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十二种“作死”做法

合集下载

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及提分方法技巧

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及提分方法技巧

语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及提分方法技巧流程一:看篇幅首先,一份作文拿到手,作为阅卷老师,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如果篇幅首先就不达标,那么毫无疑问,你的作文分数不会高,因为老师会觉得你根本没话讲,说不出来。

流程二:看标题其次看的是标题,如果是规定好的题目,这个环节就省了,如果是自拟题目,而你的文章标题起得新颖别致又有内涵,那么现在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类文。

流程三:看点题接下来,老师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段里找,找什么呢?找你有没有点题!看开头是否简短吸引人,如果开头写了半天,没有点题,完了,你就掉到二类文了,这时,老师还不会认为你跑题了。

他还会接着看。

当然,如果你开头点题做得好,而且还有些小吸引人的部分,ok,你还在一类文里。

流程四:看结尾再下来,老师会继续往下看吗?no,这时,老师会把目光快速定位到文章结尾,最后一段你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好,如果开头结尾都不错,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至少在二类文里了。

如果你结尾拉拉杂杂写了一堆,抒情不到点上,只是为了堆字数,而你开头又没点题,那么可以肯定,老师的阅卷已经进入十秒倒计时了。

可能会是三类文甚至是四类文。

流程五:看分段最后,看了开头和结尾,现在开始看正文了吗?no,还不是。

这时老师会把整个卷子大致看一眼,看看你的分段情况,如果你分段清晰,错落有致,那你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数。

如果你没有分段,就中间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老师的印象就会是:条理不太清晰,文章结构安排有问题。

流程六:看正文一般判卷到这时候,作文好或不好,老师心里的预判分数都出来了,再下来开始看你的正文。

如果是记叙文,你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了人物特点,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是议论文,你逻辑清晰,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那么,你的作文就是一类文。

至于扣分多少,就看你的文章能否投老师所好了,这是有主观因素的,但差别不会太大。

这就是整个作文的阅卷过程。

记住一条规律:越是高分作文,老师看的时间越长。

阅卷老师披露高考高分作文18个神操作

阅卷老师披露高考高分作文18个神操作

阅卷老师披露高考高分作文18个神操作高考语文作文怎样写才能拿高分?资深语文阅卷老师披露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的十八般武艺——18个神操作,你get了吗?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或记叙文,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 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

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

写好结尾和过渡段。

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

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留足构思时间。

“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

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

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

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

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

要贯彻一种构思。

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避免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

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

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

结构方面不能修改。

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 防止跑题有诀窍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

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6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风头、猪肚、豹尾。

没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

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7重视拟作文标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作文3000字高中高考作文58作文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作文3000字高中高考作文58作文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作文3000字高中高考作文-58作文; ; ; 所谓大,指的是题目可写范围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长,空间距离也比较大,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很多。

一方面,这类短文为考生提供了张扬个性、驰骋笔墨的广阔天地。

另一方面,这类题也使考生难于把握,落笔时不易集中,好比脱缰的野马,失去方向,无法驾驭。

大题小作就是把文本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来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以小题材反映大些主题,从小题材中挖到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大题小作,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

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诗歌创作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略、看似平凡俗话说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

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表达方式整体事物的写意。

立意上为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

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

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

大题小作的要领如下:一、先应判定哪种评语是大题。

所谓大题多为统率的以下内容,头绪多,不便归类,或概念抽象,题目是一个词,或不好驾驭,难以将众多而无可庞杂的内容统一在一篇文章中其。

如《父辈》、《面向大海》等。

二、限制定向,宽题窄作。

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也可在后面再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

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从前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评论的范围就缩小了。

三、大胆取舍,见微知著。

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远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

如檐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妙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大题小作法篇一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如何在高考作文中立意创新的12招,听了之后我受益良多。

下面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关于大题小作法的部分。

作文中的大题小作法,就是指在整篇作文中针对一个小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折射出大问题,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第一步是确定小点。

