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物理知识归纳Word

建筑物理主讲:陈誉文指导师:马瑞华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内容结构传热传湿防潮保温节能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传热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热湿环境——室内、室外一、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二、评价方法和标准:一般以室内温度做指标;严寒地区冬季室内基准设计温度 18、托幼20。
夏季一般26-28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案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对流与辐射一、对流产生的原因 1)温度相同的流体,因某一部分受热或冷却产生温差,形成对流——自然对流 2)受外力(如风吹、泵压等),迫使流体产生对流——受破对流二、辐射物体本身发出电磁波,对别的物体产生辐射;辐射能力越小,吸收能力越小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案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传热应用一、平壁的稳定传热即建筑整个构成(顶、地、壁)的传热二、周期性不稳定传热外界热作用随时间变化时,维护结构内部温度和热流量也变化,即为不稳定传热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案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建筑保温与节能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常用保温材料与构造类型一、材料:聚苯板、挤塑聚苯板、胶粉聚苯颗粒——常作外保温材料二、加气混凝土切块自保温 1)涂料面层——涂料、砂浆、混凝土双面砌块、抗裂砂浆等 2)面砖面层——涂料、砂浆、混凝土砌块、砂浆、面砖粘结砂浆、面砖 3)屋面——结构层、找平层、隔气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面层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案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节能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绿色建筑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减排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维护结构传湿防潮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吸湿材料及特性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夏季结露及防护措施一、梅雨季节导致墙面发潮、地面淌水、衣物发霉、装修变形、闷热难耐等影响二、防止措施 1)架空层防结露——架空地板 2)空气层防结露——空气层防潮技术 3)材料层防结露——采用热容量小的材料装饰 4)呼吸防结露——利用多孔材料对水分吸附冷凝和呼吸作用 5)密闭防结露——暴雨来前室外温度骤升,紧闭门窗 6)通风防结露——室内外通风 7)空调防结露——空调器抽湿降温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案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建筑物里教材结合实例分析谢谢! Thank YOU。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docx

热工部分一、基本概念1•导热系数(2):反映了材料的导热能力。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厚度材料层两而温差为1K,在lh内通过2 of截面积的热量。
单位:(金属>非金属和液体〉气体)影响因素:1)材质;2)材料干密度(正);3)材料含湿量(正);4)温度(正)2 •对流换热系数(久):表示物体对流换热能力,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在lh内通过inf 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气流状况(是自然对流还是受迫对流);构件位置(是处于垂直的、水平的或是倾斜的);壁面状况(是有利于气流流动还是不利于流动);传热方向(由下而上(快)或是由上而下(慢))等主要影响因素。
3•辐射换热系数(乞):表示物体辐射换热能力。
数值上等于温差为1K,在lh内通过inf 截面积的热量。
影响因素:各物体的表面温度、发射和吸收辐射热的能力(E、T)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4•平壁的表面换热系数(匕、aj: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和辐射换热系数的和。
5•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反射系数、黑度Ph = — .r h =厶分别称为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
*黑度(£):灰体的全辐射本领与同温下绝对黑体的全辐射本领的比值。
对于任意特定波长,物体对辐射热的吸收系数在数值上与其黑度£是相等的。
这就是说,物体辐射能力愈大,它对外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愈大;反乙若辐射能力愈,则吸收能力也愈小。
6•材料蓄热系数(S):半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力广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单位为:W/ (m2・K)影响因素:谐波周期;材料基本物理指标入c、口等。
物理意义: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表面对谐波热作用的敏感程度。
7•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Y):材料层表面的热流波动振幅爲与表面温度波动振幅勺的比值。
8.热惰性指标:D = R』S称为厚度为x的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示围护结构在谐波热作用下反抗温度波动的能力。
当D>1.0时,Y = S;当D< 1 .0时,则材料层另侧表面的边界条件对表面温度的波动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此吋YHS。
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物理知识点建筑物理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涉及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热学、建筑声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理知识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建筑物理。
1.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梁、柱、墙等承重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建筑物理工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工程师需要对建筑结构的荷载、强度、刚度等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确保建筑物能够经受住各种外力的作用。
