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

合集下载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习惯。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语法、语音、修辞手段等方面。

下面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一、词汇1. 词汇量和构词法中文和英文在词汇量和构词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文是一个汉字文字,词汇量较大,而英语则是一个词汇量较小的语言。

中文的构词法主要通过字、词、词组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英语则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的变换来构词,例如happy(高兴的)→ unhappy(不高兴的)。

2. 文化价值的体现中英文词汇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中文中的“家”和“爱”在词汇量和含义上都要比英文中的“family”和“love”更加丰富,反映了中文文化中对家庭和爱的重视。

二、语法1. 主谓宾的位置中英语语法结构有所区别。

中文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成分排列为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是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

“我爱你”在中文中的表达为“我(主语)爱(谓语)你(宾语)”,而在英文中的表达为“I(主语)love(谓语)you(宾语)”。

2. 时态和语态的表示方式中英语言在时态和语态的表示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语序和词语的搭配来表示,而英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和助动词的运用来表示。

语态方面,中文中的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通过词语的表达来表示,而英文中主动和被动的区分则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

三、语音1. 声调的区别中文是一个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而英语是一个非声调语言,重音的变化只会改变一个词的读音,而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中文中的“ma”可以根据不同的声调分别表示“妈”、“麻”、“马”、“吗”等不同的意思,而英语中的“ma”只有一个读音,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2. 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中英语言在元音和辅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的元音比较丰富,有多种单元音和复元音,而英文的元音比较简单,只有一些常见的单元音和复元音。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文化内涵存在较大差异。

英语词汇中蕴含着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涵。

而汉语词汇中则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传统礼仪等。

举例来说,英语中的“tea”一词源于中国的“茶”,而在中国文化中,“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而“tea”在英国文化中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下午茶文化等。

2. 词汇产生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产生也有所不同。

英语的词汇产生源于古英语、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弗兰克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众多语言。

而汉语的词汇产生则源自古代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梵文等语言。

这种不同的词汇产生背景决定了英语和汉语的词汇文化内涵存在着差异。

3. 词汇使用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于英语是一种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因此在句式和表达方式上与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这也导致了英语词汇的使用方式与汉语不同,例如英语中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而汉语中则通常放在名词之后。

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在汉语中,一般一个词往往只有一个基本含义。

三、英语词汇教学1. 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是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词汇量才能够更加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和表达,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2. 英语词汇教学的方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如图片教学、游戏教学、歌曲教学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和记忆词汇。

适当的情境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将词汇融入到实际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3. 英语词汇文化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对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引导学生了解英语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也能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通过学习“tea”一词,引导学生了解英国下午茶文化,从而增进对英国文化的了解。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英语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商贸活动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语言之一。

因此,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它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然而,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内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会对词汇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从英汉词汇的基本特征上看,英语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字母文字,而汉语则以汉字为主要文字。

而且,汉字的象形文字特征使得汉语词汇具有强烈的形象化和象征性,这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中文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

在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上,英语词汇更加注重实际和具体的表述,而中文则更加注重含蓄和哲理的表述。

例如,在英语中,“clock”和“watch”都是表示时间的词汇,而在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则包括“时钟”、“手表”、“光阴”、“时光”等多种表达方式。

这表明了英语更侧重于具体和实际,而中文则更注重于表达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另外,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在词汇的使用范围上。

英语词汇普遍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等领域,而中文则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人文社会等领域。

例如,在英语中,“computer”、“automation”和“robot”等词汇都涉及到现代科技,而在汉语中,一些诸如“良心”、“人情”和“礼仪”等文化词汇则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也表现在词汇的情感价值上。

英语词汇注重实际表述,常常缺乏强烈的情感色彩,而中文则具有浓郁的情感价值。

例如,在英语中,“like”是表示喜欢的动词,而在中文中,“喜欢”则包含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积极的心理倾向。

综上所述,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展示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特征和差异。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需要将英语词汇的含义和使用范围与中文词汇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英语词汇分析:文化差异导致的词汇差异

