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_1

四、课堂小结
谈谈学习的收获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1、定义
2、通式:AB+CD=AD+BC
3、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概念
引出
介绍工业制碱,指导学生演示实验
板书Na2CO3+Ca(OH)2=
2NaOH+CaCO3
判断此反应是否是前面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
【设疑】那是什么反应?
观察
回答
观察
总结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欲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通过对比激发思维与认知碰撞,进而产生新的认知
复分解分解反应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通过实验探究,既培养了动手操作水平,又培养了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水平。
2、通过微观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引导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二、概念的建立
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投影定义并板书
AB+CD=AD+CB复分解反应是发生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那么是不是任意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指导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总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利用任务学习单,完成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
学生回答:
有沉淀或有气泡
通过开放的实验探究形成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感性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教案: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 1生活中常有的盐第 1 课时氯化钠、粗盐的提纯第 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教课目的1.理解盐类的观点,知道有哪些常有的盐;认识盐与食盐、食盐与工业用盐的差别。
2.认识氯化钠的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
4.学会含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查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要点难点要点认识氯化钠,以及几种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盐与食盐的差别,能够对盐类物质进行判断;碳酸盐的查验。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我们每个家庭中都有一种必不可以少的调味品,没有它,什么菜都会食之无味,弃之惋惜。
它就是食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食盐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回首从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联合生活实质,达成预习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氯化钠 NaCl1.介绍氯化钠化学式: NaCl 俗称:食盐2.氯化钠的用途依据学生所谈到的食盐的用途,指引学生概括氯化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
(1)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 (100 g 水中含有 0.9 g 医用氯化钠 )、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2)农业上:用 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3)食品业:用食盐腌制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到,还延伸保质期。
(4)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5)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融化,减少事故的发生。
3.盐与食盐你听闻过盐中毒的事情吗?播放录像:①用工业盐烹饪食品惹起中毒的事件资料。
②非法商贩用工业盐腌制食品的资料。
指引学生提出盐和食盐的差别。
学生议论后回答:盐与食盐的差别:食盐不等于盐,食盐是一种物质,而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盐的一种。
4.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1)洗浴时,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可使皮肤强壮。
(2)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多日不凋零。
(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
(4)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 分钟,而后再洗,则不掉色。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3.掌握盐的命名方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2.实验材料: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3.盐的样本: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铁、硫酸亚铁等;4.盐的室内外实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导(5分钟)•展示室内外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盐的认知;•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盐?”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回答。
2. 盐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样本,介绍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强调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可以溶于水,具有味道咸等性质。
3. 盐的种类和用途(15分钟)•呈现盐的分类图表,介绍不同种类盐的名称和用途;•通过例子解释:氯化钠用于调味,硫酸铜用于杀菌,硝酸铁用于染色等。
4. 盐的命名方法(20分钟)•介绍盐的命名方法,以氯化钠为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名称,运用交换法则命名其他盐。
5. 实验探究(30分钟)•安排实验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盐的样本,进行简单实验并记录结果;•实验内容包括:溶于水的程度、颜色、气味等;•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盐的性质,进一步巩固对盐的理解。
6. 实验总结与交流(15分钟)•学生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总结各种盐的特点与共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盐的性质和命名规律,帮助学生加深对盐的认识。
7. 课堂延伸(10分钟)•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体需要盐?”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盐,避免过量或不足的问题。
四、作业布置1.预习下一课时内容:盐的提纯与应用;2.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3.思考并写下自己对盐的新认识。
五、教学反思我的设计中,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氯化钠-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高,造成液滴飞溅。
余热使滤液蒸干: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
使滤液蒸干。
【探新知•德能兼修】
根据产率=精盐/粗盐 ×100%公式计算产率
步骤四: 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将提纯后的氯化
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精盐的产率=
精盐质量 溶解的粗盐质量
率,可以用玻璃棒研碎大颗粒粗盐B.过滤时为了节省过滤时间,可以 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C.蒸发时为了防止物质溅出要不断搅拌,直至 实验结束D.实验结束随即用坩埚钳将热的蒸发皿取下放在实验桌上
【测目标·温故知新】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 精盐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加__速__溶_解__。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未__用__玻__璃__棒_引__流______。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__①__⑤__②_③__⑥__④____,称量精 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_出__现__较__多_固__体____时,停止加热。
根据上面的化学式,分析它们的组成,判断哪些属于盐类? 它们的共同组成是什么?
