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 脊椎动物学(奥赛)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1

动物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绪论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1.明显的头部: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产生了眼、耳、鼻等重要的感觉器官;后端分化成脊髓。
大大加强了动物个体的感应能力。
2.脊索:多见于发育早期,后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取代。
脊柱由单个的脊椎(vertebra)连接组成。
脊柱保护着脊髓,其前端发展出的头骨保护着脑。
脊柱和头骨都属于内骨骼,与其它骨骼一起构成骨骼系统,支持全身,保护内脏。
3.呼吸系统: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
4.上、下颌(jaw):除圆口类外,都具备上、下颌(jaw),支持口部,加强动物的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5.完善的循环系统:能收缩的心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
在鸟纲和哺乳纲中,多氧血和缺氧血已完全分开,使肌体能够提高供氧机能,保持代谢旺盛、体温恒定。
6.排泄系统:以肾脏代替肾管,提高了排泄机能。
7.运动器官: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paired appendages, 水生种类的鳍(fin)和陆生种类的肢(limb)]作为运动器官, 终生不超过2对(前后鳍,或前后肢),但有次生退化现象。
第一章皮肤及其衍生物各类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点(一)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1、表皮特点:无角质层;文昌鱼为单层上皮细胞,其他为多层,可分生发层和腺层;2、真皮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分2层:疏松层:相当于哺乳类的乳头层;致密层:相当于哺乳类网状层(皮革原料) 3、皮肤衍生物——鳞片鳞片是鱼类最显著的皮肤衍生物,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
鱼类大多具鳞,少数无鳞为次生现象。
按外形、构造及发生特点,可分:盾鳞、硬鳞和骨鳞(二)两栖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1. 皮肤:角质层,角质化程度不深,细胞核存在,为活细胞表皮生发层。
真皮:厚2.皮肤衍生物粘液腺:皮肤保湿;毒腺:威慑(蟾酥);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虹色细胞、黄色素细胞两栖类真皮衍生物——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虹色细胞、黄色素细胞(三)爬行类皮肤及衍生物1.爬行类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外层细胞逐渐角质化,在表皮最外层形成很厚的角质层(角质蛋白极难溶解,因此表皮防水、干燥、耐磨)2.爬行类表皮衍生物:蜥蜴的角质鳞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龟的盾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趾端的爪由角质层演化而来;别种类如某些蜥蜴的大腿的基部表皮衍生为股腺3.爬行类真皮:爬行类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分两层:(1)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艳的体色,具保护和警戒作用(2)真皮的下层,由成束的结缔组织构成4.爬行类的真皮衍生物:龟鳖类背面的盾片和鳄类的角质鳞片下面有真皮衍生物—真皮骨板(四)鸟类皮肤及其衍生物鸟类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1.鸟类表皮薄而柔软,鸟类表皮衍生物主要为羽,此外还有尾脂腺、鳞、喙、距、爪、冠、肉髯和耳垂等表皮衍生物;2.真皮薄,没有真皮衍生物;3.鸟类的皮下组织疏松,也是脂肪组织构成。