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热环境2——热环境基本知识2013

热环境2——热环境基本知识2013

纪,西腊德莫克里特)
?
19世纪初,两人Benjamin Thompson和 Count Rumford 发现摩擦
生热,热质学说终结.随后James Joule 做了著名的“热功当量”实验.
故以“J(oule)或KJ”为热量和能量单位.
? B.世间万物(任何物体)都包含着热能。
热能是物体内微观粒子作无规则(无序)运动(平动、振动、转 动)的宏观体现。热能是一种无序能,不是一种有序能。
二、热力学基本定律
第零 定律
第一 定律
第二 定律
说法A: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 说法B:有序能(功)能全部转换为无序能,而无序能不能全部转化为 有序能(功).(热机的效率不可能100%). 说法C:加工过程所耗热量总是大于产品需要耗能量. 说法D:正常球体绝不能弹回到它开始降落的高度. 说法E:车辆没有发动机就不可能爬上比它开始下坡的山头更高的 高度.
t2=15 ℃
三、传热基本知识
? 稳定传热: t1=30 ℃ Room1
热量 Room2
t2=15 ℃
时间
三、传热基本知识
? B、不稳定传热:
A
B
A
B
温度 A
热量
时间
A
B
时间
三、传热基本知识
? C、周期性稳态传热:
? 物系间传热时,温度、热流等有关热参数呈周期性稳态变化。
温度
时间
三、传热基本知识
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
一、热、湿的基本概念:
? 1.3、湿空气:
? A、露点温度:在一定的气压和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量有一饱和
值;超过这个饱和值(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水蒸气就开始凝结,变为液态水。

建筑热环境复习重点

建筑热环境复习重点

建筑热环境复习纲要第1章热环境基础1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湿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饱和状态、非饱和状态、 绝对湿度、饱和绝对湿度、饱和水蒸汽压力、相对湿度。

•传热:传热概念、传热状态( 稳态(定)传热、不稳态(定)传热、 周期性非稳态传热)。

传热基本方式:导热:概念、基理、特点、导热系数、导热热流密度、 导热热阻;对流:概念、分类(自然对流, 强制对流)、对流传热(概念、基理、特点)、对流换热(概念、基理、特点);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强度, 对流换热热阻;辐射: 0.8~600μ称为红外线,0.4~40μ称为热射线,相应的辐射称为热辐射;0.38~0.78μ称为可见光;3μ以上的辐射又称为长波辐射;3μ以下的辐射又称为短波辐射。

辐射传热:概念、基理、特点, 白体、黑体、透明体、灰体, 灰体的黑度、辐射本领、单色辐射本领、辐射光谱图。

辐射换热热阻、辐射换热强度。

2、基本计算*导热:Rt R t t d t t q ∆=-=-=2121λ*对流:ccw f w f c c R t t t t t q ∆=-=-=αα1)( *黑体辐射:4)100(b b b T C E =,灰体辐射:4)100(T C E =, *辐射换热:r rr r R t t t t t q ∆=-=-=αα1)(2121 3、基本问答传热分为哪两种状态?其基本方式有哪三种?试述导热的基理和特点;影响导热的因素有那些?对流按动力起因不同分为哪两类?对流传热与对流换热有什么不同?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有那些?简述表面状况(光洁度,颜色)对辐射波长吸收特性,为什么说浅色表面对建筑防热有作用?简述黒体和灰体察的辐射特点。

影响辐射换热的因素有那些?第2章人体热感觉与热舒适1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人体热舒适、人体热平衡2基本问答简述人体对热冷感觉的一般特性,以及人体对热冷的调节过程;人体出汗可分为哪三种?试写出人体热平衡方程,并注明其中各项所代表的换热意义 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有哪些?室内外热环境由哪些因素组成?3基本要求了解室内热环境的几种评价方法和相应指标(作用温度、有效温度ET、修正的有效温度CET、热应力指标、PMV),能读懂湿空气图表,能用图表评价室内热舒适状况。

建筑热环境理论

建筑热环境理论

建筑节能技术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实现建筑节能的相关原则,其中包括按照节能原则设计建筑物和建筑物内部的能源消耗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

节能原则主要有控制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复合墙体节能(主要说明外保温)以及屋顶节能技术(倒置式屋面、种植屋面和蓄水屋面);建筑物内部的能源消耗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其中包括太阳能热水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和附加阳光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

合理利用这些节能措施,会使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大大降低,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体型系数;复合墙体节能;屋顶节能;太阳能热水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根据阅读文献得知,实现建筑节能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节能原则设计建筑物;二是建筑物内部的能源消耗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

