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020年高考全国1卷作文深度解读 课件 (29张ppt)
2020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解析

全国1卷作文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题型为材料作文,与全国卷去年题型与难度基本一致,需要我们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
看到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
命题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2、题目解析材料里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选取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体现齐桓公不计前嫌、大胆用人、善用人才;鲍叔不求功名、举荐人才、甘居其下;管仲足智多谋、忠心辅佐、助齐成霸。
题目材料对三个人物各有介绍,引用孔子、司马迁的话评述齐桓公的历史功绩,管仲的辅国之功和鲍叔的知人之能。
设置班级读书会的具体情境,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讨论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写作任务为结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3、写作角度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其实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
从这三个人物分析,每个人物身上的品质与特点各有特色,选取其一确定立意,结合素材与论据展开论述即可。
2020年全国卷I试题讲评公开课课件(31张ppt)

more productive when their woredefwfeitchtshouf spelpalnatnstso.n people
阅
二、主旨归纳
Para 2
读
The engineers at MIT have taken it a step further
printed onto their leaves to show when
they’re short of water and a plant that can
结论 detect harmful chemicals in groundwater.
阅
二、主旨归纳
D---35
读
理
topic
解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5.evaluate
4.restriction
6. consult
5.consequence
7. extend
fort zone
position 7.bottom line
阅读理解题型与思路
1
Part
阅
阅读错误题型一览
读
理 解
题号 正确率 考查类型 错因
30
73% 细节理解 ?
教学目标 查找阅读题目问题之所在 厘清不同阅读题型的解题思路
(细节,推断与主旨) 体会完型中的明示与暗示
(上下文提示) 树立满分信念
阅
阅读完形词汇自查
读 理 解
1.detect 2. suspicion 3.transformative 4. register
1.constantly 2.casually 3.merely
makes the act of rereading so rich and
2020全国卷一高考作文解析

• 1、首先,要注意形式指令——“发言稿”。 “发言稿”是读书会现场的交流和沟通, 因此,要注意互动,不能“自说自话”。
• 2、其次,要注意内容指令——“齐桓公、管 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 深?”“感触最深”,其实就是这三个人 都让人感触深刻,但是,相比其他两位, 第三个让人印象最深。因此,写作的时候, 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权衡,最终得出 “印象最深”者到底是谁。
【写作分析】
司马迁的评价和孔子的评价各侧重其中一点,可以说 代表了历史上对于人才问题的主流认识,具有高度的 参考性。学生可以就这则材料中关于人才建设的多个 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思维和理论水平。
新时期以来,国家的人才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人 才的重视和奖励,也是前所未有的。在一些具体领域, 重视人才和争夺人才的风气也是愈演愈烈。去年南方 高薪招聘人才的争议,过去各网购平台对于人才的竞 争,都可以说明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奖励人才已经 成为我国的时代新风尚。
此次试题的考查形式依然满足了任务驱动性作文的诸 多要素,考题设置了特定情景:班级读书会讨论问题; 明确了写作对象——对管鲍和齐桓公三人中感触最深 的一个,确定了发言稿的应用文体。
虽然选材避开了抗击疫情的社会热点,但
也抓住了时代脉搏,关注国家人才发展的 大战略。此次作文的命题贯彻落实了立德 树人的育人方向,对提高学生自觉传承中 华优秀文化,树立良好品德,努力成人成 才具有积极作用。
• 以上三点,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写作。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结合“齐国崛起(称 霸)”的背景去写,这样才会有更高的视 野。此外,要进行比较,在权衡中得出结 论。如此,才算圆满完成写作指令!
• (来源:教育部考试中心。)
借“史”还魂,鉴古观今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湘滨
2020全国1卷高考作文分析原版.ppt

•
阿gh,
•
春秋时期的惠子是狭隘的,他害怕好友庄子抢夺他的
相位,就派人逮捕庄子,闹下千古笑话;三国时期的周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狭隘的,他不许诸葛亮胜过他,于是暗下毒手,最终却
只能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明朝时期的严蕃
是陕隘的,他害怕夏言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百般暗算,
最终被夏言的好友徐阶打败,遗臭万年……
•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们的生活将在冷漠、戒备、
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 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 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 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 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 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 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 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 者鲍子也。”
周文王有一双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当然,周文王在成就
姜子牙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辉煌的帝业。这说明了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发现者,万不可忽视每一个有益的细
节,或许一个小小的发现就能成就自己或成就他人,让一
个“千里马”式的人物早日奔向成功的轨道。
阿gh,
•
稳坐中国电影界“头把交椅”的张艺谋不但引领中国
的电影事业走向国际舞台,而且他所培养出来的电影演员
阿gh,
材料属于整体型单一型,共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故事,是题目 的背景,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成就事业的根本是“人”的问题。材料 的第二个层次是孔子、司马迁的评价,要抓住评价的对象和关键词, 是材料的关键提示所在。材料的第三个层次是情境和任务以及文体要 求。阅读材料要做到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和治理理念。三 个历史人物,可以思考的有好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 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提示“感触最 深”是引导考生选取角度时,进行适当的比较权衡。
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讲评课件(60张PPT)

