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A.3% B.6% C.6.2% D.3。

2%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B.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答案】 1.A 2。

C【解析】第1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坐标图。

第2题,近三十年来该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3~5题。

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②广西、湖南③湖南、贵州④江西、福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③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D 4.A 5.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内容即可作答。

第4题,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相对缺乏、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比较利益的推拉作用下,四川成为人口迁移流动大潮中的领头羊,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第5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一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图示期间,④时期之前人口净迁移始终为正值,迁移人口数量一直增加,④时期迁移人口数量最多;
②时期之前,人口自然增长出现波动,基本稳定,②--④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自然增长人口不断增
加;所以到④时期,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的人口数量都达到最多,所以D项正确。故选D。
大战”主要是由抢劳动力转为抢人才,与老龄化关系不大;二线城市“抢人才”说明一二线城市对人才的需
求都依然强健,故选项D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北上广深在春节期间仍然以人口流出为主,加之节假日期间可能使得北上广深大
城市的大量基层服务人员返乡或外出,从而导致城市服务压力加大;会使春节期间生活消费支出有所增加,
不太适合人们居住,而热带地区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相对凉爽,适宜人们居住,C正确。北冰洋地区气候
寒冷,但北冰洋沿岸地区有因纽特人定居,并不是无人定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
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D正确,
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2)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巨大吸引力。现阶段,随着经
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工资水平、生活水平一般较高等。国家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合题意。把图中三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量相加得出,2012年~2017年间每年增加的人口约600~800万,数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平坦;地处我国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水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地区位于内陆,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所以我国人口东多西少;民族分布、国家政策、宗教信仰对我国总体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较小,故A、C、D 错误,该题选B。

2.【答案】B【解析】浦东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开发浦东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会促进人口向东迁移,故A 错误;实施西部大开发会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促使人口向西部迁移,故B 正确;东北工业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振兴东北工业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会促进人口向东迁移,故C 错误;长江沿岸经济带既包括东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也包括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所以发展长江沿岸经济带对人口的东西迁移影响不大,可能会促进人口从南、北方迁往长江沿岸地区,故D 错误。

所以该题选B。

3.【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故判断P 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时的最佳人口规模,P′为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的最佳人口规模。

故选C。

4.【答案】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故选D。

5.【答案】C【解析】虽然县镇的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A 错误;虽然农村的基础设施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B 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高昂的生活成本可能导致农民工回流,C 正确;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不是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D 错误。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测试——人口的变化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1.1999年10月12日被___定为()。

A。

50亿人口日B。

60亿人口日C。

70亿人口日D。

80亿人口日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

A。

人口出生率B。

人口死亡率C。

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生育率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B。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相同C。

19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D。

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平衡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

请读图1回答4~5题。

4.(图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93%B。

23%C。

13%D。

60%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根据图2回答下列6~7题6.(图2)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

印度B。

新加坡C。

美国D。

德国7.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①B。

②C。

③D。

④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

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C。

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D。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9.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

原始型B。

传统型C。

现代型D。

以上都不是10.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不适宜人类居住,故C 项正确。

2.【答案】A【解析】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项正确。

3.【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乙为山西省,丙为广东省,根据人口密度可知,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山西省。

广东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山西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4.【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巴西。

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人口稀少;北部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5.【答案】D【解析】南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D 项正确。

6.【答案】A【解析】北部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A 项正确。

7.【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

读图可知,1953 年以来,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距绝对均衡线越来越远,说明山东省1953 年以来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A 项错误,C 项正确;1953 年,60%土地集中约48%人口,1982 年,60%土地集中约46%人口,2010 年,60%土地集中约42%人口,D 项错误;并不是极度集中,B 项错误。

8.【答案】D【解析】根据上题结论,山东省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主要是由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化,D 项正确;气候和资源随着年份变化小,B、C 两项错误;环境目前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弱,还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A 项错误。

9.【答案】C【解析】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发展历史较悠久,经济相对发达。

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完整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完整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 B.acd C.abd D.bcd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b C.c D.d1~2.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图表的判读和分析能力。

a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明显较大,可能是类似于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地区的阳光地带迁移所致;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d图中的劳动人口中的男性比重都明显较大,也说明人口迁移对这些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影响较大。

第2题,考查人口构成与城市功能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知识重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比重,可推测可能是由于年轻人为求学而迁移到该地,反映了当地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答案 1.C 2.B读下图,回答3~6题。

图甲图乙3.图甲中①所示国家与图乙中a~d所在国家相符的是() A.a B.b C.c D.d4.图甲中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是()A.①B.②C.③D.④5.关于图乙中c国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B.自然增长率为负值C.目前人口以迁出为主D.目前死亡率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与经济落后有关6.目前图乙中d国人口增长模式为()A.“高高低”模式B.过渡模式中高增长阶段C.“三低”模式D.过渡模式中增长下降阶段3~6.解析据图中坐标可以判断甲图中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的过渡模式;②为较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负增长情况;③为“三低”模式;④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负增长情况。

由此可以判断①所示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③为发达国家。

根据图乙中经纬网可判断出a为印度,b为美国,c为德国,d 为日本。

人教版2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1)

人教版2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1)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原因,应该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去综合考虑。

2.【答案】B【解析】要想缩小地区间的人口密度差异,无论是提高人口出生率还是进行移民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经济发展上进行努力。

3.【答案】B【解析】根据轮廓可判断A 处是欧洲,B 处是南亚,C 处是东亚和东南亚。

南亚成为人类大陆,即说明其人口分布稠密,这与其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

4.【答案】C【解析】从位置上看,D 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成为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而在此区域内人口稠密。

5.【答案】B【解析】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显著。

另外,历史、宗教、习俗等因素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6.【答案】C【解析】海拔越高,人口密度越小;湿润地区人口密度大。

