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两种电荷》导学案 (定稿)
《两种电荷》导学案(确定版)

1 / 115.1 两种电荷【课堂练习】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能__________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电荷,与玻璃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____电荷。
(记)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验电器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做成的。
(记)3、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带电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则甲、乙带________电荷,丙丁带________电荷(填“同种”或“异种”)。
甲4、如右上图所示,一段下端散开,整体呈中性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洗干燥的手握住,自上而下的捋几次后,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部分塑料带正电,另一部分塑料带负电,整个塑料绳仍是呈现电中性B 、整个塑料绳不会带电C 、只是因为摩擦生热,使塑料绳受热变形呈散乱状态D 、手与塑料绳间发生电荷转移,使每根塑料绳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散开5、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失去了电子;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6、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A 、人、大地、塑料B 、金属、油、橡胶C 、玻璃、油、陶瓷D 、大地、金属、盐水7、用绝缘线吊起三个小球,其中任何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 A 、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 、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C 、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D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8、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A 、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 、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 、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 、梳头时,头发的的毛囊会收缩 9、如下图所示,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金属棒将两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
第一节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2.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 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学习重点: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习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1、阅读课本“两种电荷”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认为物体带了电荷?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带上电荷?举例说明。
2、阅读课本“原子及其结构”部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
3、独立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学生活动一:摩擦起电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
再多捋几次。
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
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学生活动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问题1、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15.1-1),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动?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2: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3: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学生活动三: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阅读课本33页“验电器”部分,试回答、讨论下面问题:问题1:验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原理)?问题2:用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为什么?问题3:用验电器能否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试一试,用验电器检验一下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哪根带有的电荷多?总结: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
两种电荷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两种电荷导学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荷的定义1.1 正电荷1.2 负电荷第二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1 同种电荷相互作用2.2 异种电荷相互作用第三章:静电现象3.1 静电产生原理3.2 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止第四章:电荷的守恒定律4.1 电荷守恒定律的定义4.2 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第五章:电荷的量子化5.1 电荷量子化的概念5.2 电荷量子化的实验证据教学过程:第一章:电荷的定义1.1 正电荷1.1.1 教师通过实验或故事引入正电荷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1.1.2 学生通过实验或故事,了解正电荷的定义和特点。
1.1.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正电荷的理解。
1.2 负电荷1.2.1 教师通过实验或故事引入负电荷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1.2.2 学生通过实验或故事,了解负电荷的定义和特点。
1.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负电荷的理解。
第二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1 同种电荷相互作用2.1.1 教师进行实验,展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现象。
2.1.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
2.1.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同种电荷相互作用的理解。
2.2 异种电荷相互作用2.2.1 教师进行实验,展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现象。
2.2.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
2.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异种电荷相互作用的理解。
第三章:静电现象3.1 静电产生原理3.1.1 教师介绍静电产生的原因和原理。
3.1.2 学生理解静电产生的原理。
3.2 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止3.2.1 教师介绍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止方法。
3.2.2 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止方法。
第四章:电荷的守恒定律4.1 电荷守恒定律的定义4.1.1 教师介绍电荷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附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目标】【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头发竖起来”视频。
让学生思考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儿来揭开这个谜底!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活动1: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归纳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活动2:实验1:首先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2: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3: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观察现象.实验4: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在捋的次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观察现象.归纳总结: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活动3:根据上面的学习,出示一个塑料棒,让学生交流、讨论,要想知道我手中的这个塑料棒是否带电,你有哪些方法来验证?归纳总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来判断。
(3)出示验电器,介绍也可以利用手中的这个工具----验电器来检验。
活动4:演示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的变化。
两种电荷导学案