2.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结构、玻璃等材料。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材料的施工和检测,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
3. 建筑热学建筑热学是建筑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建筑物体内外的热传导、传热和保温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热学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合理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建筑声学建筑声学是建筑物理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建筑物体内外的声音传播和噪音控制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声学设计,包括吸声材料的选择、隔音结构的设计等,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和避免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结语建筑物理知识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热学和建筑声学等内容。
通过了解建筑物理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施工更加安全、绿色、舒适的建筑物,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希望本文介绍的建筑物理知识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
关于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蒸发散热量占25%-30%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
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降水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1)有效温度:ET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而提出的。
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3)预计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g/m3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物体的辐射特性: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非灰体;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黑体:能发生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一般建筑材料都可以看做灰体;11、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第二章1、一维传热:有一厚度为d的单层均质材料,当其宽度与高度的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时,则通过平壁的热流可视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2、一维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亦不会随时间变化;3:一维稳定传热特征:①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②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4、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5、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的总和;·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符号R,单位㎡·k/W 6、平壁的传热系数物理意义:在稳定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 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W/㎡·K7、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固体材料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间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8、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的方法: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3设置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设置多个薄的空气间层;9、在有限空间内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10、当间层厚度较薄时,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干扰,此时气流速度虽小,但形成局部环流而使边界层减薄;当厚度增大时,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越来越小,气流速度也随着增大,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开敞空间中沿垂直面壁所产生的自然对流状况相似;11、在水平间层中,当热面在上方时,间层内可视为不存在对流;当热面在下方时,热气流的上升和冷气流的下沉相互交替形成自然对流,这时自然对流换热最强;11、通过间层的辐射换热量,与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性能和间层的平均温度有关;1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采暖建筑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W/㎡;由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和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空气调节耗热量两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建筑物内部得热;13、平壁在谐波作用下的传热特征:①室外温度和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同一周期的谐波动;②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振幅逐渐减小,温度波动的衰减;③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迟,温度波动的相位延迟,亦出现最高温度的时刻向后推迟;14总衰减度:把室外温度振幅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动穿透衰减度,简称为总衰减度;16、S材料的蓄热系数:把某一均质半无限大壁体一侧受到谐波作用时,迎波面上接收的热流波幅Aq与该表面的温度波幅Ao之比;17、材料的蓄热系数是说明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反应的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18、材料的热惰性指标:是表征材料层或围护结构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对温度波衰减快慢的无量纲指标,也就是说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它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 