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考点】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7.【答案】B【解析】图中A 点海拔接近4 000 米,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区;E 点降水量小,应位于西北地区,可能为塔克拉玛干沙漠;C 点海拔低,应位于东部沿海地区;D 点降水量大,人口密度高,应位于南方沿海地区。

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

8.【答案】C【解析】从图中信息看,箭头B 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来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9.【答案】A【解析】箭头A 代表的是国内人口迁移,目前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10.【答案】A【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曲线在2010~2011 年斜率最陡,由此可判断该时段我国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最显著。

11.【答案】B【解析】人口出生率对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无明显影响;外出农民工户籍转变成城市居民户籍极少,不是影响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近年来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导致跨省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对农民工劳动技能要求提高,农民工因劳动技能低,外出就业困难,使外出农民工增量减小。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和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和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典型例题:1、关于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现代型”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均属于“传统型” C、我国各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已进入“现代型” D、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皆为“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同时还受到各国、各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影响。

解析:,但像韩国、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也还存在着地区差异。

从总体上讲,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速度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到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现代型”。

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其他国家或较快,目前某些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低出生、低增长的“现代型”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人口再生产类型还属于“传统型”A答案:2、读下面“建国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图,回答:)万人动人口(流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口迁移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193年19881984801919701960195419年人口迁移数量增加1960;1958—①1954—1960年为时期,其中,1954—1958年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

较大的原因是。

年为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②1961—1976。

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1984③1977—年为原移的阶阶段,试从改革开放角度分析这一段人口迁长口1984④年以后,我国人迁移进入迅猛增。

因。

80(2)年代以前,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束缚在农村的原因是什么?(3)以农村向城市迁移为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各有何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对迁入地的影响(4)展望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向,如何使我国人口迁移适应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别和城乡差别的需要,请发表你的见解:。

本图通过流动人口增长数量的曲线图展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四个阶段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3% B.6% C.% D.%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B.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答案】【解析】第1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坐标图。

第2题,近三十年来该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3~5题。

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②广西、湖南③湖南、贵州④江西、福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③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内容即可作答。

第4题,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相对缺乏、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比较利益的推拉作用下,四川成为人口迁移流动大潮中的领头羊,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第5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6~8题。

6.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7.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B.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8.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甲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为“高高低”的模式,属于原始型。

第7题,乙国人口增长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第8题,图中四国,丁国人口增长属于现代型,即符合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回答9~10题。

9.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 B.acd C.abd D.bcd10.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d【答案】【解析】本组题综合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第9题,可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四幅示意图中只有c图年龄、性别结构较为合理,说明受人口迁移影响较小,排除c图,所以选C项。

第10题,b图中处于受教育年龄段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说明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2011·四川)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左右。

据此回答11~12题。

1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1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答案】【解析】由图中数据分析,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常住人口减少,主要原因是西部经济相对落后,部分人口向东部迁出。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计算可知增长幅度低于50%。

(2012·广州高一质检)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回答13~14题。

13.对2010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 )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B.国际劳工会大量输出C.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14.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 )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动力的大量输入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答案】【解析】本题组以人口结构中劳动适龄人口的变化图考查人口增长过程中的现象与成因。

第13题,从图中可知2010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这与我国较早实施计划生育有关。

第14题,这会使当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长远看会形成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其他后果,短期内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完成15~16题。

是(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6.据表格判断,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海洋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答案】【解析】第15题,表格反映了气候与人口合理容量、合理人口密度的关系。

第16题,一般在进行人口容量测算时主要依据一两种重要的资源状况进行。

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茂密、气候湿热,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从表格中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为亿,合理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千米,而热带雨林气候区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两个值。

(2012·靖江学业水平模拟)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7~18题。

17.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8.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在外来移民人口中,占比例最高的是20~50岁的青壮年,其次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重最低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以外来移民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18题,外来移民人口中,比重最大的集中在20~50岁,属于劳动人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由2009的67亿上升到70亿。

结合下图分析回答19~20题。

19.全球人口在2年间将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各国B.西半球各国C.欠发达地区D.发达地区【答案】C【解析】从统计图表中可知,发展中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20.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A.中国、日本B.科威特、德国C.尼日利亚、墨西哥D.埃及、印度尼西亚【答案】B【解析】科威特是石油输出国,外来劳务工人多;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故政府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吸引高素质人才移民德国。

图甲为某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大体与乙图的________相似( )A.①B.②C.③D.④22.根据甲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D.减少劳务输出人员的数量【答案】【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统计图的阅读分析能力及对人口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甲图中反映的是该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人口变动状况及将来的变化趋势;②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目前已达较低水平;③乙图中提供了四种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据甲图的人口变动准确断定该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

右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

读图分析回答23~25题。

23.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C B.B、DC.C、D D.A、D24.如果A、B、C、D各代表一个国家,则分别对应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B.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25.最有可能是美国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A.A B.B C.C D.D【答案】【解析】第23题,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者之和数值最大和最小的地区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

第24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和迁移特征来判断。

第25题,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但多年来人口迁移率为负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在缩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甲中分析,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图乙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各大洲人口增长状况,确定大洲和地区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答案】(1)人口总量越来越大(2)不发达地区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死亡率下降,但文化教育不发达(3)经济、文化、教育发达。

(4)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解析】第(1)题,从图中明显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在缩短,这主要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惯性起作用。

第(2)(3)题,经济、教育、医疗等原因是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4)题,要结合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状况判读。

27.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美国人口增加和人口平均寿命图。

材料二美国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

材料三美国人口来源比例图。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特点。

(2)我国某社区居民,对美国复杂的人种来源很感兴趣,但又缺乏了解,请你完成下表,运用所学知识,向他们作出解释。

断提高,人均寿命长;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为典型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