我们可以运用前瞻性思维,在写作之前对时间和空间范围进行适当压缩,找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剖析。

第二步是选择详尽的材料。

对于这个小点,要进行详尽的研究和了解,并从中寻找到真正能支撑于小点论述的事例、数据等。

第三步是展示属于自己的思考。

材料只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的思考要自己完成。

这个思考有时需要将细小的文字与整体架构连接起来,通过层层推进让作文更加有说服力。

例如,“你讨厌的那个人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你的老板。

”这是一个很小的点,但是却能够引申出很多大问题,比如如何与人相处。

通过观察,寻找素材,并加上自身的思考,便能产生出新颖的作文。

写作重点:1.确定小点。

2.选择详尽的材料。

3.展示属于自己的思考。

用词分析:1.运用前瞻性思维进行适当压缩。

2.找到真正能支撑于小点论述的事例、数据等。

3.通过层层推进让作文更加有说服力。

4.观察、寻找素材,产生新颖的作文。

篇二在高考作文中,要想立意创新,大题小作法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

而如何正确运用这个手段,是需要我们好好琢磨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小点。

不要迷失在一些泛泛而谈的话题中,而是要将目光集中到更加小的点上,这样引申出的大问题才会更加有新意。

其次,我们需要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这些材料要能够有力地支撑我们对小点的论述,达到一定的说服力。

最后,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的连接,使得作文更加有逻辑性、独特性和思辨性。

大题小作法能够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深入思考,避免泛泛而谈。

例如,我们可以以“食品安全”为话题,选择“互联网+”的模式作为小点进行剖析。

写应试作文的10条馊主意

写应试作文的10条馊主意

写应试作文的10条馊主意一、阅读报章杂志的时候,遇到醒目的、精彩的标题,要记下来。

因为到中考和高考,多半会让你自己给作文起标题。

标题醒目了,阅卷老师就会喜欢。

二、无论什么时候写作文,只要是给别人看的,就要把字写好,力争有个好卷面。

记住,没有好字和好卷面,就没人舍得给你打高分,也没人有耐心看你的破作文。

三、不要“一逗到底”。

一个句子有了主谓宾定补状等成分后,这个句子就要划上句号了。

一个复句,用关联词把两段话连起来后,也就一句话了,要用句号或者感叹号等。

四、明白标点符号的一些用法。

譬如,一行的第一格,不许出现句号逗号感叹号问号反引号等。

一行的最末一格,不许出现“和《、(等。

五、及时分段。

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大头”作文、“大尾巴”作文。

对小学生而言,一段有七八行,就要分段了。

对中学生而言,最好一段不超过十行。

六、所谓扣题,就是在写作文的时候,时刻要记住重复或变相重复一下你的题目或你的主题。

所谓首尾呼应,就是在结尾的时候,再把开头的话重复一下。

怎么重复呢?打个比方吧。

开头要是说“妈妈很美丽”,那么结尾就说“妈妈想花儿一样可爱”。

前面直抒胸臆,结尾用比喻句就中了。

七、不要用太长的句子,不要让阅卷老师看得太累。

句子短了,显得干练,阅卷老师也容易领会。

假如你的语言不够优美,那就用短句子吧。

八、词汇量是作文的生命。

日常作文中,要注意多用些成语、修辞等。

其实,一篇作文用上十个二十个的成语是没问题,要形成习惯。

当然,滥用成语也容易显得过分做作。

九、日常有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本地晚报、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摘等,都是值得学生阅读的。

日常的写作也是考场作文精彩的基础。

如果每年有60篇以上的作文量,想写不好作文都困难。

记住,看电视是培养不了写作能力的,就像喝凉水很难长肉是一个道理。

十、注意搜集立意不同的优美作文,记住它们的结构和优美句子。

读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感觉。

到考试的时候,针对不同的作文题,回想曾经记住的作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比葫芦画瓢就是一篇好作文。