意,眼中有光,发现珠玉,自己也成为珠玉!
•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格局之上,国士无双
• 各位同学: • 大家好! • 春秋时代,风起云涌,群雄并起。一代霸主齐桓公及其辅臣管仲、
鲍叔在乱世中亦纵横捭阖,九合诸侯,留下诸多美谈。其中,让我感 触颇深的,便是鲍叔。他可能并无齐桓公的帝王之术,也没有管仲的 经世之才,但其有荐贤不妒,谦和爱国的格局,堪称无双之国士。
相轻”的说法,但这里的“文人”大都是心胸狭隘、难成大器者,真正有才华、有
格局的大家往往是互相欣赏、互相成就的。北宋泰斗欧阳修发掘出苏氏三父子,给
后人带来福音,也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性格,清
新隽美的文字,极富异国情调的故事,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她在给贾平凹先生的
信里提及自己反反复复读了二十多遍对方的《天狗》和《浮躁》,并且热切地介绍
公其心,万善出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为公者,无私心 历史的“隐形人”
鲍叔:水利万物而不争 澄澈的眼光,博大的胸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 鲍叔的“不为之为” 放入大江来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慧眼识才,智者也
鲍叔:可敬的“摆渡人” 以国为重,不存私利
•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 鲍叔不求名,自有万世名 避让贤路,为国荐材
的格局,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顺应时代,争为国士。
• 鲍叔牙以大局为重而谦和爱国,甘居人下又无私让 贤,以崇高而又宽广的格局,荐贤任能,以安天下、成 霸业。愿我们也有这般格局,在时代的洪流中,怀着对 家国未来的热望,踏浪前行。
•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格局,一个人的精神地理
——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
• 大家上午好。
• 我在这里首先和你们分享一个历史故事,相信在座的各位对这个 故事不陌生。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那就是齐桓公放下管 仲的一箭之仇,成就了自己的天下霸业。在中华民族重新进入辉煌腾 飞的今天,再来解读这个故事,再来品读这位历史上的五霸之首,我 们又读出了什么呢?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精品课件

(四)在命题角度、设题形式、考查要求上,努力创新,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如:
2020年III 卷《记忆里 的光》
2020年山东 卷《建水记 》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作者 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情 感把握)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 统摄全文的。(脉络结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本文艺术特 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 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选材特点)本文采用空间和时 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线索思路)
选文特点:思想性强,文质兼美;全部为能吏、循吏、清流,不选酷吏;多数为
一人多事,但也有一事多人。
选文变化:2017年以前不选重文,其后,不避熟文、重文。
考查内容
(1)以考查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翻译)、分析概括能力(断句、概括分析内 容和作者观点态度)为主;对鉴赏能力不作考查(浙江卷例外) (2)注重综合考查,强调运用知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文言文的静态知 识和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放在学考中考查。(地方卷仍放在高考卷中考查)
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2020全国考语文卷1讲评ppt(共63张ppt)

【点睛】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 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3.不管是题目还 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 概,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 基本、大致、最等。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 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 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 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 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 以及于‘爱物’……‘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 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 来”,而并没有提到“自觉自愿”。故选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 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 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 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 “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答案】3. C
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 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 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故选C。
《2020高考全国1卷作文剖析(一)——谈谈管仲》 课件 (30张PPT)

