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导学案

合集下载

《电荷》导学案(新部编)

《电荷》导学案(新部编)

单位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
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分析以下材料:
察现象:____________。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人


3、 是












点用
自主学习二:认识两种电荷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54 页剩余部分(不包括最后一自然段),并观察多媒体然后以小组为 学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认识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54 页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
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 一
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自主实验:把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后,分别靠近纸屑,泡沫颗粒等轻小物体,记录观 个
年级:九年级( )班
石花四中导学案
科目:物理
姓名:
教师评价:
课题 主备人
13.1 电荷
课型
审核人
新授课授课人上课来自间 编号学习目 标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电荷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

电荷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

第一节:电荷一.电荷:1.分类:正电荷: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荷负电荷:用摩擦过的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2.电荷的基本属性:(1)自然界中只有电荷.(2)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3)带电体具有的性质.3.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叫作电荷量,常用字母或表示.(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为.(3)标矢性:电荷量是,电荷量的正负表示.4.原子结构:例1: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其中A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像胶棒时被排斥,现将A分别与B、C靠近,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判新正确的是()A.B球一定带负电,C球可能带正电A.B球可能不带电,C球一定带负电A.B球可能带正电,C球一定带正电A.B球一定不带电,C球可能带负电例2:如图所示为一验电器,问:(1)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2)如何用验电器检测带电体带电的种类?二.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电的过程.(2)产生原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时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3)规律:①失去电子的物体带,得到电子的物体带.②两个物体带电荷.(4)本质:.2.接触起电:(1)定义:不带电的物体与带电体接触,能使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这种方式称为接触起电.(2)产生原因: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在物体之间转移且重新分布.(3)规律:完全相同的金属导体相互接触,电荷的分配满足:.(4)本质:.例3: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现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再移开(三个小球由同种金属制成)(1)若A、B带同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2)若A、B带异种电荷,求接触后两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3.感应起电:(1)静电感应现象:当一个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2)感应起电:利用使得物体带电的过程叫作感应起电.(3)产生原因:自由电子受到带电体的吸引(或排斥)而移向导体的近端或远端.(4)规律:①靠近带电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体电性的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感应出与带电体电性的电荷.②导体两端带电荷.(5)本质:.例4:用带正电的小球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结果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甲所示;用带正电的小球接触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结果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乙所示.关于甲、乙两验电器金属箔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都带正电D.都带负电三.电荷守恒定律:表述一表述二例5:小明同学用自制的验电器进行了一些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小明使验电器带了负电荷,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用包装巧克力的锡箔纸制作)几乎闭合了.关于此问题,他跟学习小组讨论后形成了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正电荷从金属球转移到金属箔中,中和了负电荷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不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四.元电荷和比荷:1.元电荷:(1)定义: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或)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2)数值:.(3)理解:①元电荷不是实际粒子,仅表示电荷量的最小单元,没有正负.②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荷量都是一个元电荷.③所有物体所带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具有量子化特点.2.比荷:(1)定义:带电体的与之比叫作比荷,又称荷质比.(2)表达式:.(3)单位:.(4)理解:①比荷是带电微观粒子的基本参数之一,测定比荷是研究带电粒子和物质结构的重要方法.②电子的比荷.例6:物体的电荷量不可能是()A. B. C. D.。

《9.1电荷》导学案

《9.1电荷》导学案

9.1电荷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现象,知道电荷守恒定律,什么是元电荷.重点难点:知道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现象导学流程:一、必记知识点: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____电荷和____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_______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_______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

2、使物体带电有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质都是__ ____。

3、电荷既不能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只能从一个物体__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_________,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4、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

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_______ __的整数倍,电荷量e称为_________。

二、问题探究:1、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先思考: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第一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问题:什么是摩擦起电?实质是什么呢?第二种起电方式:接触带电问题:接触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呢?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接触后再分开,二者所带电量怎样分配呢?结论: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a.两个带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b.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第三种起电方式:感应起电(1)问题:金属为什么能够成为导体?(2)思考a:如图,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箔片有什么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思考b: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箔片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呢?思考c: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3)总结:什么是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感应起电的规律、实质是什么?2、电荷守恒定律表述一:表述二:3、元电荷(1)什么叫电荷量?它的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5.1《电荷》导学案

