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阈下高铁用语汉英误译现状调查与应对方法
跨文化视域下英语翻译的障碍及优化策略研究

跨文化视域下英语翻译的障碍及优化策略研究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常见的英语翻译障碍,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以改进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跨文化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社会和语境等多方面因素。
了解这些障碍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跨文化视域下英语翻译的障碍及优化策略研究引言:英语翻译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促进了信息的传递,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然而,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这些障碍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还包括文化、社会和语境等多方面因素。
本论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障碍,并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以提高英语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一、英语翻译中的文化障碍2.1 语言差异语言之间的差异是最明显的翻译障碍之一。
不同语言拥有不同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这可能导致意义的损失或误解。
例如,某些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在英语中可能无法完全传达,需要寻找等效的表达方式。
2.2 文化隐喻和象征文化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这些隐喻和象征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和传达这些文化元素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社会障碍3.1 社会礼仪和习惯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礼仪和习惯,这些差异在英语翻译中可能引发误解或冲突。
例如,某些行为在一个文化中可能被视为礼貌,但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冒犯。
3.2 社会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因素也可以影响翻译的结果。
例如,某些政治术语在不同文化和国家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因此需要特别小心处理,以避免政治敏感性问题。
语境障碍4.1 文本语境文本的语境对于正确理解和翻译至关重要。
有时,文本的背景信息可能在翻译中丢失或被误解,导致不准确的翻译。
4.2 语音和语调除了文字外,语音和语调也是跨文化翻译的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中的语音和语调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这可能导致翻译的歧义。
二、优化策略5.1 文化敏感性培训翻译人员应该积极参与文化敏感性培训,这一培训旨在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目标文化的习惯、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跨文化交际中用语失误与规避措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范围不断深化与拓展,跨文化交际的用语失误极易造成国家文化交流层面的障碍,词汇层面失误、语法层面失误、体态失误、辅助语言失误、环境用语与客体用语失误等众多领域的失误严重影响跨文化交际。
因此,如何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用语失误,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用语失误1.语言用语失误语言用语失误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根据语境选择表达方式与语言形式,相悖于一般用语原则而造成用语失误。
主要包括词汇层面失误和语法层面失误。
本文对太原工业学院商务英语、汉语言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整理出相关信息以供参考。
第一,词汇层面失误。
词汇是最基本的语言要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词汇的选择是跨文化交际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1]。
如果选择的词汇不符合跨文化交际原则,带有贬义色彩,则容易引起误会,造成交际双方的矛盾与冲突。
词汇层面失误具体包括四种,即内涵意义导致的失误、指称意义导致的失误、联想意义导致的失误,以及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
其中,内涵意义导致的失误即词语内涵意义超越了语境的应用,在问卷调查中的错误率高达38.48%,是语言用语失误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如表1所示)。
例如,英语中的“blue”既表示蓝色,同时也表示忧郁的意思。
指称意义导致的失误是指在特定语境中词汇的概念性指称所造成的失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指称意义不了解极易造成交际双方理解上的分歧[2]。
例如,西方留学生习惯用“女士”来称呼所有女性,但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中,往往对长辈另有尊称。
联想意义导致的失误是指在人们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所唤起的文化暗示与想象的差异造成的失误。
例如,在中国语言文化习惯中喜欢用“玉”来象征美人,而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却截然相反,代表着庸俗的女性。
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是指由于文化隔阂所产生的交流障碍。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向一个人告别会用“慢走”这个词,而在西方文化中,“慢走”会被认为过渡干涉对方,不尊重对方隐私。
汉英公示语误译分析及对策

汉英公示语误译分析及对策汉英公示语早已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分析了城市公示语翻译质量不尽人意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汉英公示语误译分析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外合作与交流步伐也日益加快。
当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投资旅游时,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大小城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迫在眉睫。
