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实训---报告书写CT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毕业实习16CT实习手册范文

医学影像毕业实习16CT实习手册范文

医学影像毕业实习16CT实习手册范文扫描又称扫描,是指利用各种不同的机器对人体进行扫描的过程。

CT扫描通过不同设备、不同的成像角度,可显示出人体内的各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而达到各种疾病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的目的。

CT扫描仪设备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

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图像质量,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它受扫描设备参数、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复杂病变的观察存在一定难度,这就给临床操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为了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及操作质量,培养操作人员学习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及独立工作能力,提高 CT扫描仪处理复杂病变能力及操作准确率及各种疾病诊断水平尤为重要,本班全体成员本着“勤能补拙、刻苦钻研地学习”等态度努力学习提高。

在此基础上不断积累提高。

一、注意事项1.准备工作:胸片检查前,准备好仪器,调试好软件,将病人平躺的姿势调整到最佳,打开胸片检查仪。

2.开始检查:患者进入检查仪后,应注意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一般情况下,将机器对准人体部位缓慢移动,以观察到周围的细微情况。

一般先扫描头部进行扫描,然后对整个身体进行检查。

3.注意事项: CT检查时为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如果对检查对象有过敏反应等现象,应暂停检查工作(如需进行全身检查时)。

4.注意事项:开机前应先按开机键进行检查操作(如进行全身扫描时),然后检查相机和头部是否正常工作(如拍摄时显示不清晰等)。

5.注意事项:在 X线机扫描的同时需要注意不要对病人腹部进行不必要地缝合等操作(如拍X线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并发症(如放射性核素照射等)二、扫描时间普通扫描时间:早晨8~9点,下午3~5点,上午8~9点,下午4~5点。

必要时可延长时间。

特殊情况:例如:心源性猝死、恶性胸痛。

需要观察患者是否有窒息的危险时,可适当延长扫描时间。

扫描过程中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告知医生。

常规扫描时间为:早晨8~9点。

CT实验实验报告

CT实验实验报告

CT实验教学实验报告物理071冯才杰07180120 摘要:通过实验,是我掌握CT成像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CT和医用CT的基本区别,了解数字化图像处理的方法,熟悉闪烁探测器和数据获取系统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熟悉(计算机)多道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CT、计算机引言:CT技术自从本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由于其在物质探测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医疗、工业、军事、地质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不断发生,爆炸物检测领域正在成为CT技术应用的一片新天地。

在这个特殊的市场中,CT技术不仅得到了应用,而且有了新的技术创新动力和市场驱动源泉。

国际上已有该类产品问世并投入实际运行,相关的政府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认证标准。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爆炸物检测领域的市场背景。

正文:实验过程:1.打开计算机,初始化系统软件。

2.调整样品的初始位置,手动调整水平和垂直方向。

3.双击CT图标,启动CT程序。

4.单击“初始化设置”键,在弹出的对话框里输入初始化参数(典型实验参数可设置如下:平移扫描总长50mm,平移扫描步长1mm,旋转扫描步长6度,垂直扫描总长8mm,垂直扫描步长4mm,扫描时间为20*(1/10)=2秒,旋转步进电机细分数是10,而平移步进电机的细分数为40,注意:步进电机的细分数是按照机械设备上盒子中的驱动器设置来调节的,最好由老师来确定,学生不需调节),在设置扫描时间和层数(垂直扫描总长/垂直扫描步长)时可参考在对话框右下角显示的时间。

单击“确定”按钮进行初始化。

5.选择菜单项里的“设置”项,单击“平移电机前进”,使平移步进电机移到初始位置(移到最靠近实验者的方向,直到碰到行程开关自动停止),鼠标单击“电机停止”确认步进电机停止。

6.打开控制机箱电源。

7.单击“开始采集”键,弹出采集对话框,在对话框里输入正确的信息,按“确定”键进行采集。

8.采集完一层保存数据。

9.单击“图像重建”按钮,弹出一个询问用户是否用本系统的图像重建模块的对话框,选择“是”进入图像重建。

CT诊断报告书写模板

CT诊断报告书写模板

颅脑CT诊断报告书写模板1、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各脑室、脑池大小形态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脑干未见异常。

