、(r U R' U')(r' F R F') 上拨下拨,下压上推06、(R2D’)(RU’U’)(R’D)(RU’U’R )07、F' (r U R' U')(r' F R) 推上拨下拨,下压上08、(R U'2)(R'2 F R F')U2(R' F R F') 12做5次得到,18次可还原09、(F R U R' U' F')(f R U R' U' f') 自己做一次可得到,6次可还原10、(f R U R' U' f')U' (F R U R' U' F') 11做一次可得到,4次可还原11、(f R U R' U' f') y (F R U R' U' F') 10做一次可得到,4次可还原12、(R U R' U)(R' F R F')U2(R' F R F') 13做一次可得到,18次可还原13、F(R U R' U) y' (R' U2)(R' F R F') 12做一次可得到,4次可还原14、r' (R U R U R' U') r (R'2 F R F') 自己做三次可得到,6次可还原15、r' (R U R U R' U') r2 (R'2 U R U') r' 自己做一次可得到,2次可还原一系列16、f (R U R' U')2 f' 自己做2次可得到,3次可还原17、17、(R' U' R U' R' U) y' (R' U R B) 自己做一次可得到,12次可还原18、(r U r')(U R U' R' ) 2 (r U' r') 自己做2次可得到,3次可还原19、(R U' U')(R'2 U')(R U' R' U2)(F R F') 自己做17次可得到,18次可还原L系列20、(r U' r' U') (r U r') y' (R' U R)44可得到,4次可还原。

三阶魔方公式OLL

三阶魔方公式OLL

三阶魔方公式OLLOLL(顶面最后一层)是三阶魔方还原的最后一步骤之一、它的目的是使得顶面最后一层的四个角块正确放置,并且顶面的四个边块也正确放置。

在这里,我将介绍三阶魔方OLL的常见公式,帮助你更好地解决三阶魔方。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明白OLL的基本思想:通过一系列的公式操作,将顶面最后一层的角块和边块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最后一层公式PLL了。

在OLL中,我们通常需要执行四种类型的操作,包括角块位姿交换、角块翻转、边块位姿交换和边块翻转。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OLL公式:1.位姿交换:-RUR'U'R'FR2U'R'U'RUR'F':将右上角块和右下角块交换位置。

-RU2R2U'R2U'R2U2R:将左上角块和右上角块交换位置。

-FRU'R'U'RUR'F':将左下角块和右下角块交换位置。

2.角块翻转:-RUR'URU2R':将右上角块逆时针旋转90度。

-RU2R'U'RUR':将右下角块顺时针旋转90度。

3.边块位姿交换:-FRUR'U'F':将右上边块和右下边块交换位置。

-RUR'U'R'FRF':将左上边块和左下边块交换位置。

4.边块翻转:-RUR'U'R'FRF':将右上边块逆时针旋转180度。

在使用这些公式时-每个公式都是通过魔方的右侧进行操作的。

如果需要在三阶魔方的其他面执行操作,你需要在公式中加一个相应的转动指令。

-公式中的U代表顶面顺时针旋转90度,U'代表顶面逆时针旋转90度。

-如果需要执行一些公式的逆操作,只需要将公式中的每个转动指令反转即可。

除了学习这些公式,你还需要练习它们,才能快速而准确地解决三阶魔方。

ollie教学

ollie教学

OLLIE是滑板中,最基础的动作,也是滑手玩滑板的第一课需要接触的内容,滑板ollie教学建议面部朝前,看脚下尽量用余光,前脚收脚过快,容易使前脚踏出板头或许能让你有质的飞越。

OLLIE是滑板中,最基础的动作,也是滑手玩滑板的第一课需要接触的内容,你觉得你的ollie目前还不错,感觉能有一立到二立,那请旁人帮你看看,让他注意看看你的上半身是否在跳ollie的时候有上升感。

请看下面滑板ollie教学,或许能让你有质的飞越。

首先前脚抬起刷板之后,用力气收住,记住了,要用力收住不放下;后脚收起,和前脚屈膝一起下落。

记住落地的时候是屈膝的,不是站直的;关于后脚是点板;点板之前,你的后脚要站在板里面,这样你点板的时候才能点到板,而不是点到地板。

点板,你要记得,后脚腕在起跳的时候用力向下压;你可以试着抬起前脚,后脚掂着脚尖在地板上蹦蹦跳跳找脚腕下压的感觉;下蹲以小腿和大腿角度90度左右为宜;记住,以后所有的动作,后脚一定是脚腕下压,要是脚腕没有用力下压,你找不到身子上升的感觉;滑板落板的问题建议:后脚点板用力方向不正确容易导致落板;前脚踝关节过于生硬,未能做到放松踝关节用脚背贴住板头容易使板头偏离;前脚提拉板头时低头看侧面容易导致拉板偏离而落板,Ollie时头部应该尽量保持在重心与板的运行方向构成的平面内并保持面部朝前,看脚下尽量用余光;前脚收脚过快,害怕后摔,容易使前脚踏出板头;①原地OL:重心放于两腿之间,因为此时你的重心是稳定的,身体起垂直于板面曲膝,后脚向下打板的瞬间撇脚背,此时重心是随着前脚垂直往上的,不是前脚一拉板就向后仰,并且同时身体同板面平行,并不是面向板头。