作文十大作死现象

作文十大作死现象

• 9、套用模式明显。 高考中让阅卷者发现“套作”结果 会怎样,学生们多数都很清楚,但是很 多学生在考前,套用模板,如三大段、 “观点+材料”的公式、“引、议、联 、结”的公式,结果文章中也出现了一 些论据、观点,但是那是套作,还有一 些套话,不能给人真实感。
•10、没有主旨句,短时间内很难看 出你文章的主旨。 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来讲,写作 也是如此,其实阅卷老师,很难静心 把你的文章读一遍,一般都是浏览一 遍,两遍扫下来,也没有从你的文章 中找出主旨句,看看你的语句还可以 ,字迹也可以,让阅卷者给你高分又 不愿意,给你低分又舍不得,所以分 数还是可以的,但是很难拿高分。
•8、你的故事,也许没有人愿意听。 很多学生写作水平一般,但是在文 章中“小学时候的我”、“初中时候的 我...”、“儿时的我...”.....要知道,你即将 迈进大学校门了,你的文章也应成熟了 ,你曾关注的那些事情,那些怎样与小 伙伴们战胜困难,彼此相互帮助的,那 样的内容可能只适合“英语的书面表达 中的李华”了,而语文作文真的很难得 到老师的认同,不要说共鸣了。
• 2、标题可能直接决定文章 的质量。 现在基本上都以材料为主 ,如果你说你的文章标题不能 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即便中 规中矩点也可以,千万不要用 大话、“假哲学”的文章,例 如“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之类的标题。
•3、开头就可能注定了“结 局”。 你辛辛苦苦写了七八百字 ,结果老师都不会去仔细的看 ,因为你的开头就告诉阅卷老 师,你的文章没有看的价值。 以下的几种开头可能直接导致 你的文章被冷落
•、无视阅卷老师智商,给老师讲 “低级”的道理。 有的学生在作文中,非要给“ 授人以鱼”做好好的解释,哪个阅 卷老师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就 你知道还在试卷上做一个详细的解 释,显示自己什么?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反弹琵琶法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反弹琵琶法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反弹琵琶法; ; “反弹琵琶”指逆向个人主义在写作中同中的运用。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

“反弹”就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

科学地“反弹”可使学生的个人主义品质上升到较高档次,会给人一种创新的感受。

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让任选其一写成议论文,后者就是对前者的“反弹”。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

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要走好多弯路,想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形成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难以登堂入室的局面。

“艺高人胆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更有道理,因为胆大地向的艺人会坚韧地向高难动作探讨,不断创出新招。

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格,将使我们的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

使用得巧,往往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二个方面:一、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

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二、立论要经得住推敲。

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涵义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朝向防止另一个极端。

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三、“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

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大家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

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藉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例文1初看到这条关于“记忆”移植的信息,我还觉得挺“遗憾”,要是我有一个这的机器,那该多好!把鲁迅、凯库勒、陈景润、爱因斯坦的加上语言大师陈寅恪的记忆统统拷贝到我先脑子里,至少在高考考场上以我就泰然自若可以泰然自若,纵情驰骋,稳操胜券了!然而转念一想,我又有些迷惑:如果这成了现实,我会不会整天在迷茫与困惑中寻找自我呢?我们每个人,才华横溢的诗人也好,为生活操劳的下岗工人劳作也罢,都有着绝不同于他人的特点,都是这个大千世界里的一道风景。