颅骨内板下方未见明显局灶性高密度影,骨窗条件下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意见:1、颅内未见异常。

2、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2、左侧额部颅骨内板下方见一梭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颅骨内板与脑组织间隙增宽,脑白质塌陷,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见左侧额骨线性骨折,余颅内未见异常。

意见:1、左侧额部硬膜外血肿。

2、左侧额骨骨折。

3、左侧额部颅骨内板下方见一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Hu,密度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占位效应明显,同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条件下未见颅骨骨折,左侧额叶脑组织呈低密度改变,局部见少量斑点状高密度影,余颅内未见异常。

意见1、左侧额部硬膜下血肿。

2、左侧额叶脑挫裂伤。

4、双侧外侧裂池、大脑纵裂及小脑幕增宽呈高密度,脑室系统变小,脑沟变窄密度增高,中线结构居中,余未见异常。

意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5、双侧额颞骨颅骨内板下方见新月形低密度影,近于脑脊液密度,CT值为Hu,纵裂前部增宽,并与两侧额部低密度灶相连续,无/轻微占位效应,周围无脑水肿。

侧脑室形态大小正常,中线结构居中,骨窗条件下未见颅骨骨折,余未见异常。

意见:双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

6、左侧额叶见团块状高密度影,CT值Hu,边界清楚锐利,大小约为,周围可见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同侧侧脑室及三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及脑干未见异常。

意见:左侧额叶脑内血肿。

7、左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区/外囊区见肾形/不规则高密度病灶,大小约为,CT值Hu,病灶边界模糊,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轻微向对侧移位,其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

意见:左侧基底节区/丘脑/内囊区/外囊区脑出血。

8、左侧基底节区/颞叶/顶叶/额叶/枕叶内见一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大小约为,CT值Hu,病灶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中线结构向左/右移位,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液平。

(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作为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为期两个月的医学影像实习。

该实习旨在提供实践机会,让我能够亲身体验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和操作,并加深对医学影像学的理解。

二、实习目标。

1. 熟悉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2. 学习如何进行医学影像的拍摄、处理和解读;3. 掌握常见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 培养良好的医学影像学习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

1. 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X射线机、CT机、核磁共振仪等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设备的开机、校准、拍摄等步骤,并学会了如何调整设备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2. 医学影像的拍摄、处理和解读。

我参与了多个病例的医学影像拍摄工作,包括X射线、CT和核磁共振等。

通过与导师的指导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放置病人,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参数,并保证影像的质量。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医学影像软件进行影像处理和解读,以便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3.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医学影像学的原理和应用,我在实习期间学习了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解剖学、病理学和影像学的相关内容。

我还学会了如何阅读和解读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以及如何识别常见的疾病和异常。

四、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医学影像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和配合,如何正确操作医学影像设备,以及如何准确解读和分析医学影像。

此外,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病例的讨论和研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医学影像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影像师做好准备。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CT成像实验报告

CT成像实验报告

工业CT成像虚拟仿真实验报告学校:东华理工大学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学生姓名:陈冠桥班级:1620403Z 学号:201620040111 预习部分(30%)1. 本实验中CT的含义是什么?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检测2. 工业CT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与医用CT有什么区别?伽马射线穿透物质后能量有损失,通过对能量损失率来进行断层成像。

与医用CT的区别有:1、医用CT射线能量更低。

2、在断层扫描的过程中,放射源进行平移和旋转。

3. 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用四个字概括为:光电效应。

闪烁晶体吸收射线能量后被激发分子在退激的过程中发射出荧光光子。

荧光光子的量与射线能量成正比。

荧光光子到达光电倍增管的阴极后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光电子经过逐级倍增后在阳极输出电脉冲光电倍增管输出的脉冲幅度与入射γ射线的能量成正比输出的脉冲个数与入射γ射线的强度成正比。

