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电荷与电流和电路 导学案

合集下载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电荷与电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荷和电流是电的两个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电的本质和运行原理。

二、目标1. 了解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理解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掌握电流和电荷之间的关系;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导学1. 电荷的概念电荷是物质中基本的性质之一,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 电流的定义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的流动方向相反。

3. 电流和电荷的关系电流I和电荷Q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I = Q / t表示,其中Q为电荷的大小,t为时间。

四、实践1. 问题一: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荷大小为3C,通过导体的时间为2s,求电流的大小。

解答:根据公式I = Q / t,代入Q = 3C,t = 2s,可得I = 3C / 2s = 1.5A。

2. 问题二: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5A,通过导体的时间为10s,求电荷的大小。

解答:根据公式Q = I * t,代入I = 5A,t = 10s,可得Q = 5A * 10s = 50C。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电荷和电流是电的重要特性,对于我们理解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作业1. 自主学习并总结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2. 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电荷和电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小结。

以上就是今天的导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

谢谢大家!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单位。

2. 掌握电流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3. 理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一、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电子设备的时代,电荷和电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电荷与电流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电子世界的奥秘吧!二、知识点概述1. 什么是电荷?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可以是正电荷、负电荷或中性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而同种电荷之间存在互相排斥的力。

2. 电荷的单位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

3. 电流的观点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4. 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是电荷正流动的方向,即正电荷从高电位向低电位挪动,负电荷则相反。

5. 电流的计算电流可以通过公式I=Q/t来计算,其中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t表示通过的时间。

三、进修任务1. 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室讲解,掌握电荷与电流的基本观点。

2. 进行实验观察,验证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规律。

3. 讨论电流的方向与电荷运动方向的干系,深入理解电流的观点。

四、实践操作1. 实验一:用导线毗连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根据观察结果,讨论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规律。

2. 实验二:将两个相同电池串联,毗连一个导线,观察灯泡的亮度。

讨论电流大小与电荷量的干系。

3. 思考问题:如果将电池的正负极毗连反向,电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深入了解了电荷与电流的观点,掌握了电流计算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电荷在导体中的传导规律。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合理应用电子设备,避免电流过大造成危险。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息加深对电荷与电流的理解,为今后的进修打下良好基础。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第十一章《电流和电路》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两种电荷考点1.摩擦起电:“强得弱失”例1、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变式训练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2、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X开了,细丝X开的原因是()A.大气压的作用B.静摩擦的作用C.分子间有斥力D.同种电荷互相排斥3、下列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是()A.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B.冬天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C.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D.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能吸引铁屑例1、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互相排斥,则()A.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B.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C.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D.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变式训练“若吸引有两种情况,若排斥只有一种情况”1、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2、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两者互相排斥,可判定()A.小球一定带正电B.小球一定不带电C.小球一定带负电D.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例1、现有一根玻璃棒,不知其是否带电,请简要写出几种判断方法(1)用玻璃棒靠近轻小物体(如通草球),若吸引,说明玻璃棒带电.若不吸引,说明玻璃棒不带电.(2)用玻璃棒靠近带电体,若相互排斥,说明玻璃棒带同种电荷;若相互吸引,说明玻璃棒带异种电荷;若没有吸引或排斥现象,说明玻璃棒不带电.(3)将玻璃棒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接触;若金属箔出现X角,则说明玻璃棒带电;若金属箔没有出现X角,则说明玻璃棒不带电变式训练1、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吸附灰尘.其主要原因是化纤布料经摩擦后容易_____,因而会_____细小尘土使衣服变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电,靠近碎纸片时,会发现碎纸片会被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

《电荷与电流》导学案
一、导入
1. 请回顾一下电荷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 电荷有正负之分,请问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有什么区别?
3. 电荷的单位是什么?请列举一些常见物体的电荷量。

二、电荷的性质
1. 电荷的守恒性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2.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什么?它与电荷之间的干系是什么?
3. 电荷的挪动形成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什么?
三、电流的观点
1. 电流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
2. 请诠释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的挪动方向之间的干系。

3. 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四、电路中的电流
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是什么?请列举一些常见的电阻器。

3. 请诠释欧姆定律,并举例说明。

五、电流的应用
1. 什么是电子电流?请说明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请诠释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并分别举例说明。

3. 电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列举几个例子。

六、实践探究
1.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

2. 利用万用表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电荷量,并记录下来。

3. 请思考一下,如果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流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电荷与电流的基本观点、性质以及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电荷与电流的理解,为将来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教室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 思考一下,电荷与电流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了解电荷与电流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5.1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2.了解物体带电的性质;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4.了解原子结构。

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

【课前预习】1.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2.一个轻质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3.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 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 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4.“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5.在空气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

其主要原因是( )A.冬天气温低 B.冬天灰尘多 C.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 D.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6.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异种电荷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7.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A.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 B.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C.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 D.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8.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断定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9.下列关于“粘”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胶水具有“粘”性﹣﹣﹣﹣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因为分子间有引力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冰棒熔化D.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10.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摩擦起电?带电体有什么性质?2.什么叫做正电荷?什么叫做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3.什么是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4.验电器的作用是什么?原理是什么?5.原子有什么构成?最小的电荷量是多少?为什么通常情况物体对外不显电性?6.摩擦起电中带正电的物体失去还是得到电子?7.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此时丝绸带什么电?8.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是什么?互学探究1. 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2)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重点: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难点: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自主预习1、物体有能够吸引_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__.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__________。