19、组成维护结构的材料层热惰性指标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的衰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20、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在周期热作用下,物体表面温度升高或降低1K时,在1h 内1㎡表面积贮存或释放的能量W/㎡·K21、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①材料的蓄热系数②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22、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当量高温;psI/αe·通常情况下,屋顶和西东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θi,max应满足θi,max=te,max 23、隔热设计指标就是围护结构的隔热应当控制到什么程度;第三章1、建筑保温与节能设计策略1)充分利用太阳能2)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3)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4)房间具有良好的热工特性、建筑具有整体保温和蓄热能力5)建筑保温系统科学、节点构造设计合理6)建筑物具有舒适,高效的供热系统可不写2、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节能的方法1)建筑保温与最小传热阻法按稳定传热的理论,传热阻便成为外墙和屋顶保温性能优劣的特征指标,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则成为确定其合理的传热阻;2)建筑节能与传热系数限值法3)建筑能耗控制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3、地面对人体舒适感及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厚度约为3~4mm的面层材料;4、根据采暖房屋地面及土地的温度分布图,将地面划分为周边地面和非周边地面;5、周边地面是指据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其他地面均为非周边地面;6、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密度和湿度1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2湿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3保温材料的选择7、保温构造的类型1单设保温层2封闭空气间层3保温与承重相结合4混合型构造8、单设保温层复合构造的形式和特点1)使外墙或屋顶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2)由于承重层材料的热容量一般都远大于保温层,所以,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3)外保温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是十分有利的,但具体效果则要看环境气候、材料及防水层位置等实际条件;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表面局部结露;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首先,在基本上不影响住户生活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施工;其次,采用外保温加强墙体,不会占用室内的使用面积;9、外窗与透明幕墙结构的保温与节能措施1)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2)提高窗框保温性能3)改善玻璃的保温能力4)合理选择窗户类型5)增加空气间层数量6)控制窗墙面积比第四章1、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表征,该曲线是根据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气温固定为某一值下测得的平衡吸湿湿度绘制而成;当材料试件与某一状态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湿度的空气处于热湿平衡时,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的空气温度一直热平衡,试件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湿平衡,这时的材料湿度称为平衡湿度;2、围护结构中水分转移的原因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度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起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3、水蒸气渗透系数:1m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1h内通过1㎡面积渗透的水蒸汽量;用μ表示,单位㎡·h·Pa/g4、水蒸气渗透阻: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面积渗透1g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用H表示,单位g /m·h·Pa5、内部冷凝的检验步骤参考笔记所记,答案不对1确定水蒸气分压力Pi和Pe,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P“分布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和相对平均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ti、te确定各层温度,做出相应的饱和水分压力“Ps“的分布线3根据“P“线和”Ps“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相交冷凝,不相交则不冷凝;6、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的措施1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2设置隔气层3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4冷侧设置密闭空气间层7、夏季结露的成因夏季结露是建筑中的一种大强度的迟疑凝结现象;1)室外空气温度高、湿度大,空气饱和或者接近饱和;2)室内某些表面热惰性大,使其温度低于室外空气露点温度;3)室外高温高湿空气与室内物体低温表面发生接触;8、防止夏季结露的措施1架空层结露2空气层防结露3材料层防结露4呼吸防结露5密闭防结露6通风防结露7空调防结露第五章1.建筑防热的主要内容:在城市规划中,正确地选择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的朝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适宜有效的维护结构隔热方案;采用合理的窗户遮阳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注意建筑环境的绿化等以创造舒适的室内生活、工作环境;2.室内过热的原因:1.围护结构向室内的传热2.透进的太阳辐射热3.通风带入的热量4.室内产生的余热3.防热的被动式措施:1.减弱室外的热作用2.外围护结构的隔热3.房间的自然通风和电扇调风4.窗口遮阳5.利用自然能4.防热的主动式措施:1.机械通风降温2.空调设备降温5.