1 建筑物常用的节能原则1.1 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如下:,W r A A A S V V VοO ==+ 式中: S —体形系数;Ao —建筑外表面积;V —建筑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所包围的体积;Aw,o —建筑外墙(含门窗洞)面积;Ar —建筑屋顶面积。

由上式可知:体型系数与建筑外墙(含门窗洞)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虽然体型系数还受建筑物屋顶面积的影响,但建筑外墙(含门窗洞)面积对体型系数起决定作用,只有在建筑高度非常小的情况下,建筑物屋顶面积才会对体型系数产生较大的影响[1]。

1.2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复合墙体节能是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

这类墙体主要是以砌块或现浇混凝土为承重材料与保温材料(如聚氨酯、聚苯板、岩棉等)组成复合墙体。

其中主要包括墙体外保温和内保温。

墙体外保温的优点(相比内保温而言):(1)提高室内舒适度如承重层材料如砖砌体,钢筋混凝土等都是密实且强度高的材料,其热容量很大。

当室内受到不稳定热作用时,墙体结构层能够吸收或释放热量,有利于保持室温稳定,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第2-2讲建筑室外热环境

第2-2讲建筑室外热环境

7 12.515.2
8 15.318.2
9 18.321.5
10 21.625.1
11 25.229.0
12 >29.0
6 9.912 12.4
强风
粗枝摇摆,呼
呼响
2018年10月24日星期三
风名 风的目测标准
疾风 大风 烈风
树杆摇摆,迎 风步艰
大树摇摆,细 枝折断
大枝折断
狂风 拔树
暴风 有重大损毁
建筑朝向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 对于北半球,水平面最强、南向次之、西向和
东 向再次之,北向最弱。
6
2018年10月24日星期三
建筑热工
第一章 室内外热环境
1. 2 室外热环境(气候)
➢ 空气温度 室外气候分类的主要因素,热工设计的主要依据 空气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太阳辐射,迟滞效应; ❖ 地表状况(下垫面)大气的对流作用 ❖ 海拔高度、地形地貌 空气温度的变化特点 ❖ 周期性变化——日周期和年周期 ❖ 日较差和年较差,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11
2018年10
第一章 室内外热环境
1. 2 室外热环境(气候)
风级 风速 风名 风的目测标准 风级 风速
0 0-0.5 无风 缕烟直上 1 0.6-1.7 软风 缕烟一边斜 2 1.8-3.3 轻风 树叶沙沙响 3 3.4-5.2 微风 细枝动不息 4 5.3-7.4 和风 细枝摇动 5 7.5-9.8 清风 大枝摆动
7
2018年10月24日星期三
建筑热工
第一章 室内外热环境
1. 2 室外热环境(气候)
➢ 空气湿度 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常用相对湿度或绝对湿度 来表示 空气湿度变化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主要受地面性质、水陆分布、 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因素影响 ❖ 一般陆地大于海面;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 阴天 ❖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及年变化趋势一般与气温变 化相反,但由于我国南方大多地区受海洋气候 影响较大,夏季的相对湿度要高于冬季

第二章 建筑室内热环境ppt课件

第二章 建筑室内热环境ppt课件
人体能量人体所作 人体与环境 人体蒸发 人体与环境 人体蓄 代谢率 机械功 辐射换热率 散热率 对流换热率 热率
人体产热率
与活动强 度有关
与表面温 度 tr 有关
与室内相对
湿度 有关
主要影响因素: 环境(t,,v,tr) 衣着 活动量
衣 着
与室温t、气 流风速v有关
蓄热量不同时的生理现象
M W R E C S
6.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 感觉
生理反应 健康
很热 热 暖 微暖 热中性(不冷不热) 微凉 凉 冷 很冷
热:
体内温度升高 减少活动量 减衣服 出汗 血管扩张 皮肤温度升高
冷: 皮肤温度降低 血管收缩 寒战 加衣服 增加活动量 体内温度降低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指标
六个影响因素
➢预测平均反应(PMV) ➢标准有效温度(SET) ➢湿黑球温度(WBGT)
即便达到 PMV=0,仍然有
PMV
5%的人不满意。
PMV-PPD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P M f ( t a ,, v V a ,m ,M r ,I c t )l
环境参数 活动量 衣着
可以有ta、Pa()、 va、 mrt、 M、 Icl多种组合
达到同样的感觉PMV
PMV-PPD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
3km/h 5km/h
10km/h
0.8
1met 1.4 2.0 3.0
8.0
2. 服装热阻Icl
人体衣着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热平衡或者人体蓄热的多少。 单位1clo为静坐、ta=21℃、v<0.05m/s、<50%时舒适所需衣 服热阻。 1clo = 0.155m2K/W (衬衣+普通外套) 在与图中情况不同时(如活动量等),应对其参数进行修正。