英语词汇分析:文化差异导致的词汇差异

文化差异导致的词汇差异中外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容易产生错误理解,把中文背景带到英文单词中。

不要紧,今天就跟着我们一起看看25大常错词,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并牢牢记住吧!1. IronyWhat you think it means: Something that is funny.你认为单词的含义是:滑稽的事。

What it really means: Contrary to what you are expecting.单词的真正含义是:事与愿违的。

This is a famous one because so many people get this wrong so often. It’s also kind of hard to explain, so we’ll use an example. The Titanic was boasted about as being 100% unsinkable and then in 1912 it was sunk anyway. That is what is called cosmic irony. When a starving vegetarian eats a pepperoni pizza, that is what is called situational irony.这是一个典型的单词,因为经常有人用错。

解释起来可能有点困难,所以我们还是举例说明吧。

泰坦尼克号号称100%不会沉没,但1912年它还是意外沉没了,这就叫“宇宙反讽”。

要是某个饿得不行的素食者忍不住吃了块香肠披萨,那就叫“情境反讽”。

There are other kinds too, such as dramatic irony and Socratic irony. Believe it or not, sarcasm is actually irony. When you say something sarcastically, your tone and your words mean two opposite things. That is ironic. Irony can be funny but not everything funny is irony.当然还有其他分类,比如“喜剧式反讽”和“苏格拉底式反讽”。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

论英汉互译中因文化差异引起词汇不对等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因而翻译是连接两种语言桥梁。

“对等”作为一种翻译的标准在翻译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翻译理论家如奈达,雷斯,和威尔斯对此都提出他们独到见解。

语言中绝大多数文化词汇在另一文化中呈现出一种不对等现象,这种不对等或表现为完全缺失或表现为内涵不完全对等。

如何能在翻译中弥补这些缺失或者不对等,使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顺利完成,需要译者充分利用某些翻译策略。

文化差异不对等现象翻译策略1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称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等。

反映发展中民族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

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人文化背景相异,容易造成译者主观上理解不到位。

对表示同一形象的词语会产生不同反应。

汉语思维方式有别英语,英语重视形合重视理性,而汉语重视意合重视无形和辩证思维。

从四个方面说明中英文化差异。

一历史文化因素,二汉英思维和表达方式不同,三价值观不同,四汉英用词搭配差异。

语言根植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决定语言表达方式和内涵不同。

从中英文化差异不同入手,才能看到翻译中不对等原因,找出合适的翻译策略做好译者工作。

起源不同是东西方文化主要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三种文化希腊文化、犹太文化和现代工业派系。

若从中华文化来说唯一可借用的元素就是佛教文化。

基督教的时代刚开始,佛教就从印度传到中国与中国文化融合,成为中国三大文化源头之一汉语的思维模式是非线性解释学说循环论证方式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则是因果关系线性理论。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的民族创造不同的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生活与土地、农业密切相关。

英国是岛国,其航海业在历史上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因此英汉民族往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含义。

2翻译中词汇不对等现象翻译中由于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英汉翻译绝对对等不可企及。

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

浅谈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摘要: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到不同语言的词汇意义。

本文主要从词汇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搭配意义来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意义的影响,以促进英语词汇的教与学。

关键词:文化差异;词汇意义;词汇空缺;不等值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基本存在单位和运用单位。

词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认识的结果。

由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他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角度和结果各不相同,因而就赋予了词汇不同的意义。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意义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影响词汇概念意义是指某一事物的总和,人们根据这些事物的特征确定是否可用某一个词来指称该事物。

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对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里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

英汉词汇概念意义的空缺,指的就是英语中的某些词,在汉语中找不到表示相同概念的对应词;或者是汉语中的某些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表示相同概念的对应词。

这种现象常常和这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这些空缺的词汇往往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特有事物,因此无法在彼此的语言中找到其对应词。