如何写好高考应试八股作文

如何写好高考应试八股作文

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作文。

在这堂作文课上,我听到了许多独特的作文理论,感慨万千。

本文即是根据当时的笔记改编。

写作的基本原则:1.高考绝对不能写记叙文,写记叙文就必死无疑2.字数要足。

少于800分就不看文章内容了。

要有数量,才有质量。

写足800字(内容正面,文章叙述大致清楚)就能有42分的基础分。

当然不要写的太多,字多了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的疲劳感。

所以最好的字数在850~900之间。

3.杜绝“黑豆式”的涂改。

黑豆式涂改极大破坏了文章的美感。

所以切记:不要把阅卷老师当瞎子。

落笔要生根,尽量不涂改。

涂改也只是轻轻划去,不影响阅读即可4.时间把握得当,考场作文不比平时。

时间就是金钱,一分决定你的幸福。

不能太松懈。

对于作文,时间也是有限制的。

70分的作文花50~70分钟。

其中审题最多花2~3分钟,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不合理了。

一、做文章如做菜,注重色、香、味色——工整清楚,没有人会不喜欢工整的书写香——头尾要好,头尾是最需要佳句的地方。

阅一张卷子不超过2分钟,第一步看字数,字数不够就不用看内容,给个基础分即可,字数足后进入第二步,看首尾,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长一些,第三步略略扫一下内容,得到大致分数。

所以开头结尾不深思后下笔味——内容要好,一篇议论文要举三个例子。

这也有几个原则。

1.不要举一些土的掉渣的,比如雷峰之类的(对雷峰,我没有那个意思)2.不要举太有争议性的例子,比如刘翔之类的3.例子要古今中外,多范围的选择,不要太有局限性。

4.每个例子后都要有自己的议论,议论不要太多2、3句既可二、以长取胜这个问题前面已提到了,不过还是要重申一遍。

文章写到800字那个地方,就要准备结尾了,当然之前要有一个缓冲的阶段,这里不细讲三、以美取胜这个方面谈的还是书写的问题,真不知道有多少高才生毁在这上头。

这都不能叫冤,因为你没有成功取悦看客,不能怪看客眼拙。

所以平时作业就要坚持做到不涂改,力求卷面洁净。

要知道此美远胜文饰之美四、八股作文格式化1.首,用佳句开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十二种“作死”做法——高考作文资深阅卷老师手记高考作文是特殊的写作情境,高考阅卷也有特殊的批改背景。

一个省几十万份试卷,要在短短几天内完成,阅卷老师要看得准还要看得快,平均一天看几百近千篇文章。

压力大,任务重,可想而知。

据笔者亲历十几年阅卷,改卷的情形往往是,开始改几天,无上光荣,“为国选材”,慢慢地,习以为常,“杀人如麻”,话说得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但事实就是如此。

一篇作文可以直接决定考生的命运。

先不说内容写得多好,最起码不要在基本点上出现大纰漏。

但很多考生还是不清不白,用“作死”的做法在应付,也许有人说尽力了,那么这个“尽力”的背后,是你漫长的准备过程,如果在准备过程中疏忽了,你在考场上,再尽力,也很难逃过一劫。

下面盘点一下考场作文常见的十二大“作死”情况,来看看你中招了吗?1卷面涂抹严重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过不了书写关,本来字迹就不好,加上潦草,甚至连标点都标不清楚,还有很多涂抹涂改的现象,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考生的态度,这么重要的考试,你怎么这样对待呢?当然一些学生字迹真的不好,可要认真书写,字里行间里也能让人觉得你的态度是很认真的。

高考中,考生卷面如果不整洁,很难得高分。

告诉大家一个实用技巧:如果写了错别字,怎么办?只要在旁边加上很小的“x”,或者用小括号括起来,千万不要一个劲涂黑,生怕老师看不到这是个错别字。

另外,尽量不用涂改液,一两处无妨,多了,就是做标记的违规硬伤了。

2标题浮夸,华而不实新材料作文,如果你的文章标题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那么中规中矩点也可以,千万不要用大话空话、“假哲学”、华而不实、伪抒情的标题。

例如:“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之类的标题,就不如“擦亮眼睛,洞悉本质”“抹去现象的浮尘”,来得新颖别致。

