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两种电荷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两种电荷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两种电荷导学案【教案】—【教学设计】

两种电荷导学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荷的定义1.1 正电荷1.2 负电荷第二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1 同种电荷相互作用2.2 异种电荷相互作用第三章:静电现象3.1 静电产生原理3.2 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止第四章:电荷的守恒定律4.1 电荷守恒定律的定义4.2 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第五章:电荷的量子化5.1 电荷量子化的概念5.2 电荷量子化的实验证据教学过程:第一章:电荷的定义1.1 正电荷1.1.1 教师通过实验或故事引入正电荷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1.1.2 学生通过实验或故事,了解正电荷的定义和特点。

1.1.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正电荷的理解。

1.2 负电荷1.2.1 教师通过实验或故事引入负电荷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1.2.2 学生通过实验或故事,了解负电荷的定义和特点。

1.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负电荷的理解。

第二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1 同种电荷相互作用2.1.1 教师进行实验,展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现象。

2.1.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规律。

2.1.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同种电荷相互作用的理解。

2.2 异种电荷相互作用2.2.1 教师进行实验,展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现象。

2.2.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

2.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巩固对异种电荷相互作用的理解。

第三章:静电现象3.1 静电产生原理3.1.1 教师介绍静电产生的原因和原理。

3.1.2 学生理解静电产生的原理。

3.2 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止3.2.1 教师介绍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止方法。

3.2.2 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止方法。

第四章:电荷的守恒定律4.1 电荷守恒定律的定义4.1.1 教师介绍电荷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人教九年级物理 15.1 两种电荷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物理 15.1 两种电荷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5.1 两种电荷【导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2、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4、了解自由电子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课堂导学】1、比一比:看谁能用头发与塑料笔杆完成摩擦起电的实验。

该实验表明:带电体有的性质。

2、完成或观察课本P32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得出什么结论?①自然界中只有种电荷:把叫做正电荷;把叫做负电荷。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为: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3、实验室里常用什么仪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结构和原理分别是什么?①该仪器主要由构成。

②当把带电体接触该仪器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属箔带种电荷而张开,所以该仪器是根据来工作的。

4、电荷的多少叫,单位是,该单位的符号是。

5、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起电呢?①原子由和构成。

②如图甲所示,该原子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

由于正、负电量,所以对外不显电性。

③如果该原子抢运一个电子,如图乙所示,则该原子带上1个电荷。

甲乙④不同物质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电子的带电,失电子的带电。

5、课本P34的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据此你可以把物体分成哪两类?【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能__________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电荷,与玻璃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____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验电器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做成的。

3、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带电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下图所示,则甲、乙带________电荷,丙丁带________电荷(填“同种”或“异种”)。

甲乙丙丁4、如右上图所示,一段下端散开,整体呈中性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洗干燥的手握住,自上而下的捋几次后,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部分塑料带正电,另一部分塑料带负电,整个塑料绳仍是呈现电中性B、整个塑料绳不会带电C、只是因为摩擦生热,使塑料绳受热变形呈散乱状态D、手与塑料绳间发生电荷转移,使每根塑料绳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散开5、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失去了电子;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第二课时个案)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第二课时个案)

15.1 两种电荷(第二课时)【学习人】【班级】【学习日期】学习目标: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一、温故互查1、自然界中存在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电,叫电荷量,电荷的单位是,用表示。

2、物质是由构成的。

原子的中心是,它带的是。

在它的周围有一定数目的,它所带的电是。

3、一般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的仪器是?二、设问导读问题1、阅读p34-p35导体和绝缘体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图15.1-4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观察图15.1-5实验看到的现象是。

2、图15.1-4实验用连接两个验电器,图15.1-5实验用连接两个验电器。

3、图15.1-4中验电器张角没有变化是因为电荷从A移动到B,图15.1-5中验电器A张角变小,B张角变大是因为电荷从A移动到B。

(“有”或“没有”)4、由实验可以得出橡胶棒导电,金属棒导电。

5、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可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叫做。

电荷在橡胶棒中不能定向移动,说明橡胶棒不可以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叫做。

5、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绝缘体的。

①大地②玻璃③石墨④食盐水溶液⑤橡胶⑥陶瓷⑦人体⑧塑料⑨金属。

6、金属容易导电靠的是。

设计理由:通过5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知识。

使用说明:教师及时查看学生完成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不明白的可以交流讨论。

自学检测1、石墨、大地、陶瓷、橡胶是导体的,是绝缘体的是。

2、一般情况下,下列物品:①橡皮擦②铅笔芯③塑料尺④钢尺⑤盐水⑥食用油,其中属于导体的是,属于绝缘体的是。

3、导体导电的原因是?。

三、巩固练习1、玻璃棒和绸子相互摩擦时,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上,因此玻璃棒因了电子而带上电荷。

2、A、B、C、D四个带电的小球,已知:A吸引B,B排斥C,C排斥D,A带正电。

则B、C、D三小球带电的种类分别是()。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优质导学案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优质导学案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优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2.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3.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学习重点】:认识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预习生成】1.电荷:物体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荷叫正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荷叫负电荷。