5.1《电荷》导学案

班级:姓名:5.1电荷★课堂目标导航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4、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方法。

★自主学习方案(预习交流)1、阅读教材第98~99页“电荷”,完成下列问题:(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现象。

我们就说这些摩擦过的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2)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电荷的多少叫,简称。

电荷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4)实验室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

2、阅读教材第99页“原子的结构元电荷”,完成下列问题:(1)物质由组成,原子由组成。

原子核带电,电子绕核运动,带电。

(2)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的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常用符号表示,e=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 的整数倍。

3、阅读教材第100页“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完成下列问题:(1)叫导体,如:;叫绝缘体,如。

(2)金属导电,靠的是。

★课堂导学方案(合作交流)导学1:摩擦起电动手做一做:①将一小张纸片碎纸屑放在桌面上备用。

②用塑料直尺或圆珠笔筒与头发摩擦。

③将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直尺或圆珠笔筒靠近碎纸屑。

注意观察现象,分析引导得出结论:。

学点训练1:分析: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看到头发随梳子“飘”起来;身上穿化纤衣服时,容易吸附灰尘等。

导学2:两种电荷演示教材98页图5.1-2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①自然界中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②电荷间有什么相互作用?学点训练2: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导学3:验电器1、想一想:有哪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2、观察验电器的结构,演示教材98页图5.1-3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电荷》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电荷》导学案

第五章第一节《电荷》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体验中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和带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并能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

【导学过程】一、预习新知(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摩擦起电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认为物体带了电荷?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带上电荷?举例说明。

2、阅读课本原子结构部分,了解物体的组成结构。

3、独立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然后与正确答案对照,了解自己的预习情况。

①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②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③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4、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跟同学们讨论交流。

二、学点一摩擦起电独立完成下列活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

再多捋几次。

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

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三、学点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请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①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示),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动?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②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③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利用给出的器材进行实验。

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请总结结论: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跟踪练习: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相互靠近时,A排斥B,B吸引C。

电荷 导学案

电荷 导学案

[上节知识回顾]1.电路元件逐个顺次地连接的电路叫做______电路,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______.2.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的电路叫做______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一个支路断开,其他支路的用电器____________工作.三、电荷[导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

[课堂导学]一、摩擦起电自学课本45页内容,完成:1.物体有了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_________,或者说它带有了______.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_____;二、两种电荷自学课本45--46页内容,完成:分别让几个同学为大家演示P45—46页的几个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自然界中只存在___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_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验电器自学课本46--47页内容,完成:1.验电器的用途:检验物体_____________2.验电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摩擦起电的实质:原子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____________所带的负电荷数,整个原子对外显______性。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由于电子带负电,所以,失去电子的物体带____电,多余得到电子的物体带____电.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自读课本48页内容,常识性了解相关知识[课堂导练]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2.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3.用绝缘线吊起三个小球,其中任何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C.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D.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4.油罐车的油罐下面总是有一条铁链子拖在地上,它的作用是:16初中物理 九年级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17 答:把油和车罐壁摩擦产生的_____引到大地去,避免静电太多时,产生_____现象引起油罐车爆炸。

电荷的导学案

电荷的导学案

第一节电荷的导学案学习目标:一、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的性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预习要求一、阅读课本98页的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小实验:准备一堆小纸屑,用一把塑料笔管快速的在头上摩擦几下,然后把笔管靠近这堆小纸屑,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思考一下,类似的实验你还能设计出多少个?2、小实验:(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可以将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用另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仿课本98页图5.1-2)(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用和上述相同的方法探究,以下相同)(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相互;观察上述三个实验现象,思考一下,你能不能把下面的结论补充完整: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人们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同时也说明了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习题一1.物体具有能够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点叫。

自然界存在有电荷,一种是电荷,一种是电荷。

用的方法让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2.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二、观察课本98页图5.1-3,结合课本98页最后一段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新的工具--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

(2)验电器的用途是。

(3)验电器的构造有组成。

阅读课本99页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组成;(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 库;(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摩擦起电原因:1、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子分开。

