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新版)沪科版
春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教案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1.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重点难点】重点: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新课导入】导入1:情境导入2017年7月23日下午4点半左右,暴雨袭击某某某某城区,某某市红山路遭洪水袭击,从动图画面中可以看到一辆小轿车被洪水直接冲走.多条道路被冲毁,目前尚未收到有关人员伤亡情况.从新闻中可以看出洪水对汽车、对桥梁、对公路等等都造成了破坏,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对物体做了功.导入2:复习导入复习提问:(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结论: 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课堂探究】一、动能和势能物理学中,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即它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因此,流动的水、风、X开的弓都具有能量.能量这个概念与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1)能量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2)能量的大小: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此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反之,则越小.即功可以衡量能量的大小.(3)能量的单位:同功的单位一样: 焦耳(J) .说明:根据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能量说明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一个正在做功的物体,它一定具有能量;而一个具有能量的物体,它一定能做功;但是它未必正在做功.例如静止在高山上的石块没有做功,由于石块下落时能够做功,故石块具有能量,而正在下落的石块,石块的重力对石块做功,该石块一定具有能量.我们周围的能量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动能与势能;我们先来认识几个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做功的实例:风吹帆船航行;急流的河水把石块冲走;运动的钢球把木块推开.这些都是运动的物体对外做功的实例,表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人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能把木桩打入地里;铅球从高处落下时能把地面砸个坑.重锤和铅球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对外做功,表明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弓被拉弯后能把箭射出去,弹簧被压缩后能把压在它上面的物体弹起,弓和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能够对外做功,表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说明:一个物体可以单独具有动能、势能;也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因为它在运动而具有动能,又因为它在高处而具有重力势能.二、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问题: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探究:步骤1:将木板放在光滑斜面下的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分别让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h1和h2)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撞击木块,记下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步骤2:分别让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钢球从同一高度(h)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撞击木块,记下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把数据记入下表,并比较各组数据序号下滑物体下滑高度(高/低)木块运动的距离(远/近)1 大钢球低近2 大钢球高远3 木球高近探究说明: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时的速度就越大.所以要增加小球滚到水平木板上的速度,只需增加小球的高度即可(如步骤1).同理要使小球在水平面具有相同的速度,必须使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实验时用笔做好标记)滚下(步骤2).小球从光滑斜面上静止滚下,到达底端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被撞木块的运动距离越长,小球做的功越多,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数据分析:对比表中1,2两行数据,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静止释放,起点高的钢球到达底端的速度大,与木块撞击后使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钢球的动能大;对比2,3两行数据,质量不同,钢球的质量大,当它们从同一高度被静止释放时,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但钢球撞击木块运动的距离长,表明钢球的动能大.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就越大.问题:物体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物体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有关.探究:将小方桌腿朝下水平放在沙箱的沙子上,使用质量相同的物块从不同高度(h,H)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记下下陷的深度.将体积相同的,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h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观察小方桌在沙子中下陷的深度.把数据记入下表,比较各组数据序号举高物体举高高度(高/低)小桌下陷深度(深/浅)1 相同小球低浅2 相同小球高深3 相同高度小浅4 相同高度大深数据分析:对比1,2实验数据,同一物体被举得越高,能使小方桌下陷的越深,说明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对比3,4实验数据,物块被举得相同高度,物块的质量大,小方桌下陷的深,说明被举高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在的高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在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另外一种势能——弹性势能和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举例:拉弓,形变越大,箭射得越远.蹦床形变越大,运动员蹦的越高).问:荡秋千具有什么特点,动能、势能大小有发生变化吗?答:有.有的时候位置高了,有的时候位置低了,有的时候快了,有的时候慢了,所以动能和势能都会变化.分析:(单摆)小球在最高点时,只具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当放手后小球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的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运动速度变快,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球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过程中,速度变小,动能变小,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可以反映一个物体做功的本领大小(注意:具有能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1.小明在超市乘坐扶梯匀速的从一楼到达二楼,在这一过程中( D )A.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D.小明的动能不变,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2.下列关于水的各句诗句中,和机械能没有关系的是( C )3.(多选题)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由静止释放,在左右摆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 ABD )A.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一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4.下列现象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 ,属于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bc .三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于2009年全部完工,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 335米,静态投资1 352.6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 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一种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滑翔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早由美国研发.它是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和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兼具载人航天器和运载器功能,并按飞机方式着陆的航天系统.。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教案

2. 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三)科学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过渡:物体除了由于运动而具有能,还因为什么能具有能量?猜测一下,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模仿探究动能的过程,思考这几个过程,提出猜想:重力势能可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师
课题
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
日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以及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动能和势能,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教材对认知内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论的描述很详细,但探究方法及原理比较突兀,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问题
1. 哪些量变化?哪些量不变?
