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理论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设计理论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温度波动受室外热量影响的幅度越小,材料的热稳定性 越好。
蓄热系数取决于导热系数、比热、密度 及热流波动的周期。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分区名称
分 主要指标
严寒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 C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C
区指 标
辅助指标 日平均温度≤5 C的天数
建筑设计理论 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是指建筑室内空间与人体相关的各个物理要素的 总和,它包括建筑热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建筑光环境三部分内容。
建筑物理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和 建筑人文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向自然环境索 取更多的能源,并向环境排放更多的废弃物和无序能量,这就可 能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a、稳定传热
室内外空气温度都不随时间变化,通过维护结
构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
单层平壁导热:
条件:厚度为d,且宽高尺寸比厚度大得多
(即进行一维传热),设内、外表面温度为T i,T e
均不随时间变化(稳定传热)。
1、公式:
QTi TeF
d
Q ——— 总导热量,J或(w·h)
F ———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平壁的表面积,㎡
和对流辐射向室外散热 7、空气渗透和通风带走热量 8、地面传热。 9、室内水分蒸发,带走的热量(潜热) 10、致冷设备吸热。
热环境舒适的条件:1+2+3+4+5=6+7+8+9+10 即热能平衡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对流 辐射
吸热
对流 辐射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一、概述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环境中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建筑热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筑热学重点知识1. 传热方式:导热、对流、辐射是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直接的热传递;对流是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过程中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2.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表示材料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对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差。

3. 隔热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传递,需要进行隔热设计。

常见的隔热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热层、采用高反射材料等。

三、建筑光学重点知识1. 光的性质:光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性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光的性质对室内光线分布、采光效果等具有重要影响。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例如,利用镜面反射可以增强室内的光线效果,利用玻璃的折射可以创造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3. 采光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高室内光线的质量和舒适度。

常见的采光设计方法包括设置天窗、利用窗户等。

四、建筑声学重点知识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的。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距离,以避免噪音干扰和回声等问题。

2. 吸声材料:吸声材料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吸声材料来改善室内音质和减少噪音干扰。

3. 隔声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声音传递,需要进行隔声设计。

常见的隔声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声墙、采用隔声门窗等。

五、总结建筑物理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

掌握建筑物理的重点知识,对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物理与环境

建筑物理与环境

建筑物理与环境建筑物理与环境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建筑物在保证舒适、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建筑物理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物理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中的热、湿、气流、声学、光学等物理问题的科学,它通过分析建筑结构、材料及其环境之间的热力学、空气动力学、声学和光学过程,从而实现建筑物在物理环境中的优化设计。

环境是指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

建筑物理和环境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建筑物理的研究成果能够影响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和采光环境等方面,而环境因素也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和效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建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热学热学是建筑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建筑物的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问题。

建筑物的热学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消耗。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隔热、保温和通风等措施,可以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建筑物中光的传播、分布和利用的学科。

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室内得到充足的自然光线,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并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视觉环境。

3.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在建筑物中的传播、衰减和反射等问题的学科。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物内部的声环境质量。

4. 湿学湿学是研究建筑物中湿气传输和控制的学科。

通过合理的湿学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内的湿度和通风状况符合人体舒适的要求,防止湿气对建筑物结构和室内环境的损害。

三、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物理与环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合理的建筑物理分析和模拟,可以对建筑物的热、湿、声、光等物理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给建筑师、工程师和设计者,以实现节能减排和优化建筑环境的目标。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物理学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物理学是研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气候、能源和环境等因素对建筑设计和效能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气候和环境因素可以使建筑更加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本文将探讨气候和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应对策略。

1. 气候对建筑设计的影响1.1 温度气候中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建筑物的保温和冷却需求。

在寒冷地区,建筑物需要提供良好的保温措施,如隔热材料、双层窗户和地热系统,以降低能源消耗。

而在炎热地区,则需要采用遮阳设施、通风系统和高效冷却系统来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

1.2 湿度高湿度会导致建筑物内部潮湿和霉菌滋生,对居住者的健康有害。

因此,在湿润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应注重通风和除湿措施的采用,同时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以减少潮湿问题的发生。

1.3 风力气候中的风力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能量利用产生影响。

强风区域的建筑物需要考虑防风措施,如增加抗风能力的结构设计和安装防风玻璃。

同时,还可以利用风的能量,如风力发电设施,以提供可再生能源。

1.4 日照气候中的日照情况会影响室内采光和太阳能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窗户和天窗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来提供照明,并降低能源消耗。