②滑行OL:初学一开始,重心可以大部分压在前脚,一是容易控制重心前脚往前拉板,二是避免重心靠后向后摔倒,防止受伤,曲膝,后脚打板,重心往前上方起,前脚拉板动作不熟悉的,先要保证前脚能压住板,板打起来后可以在最高点推平,落地重心在前脚稍后,不要压前脚,避免崴脚。

OLL按规律分类记忆法

OLL按规律分类记忆法

一、“M”组1.1 角块正确,棱块不正确57 (R U R' U' r)(R' U)(R U' r')乍看下,虽然都是顺手公式,但还是有点晕。

琢磨了一下,发现“r R'”一步可合并为“M”。

“M”作为分水岭,将整个公式化为两个很顺手的公式,即:(R U R' U' )M (U R U' r')这个很顺手最后一步多转一层28 (r U R' U')(r' R U)(R U' R') 同理:(r U R' U')M'(U R U' R')第一步多转一层同上57、28两个公式只有一个M方向和双层之分,十分好记。

1.2 “点”式20 r'(R U)(R U R'U' r2)(R2'U) (R U') r'这个公式的分水岭M有二,一个是M',一个是M2:M'U (R U R'U')M2(U R U' r')简记“三·二”与57一样19 (r' R U)(R U R' U' r) (R'2 F R F')M' U(R U R'U')M (R' F R F')还是“三·二”同样的顺手公式1.3 其他29 (r U R' U')(R r'2 F R F') (r R')(r U R' U') M'(r' F R F')M这两个顺手公式都是把开始的R换成双层转。

30 (r' U' R U) M(r B' R' B)M'→(B用右手,B'用左手。

oll公式的不同解法

oll公式的不同解法

oll公式的不同解法OLL公式是用于魔方扭动角层的公式,一共有57个不同的OLL公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法和优化技巧,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1.自由解法:自由解法是最直观的解法之一,它允许解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公式,而不需要记忆和应用特定的公式。

通过多次练习,解者可以逐渐掌握不同状态下的扭动方法,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速度和效率。

2.两步法:两步法是一种常见且非常有效的OLL解法。

首先,使用"层叠"公式将顶面交叉的边块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然后,使用特定的OLL公式来达到朝上扭转所有的角块。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减少了解决问题所需的公式数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3.角块指向法:角块指向法是通过观察角块的朝向来选择对应的OLL公式。

通过记忆每个OLL公式所对应的角块朝向,解者可以快速准确地选择应用正确的公式。

这种方法适合对公式较为熟悉的解者,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快速地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

4.层叠法:层叠法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公式将层块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通过应用这些公式,解决者可以将顶层的交叉状态转变为顶层一侧都是同一个色块的状态。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于每个层块的放置步骤有较强的记忆力和规划能力的解决者。

5.边块匹配法:边块匹配法是通过观察边块的位置和朝向来选择对应的OLL公式。

通过记忆每个OLL公式所对应的边块位置和朝向,解者可以快速准确地选择应用正确的公式。

这种方法同样适合对公式较为熟悉的解者,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快速地完成解决问题的过程。

6.特殊情况处理:在使用OLL公式解决魔方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一些角块被放置在了错误的面或位置,边块被扭转到了错误的位置等。

解决这些特殊情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先将角块和边块还原到正确的面和位置,再应用相应的OLL公式来解决问题。

总结起来,通过自由解法、两步法、角块指向法、层叠法和边块匹配法等不同的解法和优化技巧,可以帮助解者更快速地解决魔方,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起OLL,大家一定非常头疼:那57个杂乱的公式,真的必须都背吗?
此贴算是给进阶cfop OLL者的一些建议,也可以算给正在背OLL的高手的一些参考。

原创,如果有没合乎和某些高手的想法的请勿喷,纯属个人建议,图片来自魔方小站。

第一,对OLL的解释:用层先法(LBL)的新手们应该知道,复原顶面的时候,把顶面为点、直线、拐弯的三个情况复原成十字,再用小鱼公式把其他情况调整成小鱼,再用小鱼公式复原顶面的吧。

不过OLL可比这种复杂的方法简单多了,只要对照某个特定的顶面情况,用特定的公式,就可以一次性还原顶面。

OLL的确比LBL的方法了断,但是你知道,顶面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刚开始的点、直线、拐弯的三种情况、还有完成顶面十字后的七种情况,总计57个公式。

不用被这些复杂的公式大量的数字迷惑了。

说实话,平均进入20秒的高手不一定都是把OL L背完,只不过是背完了OLL中的出现几率高的、常用的、顺手的57个公式中的几十个罢了。

现在就教大家背这些公式的技巧和规律!
举例:对于OLL53而言
新手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一定是转换成十字的吧,但是如果你对照OLL公式、用OLL的特定公式,它就可以一次性还原成一面。

