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六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知道机械能及其单位。
2、了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4、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学习过程知识点一能量阅读课文列举生活中的物体具有的能量1现象探究(1):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说明____________(2)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____________。
注意: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知识点二、动能结合动能的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举例生活中的具有动能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汽车和火车为例,设问:运动的汽车和运动的火车都有动能,它们动能是一样大吗?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出新问题)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
现象:速度较大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________。
结论:(2)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和木球,以相同的速度对木块做。
现象:质量较大的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归纳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势能结合势能的材料完成下面问题势能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1、弹性势能①定义: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②举例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4)观察弹簧和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 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导学案第1课时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3.初步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弹性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重难点】重点: 理解动能、势能;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 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自主学习】1、一个物体____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能量就______。
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_________的过程。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_________。
2、运动的钢球,流动的空气,水共同特点:它们都在________,都在对外________,因而都具有________。
这种形式的能叫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动能。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5、________和________ 统称为机械能。
跟踪训练-----第1、2两个小题。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假想:同一位同学以不同的速度在走廊内跑,撞到同一个同学,后果……?体重不同的同学如果速度相同,他们撞到同一个同学,后果…… ?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和、有关。
活动1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器材:铝球、钢球、带倾斜面的轨道、小车。
(2)交流讨论,谈一谈你们小组的方案。
同时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A.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
B、如何让小球具有相同的速度?(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小组展示方案,并演示实验)(4)实验中我们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___ __.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2(新版)沪科版1、复习回忆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请把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简要记录下来。
2、家庭实验自制小方桌:取一块方形的薄木板,用锤子轻轻地在木板的四角钉四根相同的钉子(为防止木板劈裂,事先可以先用锥子在四个角锥四个小孔),小方桌就制成了,带到课堂备用。
3、自带物品课前请带来下列物品:小石块、较大的石块、自制的小方桌、纸盒、沙子、海绵块、细线、螺母等物体。
4、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活动4: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被举高的不同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一样吗?你认为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2、讨论:①要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②要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高度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
3、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自选器材,设计实验。
提供的器材有:A、小石块B、较大的石块C、自制的小方桌D、纸盒E、沙子F、海绵块G、钩码所选器材是思考:所选器材在实验中各起什么作用?重力势能的大小如何显示?4、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5、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活动5: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填一填(1)质量相同时,高度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2)高度相同时,质量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3)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和有关,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设计什么实验可以证明你的猜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或现象也能证明你的猜想?二、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活动6:单摆实验:用细线拴住螺母制成一个单摆,将螺母拉到一定的高度释放,仔细观察小球的摆动情况。
滚摆实验:将悬吊滚摆的绳子缠绕在滚摆上,放开手。
仔细观察滚摆的上下运动情况。
1、比较螺母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势能和动能的情况:当螺母从最高点向最低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当螺母从最低点向最高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又是如何变化的?2、以上实验能说明什么?活动7:分析蹦床运动员在蹦床比赛中能量的转化。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导学案

合理利用机械能 导 学 案导学目标1. 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 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3. 经历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1. 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2. 能的概念的建立。
导学过程一、能的概念(一)阅读课本P206-P207动能与势能,完成下列各题。
1、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 2、功的单位是 ,能的单位是 。
3、动能:4、势能分为 和5、机械能: 二、动能与势能我们周围的能量形式具有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动能与势能;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做功的实例(1) 风吹帆船航行;急流的河水把石块冲走;运动的钢球把木块推开。
这些都是运动的物体对外做功的实例,表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 人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能把木桩打入地里;铅球从高处落下时能把地面砸个坑。
重锤和铅球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对外做功,表明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3) 弓被拉弯后能把箭射出去,弹簧被压缩后能把压在它上面的物体弹起,弓和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能够对外做功,表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说明:(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以地面为零势能点,一切在高处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
(2)“弹性形变”是指在外力消失后,能够自动回复到原来形状的形变。
如:拉长的弹簧,拉力消失后能够自己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
(3)一个物体可以单独具有动能、势能;也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因为它在运动而具有动能,又因为它在高处而具有重力势能。
【合作探究活动】(一)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问题: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还可能与 有关。
探究方案设计1.让不同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控制钢球的 相同,改变运动物体的 。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滚下,是为了控制 相同,改变物体的 。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机械与人 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2课时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导学案

(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遵义专版)2017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机械与人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导学案(新版)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学习目标】1.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学习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难点】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情景导入:湍流的水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在这个过程中水、弹弓是否做了功?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自主阅读课本第209~21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滚摆实验:上升过程中,动能__减小__,重力势能__增加__.下降过程中,动能__增加__,重力势能__减小__。
范例:分析下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由C到B:动能__增加__,势能__减小__。
(2)由B到A:动能__减小__,势能__增加__。
(3)由A到B:动能__增加__,势能__减小__。
……结论:只有动能和势能__相互转化,能量总和不变__。
2.什么叫机械能?单位是什么?答: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
河南省濮阳市第六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10.4 做功的快慢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 知道功率的公式和单位3. 能利用公式计算功率问题。
三【学习重点】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一、温故知新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功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W的单位是______,F的单位是______, S的单位是_____。
二、新知学习(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自读课本P199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1)时间相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做功相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