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热环境绪论●建筑物和它所处的城市环境常年受到各种气候因素的作用,诸如风、霜、雨、雪、太阳辐射等,一般统称为建筑气候的热湿作用。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又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因而,建筑热环境也就分为室内热环境和室外热环境。

在建筑物经受室内外各种热环境因子的作用时,属于室外的因素如太阳辐射、空气的温湿度、风、雨雪等,一般称之为“室外热湿作用”;属于室内的如空气温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与水分等,则称之为“室内热湿作用”。

人们为了营造所需要的建筑和城市热环境,就必须从建筑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出发考虑相应的对策。

因此,建筑气候环境的热湿作用是建筑工程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它不仅直接影响工程设计的热环境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热工学的任务是介绍建筑热工学原理,论述如何通过建筑规划和设计上的相应措施,有效地防护或利用室内外环境的热湿作用,合理解决建筑和城市设计中的防热、防潮、保温、节能、生态等问题,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单靠建筑措施是不能完全满足对室内外热环境的要求的。

为了获得合乎标准的室内外热环境,往往需要配备适当的设备,进行人工调节。

如在寒冷地区设置采暖设备,在炎热地区采用空调通风设备等等。

但须注意的是,只有首先充分发挥各种建筑措施的作用,再配备一些必不可少的设备,才能做出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合理的设计。

●建筑气候环境的基本特征、围护结构传热传湿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是建筑热工学的中心内容。

同时还必须了解材料的热物理性能,重视构造处理的技能,才能正确解决实际的设计任务。

●本篇内容着重介绍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包括建筑保温设计、防潮设计、防热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等。

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房间(如高湿、恒温恒湿房间等)的热工设计,除须应用本篇所述的内容以外,还得参阅有关的专著和文献。

第一讲建筑与气候1.1室外热环境●室外热环境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物理量的总称;是室外气候的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要功能即在于抵御或利用室外热环境的作用。