此时城市各公共场所添加的汉英公示语就显得尤其必要。
二、汉英公示语翻译现状(一)词汇与句法结构层面汉英公示语翻译有它自己的词汇和相对固定的句法结构,有些译者在翻译汉英公示语时未能深刻认识该问题,导致生搬硬套,出现许多中式英语,甚而阻碍了其意义的表达。
中式英语翻译指的是那些“望文生义、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翻译”(丁衡祁,2002)。
市内公共场所很多垃圾箱上的环保性口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被逐字译成“Protect circumstance begin with me”,这就不符合英语表达规范。
又如:市区某一个公共厕所,可以见到上面标注“Publictoilet”,这就是明显地按照汉语的字面意思和语序结构翻译对号入座。
再如,市内很多商场为体现其人性化都会在室内电梯上方悬牌“小心碰头”,有的被译为“Take care of your head”,这显然成了笑话。
其实,用“Watch your head”“Mind your head”就行了。
相对于这些英语国家也常用的公示语,我们大可以实行拿来主义,贴合译语习惯。
(二)语境与语用对等层面曾有位著名翻译家说:“The proper words should be in the proper places in the translation.If not,errors might find you.”在翻译有的公示语时,译者由于没有很好地体会原文,斟酌用词,造成词不达意,偏离原义。
如: 某家服饰店将“大减价”也译为“Sale”,改为“Special”较好,能突出“大”的意味。
从跨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错误

从跨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错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英翻译在国际交流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汉英翻译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
本文将从跨文化视角分析汉英翻译错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1. 直译问题直译是指按照源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结构逐字逐句翻译,而忽略了目标语言的语法和惯用表达方式。
这种错误容易在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之间出现。
例如,中文中有一句话“挂羊头卖狗肉”,翻译成英文时直译为“hang a lamb head and sell dog meat”,但这在英语国家没有说法,正确的翻译是”false advertising"。
改进措施: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目标语的语法、词汇和习惯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采用切合实际的翻译方式。
2. 人称代词问题汉语缺乏英语中丰富的人称代词和时态,因此在翻译中常常出现错误。
例如,“我”这个人称代词在中文中常常被省略,而在英语中却必须出现。
如果翻译人员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就容易出现混淆人物的情况。
改进措施:在翻译中要注意语言之间人称代词的差异,确保翻译准确、清晰、无误。
3. 语法结构问题汉语的语法结构与英语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中容易出现语法错误。
例如,“我昨天去了超市,买了一箱苹果"翻译成英文时,容易误译为”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yesterday, boug ht a box of apples”,但正确的翻译应该是”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yesterday and bought a box of apples"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礼仪习惯也存在诸多差异。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称呼对方时通常要使用尊称,“您”、“先生”、“小姐”等,而在英语国家中则更多使用直呼名字的方式。
如果翻译人员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就容易出现误翻的情况。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解决对策

知识文库 第06期24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障碍及解决对策张烨炜 牟雅韬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呈现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也逐渐频繁,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我国与其他各国友好交流中起着难以替代的枢纽作用。
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间存在较大的语言差异以及表达习惯,所以如何有效掌握单词含义,进行英语翻译,就必须正确认识中西方间的文化差异,有效跨越翻译障碍。
本文基于此背景下,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障碍以及具体的转换策略。
1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障碍 1.1 地域环境与自然环境存在差异 由于中西方的地域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势必会影响着文化发展,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特殊性,国家的历史沉淀也会形成特殊的文化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方的地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有所创新,但是仍然传承传统文化精神与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是对人们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与促进作用,传统习惯与地方名形成了地域差异,翻译者掌握国家的风俗与习惯,在翻译时也应当生动形象的展示出该国的特点性内涵。
环境因素使国家间的地域文化有着各自的特殊性,所以翻译者必须要站在国家角度去审视另一个国家的思维以及文化,根据地域以及自然环境文化进行差异化翻译,才能够确保英语翻译效果。
1.2 社会背景、历史有所差异 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具有特殊性,历史对于国家以及人民而言都是难以替代的,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发展意义不同的人们以及国家对于同一事件会有多元化态度。
由于国家文化差异导致人们的语言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分析历史发展的情况,我们能够看出中国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差距。