4. 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输入信号经ADC,DSP 处理后,由RS232,USB 通讯接口与计算机联机,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5. 结合本实验,谈谈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区别与联系。

真实实验过程中人体可能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虚拟实验更为安全。

但虚拟实验的原理与实际几乎完全相同。

能够很好地反映ct成像的真实情况。

实验报告部分(70%)一、实验目的1、掌握CT成像实验的基本原理2、熟悉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数据获取电子学系统的基本结构3、了解数字化图像处理的方法及其数据处理过程4、熟悉(计算机)多道分析器的使用方法5、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CT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二、实验原理CT成像,意为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检测。

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机械扫描,然后将扫描所得到的数据带入建立的数学模型中,得出具体图像。

e-ud,其中u为吸收系数,d为射线经根据物质能γ射线能量的吸收规律:I=I过的距离,对于不同的物质u不一样。

根据这个原理,把需要扫描的物体划分成很多个小块,每个小块的u为包含各种物质的u的平均值。

(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

实习单位,某某医院影像科。

实习内容:
在某某医院影像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放射科、超声科
和核磁共振科的工作。

在放射科,我学习了X光、CT和DSA等常见影像检查的
操作和解读,掌握了基本的影像诊断技能。

在超声科,我学习了超声检查的操作方法和常见病例的诊断特点,对于肝、胆、胰、肾等腹部器官的超声检查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核磁共振科,我学习了核磁共振影像的获取和解读,了解了其在神经、骨骼和软组织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实习收获:
通过两个月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医学影像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
操作能力和临床诊断水平。

在实习期间,我还有幸观摩了一些临床病例的诊断过程,深刻体会到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和一些资深的影像医师进行了交流,他们不仅传授了我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对我的工作进行了指导和评价,让我受益匪浅。

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医学影像实习,我对医学影像诊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未来
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影像医师而努力奋斗。

感谢某某医院影像科的各位老师和同事,在实习期间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让我收获满满,收获颇丰。

医学影像诊断的实训报告

医学影像诊断的实训报告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水平,本人在2023年10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医学影像诊断实训。

通过实训,我对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常见疾病诊断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训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医学影像诊断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1)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了解X射线、CT、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的物理原理和成像机制。

(2)影像诊断基本流程:熟悉影像诊断的预约、检查、阅片、诊断、报告等环节。

(3)常见疾病影像诊断: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2. 实践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实践操作:(1)影像设备操作:学习操作X射线、CT、MRI、超声等影像设备,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流程。

(2)影像图像处理: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影像图像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翻转等操作。

(3)阅片与诊断: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临床提供的影像图像进行阅片,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诊断。

3. 病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病例分析:(1)病例收集:收集临床提供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检查结果、影像图像等。

(2)病例讨论:与导师及同事一起讨论病例,分析影像图像,确定诊断。

(3)诊断报告撰写:根据病例讨论结果,撰写诊断报告,包括病史、影像学表现、诊断结论等。

1. 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水平:通过实训,我对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常见疾病诊断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医学影像诊断水平。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导师、同事共同参与病例讨论,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丰富了临床实践经验:通过参与实际病例分析,我对临床医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实训总结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医学影像诊断能力。

2. 注重细节:在实训过程中,我注重细节,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例,力求提高诊断准确率。

(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医学影像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医学影像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

实习地点,XX医院影像科。

实习内容:在XX医院影像科的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放射科、超声科和核磁共振科的工作。

在放射科,我学习了X光、CT和DSA等影像学检查的操作流程,掌握了放射科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范。

在超声科,我跟随老师学习了超声检查的技术要点,包括常见器官的超声检查方法和解剖结构特点。

在核磁共振科,我学习了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了解了不同脑部疾病的核磁共振表现。

实习收获: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深刻理解了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也对医学影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医学影像技术对于患者诊疗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未来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的决心。

实习收获: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深刻理解了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也对医学影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医学影像技术对于患者诊疗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未来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的决心。

总结:这次实习让我对医学影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的诊疗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XX医院影像科的老师们在实习期间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收获满满,收获良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