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教学大纲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教学大纲(供本科生物学专业试用)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简称为比较解剖学,它是以脊椎动物为材料,以解剖学为基础,用比较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现代各类群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异同,再通过动物的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以确立它们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揭示动物器官系统演化途径与规律的科学。
它为生物进化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是生物学专业动物学方向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一。
本科程通过对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痕迹器官等的比较与分析,达到如下教学目的:1.追溯动物器官系统的分化和趋化过程。
2.确定所研究动物的有机结构在进化序列中的位置。
3.确定各类动物之间的亲源关系。
4.重建在现代动物类群中未保存下来的中中间类型。
5.确定各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1.使学生以动物结的进化为主线,来比较不同动物类群器官系统中带有规律性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而不拘泥于细微的、个别种类或结构的比较。
2.兼顾古化石动物类群的特征与现存动物结构的比较,以期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的主要内容有所掌握,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教学中应密切联系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的关系,使学生对生物发生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4.教学中还应密切联系机能、环境对动物器官形态及结构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其为适应特定的环境和机能长期进化的结果。
5.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6.适当介绍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此36学时,全是课堂讲授。
由于课时较少,课程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以动物界的进化为主线,来分析比较各纲动物器官系统中带有规律性的结构特征,为学生勾画出本课程的主要轮廓及重点难点内容。
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课程时间分配表章次章名课时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3第三章骨胳系统 6第四章肌肉系统 4第五章体腔和系膜 1第六章消化系统 3第七章呼吸系统 2第八章排泄系统 2第九章生殖系统 2第十章循环系统 3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4第十二章感觉器官 2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 2第一章绪论1。
生物竞赛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皮肤薄,裸露(即无鳞、甲、毛)表皮有轻微的角质化,有大量的多细胞腺体(粘液腺—毒腺)
体外被角质鳞或甲,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少数种类有少量皮肤腺,如蛇的毒腺,蜥蜴的股腺,龟的嗅腺)表皮高度角质化,蜕皮现象明显。鳞、爪、盾甲(龟外壳)均由表皮形成,骨质板(*鳖)由真皮形成
眼球特别发达有眼睑和瞬膜,鸟类特有栉膜。保护眼球的巩骨膜(前后巩骨膜双重调节)
通过睫状肌收缩改变晶体形状而调节视力,瞬膜趋向退化,眼睑着生睫毛,有泪腺
实心海绵状肺,体积较小由各级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网组成,有9个气囊辅助呼吸
海绵状肺,具有弹性,由微细支气管和大量肺泡组成,气体交换面积增大
气管
无
无
喉头气管室
有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具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分开,进食不影响呼吸
