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试卷
天津大学15-16 马原带答案

天津大学试卷专用纸学院专业班年级学号姓名共4页第1页(A)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小题6分,共12分。
)1、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正确.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生产方式既为社会其他活动提供基础,又对其他社会活动起制约作用。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错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③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④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并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各自具有哪两方面的含义?(1)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有不能被推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 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一真理都是对无限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1) 任何真理都有一定广度,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正确认识,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 任何真理都有一定深度,都是对事物一定深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因此是有条件的、相对的3、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他们的实践活动提供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他们的实践经验是精神财富的源泉,同时他们也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④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4、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消极后果?①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 2017-2018 学年 第一 学期试卷(A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得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社会上一旦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4.社会革命的根源是()A.人口太多B.少数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5.赵亮采用银行按揭的方式买了一套300万元的房子,首付100万元,银行贷款20年期200万元,其中300万元房价、100万元首付金分别体现了货币的职能()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6.假定生产一双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200元。
如果生产者甲生产一双鞋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甲在4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800,400B.2,400,200C.4,400,200D.4,800,2007.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①不变资本,②固定资本,③可变资本,④流动资本A. ①④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①立法权,②管理权,③行政权,④司法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9.“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抽象与具体B.分析与综合C.归纳与演绎D.实践到认识10.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盈利,必须使其商品的()A.个别价值等同于社会价值B.社会价值提升为个别价值C.个别价值降到社会价值之下D.个别价值提升到社会价值之上二、简单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近期中国积极争取人民币国际化?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三、论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至2011 学年度第 2 学期期末(A)卷考生留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题号,考试结束后将试卷连同答题纸一齐交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848年2月,()的发表,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A.《共产党宣言》B.《哲学的贫困》C.《德意志意识形态》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A.科学性B.革命性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人本主义3.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否定观认为,辩证的否定其实质就是()A.扬弃B.全面确定C.全盘否定D.既不愿定,也不否定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人的须要C.生产关系的变革D.阶级斗争5. 相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C.人们的习惯性联想D.客体本质的主动显现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确定的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C.工人的必要劳动D.工人的剩余劳动7.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确定延长工作时间而产生剩余价值是()A.确定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工人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是()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工人充分就业B.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工人失业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工人就业状况之间没有必定的联系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工人就业保持平稳9.下列哪个国家是总统共和政体的代表()A.日本B.美国C.英国D.德国10.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初次安排中,对于雇佣工人而言,通行的安排规律是()A.按劳安排B.按资安排C.按劳动力价值安排D.按实力安排11. 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始终贯穿着的一个基本冲突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冲突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C.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冲突D.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的冲突12.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本途径是()A.让资产阶级进行温柔改革B.阶级调和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D.无产阶级革命13.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万元钱可购买2台冰箱B.顾客用1万元购买了黄金,并贮藏起来C.顾客用1万元钱购买了2台冰箱D.顾客购买2台冰箱,一周后付款1万元14. 下列关于自由的说法中,()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A.自由没有本质,他不隶属于任何逻辑必定性B.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刻是自由的C.自由是对必定的相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自由主要是心灵的自由15.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A.会思想的芦苇B.两足无毛的动物C.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D.万物之灵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马克思主义的干脆理论来源有()三个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中国古代哲学E.自由主义经济学2. 历史人物的作用表现为()A.是历史事务的发动者B.确定历史事务的个别特点和面貌C.是历史事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D.对社会发展能起加速事或延缓作用E.是历史进程的确定者3. 在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初次安排中,()来源于工人创建的剩余价值A.产业资本家所得的产业利润B.商业资本家所得的商业利润C.借贷资本家所得的利息D.土地全部者所得的地租E.工人的工资4.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别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A.维持劳动者自身性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培育和训练劳动者所须要的费用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建的价值E.工人所创建的剩余价值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既然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完全对立呢?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指哪些规律?4.商品的两要素是什么?劳动的两重性指什么?商品的两要素与劳动的两重性之间是什么关系?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四.材料分析题(共1题,14分)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特别麻烦。
国开2023春《马原》(试卷A)大作业终考任务:,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2篇