2. 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2.1 水资源在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来节约和重复使用水资源。

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满足灌溉、冲洗和其他非饮用水需求,减少对市政水源的依赖。

2.2 土地利用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消耗,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建筑设计应注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量保留原有的土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2.3 环境保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供电、使用可降解的材料来减少建筑废物的产生等。

3. 应对策略3.1 模拟分析使用建筑物理学模拟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定量评估建筑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建筑结构、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所采用的构造体系和建筑材料,用以承受和传递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一、建筑结构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是安全、经济、美观。

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使用功能以及所承受的荷载等因素。

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拱结构、索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体系。

它由柱、梁、墙体等构件组成,能够有效地承受和传递荷载。

框架结构具有结构稳定性好、施工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等领域。

桁架结构是由许多直线构件(如杆件、梁)组成的稳定结构,主要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

桁架结构具有自重轻、刚度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等建筑。

拱结构是一种以拱为基本构件的结构体系,通过拱的受压性质来传递荷载。

拱结构具有自重轻、变形小、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穹顶建筑等。

索结构是一种以钢缆或钢丝绳为主要构件的结构体系,通过索的张力来承受荷载。

索结构具有自重轻、灵活性好、透光性强等优点,常用于大跨度的屋盖、悬索桥等建筑。

二、建筑物理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物的热、湿、光、声等物理特性及其与人的舒适性关系的学科。

在建筑物理学中,热工学、光学、声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被应用于建筑设计和施工中。

热工学是研究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热现象的学科。

在建筑物理学中,热工学的应用主要涉及建筑物的保温、采暖、通风、空调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热工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等现象的学科。

在建筑物理学中,光学的应用主要涉及建筑物的采光、遮阳、采光设计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光学设计,可以使室内光线充足、均匀,提高人们的视觉舒适度。

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传播和声音的产生、传递等现象的学科。

在建筑物理学中,声学的应用主要涉及建筑物的隔声、吸声、噪声控制等方面。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建筑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砖石、木材等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
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如钢筋混凝土对环 境的热辐射、砖石对环境的吸声降噪等 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如高温、高湿、强 光照等对建筑材料的腐蚀、老化等
建筑物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舒适性原则
01 温度适宜: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0-26℃之间,使人感到舒适
4
室内采光:充足的室内采光可以提供良
好的视觉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室外环境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自然环境: 包括气候、 地形、地貌、 植被等
人工环境: 包括建筑、 道路、广场园、 庭院等
室外设施: 包括照明、 通风、排水、 绿化等
建筑材料与环境
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包括室内环境质量、建 筑节能、建筑材料等
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 法等
评价标准:根据不同评价指标设定相 应的评价标准,如室内环境质量标准、 建筑节能标准等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 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建筑物理环境的 质量。
谢谢
节能空调等
4
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如采用 智能控制系统、
节能技术等
功能性原则
1
2
3
4
满足建筑物的使用 功能,如采光、通
风、隔热等
满足建筑物的舒适 性要求,如温度、
湿度、噪音等
满足建筑物的美学 要求,如造型、色
彩、材质等
满足建筑物的节能 要求,如节能、环
保、绿色建筑等
建筑物理环境的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方法
1
测量方法:使用仪 器设备进行测量, 如温度计、湿度计