例如中国历史上有皇帝专制制度由于封建思想的压迫,人们的思维受到束缚,与西方国家相比思想较为禁锢,思考问题也较为迟钝拘束,对于问题的思考,通常是由整体到局部,所以也会影响翻译者的英语翻译。
而西方国家的思维较为开放,通常是重视分散性思维习惯,将某件事物分散成若干个小部分,进行细致化研究,由此可以看出英语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国家的思维特点,结合具体的情况有效进行英汉转换,才能够确保翻译作品能够被人民群众接受。
跨文化视域中外宣翻译的误译现象透析

跨文化视域中外宣翻译的误译现象透析阴王志敏马立军王慧祺陆军装甲兵学院[摘要]跨文化视域中外宣翻译的误译主要分语言内误译和语言外误译两种,本文就这两个方面的误译进行阐述和分析。
在外宣翻译中,外宣翻译者不仅仅要掌握语言本身,尽量避免语言内误译和语言外误译,杜绝拼音错误、标点错误、用词不当、译名不统一、语法错误和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混用,还要掌握语言的语气、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外宣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外宣翻译;跨文化视域;语言内误译;语言外误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1)09-0021-031研究背景在外宣工作中,外宣翻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的外宣翻译还没有发挥最理想的作用,翻译质量不尽人意。
外宣翻译中常见的误译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外文水平不高、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而造成的用词不当和语法错误;另一种是因中外文化差异所致的有碍外国读者理解的翻译错误。
总体而言,跨文化视域中外宣翻译的误译主要有语言内误译和语言外误译两种。
本文就这两个方面的误译进行阐述和分析。
2语言内误译语言内翻译错误主要涉及文字、文法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拼音错误、标点错误、用词不当、译名不统一、语法错误和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混用等。
2.1拼音错误拼音错误常常出现在旅游手册、公示语等外宣翻译中,其表现形式有拼音拼写错误、用拼音代替翻译和使用不恰当的拼音缩写。
拼音拼写错误往往是由于译者不够细心。
在汉语拼音中,有些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十分类似,如-en和-eng,sh和s等,在翻译时,这些相似的发音很容易被弄错,尤其是对我国南方人而言。
而用拼音代替翻译实际上就是没有翻译,这样的“翻译”也不能传达任何实质的信息。
例如,开封的万岁山景区在一些宣传册上是Wan Sui Shan,Shan是汉语拼音,对于外国友人来说不能理解,而“山”本身是可以对应英语单词的,翻译为Wan Sui Mountain即可。
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

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摘要:对口译员来讲.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
或者说是对文化的一种敏感性口译员作为沟通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了现场口译中译员容易出现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并就如何在跨文化口译中减少失误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关键词:口译:跨文化语用失误:跨文化意识;策略XX1引言XX翻译里最大的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对本族读者不必解释的内容.对外国读者得加以解释”大部分译员都有这种体会XX与通过文字来传达语言意义的笔译相比。
口译速度快。
现场性、时限性、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灵活度。
在实际口译活动中。
面对不可预测的交谈话题、文化背景信息口译员不得不具有较高度即席应变能力.还要不断培养应对交际过程中相关文化因素的跨文化意识.把握文化差异.使受众有效地领会来自另一文化领域的信息。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口译活动更是一种通过口译员中介作用而进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2跨文化交际与口译的关系XX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既涉及文化,又涉及交际。
确切地说.它指的是不同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对于译员来讲.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不自觉地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是对文化的一种敏感性跨文化意识主要是指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翻译的前提XX3口译中容易出现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除了容易出现语法、、遣词造句方面的错误之外。
还常常文化方面的误解与误读。
而这也是阻碍交际正常进行的主要原因这类文化误读或误解所造成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类:(1)语言行为不得体;(2)文化模式的不可接受性;(3)价值概念上的冲突:(4)表达方式迥异而不可理解。
跨文化视野下汉语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206作者简介:卢东洋(1983— ),女,汉族,吉林农安人。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高等职业教育等。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下旅游公示语英译研究以南宁市为例”(项目编号:2020KY32006)。
一般来说,在公共场所出现的用以提醒公众某些注意事项的文字或图形信息,就可以称之为公示语。
当前,随着我国外来旅游人员数量的不断增长,国内许多地方公示语不仅只有汉语,还配上了适当的英文翻译,然而,这样的翻译不少都存在一定的错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其精准度。
一、跨文化语用失误理论“语用失误”是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 提出的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阅读(聆听)的人无法通过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东西去准确理解说话者(作者)的意图的情形,这种情形一旦出现,说话者(作者)的表达就无法达到理想中的交际效果。
Thomas还进一步将其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两种类型,假如以翻译为例,前者是指译者将本族语言生搬硬套地翻译成另一门语言而导致的失误,而后者是指由于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的失误。