例如:以梦为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这类标题本来很不错,但太多人用了,被用得泛滥了,你就要慎用。

例如:承担使命,报效祖国;志存高远,为国为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要么太空太大,假得可以,要么太文艺范,华而不实。

3开头注定了“结局”(1)照抄材料作文第一段几乎把材料抄一遍,你还觉得这是引用或者是联系材料,岂不知哪个阅卷老师不知道材料的内容是什么?需要你用长篇大论来叙述,如果你真的打算用一段话甚至超过30个字把材料叙述一遍,阅卷者一定会这样想:“就几百字的文章,你都敢用这么多字数来描述标题,你的文章还能写好?至少是凑字的嫌疑,并且是不慎重的态度……”于是你的文章得分就over了。

(2)观点偏激开头的观点就存在争议,让阅卷老师觉得你偏激,看问题不全面,一个偏激、看问题不全面的学生能写好什么文章?例如说2013年的北京卷,一个学生开头就说“手机和每个人都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每个人都爱它……”,2009年高考作文“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每个人”这个词,也太笼统了,要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隐形的翅膀就好了。

(3)套作开头很多学生觉得用排比句开头就很好,于是就用“XX、因为XX才”,“正因为有了XX才会有XX”,上来就好几句,不说罢了,一说就麻烦了,一个学生写“自信”的话题,上来就说,“老鹰因为自信才飞上蓝天;小溪因为自信才流进大海……”用“勇气”的话题,就写“老鹰因为勇气才飞上蓝天……”老鹰的飞翔是觅食的需要,是客观规律,不自信就不飞了?(4)感慨半天,却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很多作文第一段都可以直接被删掉,没有什么意义,例如说“一转眼,快高中毕业了,我们的心被高兴和喜悦占据,同时也充满了对同窗依依不舍的留恋……”你感慨半天,要写什么?并且语言还很平淡,口语化,这样的文章很难拿到高分。

4低估阅卷老师智商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无视阅卷老师智商,给老师讲“低级”的道理,充满初浅的教化意味,比如非要给“授人以渔”做长篇幅的解释,阅卷老师就会比较反感。

有的考生还生怕老师看不懂,在文章前来个“题记”,文章后还来个“后记”,或者画蛇添足补充自己写作的思路和初衷,意在提醒老师:您别看偏了,请get到我的意图。

阅卷老师基本就手不留情了。

建议:少些题记,切记不写后记,切记切记不写自我解读作文构思立意的后记!!5离题万里,东拉西扯有时候作文材料你看懂了,你写的东西别人未必看懂,因为即便你写的文章,标题是你自己拟定的,可是阅卷老师看了之后,好像内容与标题不是非常密切,也就是自己把自己拟定的主题写偏了,甚至有凑字的嫌疑,这样的话你的文章自然就是低分了。

6思想消极,满篇牢骚在阅卷中,写点单纯美好的恋爱,无妨,但格调不高的早恋同居和同性题材是高考作文的敏感区,违背主流价值观触碰道德底线是禁区,武侠古风玄幻魔幻是“无人区”,牢骚满腹动辄批判教育批判老师的文章是“白区”。

高考这么重要的考试,你却把你那点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津津乐道,或者把问题看得很偏激,在你的眼里都是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一切都是别人的问题,而你就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的高手。

这样的文章,不太可能受到老师的欢迎。

当然不是不能写阴暗面和消极面,而是要理性客观。

比如2016年全国卷1的漫画作文,就不是要你歌颂中国教育风气,而是要挑唯分数论的刺。

7无中生有,错误低级一个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写道“司马迁遭受宫刑,他没有气馁,却淡然处之、一笑而过。

”那么现实中的司马迁真是这样?“一笑而过”太不严密了,不符合现实,司马迁在文章也曾经写过相关的事情,意思是每每想起,生不如死,汗水都湿透了衣服。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实阅卷中,有太多的学生在文中“牵强附会”,这样的文章很难有说理性。