气管分化级数增多,具鸣管
气管由一系列软骨环支持,次生腭完整及次生腭的出现使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喉部结构复杂
形成了鼓膜和中耳,中耳具有耳柱骨(传导声波),内耳出现甁状囊
具外耳道,有单一的听骨(耳柱骨),甁状囊更发达
具外耳道,有单一的听骨(耳柱骨),内耳的耳蜗管仅为一弯管
外耳道出现耳廓,中耳有三块听小骨(镫、砧、锤),内耳的耳蜗管成螺旋状
视觉
盲鳗眼十分退化,其虹膜晶体已消失,七鳃鳗有眼,角膜发育不充分,无眼睑有特有的松果眼和顶眼(有晶状体和视网膜但仅有感光作用)
唾液腺
无
无
有,但无消化作用(润湿食物)
发达,但无消化作用
发达,但无消化作用,只有燕雀有口腔内消化
唾液腺发达(耳下、颌下、舌下眶下腺),具有腔内消化能力
呼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摘要:目的通过对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的形态解剖和各系统的横向比较来揭示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途径和规律。
方法以脊椎动物为材料,以解剖学为基础,用比较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现代各类群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异同。
结果脊椎动物的大部分器官和系统在演化过程中越来越发达,但也有一些出现退化。
结论器官和系统不管是进化还是退化都是为了适应其生活习性,是其生活环境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脊椎动物比较解剖演化规律脊椎动物在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现存的大多数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不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从鱼纲到哺乳纲,虽然他们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它们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演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为了找出这些规律并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我选择了脊椎动物各纲的代表动物进行了解剖并将其结构进行横向比较。
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鲫鱼,蟾蜍,家鸽,实验室饲养的小白鼠1.2.观察各个实验动物的外部形态,了解适应其生活习性的结构。
1.3.动物解剖前处理用镊子柄在新鲜鲫鱼的头骨上敲几下将其敲晕,蟾蜍则用双毁髓法将其处死,家鸽用窒息法将其处死,小白鼠用乙醚麻醉致死。
1.4.实验动物的解剖打开各实验动物的腹腔,观察各个系统,重点观察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2.实验结果2.1 消化系统2.1.1 口腔从鱼到哺乳动物,它们的口腔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结构的演化。
2.1.1.1 牙齿牙齿的进化历程是:由同型齿到异型齿;又多出齿到再出齿;由端生齿或侧生齿到槽生齿;有数量多而不恒定到数量少而恒定;有着生部位广泛(上下颌、犁骨、颚骨、副蝶骨)到仅着生于上下颌。
2.1.1.2 舌鱼类有舌,但不能活动只能帮助吞食;无尾两栖类以上舌都能自由伸缩,有的还成为捕食器;鸟类的舌较硬因为上面覆有角化的上皮;哺乳类的舌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上面有味蕾,它们是味觉感受器。
生物竞赛参考书目

大学教材类:普通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普通生物学有很多种版本,但是一般推荐陈阅增版的,对整个生物学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内容也不难理解,可以作为初学的入门教材,也可后期作为复习的线索使用;植物学:1. 植物学上册:植物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上册对植物形态解剖有着较完整而深入的叙述,而且书中几乎处处可以作为考点,为必读之作;2. 植物学下册:对植物各个们的分类有着系统的阐述,几乎是一章对应一个门,每一章前面都对这个门的特征等有着充分的讲解,后面讲代表植物等,被子植物门之前的内容都比较简练,但是被子植物门的分类太过于丰富,建议重点掌握要求的分科;3. 