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四组物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A.人、大地、油B.金属、电木、橡胶C.石墨、大地、盐水D.玻璃、纯水、陶瓷2.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其中甲带正电,丙带负电,甲,乙之间和丙。
丁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乙、丁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乙球一定带负电B.乙球可能不带电C.丁球可能不带电D.丁球一定不带电3.下列电学知识中正确的是()A.带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毛皮摩擦橡胶棒的过程中,电子由毛皮向橡胶棒转移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电荷4.静电喷雾机可以喷撒农药,其工作原理是分别给农药粉和作物的叶片带上电荷,靠这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力,把农药粉粒紧紧地吸着在叶片上。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农药粉一定带负电B.作物的叶片一定带负电C.农药粉和作物叶片带同种电荷D.农药粉和作物叶片带异种电荷5.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斥力D.光年和纳米都是长度单位6.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利用了大气压强B.安全锤头部很尖,目的是使用时增大压力,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逃生C.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D.梳头时头发翘起来,梳子和头发带同种电荷7.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情形。
若改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B.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负电D.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8.龙卷风将物体“吸”起卷入空中,其中“吸”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吸” 字相同的是()A.地球“吸”地面上物体B.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C.两船并行相“吸”碰撞D.梳头后的梳子会“吸”头发9.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其中A带正电,发现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验电器B的金属箔张角由闭合变为张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B.失去了电子的物体带负电C.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创造了电荷D.两个物体原子核发生了转移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石墨、食盐水溶液B.橡胶、铜、水银C.塑料、金属、玻璃D.人体、大地、铁3.如图测所示,用带有正电的绝缘棒靠近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时,小球被吸引,则小球()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4.下列现象中,与摩擦起电现象无关的是()A.晚上脱化纤毛衣时会有火花产生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C.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D.电风扇扇叶上会有一层灰尘5.如图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
现用丝绸摩擦石蜡,然后将该石蜡靠近轻质小球A,发现它们相互排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丝绸和石蜡摩擦过程中,石蜡一定失去电子C.丝绸和石蜡摩擦起电过程中,丝绸会失去电子D.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轻质小球A,它们也一定会互相排斥6.如图所示,游客在干燥的沙漠上游玩时,出现头发竖起如“刺猬头”的静电现象,关于头发带电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头发创造了电荷B.头发带了异种电荷C.头发带了同种电荷D.头发一定带了正电荷7.“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如图所示工匠手持羽毛扫过纸垫,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的金箔,即可吸起金箔,推理羽毛吸金箔的原因可能是()A.羽毛与纸垫摩擦创造电荷B.羽毛与纸垫摩擦带上同种电荷C.羽毛带电,吸引不带电的金箔D.羽毛与金箔带异种电荷因此相互吸引8.图甲是无风条件下铝箔气球的静止状态。
当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棒靠近气球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当用b棒靠近气球时,情景如图丙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基础篇】一、填空题1.电荷的多少叫作 ,简称 ;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2.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如图所示,毛皮与图中 的 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毛皮带 (选填“正”或“负”)电。
二、选择题1.小球在带正电的物体附近被排斥,则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可能带负电 D.一定不带电2.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3.运送燃油的油罐车的尾部有一根铁链一直拖到地上,这是为了( ) A.使车辆更加美观 B.增大车受到的摩擦力毛皮 毛衣 长筒袜 棉花木块 橡皮筋 蜡烛 纸C.用于固定油箱D.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导走,避免燃油起火4.以下几组材料都是绝缘体的是()A.橡胶、玻璃、塑料B.玻璃、大地、塑料C.人体、空气、石墨D.食盐水溶液、金属、水【能力篇】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电的知识判断错误的是( )A.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B.电子带负电,所带电荷量为1.6×10-19 CC.能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作绝缘体D.一个氦原子,其核中有2个正电荷,其核外有2个电子2.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C.丙球可能带负电D.丙球可能带正电3.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塑料丝与塑料管带异种电荷后吸附在一起B.塑料丝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C.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得到电子后带正电D.塑料管得到的电子数等于毛皮两次失去的电子总数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带电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变大,则验电器原来带______电;在金属箔张角变大的瞬间,验电器金属杆里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小益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用细绳悬挂着的气球,如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棒不带电B.玻璃棒带负电C.气球带正电D.气球带负电2.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B.原子核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C.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D.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3.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油罐车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B.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C.在印染厂车间里,使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D.用绝缘性能极好的塑料制作的塑料桶储存汽油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5.小明发现在网课期间,他使用的电脑屏幕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灰尘的自然堆积B.电脑屏幕自身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脑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D.电脑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6.对下列图示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将玻璃板放到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提出时示数增大,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图乙: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图丙:摩擦过的梳子能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图丁:红墨水在热水中颜色变得快些,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7.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塑料布B.铅笔芯C.植物油D.玻璃板8.下列物品属于导体的是()A.铅笔芯B.塑料尺C.橡皮D.金属色的布笔袋9.如图所示,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发现甲金属箔张角变小,乙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它们带同种电荷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甲流向乙C.正电荷从甲移到乙,所以两个验电器都带正电荷D.利用此装置不能得到持续的电流二、填空题10.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所以相摩擦的两个物体靠近时,必定相互,因为;而带电体也能吸碎纸屑,这又是因为.1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因橡胶棒在摩擦的过程中电子而带负电,摩擦后分开的橡胶棒吸引毛皮是因为。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班级姓名学号基础知识回顾一、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基础,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个部分。
原子核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2.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物体才不带电。
3.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二、摩擦起电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伦,符号:C)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5.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6.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7.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三、验电器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3.导体和绝缘体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