参考译文: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 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 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 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 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 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 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候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
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
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
常常比其它诸候国强大。
司马迁的评价:世称贤臣,辅佐有道。
⑥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 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 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 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 恶,故上下能哙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2020高考全国卷Ι作文剖析(一)
谈谈管仲
2020.7.8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 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记诵积累,把它 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 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夯 实文化根基。历代的学者大师,无不 满腹经纶,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参考译文:
•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 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 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促待 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 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 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 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7
10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为知人善任的鲍叔点赞。(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
2. 舍小我方可成大义。 (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
3.爱国忠君显大义。(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鲍叔)
4.虚心纳谏成美名。(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齐桓公) 5 . 广 纳 贤 才 成 霸 业 。( 感 触 最 深 的 人 物 是 齐 桓 公 )
2021/1/7
7
审题
我们看第一个人,齐桓公,他的身份是君主,是齐国的掌舵者,在齐国崛起的考试
中,它是如何作答的呢?从材料中我们看,他“装死逃脱”,说明他是一个机智的人,
懂得隐忍。即位为君后他能重用差点射杀自己的管仲,说明他是一个胸怀宽广,不计
前嫌的人。
第二个人,管仲,他本是公子纠的辅臣,原本人生错位,但当历史给了他机会后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司马迁对鲍叔牙的称颂溢于言表。 不顾私利而知人荐能的容人之量是君子所必备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从古至今人们所敬佩称赞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奚“外举不隐仇”,以 国事为重,推荐了与他有私仇的解狐接替他的职务,因为他相信解狐的能力于国 家有所裨益。唐朝宰相狄仁杰以知人善任著称,当时有人道:“天下桃李,悉在 公门矣。”狄仁杰回答:“荐贤为国,非为私人也。”正是有这些不私不妒、为 国举贤荐能的大义之士,才使得许多真正的人才入朝为官,有机会为朝廷献言献 策,共建繁荣盛世。
全国1卷作文讲评
2021/1/7
1
题目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 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 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 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 )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 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7
2
高考评价体系
2021/1/7
3
审题
限制性:
1. 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道情境任务型作文设置的真实情境是春秋时 期鲍叔举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而成就霸业的历史故 事。这是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基点,即考生阐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时 要紧扣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展开,要立足事件本身分析三个人物所 表现出的品格,写出自己对其中某个人“感触最深”的理由,不可 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021/1/7
12
下水作文
知才荐能显大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读完了春秋时期一代霸主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后,我感触良多。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这样一位“识才荐能全不妒,爱国忠君显大义”的鲍叔牙。
鲍叔牙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正是他不私不妒、为国举贤荐能的品质。当初,在尽心尽力 辅佐公子小白登上王位之后,他本可封侯拜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为了国家的 昌盛,鲍叔牙主动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毫不吝啬于对管仲的夸奖:“想要成就霸业,非管 仲不可”,而自己则甘居于人下。也正是因为鲍叔牙的这种爱国忠君的大义,使得他能够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从大处出发,从全局考虑。我敬佩他,敬佩他的知才荐能,敬佩 他的容人之量,更敬佩他的“先国家之利而后私利”的大义大德。
2021/1/7
4
审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围绕材料提供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历史故事展开讨论,明 确表示自己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的哪个人物感触最深,并结合历史事件、 联系社会现实阐述感受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关联另外两个人物,但详略必 须处理得当,不可平均用笔,更不可喧宾夺主。而且考生是要在班级举行读书会 时发言,这就规定了其写作身份是读书会中的学生发言者,文章对象是读书会中 的听众(老师和同班同学),即考生写作时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发言稿,这就要求作文必须符合发言稿观点鲜明、条理清楚、 语言简洁明快等特点,格式上也必须符合发言稿的规范。
2021/1/7
9
审题
我们站在新的时代写作,不能只看到历史,在分析自己的感触时更应该关注 当下,思考今日中国完成战疫答卷,完成脱贫答卷,完成民族复兴答卷,最需 要的是他们中的哪一类人。
3.写作文体相对自由。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考生可以侧重写感受,写成记叙文;也可以侧重理性思考,写成议论文。
2021/1/7
8
审题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相对自由。材料要求考生针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历史人物谈 “对哪个感触最深”,这就为考生提供了立意选择的空间,考生可以任选其中 之一来谈。当然,选择的谈论对象不同,立意角度就会有所不同。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在具体写作时,既要立足材料,又不能为材料所 囿,要把任务作为构思立意的靶心,以材料蕴涵之人物品格和历史意义来关照 现实生活、社会和人生。但至于联系什么样的历史和现实,关联什么人物,从 什么角度展开思考,考生是有较大自由的。
2021/1/7
5
2021/1/7
6
审题
3.价值判断的限制。
材料提供的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历史人物,各有其优秀的品质,
如齐桓公志存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鲍叔不计私利、 审时度势、谦虚礼让,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鞠躬尽瘁。 考生应紧密结合材料,从历史人物身上中挖掘出其蕴涵的品 质和格局,结合历史事件、联系社会现实阐述感受和思考。
6.欲成大事当弃小失。(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齐桓公) 7.恪尽职守赞管仲。(感触最深的人物是管仲) 8.管仲之贤,不以兵车。(感触最深的人物是管仲) ……
2021/1/7
11
参考立意
偏题立意: 1.读史使人明智。(未能紧扣写作要求,泛泛而谈) 2.从古人身上汲取智慧。(忽略“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一具体 要求,立意走偏) 3.宽容之美。(未能明确写作指令,有宿构作文之嫌) ……
却能很好把握机会,辅佐齐桓公就合诸侯,说明硬核的人生是需要实力的,鲍叔牙之
所以举荐管仲,齐桓公愿意摒弃前嫌,重用管仲,也是因为他掌握了强国的核心技术。
第三个人,鲍叔牙,本来是齐桓公的辅臣,一个“甘居其下”,写出了他的智慧与伟
大,它是智慧的,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其做一个碌碌无为的权臣,倒不如做一个
名垂青史的伯乐,所以甘愿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