如英语中的“clone”“aids”“sax”“flea market”“cold war”“mascon”“beddo”“plumber”等反映了英美社会的特殊风气及事物,在汉语中就很难找到对应词;同样,汉语中的“旗袍”“中山装”“糖葫芦”“馒头”“八卦”“风水”“乌纱帽”“武术”“炕”“秤”“四合院”等,以及汉语中常用的敬词“贵”“令”和谦词“在下”“鄙人”等,都是汉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其对应词。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引 导
语文 中, 以导入丈化 的适度性 , 而提 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 从 达到词 汇教 学的真正 目的。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语词汇教学
全 面 加 强 校 园 网 建 设 ,充 分 利 用 校 园 网 为 大 学 生 的 学 习 、 活 、 化 娱 乐 生 文 提 供服务 ,对 大学生 进行教 育 引导 ; 建 设 好 融 思想 性 、 识 性 、 味 性 、 务 性 知 趣 服 于 一 体 的 主 题 教 育 网 站 或 网 页 , 极 开 积 展生动活 泼 的网络思 想政 治教育 活动 ;
疑 问 , 词 汇 教 学 也 要 为 这 一 目的 服 务 。 人 类 的交 际 不单 是 一种 语 言 现 象 , 也 是 一 种 跨 文 化 现 象 。在 教 学 中 , 对 两 要
3引 导 大 学 生 保 持 健 康 向上 的 心 理 .
状 态
指 一 个 社 会 所 具 有 的独 特 的 信 仰 、 习 惯 、 度 目标 和技 术 的总模 式 。 ( 炎 制 邓 昌, 刘润清 18 99年) 言是文 化 的一 部 语 分, 并对 文化起 着 重要 作用 。有些社 会
学 家 认 为 , 语 言 文 化 的 关 系 一 没 有 语 言 就 没有 文 化 ; 另一 方 面看 , 言 又 从 语 受 文 化 的 影 响 , 映 文 化 。可 以 说 语 言 反 反 映 一个 民族 的特 征 , 它不 仅 包 含 着 该 民 族 的 历 史 和 文 化 背 景 , 而 且 蕴 含 着该 民族 队人生 的看 法 、 活方式和 思 生 维方式 。
的重要手段 。
词 是 语 句 的基 本 单 位 ,通 常 所 说 的 话 都 是 由 一 个 个 词 构 成 ( 国 强 ,9 3 卢 18 年) 。在 某 些 人 看 来 , 语 言 , 英 语 , 种 交 际 文化 进 行 比对 ,我们 首 先 要 从 学 如 就 是 把 一 个 个 的 词 、 组 、 句 学 好 , 握 文 化 谈起 。文 化 c l r 词 是一 个 含 词 短 掌 ut e一 u 其 读 音 、 音 及 疑 似 , 时 掌 握 一 些 基 义 极度 广泛 的词语 。它狭 义指 文 学、 拼 同 音 本语 法 , 道 如何把 一个个 的词 、 组 、 知 词 乐 、 术等 , 广 义 讲师 一 个社 会 学 术 美 而 及 短 语 连 接 起 来 。 掌 握 了 这 些 , 语 就 , 语 ,按照 社 会 学 家和 人 类 学家 对 “ 英 文 所 我 文 是 学得 差不 多 了。其实 不然 , 如果 我们 只 化 ” 下 的 定 义 , 们 所 说 的 “ 化 ” 是 把 单 位 按 字 母 意 义 串联 起 来 , 丝 毫 而 不 懂 有 关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 实 际 运 用 中 在 是 行 不 通 的 。例 如 :( 1 语 中 gen )英 re wi n y是 什 么 意 思 ?人 们 妒 忌 或 羡 慕 t ev h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指中文和英文在语言结构、词汇使用、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音素和语音规则的差异中文和英文在语音音素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中,音节的音质较为简单,音节中的声母和韵母构成了音节的基本重要部分。