5.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综合提升练习一、单选题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则小球()A.可能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一定不带电2.如图中的干燥物品,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餐具B.竹制笔筒C.不锈钢餐盘D.塑料收纳箱3.在干燥的天气里,衣服表面容易吸引灰尘,这是因为()A.同种电荷相排斥B.异种电荷相吸引C.衣服具有了磁性D.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B.酸碱盐溶液容易导电,是因为酸碱盐溶液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C.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变为导体D.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的自由电荷很少5.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习题含解析

15.1两种电荷一、单选题1。
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A.陶瓷碗B。
钢直尺C.橡胶手套D.食用油【答案】B【解析】陶瓷、橡胶手套、食用油是常见的绝缘体;钢直尺是金属制品,是导体。
故选B。
2.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推开,则说明吸管和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又因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吸管带负电,又因为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所以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电子带负电,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人在科技馆内用手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并散开,由该现象可推断竖起的头发丝所带的电荷一定是( )A.正电荷B.负电荷C。
异种电荷D.同种电荷【答案】D【解析】当人在触摸静电球时,人的身体就会带上电荷,即人的头发上会带上同种电荷(但不能确定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此时人的头发会飘起来。
4.A、B 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 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 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判断()A.小球A 带正电B.小球B 带正电C.小球A 可能不带电D。
小球B 可能不带电【答案】C【解析】C 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故C带负电;B与C相互排斥,根据电荷的性质知,B带负电;A与C相互吸引,A与B相互吸引,根据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电荷的性质知,A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测试-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A.塑料尺子、盐水B.铜导线、电工胶布C.陶瓷、玻璃D.水银、石墨2.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视机的屏幕表面常常有很多灰尘,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B.在运输汽油的汽车尾部拖一根铁链与大地相连,可以防止静电累积发生放电而引起火灾C.冬天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由于带电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3.小朋友从弯道塑料滑梯上匀速下滑,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
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摩擦后带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正电荷发生了转移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电荷C.头发丝竖起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D.“怒发冲冠”现象和验电器原理相同4.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若头发相当于毛皮,塑料梳子相当于橡胶棒,则关于上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产生电荷的结果B.有电子从梳子转移到头发上C.头发带负电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结果5.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B.金属箔张开是因为一个箔片带正电,另一个箔片带负电C.通常情况下橡胶棒是导体D.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6.警用无人电动巡逻车能实现自动测温、喷洒消毒液、自动报警等功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巡逻车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紫外线测温B.巡逻车匀速行驶喷洒消毒液过程中,动能不变C.巡逻车搭载的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巡逻车上的LED指示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7.有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
将它们靠近时,发现它们相互吸引,则下知说法正确的是()A.乙球一定带正电B.乙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C.乙球一定带负电D.乙球一定带电,但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8.“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正确拿取的方法是: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甲所示;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方的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住,如图乙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A.橡胶B.塑料C.玻璃D.钢尺2.如图所示,小朋友从弯道型的塑料滑梯上匀速下滑,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
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B.下滑过程中臀部变热,是由于其含有的热量变多C.竖起的头发丝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D.形成“怒发冲冠”现象的原理和验电器的原理相同3.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
则()A.物件一定带负电B.物件一定不带电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D.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春天柳絮飞舞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核是可分的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一组是()A.自行车轮胎、食盐水、塑料绳B.玻璃、大地、油C.金属、石墨、人体D.硬币、干木条、玻璃6.一个轻质小球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A.一定带负电B.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7.今年4月份,韵达快递员工感染新冠病毒,平遥立即进行全面排查,口罩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N95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喷布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B.飞沫的运动是分子运动C.熔喷布能吸引轻小物体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8.如下图所示,用毛皮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A,A 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再用带绝缘柄的C 金属棒同时接触验电器A 和不带电的验电器B 的金属球,发现A 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B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电荷习题1
出题人;葛老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
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产生的是正电荷
B.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产生的是负电荷
C.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
D.此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玻璃棒流向箔片
2.甲、乙、丙、丁四个轻小物体,已知丁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甲和丙互相排斥,丙和乙互相吸引,而乙和丁也互相排斥,则()
A.甲、丙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丙带负电,乙带正电
C.乙、丙带正电,甲带负电D.丙或乙可能不带电
3.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两两相互吸引,其中一个是带电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一定带正电,乙一定带负电,丙一定不带电
B.甲一定带负电,乙一定带正电,丙一定不带电
C.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
D.肯定甲不带电
4.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粒子的过程中,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以下粒子带负电的是()
A.质子B.电子C.中子D.原子核
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
B.导体导电都是靠电子
C.通常情况下,液体都是导体
D.非金属物质一定是绝缘体
6.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选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
8.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从而。
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选填“得到”、“失去”或“创造”)了电子。
(2)根据你的分析,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毛皮带电。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3)实验证明自然界存在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为电荷。
9.如图是一段细铁丝和饮料吸管做成的静电实验装置,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将一个泡沫小球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自动靠近小球,这说明泡沫小球(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带电;可以用检验小球是否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到吸管自动“躲开”,这说明:
吸管带(选填“正”或“负”)电荷,用餐巾纸摩擦时,吸管(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1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图1示,抽掉玻璃板,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上面的空气瓶中,这现象说明;
(2)图2示,两铅块挤压后,不易分开,这现象说明;
(3)图3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说明:;
(4)图4验电器的原理是:;
两种电荷习题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D;2.B;3.C;4.B;5.A;6.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得到;8.吸引轻小的物体;得到;一定;两;正;9.不一定;验电器;正;失去;10.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