植物学彩图版马伟梁著:可以算是植物学上下册的合集,彩图不容易让人产生厌倦之情,尤其是分类部分选的科不如下册那么冗杂,而且配有插图,宜用来学习分类;4. 植物学周云龙著:整体写的比较简洁明了,也是形态解剖和分类兼而有之,分类部分有一些表格非常实用,而且语言简洁,适宜初学和最后复习使用;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潘瑞炽著:植物生理学的最经典教材,对植物生理学各方面的内容阐述清晰,每一个要点都有必要好好掌握;动物学:1.普通动物学3版:动物学中的首选学习用书,第3版较之第4版可能更能对应于现有的题目,每个门的形态解剖和分类都有必要好好掌握,可适当弱化一下过于小的门类,如腕足动物门等; 2.普通动物学4版:印刷更加细致,排版也更美观,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可能就某些问题的阐述与第3版有少许冲突,建议两本书可一本用来学习,一本用来复习;3.无脊椎动物学:对无脊椎动物有着于普通动物学更加详尽的叙述,同时也有些许观点于普通动物学有分歧,可以作为无脊椎部分的补充阅读;4.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相对于普通动物学,比较解剖的观点更有利于记忆,考题也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为必读书籍;动物生理学: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无论是第二版还是第三版都有其可读之处,生理学的经典教材;2. 动物生理学:内容相对于其他生理学教材来说较简略,但是似乎处理联赛和国赛难度的题目也足矣,而且有关于动物潜水的适应、昆虫振翅原理以及生物电实验的叙述,整体质量还不错;3. 生理学:也就是常说的医学版,医学版对于人体生理学显然有更深入的叙述,而且许多较深的题目需要查阅此书,建议阅读;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最流行的教材为翟中和著,现在有第4版彩图版,第4版于某些问题上有一些新的进展与见解,但是第3版和第4版都可作为细胞生物学的必读书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生物化学必读书籍,内容没有王镜岩的生物化学那么繁复,还涉及部分分子生物学内容,宜重点掌握;2. 生物化学原理:可能是生物化学上下册的合集,就生物化学各个部分的问题阐述较深入,但是阅读量太大,宜作为资料书使用;3. 生物化学:上下册,同样是讲述清晰,内容丰富,但是字数实在太多;4. 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推荐用书,不仅有实验技术实验原理等,基本知识阐述也比较有条理性;微生物学:1. 微生物学周德庆著:对微生物学各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要重点掌握;2. 微生物学沈萍著:微生物学教材品种繁多,但是大同小异,此书对于免疫有着非常详细的叙述,也推荐阅读;生态学:1. 基础生态学:讲述简明扼要,也是一本几乎处处可以作为考点的书,重点的概念和知识点都可以在此书中找到,一定要掌握到位;2. 动物生态学原理:相对于基础生态学讲述要详尽一些,涉及的内容也更丰富些,还有部分对行为生态学的讲述,对于动物行为学的学习十分有用,同时也有些比较专业的内容,建议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或作为查阅资料用书;3. 普通生态学:和基础生态学差异不太大,两者各有其优点,有空也可以看看;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国内主要只有尚玉昌所著的动物行为学,对于书中叙述的概念和例子一定要理解和记忆;遗传学:1. 遗传学戴灼华著:遗传学的经典教材,对于遗传规律等一定要掌握熟练,而且现代遗传学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地被考察了,所以一定要好好掌握;2. 遗传学刘祖洞著:黑皮上下册,虽然版本较旧,但是对于初学者较容易理解,也可以作为重点教材阅读,尤其是对于遗传率的计算有着清晰的讲述;进化生物学和生物系统学:进化生物学:进化生物学教材种类也较多,内容大同小异,选择一本阅读即可,掌握进化生物学中常用的术语和概念,了解进化生物学中常见的观点和它们之间的差异;生物系统学:生物系统学其实就是动植物的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似乎并没有专门的书籍,掌握好动植物学内容即可;竞赛教材类:1. 精英教案:新版的三册其实对整个竞赛需要用到的内容有着较清晰的讲述,而且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内容来源也比较广泛,可以作为打基础或者复习使用,可以有一个总览的作用,然后各个学科可更深入地结合大学教材;2. 奥赛经典:新版的奥赛经典对于某些知识点有了更新,其中也有比较多的可取之处,总体来说叙述比较简洁,有些内容不够深入需用大学教材补充;3. 