国家开放大学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大作业终考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2篇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答题要求:1.本门课程共有三套题,请选择其中的一套试卷且只能选择一套试卷作答。
2.考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
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
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
3.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
4.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1:(1710字)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顽强奋斗、辉煌功绩充分展现了创造智慧和磅礴伟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把自然资源改造成为社会财富,劳动者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
劳动群众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共同产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在创造物质成果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从而使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北京建筑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2、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6、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原始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7、“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实现共产主义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9、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1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A.国有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D.资本输出二、多项选择题1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A.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B.贸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17、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A.立法司法职能B.对内职能C.对外职能D.行政职能18、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的理论,是因为()A..没有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B.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D.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19、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0、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 ?欧文D.托马斯 ?莫尔三、辨析题2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
(ⅹ)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ⅹ)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ⅹ)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ⅹ)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物质与意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商品经济4.资本的本质二、简答题(共6题,每题8分,共48分)5.简述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联系和本质区别。
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社会历史与自然界有何不同?8.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9.简述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0.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6分,共32分)11.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
“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
20世纪末,由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
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1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变化的原因?【标准答案】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①列宁对物质概念的规定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意识是指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试卷

XXXX ─XXXX 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试卷(A 卷)专业:全校年级:2025考试方式:开卷学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答题框内,否则无效;必须工整的写上班级、姓名和序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阅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B.物质C.人的本质D.规律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A.宿命论B.朴素唯物主义C.唯意志论D.形而上学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辩证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4.“刻舟求剑”的错误表现在剑主人认为:A.事物永恒运动B.运动和静止统一C.运动就是静止D.事物永恒静止5.“望梅不止渴”,这是因为:A.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本身B.人对事物的反应等于事物本身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精神物质具有同一性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现意识具有:A.决定性B.能动性C.预见性D.主动性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A.复杂性B.客观性C.普遍性D.多样性8.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绝对性和相对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同一性和斗争性9.“乐极生悲”这一成语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量变引起质变B.态度决定人生C.细节决定成败D.性格决定命运10.“守株待兔”寓言表现出故事中主人公: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C.主观能动性D.客观实在性11.“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着重说明了:A.认识滞总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和认识合一12.关于“百闻不如一见”的认识正确的是:A.看到的比听到的更可信B.感性认识都是可信的C.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直观生动D.感性认识未必反映事物本质13.根据认识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和“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A.熟知不等于真知B.熟知就是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4.对“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解读以下正确的是:A.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B.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决定社会发展15.“欲灭其国,必先灭其文化”这说明:A.文化决定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B.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C.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D.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国家文明得分阅卷人得分阅卷人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08学年考试真题(1)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试卷使用班级06级各本科班答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物质的观点C、运动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6、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7、我们通过眼、耳、鼻、舌等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9、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2、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4、“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16、“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7、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8、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D、文化发展史2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2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22、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2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26、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27、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28、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9、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苏联B、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30、江泽民同志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
3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3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三个,分别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D、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33、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A、全球性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D、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3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35、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私人占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3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37、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8、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39、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0、“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三、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4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4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什么?43、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包括哪些内容?4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共计18分)材料一: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茫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因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见《孟子•公孙丑上》)45、请回答:揠苗助长的寓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规律?请阐述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
(5分)46、这个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5分)材料二: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身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着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0元。
据资料记载,当时公认的每日产煤2吨,每吨煤市价23元,每吨煤的生产费用是12元。
请计算:47、资本家一个月(按30天计算)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有多少?(4分)48、剩余价值率是百分之多少?(4分)五、论述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12分)请将相应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7年1月25日电(记者刘铮刘羊旸)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25日宣布,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中国GDP为209407亿元,同比增长1 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这样,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在10%平台上加速。
2003年的增长率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
材料二:谢伏瞻同时表示,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如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任务仍十分艰巨。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占总面积的1/3.过去十年沙华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5.9%;由于过度采伐,现有森林覆盖面积只占全国面积的13.4%;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城市缺水现象严重。
在全国5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又存在着大量的使用浪费,而且对资源的再生利用又不重视,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只有30%,大大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