4.电荷间的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荷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导体是_________导电的物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绝缘体是___________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新知探究】★学生活动一:体会摩擦起电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的?2.使物体带电还有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观察演示实验,总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认识和使用验电器1.观察验电器,认识它的构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5.1 两种电荷(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5.1 两种电荷(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5.1 两种电荷(无答案)15.1两种电荷————预习、导学与习题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和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教具: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碎纸屑若干。

1.摩擦起电和电荷日常生活中,在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我们身上穿几件化纤衣服,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___________ 大量实验证明:凡是和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必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必定和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

也就是说自然界只存在________电荷。

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______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____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结果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了_________电荷②接触带电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

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_______ 。

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张开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老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③感应带电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5.1两种电荷(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15.1两种电荷(无答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1、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B.一定带正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一定带负电
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3、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B排斥A,B吸引C,则把A和C靠近时,将()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
C.没有作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5、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5.1两种电荷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15.1两种电荷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3、了解原子结构,知道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独学】(仔细阅读教材,这些问题你应该在课前完成哟!)■自学反馈:(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对学群学】(三人行,必有你师焉!)1、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仔细观察,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干净的头发。

会发现,头发会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

这种使物体摩擦后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发生了(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观看视频,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问题3、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15.1-1),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动?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4: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5: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练习1:有A、B、C三个轻质带电小球,它们相互靠近时,A排斥B,B吸引C。

已知A球带正电荷,试判断B、C两个小球的带电情况?练习2:完成教材3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

(3)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阅读课本33页“验电器”部分,试回答、讨论下面问题:(1)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

(2)电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

练习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用带电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屏箔就由于带而张开,且带电体带电量越多,张开的角度就。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第一课时个案)

15.1两种电荷导学案(第一课时个案)

九年级物理学科课堂教案设计1、新课导入:1、谁能将一个吹起来的气球和一张课程表不用任何其他材料将它们粘到墙上,试着动手做一下。

2、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这些现象有关?设计理由:重现我们生活中的现象。

使用说明:培养学生会观察我们生活中的现象,物理源于生活。

二人小组讨论总结,了解学情。

三、学习探究:(20分钟)设问导读:问题1、阅读课本P32-33“两种电荷”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时猜想会有什么现象?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猜想会有什么现象?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小结:由上述三个实验可以发现,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 ,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 ,由此可以推理自然界中只存在 种电荷。

分别是 和 。

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4、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教师介绍三种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金属箔张开的原因是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越大,说明物体所带的电荷 。

5、用 表示电荷的多少。

单位是 。

符号是 。

教学课题15.1 两种电荷第一课时 主备人 谷子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2 总课时数 9 上课日期 2014.9.15 二次备课审批人签字 二次备课审批时间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了解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学习重点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电荷的认识 教学准备学习过程设计理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通过实验明白实验中的物理知识,感受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15.1《两种电荷》导学案【学习目标】.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异种电荷。

4.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其单位是,简称,符号。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如:、玻璃、塑料等。

二、课内探究探究点一:电荷、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接触起电。

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①经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__,异种电荷___。

3、电荷量: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

单位是,简称,符号。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⑴、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_________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⑵、用专门的检验仪器。

5、验电器:观察课本33页图15.1-2,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种新的仪器——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2)验电器的用途是;(3)验电器的构造有。

探究点二原子及其结构、原子的结构元电荷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

(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______,常用符号表示e=。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带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4)注意:“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探究点三导体与绝缘体、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

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2、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如:、、等;(3)金属导电靠的是,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三、我的收获:四、当堂检测:、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电,也有可能。

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

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式叫。

将带电的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放出的细水流时,就会观察到。

3、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电荷互相而张开。

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

4、验电器主要是由(A)金属杆(B)金属球(c)金属箔(D)玻璃外壳等四个部分构成。

其中是导体;是绝缘体。

5、电线的芯线是用金属来做的,因为金属是;电线芯线的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橡胶或塑料是。

6、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的范围内,不能。

7、下列物质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后面打“√”,绝缘体后面打“〇”)①空气②煤油③稀硫酸④人体⑤陶瓷⑥塑料⑦水银⑧干纸⑨大地8、玻璃棒和绸子相互摩擦时,____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__上,因此玻璃棒因__了电子而带上电荷。

五、课后练习:、物理学中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_____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

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_______程度(填“潮湿”或“干燥”),以防止因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

3、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散热风扇上会粘很多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时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可以_______轻小物体的缘故。

验电器是根据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4、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________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__________带电。

(均选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5、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______电。

()6、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一定带正电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一定带负电()7、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D.摩擦创造了电荷()8、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B排斥A,B吸引c,则把A和c靠近时,将A.互相吸引B.互相排斥c.没有作用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9、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电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10、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A.该物体中只有电子B.该物体没有质子c.该物体得到了电子D.该物体得到了质子()1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了电子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消失了()12、用手拿一铜棒和丝绸摩擦,则铜棒上A.带正电B.带负电c.带正电或带负电不能确定D.不带电()13、当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地时,金属箔就闭合,这是因为A.金属箔中电子转移到大地B.金属箔中质子转移到大地c.大地上的原子转移到金属箔上D.大地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14、下列四组物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A.人、大地、油B.金属、电木、橡胶c.石墨、大地、盐水D.玻璃、纯水、陶瓷()15、导体容易导电是由A.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B.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离子c.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D.导体中存在大量的带电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