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大致判别

合集下载

PKPM计算结果需要验证的信息

PKPM计算结果需要验证的信息

pkpm必须检查的计算结果输出信息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参见《高规》的表3.3.13;地震规范的表5.2.5同。

程序对算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果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将给出是否调整地震剪力的选择。

根据规范组的解释,如果不满足,就应调整结构方案,直到达到规范的值为止,而不能简单的调大地震力。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转换层结构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上述所有这些刚度比的控制,都涉及到楼层刚度的计算方法。

目前,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1)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 Ki=GiAi/Hi(2)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Ki=Vi /△i(3)抗震规范3.4.2和3.4.3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Ki=Vi/△ui选用方法如下:(1)对于多层(砌体、砖混底框),宜采用刚度1;(2)对于带斜撑的钢结构和底部大空间层数>1层的结构宜采用刚度2;(3)多数结构宜采用刚度3。

(所有的结构均可用刚度3)竖向刚度不规则结构的程序处理:抗震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新高规5.1.14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70%或其上三层平均值的80%时,该楼层地震剪力应乘1.15增大系数;新抗震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一.总信息1.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墙元细分时需要的一个参数,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小墙元的边长不得大于给定的限制Dmax,程序限定1.0≤Dmax≤5.0,隐含值Dmax=2.0,Dmax=2.0.对一般工程,Dmax=2.0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Dmax=1.5或者1.02.对搜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当计算结构位移比时,需要选择此项。

除了位移比计算,其他的结构分析,设计不应选择此项。

3.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一个控制参数,若选“出口”墙元的变形协调性好,分析结果符合剪力墙的实际,但计算量较大。

若选“内部”,这时带洞口的墙元两侧边中部的节点为变形不协调点,是对剪力墙的一种简化模拟,精度略逊于前者,但效率高,实用性好,计算量比前者少。

多层结构—(剪力墙较少,工程规模相对较小)选---出口高层结构—内部4.模拟施工加载3计算竖向力,采用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与模拟施工加载1类似,只是在分层加载时去掉了没有用的刚度,使其更接近于施工过程。

计算恒载。

5.考虑偶然偏心如果考虑偶然偏心,程序将自动增加计算4个地震工况,分别是质心沿Y正、负向偏移5%的X地震和质心沿X正、负向偏移5%的Y 地震。

6.考虑双向地震作用若考虑,程序自动对X,Y的地震作用效应Sx,Sy进行修改。

Sx←sign(Sx)√Sx2+(0.85Sy)2Sy←sign(Sy)√Sy2+(0.85Sx)27.计算振型个数一般计算振型数应大于9 ,多塔结构多一些。

但是一个规则的两层结构,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每块刚性楼板只有三个有效动力自由度,整个结构共有6个有效动力自由度,系统自身只有6个特征值,最多取6个8.活荷质量折减系数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的活荷载组合值系数,缺省取值与荷载组合中的活荷载组合值系数相同(一般为0.5),如果用户需要,也可以自己修改。

9.周期折减系数为了充分考虑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填充墙刚度对计算周期的影响。

必须检查的PKPM计算结果输出信息

必须检查的PKPM计算结果输出信息

必须检查的PKPM计算结果输出信息PKPM(平面剪力墙结构设计与计算软件)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软件,主要用于计算平面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在进行PKPM计算时,输出的信息对于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必须检查的PKPM计算结果输出信息:1.结构受力情况:PKPM可以输出各个构件(如墙体、柱子、梁等)的受力情况,包括受力大小和受力位置。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结构位移: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位移情况,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结构的变形程度和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3.结构刚度: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刚度,包括全局刚度和局部刚度。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4.配筋设计:PKPM可以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构件的尺寸要求,计算并输出结构的配筋设计方案。

这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钢筋尺寸和数量,以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

5.结构荷载: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荷载情况,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确定结构受力状态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结构稳定性: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果,包括反力、剪力、扭矩和弯矩等。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7.结构抗震性能: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抗震性能,包括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楼房位移等。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结构动力特性:PKPM可以计算和输出结构的动力特性,包括周期、振动模态和阻尼比等。

这对于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评估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抗震设防水平。