奥赛讲义:讲义的上下册内容几乎都来自于上述的大学教材和其它的参考书,基本上是原封不动的摘抄,所以对于初学和复习都很适用,和大学教材联系较紧密,而且书中有比较独到的表格整理和比较的内容;4. 竞赛理论教程:叙述简洁,有些其它竞赛教材甚至大学教材不会涉及的内容,以一讲一讲的形式编排也很有新意,当然也建议需要深化各个知识点,可做初学和复习用;5. 金牌之路:对生物竞赛中的各个知识点有比较纲要性的讲解,简洁实用是所有竞赛教材类书籍的优点,线索较清晰,而内容不够完善和深入也是它们共同缺点,所以这类书可以用来打基础或者复习阶段作为快速检查知识点的线索,更加完善深入的内容还是要依靠大学教材;。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1)

整理课件
14
骨组织:由骨细胞和 细胞间质组成,是身 体最大的钙库 (99%)。骨中的腔 隙充满血管和红骨髓。 骨板围绕血管和神经 成同心圆排列形成哈 佛氏系统,福克曼氏 管把纵向的哈佛氏管 横向连接起来,营养 哈佛氏系统。骨组织 内有成骨细胞和破骨 细胞。
整理课件
15
整理课件
16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 分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多细胞腺:少数鱼类和四足类具有。
①鱼类:深海鱼类多细胞腺特化为照明器。
②两栖类:分为粘液腺和浆液腺(颗粒腺,毒 腺)。粘液腺分泌粘液,浆液腺分泌有毒物质 (如蟾蜍的耳后腺)。
③爬行类:皮肤腺极为缺乏。少量皮肤腺均为 颗粒腺,分泌有害物质或外激素。
④鸟类:几乎无皮肤腺,仅有尾脂腺。
⑤哺乳类: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有 支持,连接,营养,防御和保护等作用。
肌肉组织: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整理课件
6
单层扁平上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腔 面,组成肺泡壁,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很薄。
单层柱状上皮:位于胃,肠,子宫和输卵管内 腔面,分泌和吸收作用。
羊膜类全有胸骨,形成胸廓(例外:蛇,无 胸骨)。鸟类胸骨形成龙骨突。哺乳动物的 翼手目善于飞翔,胸骨也具龙骨突。
整理课件
47
软颅,咽颅,膜颅
P572头骨组成部分
整理课件
48
整理课件
49
软骨鱼只有软颅和咽颅,头骨顶部有一个未 愈合完全的窟窿叫卤门。双枕髁。
硬骨鱼头骨骨化,有一块骨片后颞骨加在头 骨后部,与肩带愈合,使头不能动。单枕髁。
两栖类腭方软骨后部骨化为方骨,麦氏软骨 骨化为关节骨,舌颌骨转化为耳柱骨进入中 耳成为听小骨。双枕髁。
生物竞赛参考书目推荐(完整版)

生物竞赛参考书目推荐(完整版)第一模块: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约占联赛试题25%)一、生物化学部分(约占模块30+%)1. 生物化学原理(第三版)主编:杨荣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简介:目前更新到第三版。
杨sir的生化极其有个人特色,比起简明生化提供了更多更准确的知识内容,知识窗介绍的小故事也很好很有趣,就是页码写在前面的目录十分诡异。
经验值:很多掉落宝物:省一及以上2. 生物化学(第四版)主编:王镜岩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简介:原沈同先生的大部头,上下两册,加起来1400+吧。
目前出到第四版,但电子版为第三版。
应该是国内生化最全面最权威的参考书籍,内容巨细无遗,解释了很多细节问题(NAD的A是干啥的?为什么原核DNA复制需要Tus-Ter系统),其实读全了也就把分子给拿下了。
一般而言,本书超过了竞赛的要求;问题也存在,如有一些小错,以及部分知识点没有更新,需要有选择的阅读,平时遇到问题多多查阅即可。
如果觉得太厚了还有个二合一脱水版《生物化学教程》,内容就少多了,查很多都查不到。
经验值:超级多掉落宝物:国奖3.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五版)主编:张丽萍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简介:由原来的小白皮小黑皮变成了第五版的小蓝皮。
适合入门,但对付联赛及以上的竞赛是不够的。
另外相对来说书中的问题比较多,比如最基础的单糖构型与旋光性就写错了,但是在讲氨基酸时构型与旋光性的关系又是对的(迷惑操作大赏)。
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务必保持清醒。
经验值:一般掉落宝物:省一4. 普通生物化学(第五版)主编:郑集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简介:郑集老先生的生化教材,目前是第五版。