外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的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隔热的重点在屋面,其次是西墙和东墙;6.遮阳的方式分四种: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7.外遮阳系数:透过有外遮阳构造的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透过没有外遮阳构造的相同外窗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8.遮阳设施遮挡设计的有关因素:1.遮阳的版面组合与构造2.遮阳板的安装位置3.材料与颜色9.风向投射角:将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的法线交角10.为了更好地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正确选择建筑的朝向和间距,合理地布置建筑群,选择合理的建筑平剖面形式;合理地确定考口面积和位置、门窗的装置方法和通风的构造措施;11.建筑平面形式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1.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的布置;2.正确选择平面的综合形式,主要使用漏空隔断、屏门、推窗、隔窗、旋窗等;在屋顶上设置撑开式或拉动式天窗扇,水平或垂直翻转的老虎窗等,都可以起导风、通风的作用;3.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4.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畅、分布均匀;5.引进门窗及其他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调节风量、风速等;12.自然能源分为:太阳辐射能、有效长波辐射能、夜间对流、水的蒸发能、地冷能13.自然能源利用方式:太阳能降温、长波辐射降温、对流降温夜间通风、地冷空调、被动蒸发降温14.空调建筑节能设计:1.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准2.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型3.改善和强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4.隔热和遮阳5.空调房间热环境的联动控制自然通风、电扇调风、空调器降温第六章1、日照就是物体表面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2、日照时数是表示太阳照射的时数;3、日照率是实际日照时数与同时间内如年、月、日的最大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5、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射线与地平面正南线所夹的角;6、赤纬角:即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所夹的圆心角;7、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1)赤纬角,它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2)时角,它表明时间的变化3)地理纬度,它表明观察点所在地方的差异8、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纬角为0;夏至时,太阳直射北纬23°27′,切过北极圈,赤纬角为﹢23°27′;冬至时,太阳直射南纬23°27′,切过南极圈,赤纬角为—23°27′; 9、日出、日落,太阳高度角为零,中午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位于正南;10、太阳方位角以正南为0,下午为正,上午为负;9、地方时与标准时To=Tm+4Lo-Lm。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

建筑物理重点知识一、概述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环境中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建筑热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筑热学重点知识1. 传热方式:导热、对流、辐射是三种主要的传热方式。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直接的热传递;对流是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过程中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2.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表示材料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对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保温性能越差。
3. 隔热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传递,需要进行隔热设计。
常见的隔热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热层、采用高反射材料等。
三、建筑光学重点知识1. 光的性质:光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性质。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光的性质对室内光线分布、采光效果等具有重要影响。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例如,利用镜面反射可以增强室内的光线效果,利用玻璃的折射可以创造出梦幻般的光影效果。
3. 采光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提高室内光线的质量和舒适度。
常见的采光设计方法包括设置天窗、利用窗户等。
四、建筑声学重点知识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的。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距离,以避免噪音干扰和回声等问题。
2. 吸声材料:吸声材料可以吸收声音的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和传播。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吸声材料来改善室内音质和减少噪音干扰。
3. 隔声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室内外的声音传递,需要进行隔声设计。
常见的隔声设计方法包括设置隔声墙、采用隔声门窗等。
五、总结建筑物理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环境的各个方面。
掌握建筑物理的重点知识,对于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物理知识点总结

建筑物理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光所形成的照度与同一时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之比。
2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用a表示,等于入射声能减去反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
3哈斯效应:直达声达到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会加强直达声,直达声到达后50MS后到达的强反射声会产生回声。
4半直接型灯具:灯具光通量在下半空间所占的比例不小于百分之六十,在上半空间所占的比例不大于百分之四十。