公式:(r' U2) (R U R'U') (R U R'U) r
第二,新手进阶常用:OLL21~27条
首先推荐背OLL中的第21~27条七个公式,因为这七个公式是完成顶面十字后的出现的特定的七种情况,背完这七条并且实用到复原中会立竿见影。

(R U'U') (R' U' R U R' U') (R U' R')
R U'U' (R'2 U') (R2 U') R'2 U2 R
(R2 D') (R U'U') (R' D) (R U'U' R)
(r U R' U') (r' F R F')
F'(r U R' U') (r' F R)
R U' U' R' U' R U' R'
R' U2 R U R' U R
对于这四个情况,新手一定不陌生,就是用特定公式一次性完成一面!
不用多说。

拿起魔方试试就知道了
中间穿插:OLL第37条、第33条和PLL第11条的缘分
什么意思?就是说OLL的第37条和第33条是PLL第11条分割而成的两个,如果你看看这个图就会明白,其实如果你把OLL37、33条背下来,就等于同时背了PLL11条。

如果把OLL37和33连用起来就是PLL11。

于是我也推荐背完OLL21~27之后,多练几天练熟了就背OLL33和37。

当你发觉背完OLL21~27的时候你会突然来背OLL的热情。

那就趁热打铁吧!
中间穿插:OLL45
OLL45条是F (R U R' U') F' 对于新手而言是很顺手的。

所以我建议把OLL45提前背了,也对OLL3、4有帮助
33:(R U R' U') (R' F R F')
37:F (R U' R'U'R U) (R' F')
45: F (R U R' U') F'
PLL11:F(R U'R' U')(R U R' F')(R U R' U') (R' F R F')
别看PLL11公式长!看如果把OLL37和33连起来用不就是PLL11了吗?有木有!!!
第三,进阶者一“点”就通
然后就是背OLL中有“点”的情况的公式:OLL1、2、3、4 、17、18、19、20。

因为对于新手而言,一点到十字的公式是浪费时间较多的。

而且OLL中有点的情况也不难理解。

好多都有特定的规律。

OLL1和2不用多说了,背吧!OLL2有一种特定的规律。

当你用魔方做出那个公式的时候就会发觉。

OLL3和4我可以说是OLL中必背的,但也是最好理解最好背的。

除了方向不同,公式几乎特定:先f(R U R' U')f'然后又转换到OLL45:F (R U R' U') F'。

是不是很有规律?!
对于OLL17~20而言:这个只有背了。

提醒一句:OLL20也可以用盲拧中的四楞翻公式解决(M U M U M U M U M'U M'U M'U M'U )
(R U'U') (R2' F R F') U2 (R' F R F')
(F R U R' U' F') (f R U R' U' f')
f(R U R' U')f' U' F(R U R' U')F'
f(R U R' U')y x(R' F)(R U R' U')F'
F(U R' U'F')U (F R2 U R'U'F ')
F (R U R' d)(R' U2) (R' F R F')
(r' R U)(R U R' U' r) (R'2 F R F')
20: r'(R U) (R U R'U' r2)(R2'U) (R U') r'
第四,OLL直线
OLL直线有不少公式,但我重点是指OLL第51 52 55 56 57条
OLL51是很顺手的,也可以和OLL的3和4有特定部分公式和手法
至于其他四个也需要自己练。

不过对于第57条,盲拧中的两楞翻也可以解决(M U M U M U2 M'U M'U M'U2 )
f (R U R' U')2 f'
R'U' R U' R' d R' U l U
(R U'U') (R'2 U') R U' R'U2 (F R F')
F (R U R'U')(R F')(r U R'U')r'
57:(R U R' U' r)(R' U) (R U' r')
中间穿插:两个盲拧的翻楞公式都可以用来做OLL中点到十字、直线到十字的转换。

比如
OLL51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
(M U M U M U2 M'U M'U M'U2 )R U'U' (R'2 U') (R2 U') R'2 U2 R
就是先两楞翻。

然后转换到OLL22,
不过这种方法浪费时间,不推荐常用,只能算是一种拓展
第五:处理拐弯
在此推荐OLL5、6、31、32、43、44几种OLL拐弯的情况
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背了一些拐弯的情况,所以现在就背的少些
不用多说,自己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公式比较短小也不会太难背
(r' U2) (R U R'U) r
(r U'U') (R' U' R U' r')
(r' F' U F) (L F' L' U' r)
(R U)(B' U')(R' U R B R')
(B' U') (R' U R B)
f (R U R' U')f'
必背的已经列出,相信学会了这些公式,你的平均速拧一定进步至少3秒
还是一句话:背一个公式、你就会得到一个公式的收获。

每天只背一个公式,这样坚持下来绝对有很大提高。

当然,也别担心自己的大脑像U盘一样,装一些东西就装不下了。

人脑是无限潜力的。

等待你去开发、探索。

至此、敬上cfop发明者杰西卡女士。

原创:百度魔方吧“百°魔方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