风景园林建筑物理环境分析

风景园林建筑物理环境分析

此 为入 口 . 多方 面 的探 讨 园林 建 筑 的设 计 方 法 , 并 对 当 中 的 物理 环 境 进 行 了详 细 的 分 析 与探 讨 。
【 关键词 】 风景 园林 ; 物理环境 ; 分析与探 讨
0 前 言
我们都清楚的知道 . 环境 , 是人类 赖以生存 与发展 的根本基础 。 而 建筑 物理 . 则主要是研 究人在 其建筑环境 当 中, 通 过声 、 光 和热 的作 用. 在视觉 、 听觉和触觉以及平衡感 觉中所 产生的一系列 的反应 , 主要 的任务就是在于提高相关建筑物的质量及其功能 . 以创造 出适宜人类 居 住 的 良好 环 境 . 而 风 景 园林 建 设 则 需 要 更 高 层 次 的要 求 . 不单单创 造 出宜居环境 . 更要提高人们生活以及 居住的质量 。伴随着一些新 的 材料和技术不断的涌现 . 一些建筑的形 式与结构也发生 了翻天覆地 的 变化 . 该种变化对于我们人体舒适的程 度产生 巨大的影 响。 但是 , 无论 时代 和时代 技术是怎 么发 展与进步的 , 我们 都需要将建 筑节能 、 建筑 绿 化 作 为 根 本 的 出发 点 .以 我 们人 类 感 觉 的 舒 适 度 作 为 基 本 的准 则 . 然后在综合 的考虑其建筑物理环境 当中的各个制约因素 . 充分 的去实 现最终 的 目标 .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其风景园林建筑物理环境 当中. 声、 光和热环境相关性的研究 , 有 助于我们处理好建筑设计与节 能设计之 间的复杂关系 . 充分实现建筑绿色 . 充分 实现可持续发展
S c i e n c e & Te c h n 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风景园林建筑物理环境分析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热舒适性研究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热舒适性研究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热舒适性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物理环境设计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热舒适性作为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热舒适性的研究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环境,使人们在室内中工作、生活更加舒适,提高生活质量。

在热舒适性的研究中,热环境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温度是热环境参数中最基本的指标,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感受。

人类对温度有不同的敏感度,根据不同的活动和环境,对温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一个舒适的温度范围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因此,在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和使用人群,合理设置室内温度。

除了温度,湿度也是影响热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使人感到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

湿度过高容易产生潮湿的感觉和不透气的环境,易导致水汽凝结的问题。

而湿度过低则会使人的皮肤干燥,容易引起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因此,合理调节室内湿度也是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热辐射也是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太阳辐射和室内照明对室内热环境产生直接影响,需要合理进行控制。

太阳辐射会通过建筑物外墙进入室内,直接照射到人体上,使人感到燥热和不适。

因此,在建筑物外立面设计中,需要采取合适的遮阳措施,减少太阳辐射的直射。

同时,对于室内照明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避免过亮或过暗的环境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在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也需要考虑热通风对热舒适性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置室内通风系统,可以有效调节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合理的通风还可以减少湿度,增加空气新鲜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需要考虑通风系统的设置,以满足热舒适性的要求。

除了上述因素,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舒适。

建筑物设计中需要考虑室内外气流的交换,避免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通过合理设置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作业姓名:姜亚兰学号:201106323专业:建筑学指导老师:卢玫珺生态节能建筑案例分析★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梅纳拉商厦★新加利福尼亚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1.项目概况:本项目地处原上海市静安区,市中心的静安雕塑公园内。

公园被山海关路、石门二路、北京西路、成都北路围合,自然博物馆就在这公园的中北部盘旋升起。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和定位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筑功能,努力把上海自然博物馆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博物馆,是我们在思考和力图解决的重要课题。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是关系到百年大计的事业,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后代人的发展需要留下空间,也是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人们目前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街与资源、降低能耗是每一个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建筑能耗占总能源的四分之一,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公共建筑能耗巨大。

作为一个以“分析自然奥秘、展现自然与人和谐与矛盾、激发人类对自然的好奇心与责任感”为主题的建筑项目,上海自然博物馆将不仅通过展品和科普活动发挥教益作用,更应该在自身场馆建设中集成与博物馆建筑特点相适应的生态技能技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上海自然博物馆大量使用建筑节能技术,并以可战士的方式呈现,使建筑形态本身和建筑节能技术的使用成为展示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最大限度的体现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

2.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思路:由于上海位于长江三角区,而长江三角地区的特征为水热同季,湿润多雨,但变率稍大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降低夏季制冷能耗;由于雨量充沛,场地雨水综合管理也十分重要;详细分析该地区的年风向,将确定自然通风设计的开窗面积和开窗。

上海市的气候属于夏热冬冷,同时又具有常年高温、太阳辐射不强等特点。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气候的特点,结合世界上最先进的整合技术工具来进行绿色生态建筑整合设计。

根据上海的气候特征和资源状况来合理设计通风、采光和能源方案,最大限度优化建筑的能源特性。

节能设计:(1).东北部墙体是活生态墙体,垂直绿化墙可为办公区窗户遮阳;(2).南墙则呼应“人类细胞结构”,较大尺度的内层结构代表着身体的骨骼,并支撑着博物馆建筑的墙体和屋面,由较小尺度图案组成的外层,则代表着身体的组织和肌肉。

