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章 综合指标练习题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1%2%5.1++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是时点指标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B. 固定资产折旧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C. D.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B. (2%+4%)÷2=3%C. (2%+4%)÷3=2%453025%1%2%5.1++++3%1%2%5.1⨯⨯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等于均值C. 众数等于中位数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B. 乡村大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一.判断题部分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综合指标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指标和 指标。
2. 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地区、国家)的同类指标之比。
3. 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4.某企业某年计划增加值达到500万元,实际为550万元,则增加值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5.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为40元,实际为45元,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6.某车间5名工人的日产量(件)为10 10 11 12 14,则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
7.市场上某种蔬菜早、中、晚的价格(元)分别为、1、,早、中、晚各买1元,则平均价格为 。
8.在两个数列平均水平 时,可以用标准差衡量其变异程度。
9.∑=-)(x x 。
二、判断题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是一个时点指标。
(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指标。
(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平均指标。
( )4.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是一个结构相对指标。
( )5.某企业某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4%,实际上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5%/4%。
( )6.某企业某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3%,实际上提高了%,则单位产品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1+%/1+3%。
( )7.某车间7名工人的日产量(件)为22 23 24 24 24 25 26,则日产量的众数是24。
( )8.三个连续作业车间的废品率分别为% % %,则平均废品率为3%3.0%8.0%5.0⨯⨯。
( )9.当B A σσ>时,则说明A 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比B 数列强。
( )10.全距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 )11.某企业人均增加值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 )12.某企业月末库存额是一个时点指标。
( )13.平均指标反映现象的离散程度。
( )14.变异指标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 )15.总体中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之比得到比例相对指标。
( )16.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得到比较相对指标。
判断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1、现代统计学的核心是描述统计学。
(F)2、描述统计学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
(T)3、统计指标可以分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T)4、所有标志都可以用数量表现。
(F)5、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F)6、三个同学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F)7、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T)8、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于总体上的、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9、统计研究中的变异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F)10、社会经济统计是在对质和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T)11、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F)12、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T)13、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是数量指标,其值大小与研究的范围大小有关(F)14、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F)第二章统计调查练习题1 、统计报表是我国定期取得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方式。
(T)2 、抽样调查在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
(T)3 、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 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式。
(F)4 、统计报表有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之分。
(T )5 、抽样调查中存在抽样误差,因此,抽样推断是不准确的。
(F)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F)7、调查时间是指进行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F)8、对变化较小、变动较慢的现象应采用一次性调查来取得资料(T)9、调查对象就是统计总体,而统计总体不都是调查对象(F)10、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可以同时又是调查单位,调查单位可以同时又是总体单位(F)第三章统计整理练习题1、进行组距分组时,当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列为上限的那一组(F)2、直接观察法不能用于对历史资料的收集(T)3、为了解某县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可以进行经常性调查(F)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练习题1、某企业计划利润提高10% ,实际提高了5% ,则该企业的利润计划完成程度95%(F )2、若两组数据的标准差相等,则其离散程度相同。
统计学习题三

第三章综合指标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计划,产量同上年比较必须增长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了10%,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40%B、60%C、20%D、17%2、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平均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Me3、成数方差的取值范围为:A、0 ~ 1B、0 ~ 0.5C、0 ~ 0.25D、任意正数4、当总体分布对称时:A、sk等于0B、 k等于0C、s等于0D、var等于05、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现金回笼率B、货币流通速度C、货币流通量D、存款平均余额6、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货币流通量B、存款余额C、商品库存量D、货币投放总额7、某银行办事处9月份的存款余额为8月份的105%,这个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8、计划规定,产量应比上年增长2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试确定同上年比较,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10%B、30%C、8%D、12%9、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倍后再加上2,则方差:A、不变B、扩大2倍C、缩小至1/2D、扩大4倍10、市场上苹果价格早晚不同,早晚各买一斤的平均价格和早晚各买一元的平均价格:A、两者相等B、前者高于后者C、前者低于后者D、无法判断11、某企业工人平均月工资为1440元,月收入少于1 280元的占一半,估计多数人的工资为()元。
A、960B、1200C、1360D、160012、某企业工资总额比去年减少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人数减少:A、3%B、10%C、75%D、6.7%二、多项选择题1、某变量取值2、3、2、5、2、8、6,则下列数值中是该变量的平均指标的是:A、3B、5C、2D、6E、42、某社区有人口20万人,商场50个,该社区的商场密度是:A 、0.4个/万人 B、2.5个/万人 C、0.4万人/个D、2万人/个E、1.5个/万人3、已知某变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中的两个是42、50,根据pearson规则,另外一个指标的数值可能是:A、44.67B、66C、54D、38E、264、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量是:A、时期指标B、价值指标C、实物指标D、时点指标E、离散指标5、时点数列的指标值:A、由连续调查而得B、由一次性调查而得C、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成正比D、直接相加没有意义E、反应现象在某时刻上的总量6、实物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自然单位B、度量衡单位C、货币单位D、复合单位E、标准单位7、平均指标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8、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A、大专院校招生录取比率B、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C、人均国民收入D、本期平均工资与上期平均工资的对比的百分数E、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9、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口粮C、人均国民收入D、粮食亩产量E、人均住房面积10、下列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计划完成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11、指出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A、按人口分摊的国民收入B、按人口分摊的粮食产量C、产值增长率D、职工平均工资E、人口出生率三、判断题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之一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之一
第1/2/5小题先不做
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l/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试确定算术平均数将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2.如果所有标志值都减少为原来的l/5,而频数仍然不变,试确定算术平均数将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3.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多少。
4.某企业7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多少?
5.现有一数列:3,9,27,8l,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应该用哪一种平均数?为什么?
6.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试根据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推算表中空白处的数据。
7.某企业某年上半年进货计划执行情况如下表:
试计算:
(1)各季度进货计划完成程度?
(2)上半年进货计划完成程度?
(3)上半年累计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8.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甲产品产量应达到70万吨,实际生产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吨
试计算该市甲产品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9.某地区2009-2010年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2009年和201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
(2)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动态相对指标及增长百分数。
10.现有甲乙两国的钢产量和人口数资料如下:
试通过计算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来简单分析甲乙两国钢产量的发展情况。
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之一