二、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一)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汉语公示语英译时的一个主要表现,主要包括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逐字翻译等等。
举个例子,有些牙科医院会在拍口腔X光拍片的诊室门口挂一块牌子,写着:“Oral X-Way”,很明显就是词汇使用错误,正确的翻译应该是“Oral X-Ray”。
至于语法错误,以常见的“禁止拍照, 禁止吸烟”为例,很多景点或景区将其翻译为“Forbidden to take pictures, and non-smoking.”很明显局势混乱、语法错误。
最后是逐字翻译的情形,有时汉语公示语会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湖水怡人, 但生命更可贵”这句话,如果翻译成“River water is beautiful but life is more important”,显得十分生硬,如果是为了表达河水危险禁止游泳的意思,将其改译为“No-swimming”无疑更为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视阈下高铁用语汉英误译现状调查与应对方法作者:杨瑛彭娟何燕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6期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号XCX2015057。
摘要:高铁作为社会进步的产物,适应了“高速度,高容量以及安全”的交通要求。
中国高铁伴随着技术的革新,毅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中国高铁缩小了城市间的距离,加强了城市集聚效应,也成为了中国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
高铁用语是对外展示与交流的窗口。
但是,国内高铁用语的英译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误译现象,成为高铁对外输出的主要障碍之一。
本文立足于实践,通过实地调查高铁用语的不规范现象,提出整改意见以期使之更符合国际社会的表达习惯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高铁用语;误译;对策作者简介:杨瑛,女,江苏南京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12英语3班;彭娟(1977-),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翻译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汉翻译;何燕萍,女,江苏江阴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12英语3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出行人们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中短距离的交通工具中,高铁无疑成为了人们的最佳选择。
首先,高铁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基础上,还能提供更为高速、安全、优质的服务。
其次,高铁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城市集聚效应更为突出,推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另外,高铁的动力是电力,这无疑极大地减少了其对环境的污染。
这一切都极大地促进了高铁在中国国内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体系。
同时,凭借我国的技术优势,中国高铁更是走出国门,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进步的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高铁成功获得马来西亚高铁订单,更是极大地展示了中国高铁的技术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居住、工作,我们如何能让他们在出行中获得准确的提示信息呢?另外,中国高铁逐渐走出国门,高铁的海外订单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又应当如何通过高铁用语做好高铁的配套服务工作呢?由此,高铁用语在告示、提示、警示方面的巨大作用逐渐被大家所注意。
一、高铁用语的概述高铁用语作为高铁的配套服务,对发挥高铁的整体优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铁用语指的是一种在高铁语境中,“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旨在实现某种交际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戴宗显、吕和发,2005)。
其功能主要包括提示、指示、限制、强制等。
通过以上不同的功能,高铁用语将不同的信息提供给广大的旅客,方便行人的出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高铁用语的英译中还存在许多错译、误译的问题,与高铁事业的高速发展形成极大的对比。
其翻译错误轻则造成人们的误解,重则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地位。
总的来说,高铁用语翻译正确与否、规范与否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体现,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因素之一。
显然,语言问题日益成为“高铁出海”的绊脚石。
发现、纠正高铁用语的翻译错误,形成可行的高铁用语翻译准则刻不容缓。
二、当前高铁用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作者于2015年6月开始分别在徐州高铁站、南京高铁站、常州高铁站、苏州高铁站等地实地收集了英汉误译相关图片57张,文字资料约2000余字,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总结,我们发现高铁站用语误译主要有两类,一是语言层面错误,如拼音拼写代替翻译,英语拼写错误,标点使用错误等。
二是语用层面错误,主要是指译文符合英文语法,但表达方式不符合目标语应用习惯而使得译文没有达到交际功能的文化差错,这主要是由译者不熟悉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习惯,不了解中英两种文化内涵而引起的。
这种错误更隐蔽,难以发现,却更易造成各种误会。
(一)语言错误1.拼写错误如:禁止吸烟:No Smaking (徐州高铁站)苏州欢迎您:Wlecome to Suzhou (苏州高铁站)译者由于粗心大意,将“smoking”译成了“smaking”,用语要传达的意思是该区域内禁止吸烟,或许结合语境和图表,外国人也能理解,但是此类错误不免令人尴尬,且会损害高铁站的形象。
2015年12月2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苏州与多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见,还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乘从苏州开往上海的高铁,一起见证中国的“高铁时代”。
但苏州高铁站台上的竟将“welcome”错误拼写为“wlecome”,实在是令人汗颜。
2.直接使用汉语拼音代替英语如:列车行驶方向:LIECHEXINGSHIFANGXIANG(常州高铁站)此处,译者直接将“列车行驶方向”简单地用“LIE CHE XING SHI FANG XIANG”来代替。