还有,引用出现明显失误。

比如“海子有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爱迪生发现了相对论”。

一下子就把自己知识匮乏、积累浅薄的毛病暴露在阅卷老师的眼皮底下了。

8文章幼稚,呈低龄化很多学生写作水平一般,但是在文章中“小学时候的我”、“初中时候的我”……要知道,你即将迈进大学校门了,你的文章也应成熟了,你曾关注的那些事情,那些怎样与小伙伴们战胜困难,彼此相互帮助的,那样的内容可能只适合“英语的书面表达中的李华”了,而语文作文真的很难得到老师的认同,不要说共鸣了。

9套作宿构,痕迹明显高考中让阅卷者发现“套作”“宿构”结果会怎样,学生们多数都很清楚,但是很多学生在考前,套用模板,如三大段,结果文章中也出现了一些论据、观点,但那是套作;或者改写名篇名作梗概,穿靴戴帽,改头换面。

笔者有一年参加高考阅卷,有个考生套用欧·亨利的名篇《最后一片常青藤叶》的故事情节,写了一篇小说,情节几乎雷同,只是换了背景换了主角名字。

结果可想而知——及格边缘。

10中心不明,无主旨句很多同学的作文没有主旨句,自己写完了也难以一句话讲出自己的中心立意。

阅卷老师短时间内更难看出你文章的主旨。

一些优秀的学生也常有这个毛病。

其实阅卷老师很难静心把你的文章读一遍,一般都是浏览一遍,两遍扫下来,也没有从你的文章中找出主旨句,没能领会你到底写什么内容。

看看你的语句还可以,字迹也可以,让阅卷者给你高分又不愿意,给你低分又舍不得,所以分数还是可以的,但是很难拿高分。

建议:文章标题、开头最好能将自己的观点有所交代,各个语段开头和结尾最好能强化下本段的中心。

11 文体四不像全国卷作文有一个重要特征是“文体不限”,但对此有不少老师与学生存在错误理解:认为“文体不限”就是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写起作文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其结果,写出的文章成了非驴非马、非猪非狗的“四不像”。

其实,对目前高考作文中的“文体不限”宜作这样的理解:提供考生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而从今年的阅卷情况看,这方面考生做得不尽如人意。

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开头引用或概括一下作文材料,提出观点,中间记叙有关主题的一件事,结尾来一番议论。

从开头结尾看,属于议论文;但从主体看,却又像记叙文。

文体不伦不类。

或者开头一大段记叙,后面又是议论性语言,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

最后阅卷老师只能根据其语言功底,给个三类上和二类下浮动的分数。

12照抄试卷材料切记,这是高考作文的最大忌讳!团长把它放在了最后一点!揪出抄试卷材料这种投机行为,是阅卷老师最首要的任务。

阅卷老师看得准不准是欣赏能力问题,能否看到考生抄袭原卷材料则是态度问题。

或者说,某篇文章内容评多少分,是见仁见智的,但抄袭材料,是应当人神共鉴的。

笔者有一年参加高考阅卷,某阅卷老师因为没发现学生照抄材料,还给了40分以上,被阅卷组请去办公室喝茶,为嘛?看卷不认真啊!一般而言,阅卷老师第一天是试评,要求把全套试卷通览一遍,包括各类文本阅读和病句成语题。

有的考生不够800字,就东拼西凑,照抄文本阅读的内容,有的更“高明”,采用串联式抄袭,这个题目抄30字,那个题目抄20字。

阅卷老师要有火眼金睛,一眼判断考生是否抄袭了试卷内容,一旦发现,决不轻饶!此外还有如写武林江湖,魔幻科幻,盲目创新,字数不够等等情况,都可能是大面积失分原因,这里不做简介。

但是以上十二种情况是考场作文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在平时的备考中应引起学生的注意,要不在考场上,那真的是“作死”的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