5利用系数光源实际投射到工作面上的有效光通量和全部灯的额定光通量之比。
6二次反射眩光:大概观众本身或室内其他物体的亮度高于展品表面亮度,观众在画面上看到本人或物体的反射形象,干扰看清物品。
7色温:当一个光源的颜色与完全辐射体(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发出的光色相同时,完全辐射体(黑体)的温度就叫此光源的色温,用TC表示,单位K(绝对温度)色温低,光源呈暖色调,色温高光源呈冷色调。
8简并现象:当不同共振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出现共振频率的重叠,称为“简并”9倍频程: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方式经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而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当=1时,f1=2fi称为一个倍频程。
10隔声的质量定律:对于单层匀质密实墙体,墙体越重,空气声隔声效果越好。
1,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
2,频率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
11韦伯定律:能察觉到的光刺激变化同刺激水平的比值是一常数关系12波阵面:声波从声源发出,在某一介质内按一定方向传播,在某一时间到达空间各点的包络面称为波阵面 13频谱:表示某种声音频率成分及其声压级组成情况的图形14频带:在通常的声学测量中,不是逐个测量声音的频率,而是将声音的频率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区段,成为“频带” 15等响曲线:以1000Hz连续纯音作基准,测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的纯音的各自声压级,构成一条曲线叫“等响曲线”16降噪系数”(NRC):把250,500,1000,2000Hz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取为0.05的整数倍)称为“降噪系数” 17混响过程:当声音达到稳态时,若声源突然停止发声,首先直达声消失,反射声将继续下去,每反射一次,声能被吸收一部分,室内声能密度逐渐减弱,直到完全消失。
建筑物理重点

建筑物理重点1.1P25水平面上太阳直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
P26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P28风特性的两个要素是风向与风速。
风向与风速(m/s)通常用风玫瑰图直观的去反映。
2.2P36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辐射三种。
P37导热系数的物理概念:导热系数λ值反映了壁体材料的导热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当材料层单位厚度的温度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m2表面积的热量。
绝热材料:工程上常把λ值小于0.3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1.3P68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一定温度及大气压下,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汽量的比值。
P73建筑保温的途径(5条):1.建筑体型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
2.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
3.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
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
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P85保温材料按材质的构造分为多孔的,板块状,松散的;从化学角度分为有机和无机的。
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可分为:保温、承重合二为一(自保温)构造;保温层、结构层复合构造;单一轻质保温构造三种。
复合构造:内保温、外保温以及夹芯保温三种方式。
内保温指保温层在承重层内部。
特点:保温材料不受室外气候因素的影响,无需特殊的防护;且在间歇使用的建筑空间如影剧院观众厅、体育馆等,室内供热时温度上升的快;但对间歇采暖的居室等连续使用的建筑空间则热稳定性不足,且极易在围护结构内部产生凝结水,影响保温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外保温指保温层在承重层外侧。
特点:当供热不均匀时,围护结构内表面与室内气温不致急剧下降,房间热稳定性较好;其次,对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凝结水和防止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内表面局部凝结都有利;再次,保温层处于结构层外侧,有效的保护了主体结构,尤其是降低了主体结构内部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最后,施工时对室内使用状况影响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热压形成风的条件是温差、高差
建筑光学
第一章: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1.眼睛构造:(1)瞳孔(2)水晶体(3)视网膜(4)感光细胞
2.人眼的视觉特点:(1)椎体细胞在明亮的环境下对色觉和视觉敏锐度起决定作用,
它能分辨出物体的颜色和细部,并对环境的明暗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
6.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1)屋顶隔热: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少当量温度;增大热阻与热惰性;通风隔热屋顶;水隔热屋顶;种植隔热屋顶。
2)墙体隔热:砌块;钢筋混凝土大板,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复合大板;
7.自然通风的原理:由于开口处(门、窗、过道)存在着空气的压力差产生的空气流动。
8.产生压力差的原因:风压作用,热压作用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5.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380——780nm.
6.普尔钦效应:在不同的光亮条件下,人眼感受性不同的现象。
7.反射、吸收和透射光通量与人射光通量之比,分别称为光反射比、光吸收比和光透射比。
8.规则反射: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表面的法线处于同一平面。玻璃镜、很光滑的金属表面
发光效率:单位辐射通量产生的光通量。
发光强度:光源在空间的光通量分布状况,就是光通量的空间分布密度。
照度:在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
照度与发光强度成正比,与距光源距离成反比。
亮度: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视网膜上物像的照度是和发光体在视线方向的投影面积Acosα成反比,以发光体朝视线方向的发光强度成正比。
7.导热系数:反映了整体材料的导热能力,在数值上等于:当材料层单位厚度的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m2表面积的热量。
8.传热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9.平壁的稳态传热 整个传热过程分为三个过程:平壁内表面吸热,平壁材料层导热,平壁外表面散热。Ko表示平壁的总传热能力。