功率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怎样计算功率1、功率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 P表示_____, W表示_______,t表示_______。
2、在国际单位之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表示,1W=__________。
3、1W 的物理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课本200页图了解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
5、算一算举重运动员在2S 内把1500N 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m ,在空中停留了3s ,则:(1)他对杠铃做的功是多少?(2)前2s 内的功率是多少?(3)后3s 内的功率是多少?(4)整个过程的平均功率是多少?【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功多的机器,功率一定大B. 做功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C. 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D. 以上说法都不对2、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同时开始登山,甲同学先到山顶,乙同学后到山顶,则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做的功多,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B .甲同学比乙同学做的功少,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C .甲同学与乙同学做的功相等,他们的功率也相等D .甲同学与乙同学做的功相等,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3、小华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二)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具体涉及第10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二)”。
本节内容重点包括: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掌握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3. 分析实际机械能转化的例子,如斜面模型、物体下落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学生能够分析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3. 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定量计算,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实例,强化学生对机械能转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模型、小车、重物、弹簧测力计、电子秤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斜面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滑下斜面后能推动木块移动,引出机械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动能、势能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如何相互转化。
3. 实验演示:进行斜面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高度下滑下的小车的速度,记录数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4. 实例分析:分析物体下落、抛物线运动等实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在不同情况下的转化。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给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6.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对机械能转化的理解,讨论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2.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3.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10米高处自由落下后的动能。
2. 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若其质量为10kg,计算其动能。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善于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思维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增强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难点:抽象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势能、机械能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压力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使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和学生生活现象使学生理解能量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探究实验,可多提供一些器材,适当放手,让学生能够自行设计实验,而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实验方法
2.对如何合理利用机械能的例子可多列举一些,进一步培养学生姜机械能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当中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
【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能、动能、势能、机械能。
知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量的理解、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
难点: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
【学习过程】
一、认识机械能
阅读课本206——20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简称。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举物体由于被举高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由于发
1、列举几个物体做功的例子。
2、举出具有动能、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实例。
二、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想一想:同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汽车、摩托车与列车如果速度相同,它们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和、有关。
阅读课本207---208页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阅读课本第207页“加油站”1、2
(2)交流讨论实验中注意什么?
(3)实验中我们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
点拨:
1.质量相同时,速度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2.速度相同时,质量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三、探究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阅读课本208---209页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重力势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阅读课本185页“加油站”3
(2)请说出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
点拨:1、同一物体被举得越高,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说明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2、不同物体从相同高度落下撞击小方桌,质量越大,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
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体验活动:
设计实验,证明弹性势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点拨: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具有的弹性势能越
四、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体验活动:
1、观察滚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速度和位置怎样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2、观察小朋友所玩的蹦蹦杆,它在使用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疑惑?
【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1、汶川地震后的5月14日,我空降兵15勇士不畏牺牲,勇敢地从4999m的高空跳伞执行侦查营救任务,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组织大规模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跳伞勇士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A.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
C.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D.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3、同学们都玩过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其中能量的转化吗?对于图2中荡秋千的小孩,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孩在A点具有最大动能
B、小孩从C荡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C、小孩从B荡到C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D、小孩从A荡到B的过程中,在B点的机械能
4、“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下落到地面附近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而做减速运动。
在减速下降的过程中,返回舱的 ( )
A. 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 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C. 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D. 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5、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上山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跳水运动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比赛中,跳水运动员从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
A.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先后增大,机械能不变
C.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增大
D.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减小
能力提升
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是,势能( ),动能( );在远地点时,势能(),动能()。
卫星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发生了()和()的相互转化。
【布置作业】
1、必做题:《基础训练》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2、选做题:利用身边的小物体进行小实验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吗?
材料: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流程:
1.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2.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3.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坐船浆
4.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5.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6.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
说明:
1、橡皮筋扭转的方向不同,船行驶的方向也正好相反。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延伸:
仔细观察划船的动作,它造成的水流方向和船行方向有什么关系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