而英文中,辅音相对较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形式也较为复杂。

英文的元音数量较多,元音的发音也比中文更加多变。

二、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丰富,很多个词汇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一个字可以表示一个意义,也可以结合其他字形成词组,具有很高的词汇灵活性。

而英文的词汇相对较为简单,虽然英语也有同音或近音的词汇,但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个词只有一个特定的意义。

三、句法和语法差异中文和英文在句法和语法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属于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没有单/复数、性别、格的变化,这使得中文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

而英文则属于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言,名词和形容词的单/复数、性别、格等变化较多,使得英文的句子结构相对复杂。

四、文化差异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也造成了一定的差异。

中文表达更偏重于内涵,强调文化内涵的分享和传递,注重语言的修辞手法,而英文表达更注重事实表述,偏向于简洁和直接。

因为中英两个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的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行为规范的差异,例如语气的使用、尊称的使用等。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在语音音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一差异主要源于两个语言的历史文化差异以及语言的不同特点。

了解和体会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两种语言,促进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2010-11-04 23:15:15 Tag: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中西文化差异会对词汇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用法、内涵非对应或零对应词产生影响;也会造成中英文句式在形合与意合、客观与主观、首重心与尾重心方面的不同。

一、引言英语词汇知识、句法知识是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中的必要技能,也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外语教学界已获得普遍认可。

本文所尝试探讨的是在词汇与句法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本文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词汇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渗透;第二部分着重讨论句法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体现。

二、文化差异与词汇教学正因为词汇知识是英语能力中的必要技能,因此,目前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达到对词汇层次的适当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各种文化特征都将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的印记。

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当在讲解词汇基本含义与用法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其由于文化差异所赋予词汇的不同特征。

具体讲授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由于文化差异对词的理性意义产生的影响1. 词义概念范围大小不同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词义的概括性是在使用语言的集团内部长期地、历史地形成的,是指人们在了解、掌握一个词的意义时,舍弃了客观事物的个性而把握了它的一般特征。

英汉有些同义词事实上词义概念范围是不同的,有些汉语释义缩小英语词义的概念范围,有些汉语释义扩大了英语单词的概念范围。

譬如:汉语的“工程师”是比较高级的技术职称,一般指受过大学教育并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人员,但英语的engineer 含义五花八门,按《新英汉词典》的释义,它既指工程师、技师,也指火车司机、轮机员、工兵,乃至倒垃圾的工人sanitary engineer,这就与中国的“工程师”的含义相差甚远了。

2. 语意轻重不同例如:The conflict spread everywhere,intovillages ,as well as intocities.根据英汉综合大词典对as well as 的释义:(1)不亚于;与……相同;(2)又,也,此外。

如果简单地把例句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农村,也蔓延到了城市”,则把原文的语意轻重关系给弄颠倒了。

在原文中as well as 的前项为语义重点,而在上面的中译文中却把as well as 的后项变为语义重点了。

因此,上面的英文应当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城市,也蔓延到了农村。

3. 词义着重点不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以及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地理位置、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

因此,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下的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与表达着重点会不同。

例如,“大雪”heavy snow比big snow更符合英语习惯,“红茶”英语习惯的表达为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浓汤”thick soup 而不是strong soup。

(二)由于文化差异对词的色彩意义产生的影响1. 感情色彩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

如英文中的“propaganda”与汉语的词汇“宣传”;“capitalism”与“资本主义”;“individualism”与“个人主义”。

2. 形象色彩不同词语的形象色彩是词语指称的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生动具体的反映。

比如,中英词汇中有关颜色、动植物、吉庆语与忌讳语方面的文化差异就能够凸显出中英语言中形象色彩的不同。

以白色为例,在中文中与丧事有关,治丧人家穿白衣、带白幄、挂白幡都是久远的民俗;而英语中white 表示纯洁无瑕、幸运吉利,white day (吉日) ,days marked with a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 ,white Christmas(洁白的圣诞) 。

3. 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是指说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

