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八章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理解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相关的置换反应实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水平,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以下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以下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②猜测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个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由生活常识创设情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刚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湖南株洲市景炎中学 黄艳鸣 湖南株洲市教科院 李钟南 一、 教学设计思路 二、 课 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授课人黄艳鸣学 校株洲市景炎中学教 学 目 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体验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 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 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教学方法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仪器药品试管、镊子、药匙、滴管、烧杯、火柴、镁片、锌片、铁片、铜片、铜丝、铝丝、铁刀、铂戒指、铜戒指、金戒指、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一:铁、镁、锌、铜的活动性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大家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金属有哪些?1、 提出问题:这些金属的化学性质怎样?fe、mg、cu、al、au活泼性即活动性怎样? 2、 猜想与假设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启发:很多金属不仅能跟氧气反应而且能跟盐酸、稀硫酸反应。可以通过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即金属的活动性。 4、指导实验探究 回答知道的金属:fe、mg、cu、al、au、ag、cu、hg、zn等 mg、al比较活泼,fe、cu次之,au最不活泼。因为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中,mg、al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却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比较fe、mg、cu、zn的活动性。 分组实验探究 引入课题 回顾旧知寻找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 体验科学的方法 学生动手,获取感性知识,增强动手能力 归纳知识交流实验情况合作学习金属现 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盐 酸稀硫酸盐 酸稀硫酸镁 锌 铁 铜 5、收集证据收集学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展示2-3组,并交流实验情况。 6、解释与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mg zn fe) cu 金属活动性由强减弱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阅读书本第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铝为什么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2.镁、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4Al+3O22Al2O3;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2Cu+O2 2CuO;“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从上述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物理方法:将黄铜片与黄金相刻划,有划痕的是黄金。
化学方法:分别灼烧黄铜片与黄金,无变化的是黄金,变黑的是黄铜。
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这节课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同学们预习书本第10-1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 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看到现象:试管里有气泡产生、试管口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结论:该气体是氢气。
2.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1.通过以上实验,结合书本上第11页的图8-12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1)镁、锌、铁可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而且通过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酒精灯、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情境引入【问题情境】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踊跃回答:可以测密度。
可以检验它们的硬度,硬度大的是黄铜。
还可以用火烧,变黑的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激发学动,因为黄铜和黄金单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视频),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来鉴别真假黄金,避免上当受骗。
【小结】前两种发放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后一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是黄铜(真金不怕火炼)。
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板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多媒体课件】明确教学目标(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提问】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金属都是银白色,并具有金属光泽的,仔细观察托盘中镁条的颜色,并将其用砂纸打磨,再次观察颜色,思考是谁使纯净漂亮的镁条穿上了“外衣”呢?【提问】其实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见,课前让大家比较家中的新旧铝制品,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小结】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最新6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2.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经过前期的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为本节课的实验环节提供了保障。
3.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面存在困难:部分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与观察:
-进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如反应速度、产生气体、颜色变化等。
3.知识讲解与互动:
-结合实验现象,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2.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特点。
-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实验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完成课本第48页的练习题,包括金属化学性质的相关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实验现象,书写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原理。
-要求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践作业:
-家中寻找金属制品,观察其表面的氧化现象,并记录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小组讨论:针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金属提炼、金属防腐蚀等。
6.课后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业设计: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思考题,如“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未知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如:“如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未知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共同分析、探讨,形成共识。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点。
4.扩展阅读:查找资料,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中的应用,例如金属的提炼、防腐蚀技术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分享你的学习心得。
5.小组合作任务:每组设计一个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趣味问题或小实验,下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分享,以促进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
2.提问:“为什么金属会发生这些变化?金属的化学性质又是怎样的呢?”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让学生初步了解金属活动性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讲解不同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如铁生锈、铝氧化等,阐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一反应中的作用。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响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响。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拟有什么优良性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吗?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响?金属铁和镁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响,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响条件上比拟,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外表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比照观察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响,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响,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响,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响〔但反响的剧烈程度不一样〕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响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用火烧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假设金属外表发黑那么原试样为黄铜,假设无变化,那么为真金。
1.比拟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响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响,且反响现象越剧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2)
——教学设计
新疆和静县第三中学 杨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解读金属活动顺序表所反映的信息。
2、能判断金属跟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能设计简单的
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2、过程和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
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达
有关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
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重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回忆与再现
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 O2=_____________ (2) Cu+ O2= __________
(3)Fe +HCl = _____________ (4) Fe +H2SO4 = ________
(5)Fe + CuSO4 = __________
导入新课:我们完成的第(5)小题也是湿法炼铜的一种方法,其原理就是将一种金属
放入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那么是不是将一种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中就
一定能发生反应呢?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规律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踏上我们的探
究之旅吧。
二.实验探究:
【探究活动一】:金属与其他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那锌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呢?…有什么规律?
1、对比实验:
实验 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
铝丝浸入 硫酸铜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硝酸银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硫酸铝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2、结论:
①分析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②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两类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
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课本P12页
【
探究活动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活动性由__逐渐减___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 ______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通过活动探究得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_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_____,生成。
3.通过活动探究得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____ 的
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 除外!)
三、合作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一】: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强弱
【题型1】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它们
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
应并产生气泡;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将甲投入乙的硝酸
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丁>丙>甲>乙 B.乙>甲>丙>丁
C. 丙>丁>甲>乙 D. 丁>丙>乙>甲
【题型2】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
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
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
是()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强弱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二】设计实验证明活动性强弱
【题型3】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药品比较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
你们小组合作讨论尽可能多地设计实验方案? (说出必须的药品及简单的实验
方案)
【题型4】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药品比较铁、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请你们小组合作讨论尽可能多地设计实验方案 (说出必须的药品及简单
的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常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经过同学们今天的探究你懂得了哪些有关金属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2)
(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解读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1. 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判断。
2、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a:两种金属
b:三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