初版厚度内容大体相当《生物化学教程》,第五版大幅精简,把更多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在线化了,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大学教材追随国外教材的趋势。
如果觉得沈同厚这本是不错的选择。
郑老先生后来写过很多与养生相关的书籍,想必从生化的研究中获得了很多灵感~经验值:很多掉落宝物:省一及以上5. 其它生物化学教材喜欢更换不同版本的教材补充阅读的同学,生化这块还可以读的有清华大学王希成老师的生物化学(稍稍强于生化简明,比其它基本内容都少),以及人卫版的生物化学(相比生理没有大优势,内容多于王希成版少于其它)等。
2017.1.20上午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2017.1.16第二部分脊椎动物比较解剖•第一章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skin)质膜→单层表皮→皮肤。
• 1.1皮肤结构:表皮、真皮、皮下层。
• 1.1.1表皮:①角质层:数层扁平细胞。
嗜酸性,核消失。
②颗粒层:2-3层梭形细胞,嗜碱性,核趋于萎缩。
③棘细胞层:5-10层多边形细胞,具棘突。
④基底层:连于基膜上,细胞立方或柱状,生发层。
第一章皮肤及其衍生物1.1.2真皮:致密结缔组织。
①乳头层:伸出乳头状突起入表皮,含丰富毛细血管。
②网状层:神经、血管、腺体、环层小体(感受压力)1.1.3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
1.2皮肤功能保护、感觉、调节、分泌、排泄、呼吸、运动、储存食物等。
•2、皮肤衍生物•1表皮衍生物 1.1腺体• 1.1.1单细胞粘液腺,杯状,圆口类、鱼类、两栖类。
• 1.1.2多细胞腺体:•鱼类:量少,特化为毒腺、照明器等。
•两栖类:粘液腺(湿润)、浆液腺(毒性)。
幼体及终生水生生活种类单细胞粘液腺为主。
•爬行类:浆液腺分泌有毒物质或外激素。
无单细胞腺•鸟类:仅尾脂腺。
作用是防水、促进钙磷吸收。
但平胸总目、鹦鹉、啄木鸟则无。
•哺乳类:发达,皮脂腺、汗腺、乳腺、味腺。
大象缺乏。
• 1.2角质外骨骼:• 1.2.1角质齿:见于圆口类。
源于角质鳞。
• 1.2.2角质鳞:角质层加厚硬化。
仅见于羊膜类。
• 1.2.2.1爬行类蜥蜴、蛇,连接皮肤肌、肋骨。
响尾蛇的响环。
龟、鳄类,不脱落,属真皮骨板,外有角质盾片、鳞片。
• 1.2.2.2 鸟类胫部、胫下部、足和趾间、蹼表面的鳞片,1.2.2.3哺乳类角质鳞。
• 1.2.3爪、指甲、蹄。
• 1.2.4羽:表皮生发层增殖、角化形成羽轴、羽枝。
•羽的颜色:色素细胞、折光细胞。
• 1.2.5毛:哺乳类特有。
• 1.2.6表皮角。
• 2.真皮衍生物:•鱼类骨质鳞、鳍条,爬行类及少数哺乳类骨板、实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咽鳃裂
卵巢
肝盲囊 肌节
(二)、尾索动物亚门—海鞘
海洋生活,以单体或群体存在,约1370余种
成体多固着生活;具植物纤维素被囊;脊索和背神经管 位于幼体尾部,成体消失或退化;开放式循环,有心脏, 血流无一定方向;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逆行变态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出现明显的头部 2、脊柱代替了脊索(绝大多数) 3、鳃呼吸(原生水生种类),肺呼吸(陆生 种类和次生水生种类) 4、具备上下颌(圆口纲除外)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肾脏代替了肾管 7、成对的附肢为运动器官(圆口纲除外)
1型 递降换羽,为最基本的方式,从最内侧的一枚开始逐次向翅尖进行, 2型 递升换羽,由翅尖向内侧逐次更换。见于鹤鹬及一些秧鸡科鸟类。 3型 从翅尖和最内侧开始逐次向中部替换。见于三趾鹑和蕉鹃科鸟类。 4型 从翅中开始向翅尖和内侧两方逐次替换。鹦鹉夜鹰和一些隼形目鸟类。 5型 初级飞羽同时脱落。雁形目、红鹳、海雀、潜鸟、雉鸻、企鹅及一些鹤与秧鸡。 6型 相邻两枚初级飞羽同时脱落。见于鱼狗和杜鹃。 7型 自外向内或自中间开始,隔枚脱落。如噪鹃。
囊胚
原肠胚与中胚层形成
胚层分化 P431 体腔 P446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第二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基本结构
表皮:外胚层发生,复 层上皮。
真皮:中胚层发生(头 颗粒腺 部真皮源自外胚层)
粘液腺 表皮
进化趋势:表皮由单层
细胞到多层;无角
质化到轻微角化到
高度角化;真皮由
薄到厚Leabharlann 真皮二、皮肤衍生物表皮衍生物
•楯鳞(软骨鱼)
表皮真皮共同形成, 牙齿的同源器官
釉质 齿质
表皮
真皮
•3、羽毛——表皮衍生物
羽毛的着生特点:原始鸟类的羽毛均匀分布在体表。 现存鸟类中除企鹅、鸵鸟、叫鸭和鼠鸟外,绝大多