(质量改变、速度不变)
2. 如何改变质量?
(使用质量不同的小球)
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体会实验设计和验证过程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二、新课教学
3.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同一高度滚下,到达平面的初速度一样)
总结实验设计思路:
1.机械能概念的提出
(1)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2)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回顾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回顾学习内容
巩固学习内容
(六)课堂训练
分析,讲评
完成习题
通过习题检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的学习成果,同时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设计(含答案)

动能与势能班级: 姓名: 组号:(一)情景体验 体验 动能活动1:让玩具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滑下,到水平面上推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甲。
活动2:让玩具车从斜面的B 点由静止滑下,到水平面上推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乙。
活动3:在玩具车上面粘一铁块,再让玩具车从斜面的B 点由静止滑下,到水平面上推木块,木块移动的距离如图丙。
(1)比较活动1和2,活动 中的玩具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木块移动的距离 。
(2)比较活动2和3,活动 中的玩具车的质量大,玩具车对木块做功 。
(二)教材助读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单位都是 ,物体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能的 过程。
2. 叫做动能,它的大小跟物体的 、 有关。
3.势能包括 与 ,物体由于 所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因 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 有关,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有关。
4. 和 统称为机械能。
完成情况一、自主预习•探究新知(三)预习自测1.下列物体只具有一种形式的能(动能、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的是()A.在空中飞行的炮弹B.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品C.正在行驶的卡车底板下的减震弹簧D.站在跳台上的跳水运动员2.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下列物理量保持不变的是()A.机械能B.动能C.重力势能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1:什么是能量思考以下问题:1.体验中,运动的玩具车、从高处下落的石块、拉开的弹弓,它们的共同点是。
物体能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正在做功吗?探究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结合“体验”,回答问题:1.由“体验”,可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
2.实验方法:动能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需利用法。
3.实验设计:(1)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2)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1 教学设计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1 教学设计姓名课题课型时间合理利用机械能问题生成课学导目标1.知识目标:熟记能、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2.技能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能结合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简单分析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现象。
3.情感目标:通过查阅资料认识到能量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学导重点及方法重点: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这是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及其转化的前提基础,是学习的重点,难点:理解并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具体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问题预设1.风、流动的水和张开的弓能对物体做功,为什么?你听说过风能、水能、机械能吗?这都涉及到能,可见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那么什么是能?请将你对能的理解写下来,并举出4个具有能的物体的例子。
2.水电站中以上游流下的水冲击水轮机,可以推动水轮机转动而做功,高空落下的物体会伤人,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他们分别具有什么能?各举4个例子说明。
3.2014年5月,一架太原飞往厦门的飞机在高空疑遭遇“鸟击”,机头被撞凹受损,是由于小鸟相对于飞机的速度很大,因而具有很大的什么能?这种能量的影响因素还有什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受高空落物伤人的启示,美军正在研制一种名为“上帝之杖”的太空武器。
它要依托太空平台的搭载,借助小型火箭助推和高空下落产生的巨大能量,它产生的巨大能量的来源是什么?这种能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5. 夏天,为了缓解空气干燥,洒水车会向马路洒水,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洒水车的机械能如何变化?请分析。
6. 你荡过秋千吗?请分析荡秋千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秋千最终会停下来,机械能哪去了?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7.滚摆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具体分析能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并写在下面。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 导学案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号【学情分析】上节课刚学完功的计算,本节是上节的延伸,比较做功的快慢【学习内容分析】认识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
【学习重、难点】重点:会进行有关功率的简单计算。
难点: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识链接】1.比较做功的快慢三种方法2.怎样计算功率?功率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新课教学】学时安排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第二学时探究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学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1号干电池一节、2号干电池一节、木块(或泡沫块)、橡皮、硬纸板等。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动能和势能活动1:列举生活中能够做功的物体。
活动2: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射出的箭、运动的球、流动的水、流动的空气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悬吊的电扇、起重机吊起的重物、被举起的杠铃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张开的弓、变形的撑杆、蹦极时张紧的橡皮绳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活动3: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运动着的不同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一样吗?你认为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上面的活动和你的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2.讨论:①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②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速度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
3.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自选器材,设计实验。
提供的器材有:A.1号干电池B.2号干电池C.木块(或泡沫块)D.橡皮E.硬纸板F.大钢球G.小钢球H.斜面所选器材是思考:所选器材在实验中各起什么作用?动能的大小如何显示?4.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十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

第6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5.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6.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本节重点】1.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本节难点】1.判断物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本节知识概览图能量: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新课导引如图所示,小朋友在玩荡秋千,当被推动几下后,秋千越往高荡,速度就越慢,往低处荡时速度就加快.秋千速度为何发生上述的变化?教材精华 知识点 1 能量能量: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越多.