《统计学》第三章综合指标练习题之一
第5小题可先不做,讲完平均指标再做
1.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l/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试确定算术平均数将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2.如果所有标志值都减少为原来的l/5,而频数仍然不变,试确定算术平均数将如何变化?变化多少?
3.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多少。
4.某企业7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多少?
5.现有一数列:3,9,27,8l,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应该用哪一种平均数?为什么?
6.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根据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推算表中空白处的数据。
试计算:
(1)各季度进货计划完成程度?
(2)上半年进货计划完成程度?
(3)上半年累计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8.某市某“五年”计划规定,计划期最末一年甲产品产量应达到70万吨,实际生产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吨
试计算该市甲产品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9.某地区2009-2010年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
(1)计算2009年和201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
(2)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动态相对指标及增长百分数。
发展情况。
统计学原理李洁明第三章综合指标

问题 1、在有关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调查中,假如搜集到了 2000名学生上学期期末各科考试成绩,以及周学习时长 如何考察每位学生成绩的一般水平?多少男生和女生? 要比较女生、男生成绩的高低,应如何进行比较? 如果已经根据年级进行了分组,然后对每个年级又进行了 周学习时长分组,那么每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比较?如 何比较每个年级各组学生成绩和学习时长均匀性? 如何比较学生的学习效率?
统计学原理
第一节 总 量 指 标
概述 计算原则
计量单位介绍
概 述
概念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 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表现为绝对数、有名数。 作用 反映国情、国力和企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状况; 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性指标, 是实行目标管理的工具; 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是基础指标。
统计学原理
加权算术平均(weighted average):应用于分组的绝对 数资料,或者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资料
▼权(weight)表示重要性、影响力高低。根据表现形式 分为两种: 权数f(绝对权):次数、频数等绝对数形式; 权重ω(相对权):比重、频率等相对数形式。 ▼对于组距数列,应该用组中值作为变量值。 ▼ 加权算术的一般形式为(K为分组数): x1 f1 x2 f 2 xk f k xf x f f1 f 2 f k
a 一般地,相对数、平均 数都可以表示为 x 。如果已知 b 分组的 xk、bk 时, ak xk bk bx x b b
k 1 m k k 1 k
a
m
统计学原理
例 某班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计算此班统计学平 均成绩。 成绩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计 人数 2 5 8 6 4 25 组中值x 55 65 75 85 9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面章节及第三章综合指标
一、选择题
1、杭州地区每百人手机拥有量为90部,这个指标是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结构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2、某组数据呈正态分布,计算出算术平均数为5,中位数为7,则该数据分布为
A、左偏分布
B、右偏分布
C、对称分布
D、无法判断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 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
B 主要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
C 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也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
D 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有关,也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4、已知一分配数列,最小组限为30元,最大组限为200元,不可能是平均数的为
A、50元
B、80元
C、120元
D、210元
5、比较两个单位的资料,甲的标准差小于乙的标准差,则
A 两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 甲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
C 乙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
D 不能确定哪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6、若单项数列的所有标志值都增加常数9,而次数都减少三分之一,则其算术平均数
A、增加9
B、增加6
C、减少三分之一
D、增加三分之二
7、与变量值相同计量单位的是
A 全距
B 调和平均数
C 平均差
D 标准差
E 离散系数
F 算术平均数
8、由于计量单位或者规模不同造成不可比,可能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A 比较对指标
B 平均指标
C 强度相对指标
D 比例相对指标
F 结构相对指标
9、与变量值同比例变化的是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几何平均数
D 全距
E 标准差
F 平均差
G 标准差系数
10、某数据集服从对称的正态分布,算术平均数为100,现分别增加2个极端值1和199,怎此数据集的分布将
A 保持对称的正态分布
B 左偏
C 右偏
D 无法判断
11、人口普查中以每个常住居民位调查单位,下面属于标志的是
A 性别
B 年龄
C 男性
D 人口总数
E 未婚
12、对浙江财经学院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 平均支出
B 年龄
C 年级
D 体重
E 学生总数
二、计算题
1、已知甲小区居民平均年龄为37岁,标准差为12岁,现对乙小区居民年龄进
(1)计算乙小区居民的平均年龄;
(2)比较甲乙两小区平均年龄的代表性大小;
2
) 3、已知甲单位职工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保留2位小数)(标准差系数以百
又已知乙单位职工平均劳动生产率为3.6万元/人,标准差为1.65万元/人,判断哪个单位职工的劳动生产差别大。
4、某商店2003年实际销售额为150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10%,计算2003年计划销售额。
5、某企业2003年计划产量比上一年增长1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5%,计算实际产量比上一年则增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