2、验电器是检验物体__________的仪器,它是根据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电荷的多少叫做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库,符号是________。

4、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元电荷e=___________C。

6、电荷在导体中能够___________移动从而形成电流,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导体,___________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是___________.二、探究交流平台探究活动一: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实验先用塑料刻度尺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和头发摩擦后,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演示实验教材98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_________和__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_________电荷,互相_________的缘故。

探究活动二:电荷是怎样移动的?演示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2节电流和电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3.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 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学习重点】“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

【学习难点】对电流概念的理解和对短路、短接的理解和识别,同时规范地画出电路图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电荷的形成电流。

形成持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要有;②电路是回路。

2. 物理学中规定:把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极经过用电器流向极。

有一种半导体二极管,电流只能从它的极流向极,不能反向流动。

3. 由、、、组成电流流通的路径叫电路。

电源是(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是(填“提供”或“消耗”)电能的装置。

4. 用规定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形叫电路图。

画电路图应注意如下几点:①电路元件的符号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不能自造符号;②要注意所画电路图的元件符号与实物图具有性;③画电路图的导线要横平竖直,电路元件合理分布在电路图中;④电路元件符号(填“能”或“不能”)画在拐弯处。

5. 电路的三种状态:、和。

正常工作时的电路叫做。

某处被断开、没有电流通过的电路叫做。

短路有两种情况:①导线直接与两极连接,会造成电源短路。

②将导线与并联,电流会只从导线通过,而不走,这样我们就说这个用电器被短路了。

短路是电路不正常状态,会引起电路中的过大,烧坏电路元件或电源,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短路。

【合作探究】探究一、电流1.电流的形成(1)实验探究:让小灯泡亮起来【思考】几节干电池、一只小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器材使小灯泡发光?【设计电路与实验】①如图甲所示,没有电源,无论断开还是闭合开关,灯泡都。

②如图乙所示,断开开关,小灯泡;如图丙所示,闭合开关,小灯泡.(选填“发光”或“不发光”)【实验结论】小灯泡亮起来两个必要条件:①电路是;②电路中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电荷》导学教案
课题:《 两种电荷 》 课型: 授课教师: 主备: 总课时数:第(9)课时 定稿时间: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 明确学习内容 教材P 32-35
● 厘清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初步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3.认识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电子是带电量最小的电荷,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 清晰重点难点 重点
1.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2.电荷量及单位。

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 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合作实验一:探究电荷间相互的作用(请写出注意事项和小组的心得)。

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 ;(可以将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用另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时,仿课本P32页图)
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相互 ;(用和上述相同的方法探究,以下相同)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相互 。

观察上述三个实验现象,思考一下,你能不能把下面的结论补充完整: 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 种电荷,即 电荷和 电荷。

把 规定为正电荷,把 规定为负电荷,同时也说明了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合作实验二:探究验电器的构造和使用(请写出注意事项和小组的心得) 观察课本P33页图,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验电器。

4.验电器的原理是 ; 探究二 电荷的定向移动
5根据你预习的内容观察课桌上准备的实验器材,(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带铁夹的铁架台、验电器、金属棒)思考一下,你能够设计出哪些实验?在进行实验时,你能想到的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
6摩擦起电的原因: 7.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 导电,酸碱盐水溶液靠 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结合《名师学案》“预习导学”师生共同小结本节知识。

针对训练规律总结
请随机完成《学生用书》中“课堂探究案案”中针对训练部分
1.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C )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 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 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有静电,而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
《电流和电路》导学教案
课题:《电流和电路》课型:授课教师:
主备:总课时数:第(10)课时定稿时间: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厘清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和电路及电路图.
2.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和用电器,能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认识,知道电源是提供电能的
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知道电池有正负极,电流方向是由电池正极通过用电器流向电池负极。

4.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和两者的区别。

●清晰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连接电路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

●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电路的构成和几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
(一)探究要求:利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电池(带电池盒)和一些导线,怎样连接才能使
灯泡发光,并能用开关控制小灯泡,比比看哪个小组连接得最快。

(二)你要解答的问题:
问题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你连接的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画下来。

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是
否遇到小灯泡不发光的现象呢?如果遇到,请你继续分析:在电路连接的过程中,有哪些情况可造成
小灯泡不发光?
问题2:要使小灯泡持续发光,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交流一:根据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要求从正确性、美观性进行评价,评出最佳作品。

由此,请你总结出画电路图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流二:根据展示的几个电路,请你归纳出电路的几种状态:
●总结梳理整合提高
板书设计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
(1)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是有方向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源;二要有使用电器工作的闭合电路。

2.电路
(1)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2)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3)通路、断路、短路
针对训练规律总结
1.如图所示,电路连接正确的是(C)
2.如图是小明连接的一个电路,请在方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