从词汇分类来分,一般分为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两大类。

例如在下边的对话中Brad:What’s the damage?Lucy: It’s 12 dollars and 80 cents altogether.Brad: (to the waiter)Check, please.在这段对话中“What’s the damage?”中“damage”具有相当强烈的口语色彩,是口语中询问“该付多少钱”时的幽默问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的题材让学生了解由于词汇的语体色彩的限制其使用在某些领域是恰当的,如法律英语、科技英语、文学作品等题材的内容所使用的词汇就具有不同的语体色彩。

(三)由于文化差异对词的用法产生影响的词汇主要指搭配对象、词性、句法功能、构词能力和构形变化,搭配意义不同的词。

以搭配对象为例,有些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虽然所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搭配能力却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relax 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放松”:它们都表示放松的含义,都既可以当及物动词也可以做非及物动词。

但在,在汉语中可以说“周末我只想好好放松下自己”,而英语中说A hot bath should help to relax you.能够被接受,但I just want to relax myself却违背英语语言习惯。

(四)中英两种语言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范畴、内涵非对应或零对应词一个民族有关宗教、神话、文学、艺术传统、历史的词汇大都属内涵非对应或零对应词。

如英语中的boycott ;Achilles’heel;throw in the towel 等词汇,若不从文化的角度加以讲解,学生对该词汇的全面认识与理解便无从谈起。

三、文化差异与句法教学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 在中西文化中各自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基督教文化为基础的英语国家侧重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则侧重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等内隐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英汉句子结构的不同。

这种不同被学术界称之为“句型文化”,申小龙亦著有《中国句型文化》一书。

因此, 在进行句法教学时,教师应当在讲解句型所涉及的语法知识之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中英两种语言不同的句型文化。

具体的讲授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形合与意合试比较以下的两个句子:①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句①中,If 从句的使用让两句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

在句②中,从句之间未使用连接手段,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句①明显。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英语句型体系是一种相当严密的句型体系。

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其句子的核心在于“形式”,或者说成分是否完整,句式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无论句子多长、多复杂也能进行分析。

简言之,英语以形合为主。

汉语句子的核心构架远不如英语那样清晰。

中国传统文化侧重形象思维,其句子的核心在于“意”,或者说信息是否表达完整。

汉语句式的特点是重视句子不太重视语法, 要求达意即可,句子利于领悟而不利于层层分析。

简言之,汉语以意合为主。

(二)客观与主观英美文化注重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自然界被置于与人对立的位置, 成为被改造和征服的对象。

而中国传统文化把自然与人看成是一个整体,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做出有意识的动作。

因此, 英语趋向于使用客观视角,重物称,而汉语趋向于使用主观视角,重人称。

如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须承认),It is always stressed that(人们总是强调),It is imagined that(人们认为)。

再如: As it is imagined by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 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 如果被理解成“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并且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则更加符合汉语习惯。

(三)首重心与尾重心由于西方文化直线型的思维方式,在表达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开门见山,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以谓语动词为核心,借助反映形式关系的连词、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非谓语动词等构建句子结构,把各个分句有机地结合起来, 即呈现首重心的特点。

而中国是螺旋型的思维方式,汉语则是常常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因果顺序,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层层铺开,即呈现尾重心的特点。

如There is no agreement whether method ology refers to the concepts peculiar to historical work in general or to the research techniques appropriate to the various branches of historical inquiry. 同样的意义表达,在中文中如果被理解成“方法论究竟是指一般历史研究中独有的概念,还是指历史研究中适合各个分支的研究方法,人们对此还没有一致意见。

”则更加符合中国文化与汉语的语用习惯。

四、结语本文的重点在于说明, 语言与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 无论是词汇还是句法都能反映不同社会文化现象;在英语实际教学中,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应受到重视,在词汇教学以及句法教学中要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这样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防止学生按母语形式来运用目的语,进而掌握以词汇、句法为载体的学习内容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与英语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