(3)节能优化——暖通空调系统地道预处理新风技术运用与研究利用地道冷却或加热对空气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中央空气处理系统处理后再送到室内,以达到节能目的。

分析:1、利用天然的冷、热源对新风进行预处理;用地道从博物馆临近的公园获取清洁、新鲜的空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2、地道风的风管可以沿着建筑的边界布置。

3、上海5米以下的土层温度基本恒定。

(4).节能优化——围护结构屋顶绿化 : 1.垂直绿化2.屋顶绿化建筑遮阳系统:1.西立面——外遮阳2.东立面——垂直绿化3.南立面——细胞墙、遮阳系数较高的低辐射玻璃ﻫ(5)节能优化——自然通风系统建筑通风的目的是提供人们健康所需的新鲜空气,带走室内的热量和水分。

现代人类对自然通风的利用已不在于像以前一样的开窗开门通风,而是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来实现。

如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建筑构造、太阳辐射、气候等,来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

在建筑构造上,通过中庭、双层幕墙、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6)建筑资源和材料优化1、低污染材料:健康选材2、本地选材:供材选项目建设地500公里范围内3、建筑施工垃圾管理:重复利用建筑材料4、材料的选择:石材、竹木。

瓦砾废弃红砖做装饰(7)节地与室外环境——场地优化1、交通管理:设计淋浴间、电瓶车免费充电,车辆停放处2、绿化率最大化: 屋顶绿化、垂直绿化。

有助于降低建筑对场地自然生态系统及自然雨水循环的干扰3、生物多样性绿化设计4、降低热岛效应5、降低光污染(8)照明系统优化:自然光导光技术。

如今在新馆里,自然光照亮了大部分的空间,下沉式庭院将自光然引入到建筑的地下部分,同时,利用太阳光光纤导入照明系统,为地下展厅活体生物展示提供自然光。

(8)水资源优化1、雨水下渗2、雨水收集屋面雨水——绿色屋顶、雨水过滤器——小型水箱——绿化灌溉多余雨水——过滤——地下水箱收集——水池与灌溉3、节水景观设计采用滴灌、微灌、地下灌溉4、建筑内节水节水卫生洁具(9)建筑资源和材料优化1、低污染材料: 健康选材2、本地选材;供材选项目建设地500公里范围内3、建筑施工垃圾管理:重复利用建筑材料4、材料的选择:石材、竹木。

瓦砾废弃红砖做装饰(10)室内环境质量优化1、风:对风管实行保护,减少污染,定期更换过滤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2、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减弱室内背景噪声3、光:如绿色照明4、热:采用国标,节能、湿度温度可调节3.综合评估一座好的自然博物馆建筑,不仅应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外观,还应该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特色,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久目标,使建筑的各项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实现。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运用多种建筑节能技术,使其成为现代化的节能建筑。

例如建筑外墙围护体系采用节能幕墙、绿化隔热外墙和生态绿化屋面,运用多种形式的主被式外遮阳体系;结合建筑采光玻璃及太阳能顶棚,以满足透光和遮阳的双重需要,实现太阳能的利用和建筑设计的一体化;通过合理利用自然通风技术,排除二氧化碳等室内污染气体,在冷热交换的过度季节,利用室外新风,以排除室内余热,提供良好的室内温热环境等等。

梅纳拉商厦——杨经文1.项目概况梅纳拉商厦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是一座高15层,面积为10340平方米的办公楼。

建筑师为汉沙和杨经文。

设计者在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采取了双气候的处理手法,使之成为适应热带气候环境的低耗能建筑。

植物栽培在楼上向内凹的平台上,螺旋式上升,创造了一个遮阳且富含氧的环境。

考虑到将来可能安装太阳能电池,遮阳顶提供了一个圆盘环状的空间,被一个由钢和铝合金构成的棚架遮盖着。

梅纳拉商厦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复杂的气候“过滤器”的写字楼建筑在设计、研究和发展方向上的风采。

杨经文简介:杨经文,194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曾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切尔滕纳姆大学学习,而后到剑桥进修。

1975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他对热带城市建筑可持续性的研究和成果,真正反映出当代建筑师对城市类型建筑生态问题的理性思考。

他所设计和建筑设计中运用的生物气候优先和低能源耗费原则,极大程度地利用了城市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并尽可能地减少了建成环境对周边生态要素产生的到作用。