课题:两种电荷课时:第1课时主备:马君霞审核:李红玲刘雪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学习重难点重点:1.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2.电荷量及单位。
难点: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导学预习:(阅读教材P32-35)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什么叫摩擦起电?自然界中有种电荷,分别叫做电荷和电荷。
这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
4. 叫电荷量,简称,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5.导体和绝缘体(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体靠导电,酸碱盐水溶液靠导电;※导体和绝缘体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
合作探究:探究一:探究电荷间相互的作用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相互。
观察上述三个实验现象,思考一下,你能不能把下面的结论补充完整: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
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同时也说明了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探究二:探究验电器的构造和使用。
(观察课本P33页图,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验电器)4.验电器的构造有。
5.验电器的原理是;6.验电器的用途是;探究三:摩擦起电(1)原因:(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
拓展延伸:1.我们经常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这是因为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璧摩擦,使塑料桶带了__________,造成火灾隐患2.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D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3、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是因为( )A便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 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D释放静电,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达标检测:1、自然界中存在____________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第一节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一节两种电荷导学案一、学习重点1.明确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现象。
2.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3.明确原子内部结构和导体、绝缘体的区别。
学习难点1.摩擦起电的原因。
2.验电器的使用和物体带电性质的判定。
二.自主学习用5分钟时间浏览完本节,边看边思并把重点在书上勾出来,有疑问的地方要做好记录,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__________,带电物体具有吸引________物体的性质。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___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__________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_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符号__________。
4.物质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而原子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电子是带有最小_____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____________C。
5.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电。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关于摩擦起电1.列举生活中两个摩擦起电的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_________________的本领不同。
3.摩擦起电的本质:电子的__________。
(1)电子带_______电(2)得到电子带________电(3)失去电子带________电4.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2)原子核带_____电,电子带______电。
5. 电子是带有最小_____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____________C。
第十三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导学案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学习重点:摩擦起电的原因【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课32-35页《两种电荷》,完成预习案上的内容,根据学习目标用红笔在课本上勾画出重点,用铅笔标记出疑点。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预习案】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正电荷: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
负电荷:摩擦过的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4.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电荷,由于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就_______。
5.(1)物质是由组成的。
原子由和组成。
带正电,带负电。
(2)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所带的电量为。
(3)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整个原子呈中性。
(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两种不同物质时,的容易失去电子,显正电性;得到电子的物体,显性。
7. 是导体;是绝缘体。
试一试:1.电风扇叶片上经常布满灰尘,是因为风叶转动时与空气______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带有_______的叶片会把空气中的灰尘吸着不放,以致叶片上特别容易脏。
2.一般情况下,下列物品:①橡皮擦②铅笔芯③塑料尺④钢尺⑤盐水⑥食用油,其中属于导体的是,属于绝缘体的是。
(只填序号) 【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点一、两种电荷1.讨论1:取出塑料笔杆或塑料尺,准备一些干燥、细小的纸屑,把笔杆或尺子与头发摩擦后靠近纸屑,我们会看到,这说明了。
2.点拨1: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
《两种电荷》导学案

§《两种电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丝绸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橡胶棒等实验探究,能说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工作原理。
2、通过看书P33-34,知道原子结构,能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3、通过电荷移动实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二、学习过程(一)实验探究: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过程:提示:玻璃棒、吸管可以与丝绸摩擦;橡胶棒、吸塑纸可以与毛皮摩擦。
使它们带电。
实验现象:。
结论:。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小组活动:观察验电器的结构并使用验电器工作原理:。
(二)自主学习:看书P33-34,与同学们讨论原子结构并说出摩擦起电的原因。
1.原子结构:。
2.摩擦起电的实质:。
(三)演示实验:电荷在金属棒、橡胶棒中的移动情况取两个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1.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
2.再次使A带电,B不带电。
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
导体:。
绝缘体:。
常见导体:。
常见绝缘体:。
三、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一个轻小的塑料管静止在旋转支架上。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管,发现塑料管向玻璃棒靠近,由此是否可以断定该塑料管带负电(2)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后,玻璃棒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丝绸带电。
2.范式起电机是一种利用摩擦起电的高压静电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当“龙须”套上去之后会出现“无风起舞”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两种电荷》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也就是物体带了静电。
图2
着金属棒,也会出现这个现象
解析:A同种正电荷之间相互排斥,两球应该远离。
不符合
图1 5—1—5
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C.可能不带电D.无法判断
金属球传给金属杆再传给两金属箔片,两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而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
2-2.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正电荷是因为(
:气球与衣服相互摩擦而带电,因为两气球带同种电荷,
康。
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
其原理如图所示。
闭合开关S1、S2后,风
扇旋转吸人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
(填“多”或“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