能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 机械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速度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高度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形变的程度 弹性势能 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知识点2 动能重点;掌握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与动能大小有关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探究实验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动能大,表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大,所以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还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1)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2)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并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被撞击的木块运动距离越长,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1)将木块放在水平面上,让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撞击木块,通过比较木块运动距离的长度,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如图9—142甲所示).(2)比较木块分别被从不同高度处滚下的同一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如图9—142乙所示.(3)比较木块分别被从同一高度处滚下的木球、钢球撞击后运动的距离,如图9—142丙所示。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2课时)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2课时)教案:合理利用机械能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机械能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能转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
难点:机械能转化的条件,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电梯、滑梯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利用机械能的。
2. 讲解:讲解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定义,以及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能的转化。
如通过小车下滑斜面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的速度和高度的变化,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
难点:机械能转化的条件,机械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转化规律,但在课堂上,对于机械能转化的条件的讲解可能不够透彻,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分析其机械能的转化和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生活实例: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设备,如电梯和滑梯,作为引入环节的实例。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导学案(新版)沪科版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习目标】知道什么是能、动能、势能、机械能。
知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量的理解、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难点:影响动能的大小的因素【学习过程】一、认识机械能阅读课本20620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简称。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举物体由于被举高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做,3、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叫做。
体验活动:1、列举几个物体做功的例子。
2、举出具有动能、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实例。
二、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想一想:同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汽车、摩托车与列车如果速度相同,它们具有的动能大小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和、有关。
阅读课本207---208页部分,完成下列问题:探究动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阅读课本第207页“加油站”1、2(2)交流讨论实验中注意什么?(3)实验中我们应用了哪些物理方法?点拨:1、质量相同时,速度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2、速度相同时,质量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三、探究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阅读课本208---209页部分,完成下列问题:探究重力势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阅读课本185页“加油站”3(2)请说出实验中注意的问题?(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点拨:1、同一物体被举得越高,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说明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2、不同物体从相同高度落下撞击小方桌,质量越大,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越,具有的重力势能越。
体验活动:设计实验,证明弹性势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点拨: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四、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体验活动:1、观察滚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速度和位置怎样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2、观察小朋友所玩的蹦蹦杆,它在使用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课堂小结】谈收获,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存在什么疑惑?【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汶川地震后的5月14日,我空降兵15勇士不畏牺牲,勇敢地从4999m的高空跳伞执行侦查营救任务,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组织大规模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
(新版)沪科版
1、知道动能、势能、机械能。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能、势能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及他们的转化。
一、知识链接:
1、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考虑摩擦和动滑轮自重,实际拉力物重的一半。
2、你能计算出一枝铅笔的铅芯利用效率吗?
二、目标落实目标一:什么是机械效率?
1、阅读课本202页看图10-33回答:比较弹簧测力计两次拉力做功你会发现什么?我的发现:
2、实验证明了什么?我的回答是:
3、什么是总功?
4、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有用功?
【点拨】
使用机械时,会有省力、方便等有利因素,但由于机械本身的自重,以及摩擦等因素,所以要做更多的功。
拉力所做的功,物理学叫。
在这一总功中包含了拉力在提起重物时,必须克服动滑轮的自重和滑轮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做的功。
这部分功,是无用
的,但又不得不做,称为。
从总功中减去额外功,就是有用的功,物理学中叫。
5、什么是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η=100%,η: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W总:总功【明确】
在实际计算中,机械效率通常被表示为一个百分数,没有单位;由于W总 W有,所以<1,因此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机器:η大于1或大于100%,那肯定是错误的。
目标二:机械效率的计算
【练一练】
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拉力F为
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用动滑轮提起物体时,动力F把绳子末端拉起的距离是物体被提起高度的2倍。
已知:求:η。
解:目标三: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实验】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组装好滑轮组,并使用滑轮组提起相应的重物,将三次实验数据填写在下表中,比较三次测算的机械效率是否相等。
【小结】
1、同一滑轮组,载重越大,机械效率越,所以滑轮组在满载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2、相同载重的情况下,动滑轮重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减小滑轮组中动滑轮的自重,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3、改进机械结构,在滑轮的转轴上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阻力,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提高机械效率。
【注意】
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匀速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①如果不是匀速地拉,弹簧秤示数忽大忽小,则W总偏大偏小,且滑轮组对钩码的拉力不等于钩码的重力,则W有偏大偏小,由η=W有/W总算出的机械效率偏大偏小、②如果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由于弹簧的自重而导致示数F偏小,η=,η偏大③如果在弹簧秤静止时读数,由于滑轮和轴之间没有摩擦,则读数F 偏小,η偏大、
【想一想】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没有刻度尺,能不能测出滑轮组机械效率?我的回答是:
三、拓展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的功一定越多
D、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2、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多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
C、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
D、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3、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测试作业;205页1-4学检:70页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