数鸟类的体羽只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内成为羽区。
正羽:由羽轴与两侧的羽
片构成。羽轴下段不具羽 片的部分称羽根,呈空心 状;羽轴的上段着生羽片 称之为羽干,是实心的。
第一章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
脊索
背神经管
肛后尾
咽鳃裂
脊索鞘(结缔组织) 脊索鞘(纤维组织) 脊索细胞(富含液泡
脊索:位于背神经管和消化道之间的棒状结构。见于脊索动物胚胎期, 成体或终生保留、或退化、或被脊柱替代
脊索出现的意义:动物向大型化发展的基础;有效完成定向运动,准 确迅速取食和避敌;是头骨、脊柱、上下颌出现的基础
1、腺体:
粘液腺、颗粒腺、 皮脂腺、汗腺、乳 腺、味腺等 —表皮 衍生物。 变化趋势:单细胞 腺到多细胞腺;位 置由表皮到真皮
皮脂腺
角化层 表 皮
真 皮
汗腺
2、鳞
骨鳞
表皮
骨鳞(圆鳞、栉 真皮 鳞)、硬鳞—— 真皮衍生物
硬鳞:成行排 列,不呈覆瓦 状。见于鲟、 鳇、弓鳍鱼、 雀鳝、多鳍鱼
圆鳞
栉鳞
•角质鳞(爬行类)
背神经管:脊索背方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在脊椎动物前端形成脑,后端形成脊髓。
咽鳃裂:消化道前端-咽部左右成对的裂 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低等脊索 动物、鱼类终生存在(呼吸、滤食)
二、脊索动物的分类
原索 尾索动物亚门
被囊动物
动物 头索动物亚门
无头类
圆口纲
无颌类
软骨鱼纲 脊椎 硬骨鱼纲 动物 两栖纲 亚门 爬行纲
4、爪与喙——表皮衍生物
爪:爬行动物开始出现,蹄和指甲为爪的变形
喙:形状与食性有关
5、毛——表皮衍生物
毛干:皮肤外面,横切面分髓 质(内)、皮质(中)和鳞 片层(外)。中央髓质疏松 多孔,充满气体,保温作用; 皮质细胞高度角质化,排列 紧密结实,坚固而有弹性, 决定毛的韧性及颜色;鳞片 层起保护作用,决定毛的光 泽。
咽颅:因肺呼吸取代鳃呼吸,部分骨骼转变为舌器、听小 骨、喉部骨骼(方骨——砧骨;关节骨——槌骨;舌颌
羽干的两侧有一系列的斜 行羽枝构成羽片。羽枝又 斜生许多平行的羽小枝, 近列羽小枝具凸缘,远列
羽小枝具羽小钩。
功能:构成飞翔器官的一 部分;形成流线型外形; 保护皮肤
绒羽:羽干短小或缺失,羽枝
呈簇地从羽根顶部伸出,羽小枝 上不具羽小钩或很稀少。保温
换羽—羽毛的定期更换
飞羽及尾羽:多为左右对称、逐枚渐次更换 雁鸭类及红鹳换羽时飞羽同时脱落,失去飞翔能力。 大规模环志
表皮衍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真皮 衍生物少而简单
第三节 骨骼系统
构成: 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胸骨、肋骨 附肢骨胳:带骨(肩带、腰带)、肢骨
硬骨的发生 软骨化骨:也称替代性骨。 膜骨:也称膜性硬骨,只见于头骨和肩带。
脑颅:保护脑和感官的骨骼 一、头骨
咽颅:支持上下颌及鳃的骨骼
粉色代表膜质骨;其余为软骨化骨
脑颅与咽颅的联接方式:P443
头骨的进化趋势
骨化程度:由低到高
骨块数目:由多到少。软骨化骨的减少主要由于相邻骨块 的愈合;膜质骨主要由骨块的退化消失导致。哺乳类下 颌仅由齿骨构成。
颞窝的出现:由于颞部和后头部膜质骨块的丢失而出现的 穿洞。爬行类始现。利于颌肌收缩,闭颌更加有力
次生腭的形成:分割消化道与呼吸道前端的骨质隔板。爬 行类始现。
鸟纲 哺乳纲
变温 动物
无羊 膜动 物
水生动物
有 颌
恒温 动物
羊膜 动物
陆生动物 四足动物
类
有 头 类
三、原索动物 (一)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
主要特征
背神经管 脊索
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浅
海海域,约30种。 终生具纵贯全身的 脊索;背神经管; 咽鳃裂;具围鳃腔; 肛后尾;闭管式循 环;无心脏;肌肉 以肌节形式存在; 雌雄异体,无生殖 管道,体外受精
第二章 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比较解剖
第一节 脊椎动物胚胎的早期发生 与胚层分化
一、卵的类型与卵裂:根据卵黄含量与分布 少黄卵:文昌鱼及高等哺乳类。 完全均等卵裂。 中黄卵:原口类、两栖类。完全不等卵裂,植物
极分裂慢,细胞大而数量少。 多黄卵:鱼类、爬行类、鸟类。盘状卵裂
卵黄量与动物进化的关系:动物进化越高级,卵 黄含量越高, 胚胎发育越完善
毛根:埋于皮下。末端膨大为 毛球(毛囊)
针毛:长而坚韧,有毛向,主要功能是保护
绒毛:针毛之下,无毛向,毛干髓质发达,保温
触毛:特化的针毛,分布吻端,感觉作用
6、角
洞角(虚角)真皮形成骨质芯,表皮角质化形成角质壳,不
分叉,终生不更换。如牛羊等
实角(鹿角)真皮形成的实心骨质角,分叉,每年脱换一次 表皮角(犀牛角)由表皮角质化纤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