酸
碱
盐
酸→H+ + 酸根离子 碱→金属离子+ OH-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探新知•德能兼修】
生活中主要成分属于盐类的物质
氯化钠 NaCl
碳酸钠 Na2CO3
碳酸氢钠 NaHCO3
碳酸钙 CaCO3
【探新知•德能兼修】 氯化钠
盐水消 除积雪
A
腌制 食物
B
C
面试说课稿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 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5个方面来阐述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以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盐的知识。
进而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应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3、教学重点1、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其用途。
⒉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教学难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家庭厨房中接触了食盐,在家庭装修中知道了大理石;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备,对碳酸盐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
通过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对盐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他们更希望能自己去探求知识的规律,更加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知识的应用。
因此应围绕着化学与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并引入科学方法的探究,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比较归纳法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盐化肥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反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_1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使用的教材版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理解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3.感受化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相信化学将为实现人类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点⒈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⒉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四、教学用品仪器:试管等药品:碳酸钠、稀盐酸、石灰水、等五、教学过程1、以生活中人们误把工业盐当食盐吃而引发的事件导入课题,从而教育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2、学生自主学习“盐”的概念A、小组人员各说一物质名称组员们判断该物质是不是盐。
B、总结如何理解“盐”。
3、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
A、以“云朵游戏”形式完成此处知识的识记。
A、写出能与稀盐酸发生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总结由此得出的经验方法——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C、演示实验5、由学生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导入“复分解反应”这个概念A、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复分解反应”这个概念,举例说明。
B、比一比谁理解的好。
6、总结所学知识7、达标检测8、布置作业A、网上查找氯化钠在生活中的妙用B、查找候德榜制碱事迹六、达标测试1、取适量某白色固体依次实行如下表所示实验,已知该固体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氯化2 3 32、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①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A. ①②B. ①③C. ①D. ①②③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HCl和Ca(OH)2B、Na2CO3和H2SO4C、AgNO3和BaCl2D、KCl和CuSO44、. 氯化钠溶液中溶有少量碳酸钠,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除去碳酸钠的是()A.锌粉B.氢氧化钙溶液C.盐酸D.硫酸5、某同学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决定在厨房里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11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三、常见盐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教师:在多媒体呈现常见盐物理性质、用途、俗称等的表格,并引导孩子们填写下列表格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主要用途
NaCl
Na2CO3
NaHCO3
CaCO3
学生:在和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上述表格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主要用途
NaCl
食盐
四、经典例题讲解
五、作业布置
添加修改
板书
设计
1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
一、化学中的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二、常见盐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主要用途
NaCl
食盐
白色的晶体
调味品
Na2CO3
苏打
白色的粉末
工业生产
NaHCO3
小苏打
白色的晶体
发酵粉
CaCO3
大理石、石灰石
白色块状固体
2、学生和教师相互合作,在教师播放多媒体、引导、讲解的基础上,掌握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常见的盐NaCl、Na2CO3、CaCO3、NaHCO3的物理性质、俗称、以及用途。
教学难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生简单了解粗盐的提纯五大过程。
5、学生简单了解粗盐的提纯五大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盐的组成以及定义。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出4种常见盐的物理性质、俗称以及简单的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巩固
自我反思
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教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
互动
创设情境
阅读教材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主要用途
组成上的共同点
结论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
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教案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
课题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重点
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板
书
设
计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主要用途
组成上的共同点
结论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
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教
学
反
思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