这一努力为其所在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环境的协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尽管他的方法和具体的建筑设计原则有特定的地域性,是特别针对当地所处的湿热气候提出的,但是他的建筑可持续性思想却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2.建筑节能设计(1)绿色植物遮阳设计螺旋上升的植物:立面和空中庭院中的植物,从楼的一侧护坡开始,沿着建筑表面螺旋上升。

种植在楼上向内凹的平台上,这些中庭引导凉爽空气流穿过建筑的过渡空间,创造了一个遮阳且富含氧的环境。

建筑使用自动化系统的排列,通过设备和调节空气的植物来减少能量消耗。

(2)可调节遮阳板设计受日晒较多的东、西朝向的窗户都装有铝制散热片和遮阳板。

而南北向采用镀膜玻璃窗以获取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柔和的光线。

协调了通风采光与节能的关系。

每层办公室都有阳台,也有推拉式落地玻璃门,来控制自然通风的范围。

电梯间、楼梯间和卫生间都使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照射,电梯间无需增压防火。

(3)自然通风设计凹空间和空中庭院:在建筑受热的一侧,设置内凹的空间来遮阳,可以采用的形式有凹入的窗子,阳台和小尺度的空中庭院。

除了遮荫,这些院子应设通高的玻璃门使办公人员随意出入,领略建筑周围的自然景观,这些空间的功能灵活多样,可作为避难处、绿化平台,允许将来增建洗手间或厨房。

(4)建筑采光优化窗户的处理时建筑热环境,光环境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商厦将日晒较多的东西朝向的窗户装上铝合金遮阳百叶,以控制光线的射入,南北方向采用镀膜玻璃以获取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柔和的光线。

为避免入射造成的不适,办公室被置于楼的正中,保证其良好的自然采光。

3.综合评估梅纳拉商厦融合了杨经文的生物气候理论观念,是生态的,环保的、节能的典范。

同时也给了对于生态概念和技术的理解和把握。

虽然这是众多实例中的一个,但从中可以较为系统清晰地看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并应明确,生物气候学是一种方法论,是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出来的设计指导思想,应灵活的因地因时因气候而应用。

他的应用获得了建筑低能耗、地能源费,对我国目前的国情是经济可行的。

故通过对生物气候学方法的研究学习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去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加利福尼亚科学研究中心1.项目概况该项目由著名建筑设计师皮亚诺主持设计,项目总面积410000平方尺,其公共空间有10万平方尺。

有了新的研究中心,我们创造了一个视觉和功能上与自然环境相容的博物馆,如同举起一块公园,并放下一座建筑。

新的加州科学院设有八个科研部门和拥有20多万标本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水族馆和天文馆。

设计结合科学院的十二幢楼宇的原始阵列,建立一个单一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将视觉和研究的重点放在自然世界。

天文馆和热带雨林馆的两个穹顶形成了绿色屋面。

屋面景观种植为加利福尼亚当地植物,不需要特殊的照顾和水,并吸引了当地物种来聚集。

因此,屋面不是全部面向参观者,游客们只能穿过其上的一条小径。

建筑由一个带太阳能电池板的外罩提供了遮蔽。

2.建筑节能设计(1)热和湿度控制1、热辐射地板降低5—10%的能耗。

2、热回收系统将获取并利用设备产生的热量。

3、种植屋面给建筑提供了超级隔热层,降低了空调能耗。

4、高性能玻璃将在整个建筑中使用,降低标准程度的热吸收和冷负荷。

5、反渗透潮湿系统将被用来使收藏品保持恒定的湿度,降低95%的湿度能源消耗。

(2)自然通风的利用建筑通风的目的是提供人们健康所需的新鲜空气,带走室内的热量和水分。

现代人类对自然通风的利用已不在于像以前一样的开窗开门通风,而是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来实现。

如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建筑构造、太阳辐射、气候等,来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

在建筑构造上,通过中庭、双层幕墙、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波状起伏的屋面轮廓会引凉风进入建筑中心广场。

穹顶上的屋面天窗自动开闭来通风散热。

天窗有意识的开在使自然光能达到活热带雨林和珊瑚礁的位置.电动窗自动开合以让冷空气进入建筑。

可开启窗同样在职员办公室也使用了。

风压通风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在朝向、平面、剖面和引风导风构造等方面设计,营造各建筑前后较大压差,引风入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