建筑物理——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建筑物理——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第2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2.1室内热环境
•本节要点:
1.人体热平衡;
2.室内热环境因素;
3.室内热环境评价。
2.1.1人体热平衡人Fra bibliotek与机器比较热能机:燃料产热做功散热
人体:食物产热生命活动散热
发热体,散热体,恒温体
人体热平衡:产热量=散热量人体健康基本条件
人体热平衡天平:
动态热平衡
人体具有热调节方式:生理调节环境变冷(热)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s空气容湿能力气温
描述:风向,风来的方向
风速单位:m/s
类型: (1)大气环流(2)季风(3)地方风
2.2.2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膨胀)
血流量减少(增加)
皮肤温度下降(上升,出汗)
保持热平衡
主观调节活动衣服
2.1.2人体热感觉影响因素
散热方式环境因素得/失热
对流空气温度、空气流速人体温度>空气温度失热
辐射壁面温度同上
呼吸空气温度、湿度失热
蒸发无感觉蒸发
出汗
思考题:
•室内热环境因素中,通过建筑设计能够最有效改善的有哪些因素?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平行于固体壁面流动的流体薄层,叫“层流边界层”。
对流换热过程:(如图7-4)
倾斜直线
区—层流边界层;
抛物线区—流体核心
部分 ;
水平线区—过度区 。
对流换热计算公式:
qc
ac(t)1t
t
Rc
ac
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热阻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确定对流换热系数αc:
对流换热系数
包含了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一切因素。建筑热工学中常遇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经过单层平壁导热:
设一单层匀质平壁(如图7-2),厚 d
平壁内、外温度为 θi 、 θe (设 θi > θe , 且均不随时间变化)。
这是一稳定导热问题,实践证明,通过
壁体的热流量Q 满足下面关系式:
Q
d
(i
e)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流强度。
qd(i e)i e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特点:
(1)辐射换热中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一物体内能电磁波另一物体内能; (2)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故辐射换热不需 有任何中间介质,也不需冷热物体直接接触; (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在不停地对外 辐射电磁波,辐射换热是两物体互相辐射的结果。
高温
低温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研究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使室内的热湿效果适合人民生活、工作和生产的需要。
影响室内气候的因素: 室内外热湿作用 建筑规划设计 材料性能及构造方法、设备等
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2)对室内气候的要求: 室内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冷热感。冷热感取决于 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和人体向周围环境散热量之间的 平衡关系,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导热系数
• 导热系数是反映材料导热能力的主要指标。 • ●导热系数(λ)的物理意义:在稳定传热 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度差 为1℃(1K)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截面积 的导热量 • • ●各种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的导热 系数数值范围和性质有所不同,它还与当 时的压力、温度、密度、含湿量有关。
• 2.2.2 导热 • ●导热:直接接触的物体由于有温度差时, 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 ●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存在导热现象。 其各自的导热机理不同。气体:分子作无 规则运动时相互碰撞而导热。液体:通过 平衡位置间歇移动着的分子振动引起导热。 固体:由平衡位置不变的质点振动引起导 热。金属:通过自由电子的转移而导热。 • ●绝大多数的建筑材料(固体)中的热传 递为导热过程 • ▲温度场 温度梯度 热流密度
• 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如常温常压下空气 的导热系数为0.029 W/(m· K),静止不动 的空气具有很好的保温能力。液态的导热 系数大于空气,如水在常温常压下,其导 热系数为0.58 W/(m· K),为空气的20倍。 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如建筑钢材导热系 数为58.2 W/(m· K)。非金属固体材料, 如大部分建筑材料,导热系数一般低于金 属材料,介于0.023~3.49 W/(m· K)之间。
5、绝热材料
• • • • • • • • • • • • • • 绝热材料 ●导热系数越小,说明材料越不易导热。工程上常将导热系数λ<0.25 W/(m· K)的材 料称为隔热保温材料或绝热材料。如矿棉、泡沫塑料等。 ●绝热材料可以归纳为三类: ①.轻型成型材绝热 ▲轻型成型绝热材料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其的导热系数及应用见下表(表3-1) ②.空气层绝热(air space insulation ) ●在没有对流的条件下,厚边界空气膜具有高热阻性能。常见的形式: ▲轻型墙面空气间层; ▲窗帘与墙面空气间层; ▲双层、三层、四层玻璃间空气间层。 ③.反射绝热材料(reflective insulation) ●利用磨光金属表面的高反射性与低发射性减少热传递。 ▲铝箔做成单层卷材用作屋顶衬垫和墙布。 ▲用格网将多层铝箔隔开做成多层铝箔绝热层,安装后可得到附加的空气间层。
• A)温度场:在某一时刻物体内各点的温度分布。 • ▲热量传递与物体内部温度的分布密切相关。温 度 t是空间坐标x y z和时间τ的函数即 • ▲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 • ▲稳定温度场: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变 • ▲一维温度场:温度只沿x一个坐标轴发生变化 • B)温度梯度 •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有相同温度各点连 成的面。 • ▲温度梯度:温度差△t与沿法线方向两等温面之 间距离△n的比值的极限。
• 表面对流换热
第二章重点
• 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 ●房屋围护结构时刻受到室内外的热作用, 不断有热量通过围护结构传进传出。在冬 季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热量由室内传向室 外;在夏季则正好相反,热量由室外传向 室内。
• 2、建筑围护结构热转移方式 • ●热量的传递称传热。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着 温差,就会有传热现象,而且热能是由温度较高 的部位传至温度较低的部位,其方式有辐射、对 流和导热三种。 • ▲传导(Conduction),是固体内热转移的主要 方式 • ▲对流(Convection),是流体即液体与气体内 热转移的主要方式 • ▲辐射(Radiation),是自由空间热转移的主要 方式