电荷导学案

电荷导学案

电荷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学习重点】: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学习难点】:原子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原因一、电荷读一读:阅读课本P54议一议:(1)采用什么办法可使物体带上静电?带电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2)生活中你见到过摩擦起电现象吗?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3)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怎样的?做一做: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议一议:验电器的用途是什么?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读一读:阅读课本P55议一议:(1)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所学的的知识,做出你的猜想,与同学交流. (2)通过阅读你还哪些收获?整理并记录下来。

二、导体和绝缘体做一做:如图1所示,分别用铅笔芯、塑料棒将A、B验电器的金属球搭接起来,现象不何不同?读一读:阅读课本P56议一议:(1)生活中常见的导体有哪些?绝缘体呢?(2)金属导体导电靠的是什么微粒?酸、碱盐的水溶液呢?想一想:油罐车运输时通常在地上拖一条铁链,这是为什么呢?理一理:与组内的同学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及存在的疑问,整理记录下来.关注中考:1.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A去靠近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发现它们相互排斥,此实验说明玻璃棒A带________电荷,毛皮带_________电荷.2.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______现象而吸引轻小的灰尘所造成的.3.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说出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说出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说出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所用推理方法
3通过做静电实验,培养探究兴趣
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如何才能带电?
2、自然界中分为_____和_____电荷
3、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

5、________叫元电荷,用符号________表示。

一个元电荷所带的电量是________________
6、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________。

7、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 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__。

8、手拿一根金属棒,用毛皮或丝绸摩擦,金属棒一定()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四、合作探究:(一)活动与实践: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碎纸屑,然后用塑料尺摩擦自己的头发后去靠近碎纸屑,看能发现什么?
1、什么是摩擦起电?
2、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3、_________叫做电荷量,简称_________,单位_________,符号_________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
(二)问题探究:
1、电荷间相互规律
用带电的玻璃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和橡胶棒,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再用带电的橡胶棒分别去靠近悬挂着的带电的另一根橡胶棒和玻璃棒,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结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验证物体是否带电,实
验室常用_________来检验(展示实物,组内相互介绍验电器构造)
2、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思考:验电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阅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并小组内讨论交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导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绝缘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导电和带电的区别:
五、课堂检测
1、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
2、在干燥的空气里,用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
发越梳越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说明理由
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

那么
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不易导电也不易带电 B.金属易导电也易带电
C.塑料易导电易带电 D.金属易导电不易带电
知识点整理:
《5.2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一、信息与评价
使用时间:小组:姓名: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目标:
1.识记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认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的作用,能画电路元件符号;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能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3.在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重点: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电流的形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导学:
1、_________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_____,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____流经____流向________
2、在金属导体中,是靠_ _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那么负电荷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方向____。

3、电路至少需由___、___、___、___几部分组成,他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5、常见电学器件的符号,如:灯泡_______开关______导线_______电源________
6、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必须有______ ,而且电路是_________
7、下列元件中,既可以当电源,又可以当用电器的是()
A.干电池 B.蓄电池 C.电动机 D.开关
8、如图5-5所示,开关闭合后,两盏灯同时发光的电路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四、合作探究:
(一)活动与探究:
1、这里有电池、小灯泡、开关和导线,怎样让小灯泡发光呢?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小电动机,
你能让它转动吗?(小组讨论,用课桌上的实验器材验证一下。

注意:不能用导线直接将电池两端连起来,连接时开关要断开)
2、小组内讨论:灯泡为什么能发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呢?怎样才能得到持续的电流?
3、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吗?
4、阅读课本103页小资料,你学到了什么?
5、对照课本,画出下列元件的符号。

(看谁画的又好又快!)
电池________开关________灯泡________电动机________电压表________电流表________电阻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
6、活学活用:请画出P121图5.2-1能使灯泡发光的电路图(要求:尺规作图)
五、课堂检测
1、电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下列电路图与实物图一致的是()
3、画电路图
4、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各开关都闭合后,灯泡L2被短路的是()
5、实验室有三盏灯,闭合开关时三盏灯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三盏灯同时熄灭,可见这三盏灯的连接。

()
A.串联 B.并联
C.两盏灯并起来再和第三盏灯串联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关于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面流向尖端 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 D.由地面和空气带电多少决定的。

梳理知识,反思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