对中国人来说还可以根据拼音理解用语的意思,但外国人对此却会产生极大的困惑。
用语的翻译应以原文为导向,以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为目的。
这种简单地用拼音代替翻译的做法完全没有起到用语应发挥的作用,显示出极大的不专业性,无法使中外旅客充分了解用语所包含信息。
3.选词错误如:出口:EXPORT(定远高铁站)此例中译者将“出口”译成了“export”。
这给人造成一种错误观念——箭头所指方向办理产品出口业务。
这样就可能会使得要真正办理出口业务的旅客走错方向,而另一批旅客会在高铁站里找不到出口,大量滞留在站内,造成站内人口流量的激增,从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显然译者是将出口的“exit”和“export”给混淆了。
由此看来,翻译绝不可以逐字机械翻译而忽略文字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4.标点错误在南京高铁站的自动扶梯处,有一处“危险,请勿靠近”的用语被译成“Danger keep away”。
译文中的“keep away”是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告诉人们需要离开此处,是警告的内容。
因此应该将它翻译成“Danger:keep away!”虽然我们也能明白该用语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但其与正式场合的严肃性、规范性的要求有所不符。
5.机械翻译一些译者只追求语言形式上的对等而没有考虑到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逐字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寻找对等语,这就导致了一种机械翻译错误。
众所周知,一个汉字中蕴含着多层意义,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逐字翻译,而没有透过文字看到原文真正的意思,就会造成许多误解,甚至贻笑大方。
例如,在常州高铁站的洗手间里有这样一则用语“向前一小步,文明的一大步”,译文是“One half step,civilization once stride forward”。
此类翻译会使英语国家的旅客不知所云,完全无法理解用语的意思。
译者应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将其翻译为“Keep Closer”,这样更简洁,更易于理解,也更符合原文意义。
又如:在常州高铁站里有一块“文明单位”的标志牌被翻译为“Civilized Unit”。
“civilized”虽指“文明”,但更多地是指大多数人认可并接受的行为习惯的标准,与“野蛮”相对应。
“文明单位”是指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先进单位,更多地含有表彰的意义。
此处明显属于机械翻译错误。
(二)语用错误语用错误指的是在翻译的时候,由于表达方式的选择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从而未取得预期效果的文化差错。
例如:大件行李:Left Luggage (苏州高铁站)这一用语用在高铁车厢头尾部,指示旅客在乘车时将大件行李放于此处。
“Left luggage”的意思是“行李寄存”,与原语的语用意义相左。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Bulky luggage”。
又如:存包处:CLOAK ROOM(苏州高铁站)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9: 360)的解释,“cloak”是指在公共区间里,有一个可以给人们暂时存放衣物、包的房间。
实际上这里只是一个给旅客存放行李的地方。
此类翻译会造成外国旅客的理解误差。
因此我们应该将其翻译为“storage lockers”。
又如:女洗手间:Woman’s bathroom(徐州高铁站)本例中的英文用语乍一看,似乎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09: 150)的解释,“bathroom”是指一个有厕所,有浴缸,有洗脸池的地方。
外国旅客看到此用语,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可以简单梳洗和整理着装的多功能场所,但实际并非。
他们的这种认知差异会让他们认为我们的服务意识和设施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
英语是一种十分注意情感表达的语言。
语言表述不当也会造成语用失误。
在高铁用语的翻译中译者没有注意感情因素从而使得译文显得不礼貌的错误现象也很多。
南京高铁站有一则用语“小心地滑”被翻译为“Don’t fall down”。
译文采用祈使句,带有一种命令的意思,语气强硬。
在英语读者看来,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会使读者产生反感,不利于公共场合的和谐。
应该将其翻译为“Watch your step”更好。
三、高铁用语翻译错误应对方法根据高铁用语的功能和文化传达的需求,在最大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的前提下,译者在进行高铁用语的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处理。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专业数据库,对高铁用语的统一、更新进行跟踪处理。
就翻译原则而言,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和高铁用语自身的语言特点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符合简洁原则、尊重目标语读者心理的原则和符合国际表达惯例。
首先,简洁精炼的译文不仅可以加强译文的翻译效果,而且能更好地起到对外交流的目的。
汉语用语大多喜欢使用四字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感。
在英译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简洁,尽量采用意译的方法,同时又要符合英语的表达。
如“小心车门夹手”译为“Warning! Han ds pinching”比“Beware of door hurting your hand by clipping”更经济、实用,简洁高效,“warning”一词就能够吸引旅客的注意,快速接收到“小心夹手”的信息,符合目标语文化。
其次,英汉两种语言在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差距,所以在翻译时我们要注意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尊重译入语读者的心理感受。
在高铁站的用语中,“Don’t……”的其实表达比比皆是,语气强硬,读起来令人十分不适和难以接受,使旅客内心产生浓浓的距离感,觉得这是对自己极大的不尊重。
所以译者应考虑目标语读者的心理文化,尽量使用礼貌、委婉的语言来实现劝说的目的。
在翻译中可以使用“NO……”的句式,也可以根据语境适当地添加一些情感词语,如“please”等。
此外,用语作为一类特定的语言类型,通常有其固定的表达。
高特用语面向国际,因此更应符合国际惯例。
译者应该十分注意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采用在国际上普遍使用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表述,应尽量采用它的固定格式,使国内外的用语翻译统一,以获得国内外读者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