• 用公式表示: • q--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 又称热流密度或热流强度 • --等温面温度在其法线方向上的变化率 叫温度梯度 • λ--表示材料导热能力的系数,称导热系 数 • 负号是因为热流有方向性,是以从高温向 低温方向流动为正值;温度也是一个向量, 以从低到高为正,二者相反。
• 导热系数 • ●导热系数:指温度在其法线方向的变化率(温度梯度) 为1℃/m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导热 系数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强。 • ●其物理意义: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 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截面积的导热量。 • ●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均由实验确定。以金属的导热系 数最大,非金属和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 ●各种材料的λ值大致范围是:气体为0.006~0.6;液体为 0.07~0.7;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为0.025~3;金属为 2.2~420。 导热系数小于0.25的材料叫隔热材料(绝热材 料),如石棉制品,泡沫混凝土,不流动的空气等。 • ●影响导热系数数值的因素:物质的种类(液体、气体、 固体)、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
第二讲:建筑热环境基础知识
• 2.1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 2.1.1 传热:热量的传递 • ●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就会有传热现象,热能由高 温部位传至低温部位。 • 2.1.2传热方式 • ●有三种:辐射、对流和导热。建筑物的传热大多是三种 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 ▲辐射:把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传向另一个物 体的现象。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同时 也可以接受热辐射。 • ▲对流:流体与流体之间、流体与固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时所产生的热量交换现象。 • ▲导热:同一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 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转移的现象。
2.2.3 对流和表面对流换热
• ①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 •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冷热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 的流动。空气的自然对流是由于空气温度愈高密 度愈小,当环境中存在空气温差时,低温密度大 的空气与高温密度小的空气之间形成压力差(热 压),产生自然对流。 • ▲受迫对流:由于外力作用(如风吹泵压)而迫 使流体产生对流。外力愈大,对流速度愈大。 • ②对流传热和对流换热 • ▲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间,流体之间发生 相对运动传递热能。 • ▲对流换热:包括流体之间的对流传热,也包括 流体与固体之间的导热过程。
③表面对流换热
• ▲表面对流换热:在空气温度与物体表面的温度不等时, 由于空气沿壁面流动而使表面与空气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 • ▲表面对流换热量取决因素:温度差、热流方向(从上到 下或从下到上,或水平方向)、气流速度、物体表面状况 (形状粗糙程度)等。 • ▲表面对流换热量的表示式:--牛顿公式 ▲对平壁表 面,当空气温度t与壁表面温度θ一定时,表面对流换热量 取决于“边界层” • ▲“边界层”--指由壁面到气温恒定区之间的区域,包 括层流区、过渡区、紊流区。 • ▲在层流区内以空气导热传递热量。
• 3、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和传热量 • ●传热有3个基本过程,即:表面感热、构件传热、表面 散热,主要传热方式见表: • ▲表面吸热----冬季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夏季外表面从室 外空间吸热; • ▲结构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 ▲表面放热----冬季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夏季内 表面向室内散热。 • 每一个传热过程都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 表面吸热和表面放热的机理是相同的,称为“表面换热”
• • • • • • • • 2.2.1 建筑中的热平衡 ●建筑的得热和失热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得热部分有五个方面: 1)通过墙和屋顶的太阳辐射得热 2)通过窗的太阳辐射得热 3)居住者的人体散热 4)电灯和其他设备散热 5)采暖设备散热
• • • • • • •
●失热部分有五个方面: 6)通过外围护结构的传热和对流辐射向室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水蒸汽排出室外所带走的热量 10)制冷设备吸热 ▲为取得建筑中的热平衡,让室内处于稳定的适 宜温度中,在室内达到热舒适环境后应以上各项 得热总和等于失热总和。即: 1+2+3+4+5=6+7+8+9+10
• C)热流密度(q) • ▲导热不能沿等温面进行,必须穿过等温面。 • ▲热流密度(q):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 位面积的热量。等温面上面积元dF(),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热量为dQ(w) • ●导热基本方程--傅立叶定律: • ●物体内导热的热流密度的分布与温度分布有密 切关系。 • ●傅立叶定律内容:匀质材料内各点的热流密度 与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 或:描述成一个物体 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传递的热量与在其法线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辐射、对流和导热传热方式 示意图
2.1.3 人的热传递
• ●为了保持体温,人体不间断的向周围环 境散发热量。 • ●人体与室内环境的换热也是同时以辐射、 对流、导热三种方式进行。 • ●人体的散热量决定于:室内空气温度、 风速、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
不同活动的人体体温变化
2.2围护结构传热方式
结构传热
• ▲在建筑热工学中,结构传热只对平壁传热作叙述,平不仅包括平 直的墙壁、屋顶、地板,也包括曲率半径较大的墙、穹顶等结构。 • ▲本课程的结构传热只讨论一个方向的热流传递,即一维传热或单向 传热。 • ▲依据室内外温度的特点,结构传热分为两种方式: • • ①.稳定传热(恒定的热作用): • ▲结构两侧(室内和室外)有温差,且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不随时间 而改变。 • ▲冬季采暖房屋,外围护结构的保温设计,一般按稳定传热计算。 • ②.不稳定传热(周期热作用): • ▲结构两侧有温差,但温差方向的温度不是恒定而是随时间在变化。 • ▲在建筑上遇到的不稳定传热多属周期性不稳定传热,即热作用和结 构内部温度呈周期性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