10.蓄热系数:表示材料蓄热能力的大小。某一匀质半无限厚物体表面热流波动振幅与温度波动的比值。蓄热系数越大表示波动越小,热稳定性越好。也越迟钝。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
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
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
5)雾多、能见度差。
13.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50~60%
14.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
15.城市热环境的特征是:日辐射减少、高温化、干燥化、通风不良
11.防止和控制冷凝的措施
1)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
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层宜采用蓄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利用它蓄存的热量起调节作用,减少出现周期性冷凝的可能。
高湿房间:围护结构内表面采用不透水材料层,
在构造上采取措施将表面冷凝睡滴导流,并有组织地排除。
南方地区:地面应具有一定的热阻,减少地面对土层的传热量;地面表层材料的虚热系数要小;表面材料有一定的吸湿作用。
规则透射:如材料的两个表面彼此平行,则透过材料的光线方向和入射方向保持一致。
9.扩散反射和透射人
半透明材料使入射光线发生扩散透射,表面粗糙的不透明材料使人射光线发生扩散反射,将光线分散在更大的立体角范围内。
这类材料又可按它的扩散特性分为两种:漫射材料,混合反射与混合透射材料。
10.可见度就是人眼辨认物体存在或形状的难易程度。在室内应用时,以标准观
(2)对于保温效果好又有强度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难觅
第四章:建筑隔热与通风
1.建筑室内过热的原因
1)室外高温传入室内
2)太阳辐射热传入室内
3)长波辐射传入室内
4)通过维护结构传热
5)设备、生活产生余热
2.建筑防热的途径:
1)减弱室外热作用;
2)窗口遮阳;
3)围护结构的隔热与散热;
4)合理地组织自然通风;
1)保温、承重合二为一;
2)单设保温层;
3)复合构造(内,外,夹芯)
7.夏季组织通风的主要方式是风压通风。
8.窗的保温
1)提高窗的保温性能
2)控制开窗面积
3)提高窗的气密性,防止冷风渗透
4)提高窗户冬季太阳辐射得热
9.热桥保温
1)外墙交角保温
2)地面保温
热桥:在维护结构中,一般都有保温性能远低于主体部分的嵌入构件,如外墙体中的钢或者钢筋混凝土骨架,圈梁,板材中的肋等,这些构件或部位的热损失比相同面积主体部分的热损失多,他们的内表面温度也比主体部分低。
察条件下恰可感知的标准视标的对比或大小定义。在室外应用时,以人眼恰可看
到标准且标的距离定义,故常称为能见度。一个物体之所以能够被看见,它要有一定的亮度、大小和亮度对比,并且识别时间和眩光也会影响这种看清楚程度。
人们能看见的最低亮度(称“最低亮度阀”),仅103ash。
11.亮度对地即观看对象和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差异,差异愈大,可见度愈高。
18.相对湿度指一定温度及大气压下,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气量fmax的比值。
19.露点温度: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的温度
20.结露:由于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析出的现象称为冷凝。
第三章:建筑保温与节能
1、建筑保温的途径:
1)建筑体形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的总面积。
12.识别时间:眼睛观看物体时,只有当该物体发出足够的光能,形成一定刺激,才能产生视觉感觉。在一定条件下,亮度x时间=常数(邦森一罗斯科定律),也就是说,呈现时间越短,越需要更高的亮度才能引起视感觉。
9.水隔热的优缺点
优点:屋顶外表面温度大幅度下降,大大降低屋顶的内表面温度,大大减少了屋顶的传热量,蓄水深度增加,内表面温度最大值下降愈多
缺点:夜间不利于散热,增大屋顶静荷载,蓄水深度增加,荷载更大需要补充水,加重市政建设的负担
7.对于采暖房间,为了防潮,
①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②墙体外侧设保温层。③墙体内侧设隔汽层。
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
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
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
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吸收系数接近于1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量占45%-50%,
蒸发散热量占25%-30%
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2)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
3)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
4)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的不利影响。
5)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2.保温设计的依据: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最小传热阻:《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围护结构与单位面积的建造费用(初次投资的折旧费)与使用费用(由围护结构单位面积分摊的采暖运行费和设备折旧费)之和达到最小值时的传热阻。
热桥就是维护结构中热量容易通过的构件或部位。
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位低,极易产生表面结露的情况,从而出现墙面受损或霉变的现象。
措施:
外保温:外侧覆盖保温材料,热桥不明显
内保温和夹芯保温:内墙加强保温。
蒸汽渗透
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在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水蒸气分压力差,
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较高的一侧通过围护结构向较低一侧渗透扩散,这种现象称为蒸汽渗透。
n为温差修正系数:正在采暖工程设计中,经常会遇到采暖房间和不采暖房间相邻的情况。由于和不采暖房间相邻会加大该采暖房间的热损失。这部分负荷的正确计算,将对采暖设计的合理性起到一定的影响。在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中对这种情况下的耗热量作了用“温差修正系数a”来计算的规定,
6、围护结构保温构造形式:
5)尽量减少室内余热。
3.室外综合温度的定义
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综合效果的假想温度。
4.当量温度:太阳辐射当量
5.自然通风的组织:
1)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错列式、斜列式较行列式、周边式好
2)建筑的平面布置与剖面设计
3)门窗的位置与尺寸
4)门窗的开启方式
11.热惰性指标:表示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15.建筑传湿
湿空气的概念:凡是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就是湿空气。
湿空气的压力等于干空气的分压力和水蒸气的分压力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