9.结构破坏模式:PKPM可以预测和输出结构的破坏模式,包括剪力破坏、弯剪破坏和压弯破坏等。

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常见错误纠正

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常见错误纠正

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常见错误纠正第一部分:檩条计算---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我们在进行车间和库房设计时,经常要计算檩条,由于手算比较繁杂,很多人用PKPM 工具箱来计算檩条。

但是在使用PKPM工具箱计算时,由于不能正确的选用参数,所以提供的计算书往往错误很多,当然也就不能准确计算出所需檩条的规格。

实际上,PKPM 工具箱檩条的计算版面格式是为《门规》库房量身定做的,并且风荷载的计算参数设置是完全按照《门规》要求来的,即没有按照《荷规》设置阵风系数等参数。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是符合《门规》的结构?《门规》附录A.0.1条文说明指出:当柱脚铰接且刚架的L/h大于2.3和柱脚刚接且L/h大于3的低矮房屋计算风荷载时应该按照《门规》取值,而不应按照《荷规》来取值。

所以我们平时进行檩条计算时,就应该分为两种:符合《门规》的结构按照《门规》来计算、不符合《门规》的结构要按照《荷规》来计算。

实质上,就是两种风荷载计算方法不同而已,而风荷载参数的正确选用对檩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总结一些利用PKPM工具箱计算檩条时参数选取的注意点。

一,参数选取1,檩条形式:此项提供12种截面形式供选择,一般常用“C形檩条”及“Z形檩条”。

①,跨度大于9m时檩条宜采用格构式构件(《门规》6.3.1条)。

②,坡度较大时(i>1/3)宜用直边和斜卷边Z形檩条,这是因为当屋面坡度增大,Z型檩条对称于竖直方向的抗弯截面模量利用率增大。

③,连续檩条宜采用Z形檩条,因其搭接方便可通过可靠搭接实现刚接,从而可按连续梁计算。

2,截面名称:与檩条形式相对应。

从节约用钢量的角度,选取的原则是“偏大不偏厚”。

比如C180X70X20X2.5与C220X75X20X2.0各初始设计条件相同时,计算结果中强度、挠度、稳定性均相差无几,二者的单重却差别较大,在用量大的情况下可以节约不少用钢。

同理,C180X70X20X2.2也可用C200X70X20X2.0代替,节约钢材用量。

pkpm软件计算结果审查分析_secret分析

pkpm软件计算结果审查分析_secret分析

PKPM软件计算结果审查分析Senegal 2011-20/11计算机的后处理结果,即最终打印结果指内力图、配筋图和详细的内力及配筋表(按构件编号依次输出),有抗震计算时还输出中间分析结果(如自震周期、振型、位移、底部总剪力等)设计人应认真对最终打印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无误或无异常情况后再绘制施工图,必要时应将最终确定的构件编号、构件截面和配筋数量、规格绘制成简单的平面图,供校核审定和归档用。

对最终打印结果不进行分析,盲目采用其配筋直接绘制施工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往往会造成不良的严重后果,既对工程不负责任、有不利于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一、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1、对重力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竖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轴力之和应等于总重量;如果结构对称、荷载对称,其结构内力图必然对称,即检查其对称性。

当以上三者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返回原始数据进行检查。

2、对风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审查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图和位移是否符合受力规律;可以利用结构底层检查侧向内外力的平衡,即底层柱、墙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剪力之和应等于全部风力值(需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方向);如果结构沿竖向的刚度变化较均匀、且风荷载沿高度的变化也较均匀时,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沿高度的变化也应该是均匀的,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3、对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分析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可以利用其结果进行如同风荷载作用下的渐变性分析,但不能进行对称性分析,也不能利用结构底层进行内外力平衡的分析(因为振型组合后的内力与地震作用力不再平衡)。

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对其计算结果的分析重点如下。

3.1.结构的自振周期对一般的工程,结构的自振周期在考虑折减系数后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即第一周期)大致为:框架结构T1≈ ( 0.12~0.15) n框-剪和框-筒结构T1≈ ( 0.08~0.12) n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 T1≈(0.04~0.06)n式中,n为建筑物的总层数。

PKPM电算结果中不合理及因素

PKPM电算结果中不合理及因素

PKPM电算结果中不合理及因素一. 结构平面布置不合理某工程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布置在楼梯间,位于端部。

由底层内力电算结果,沿墙长度方向的弯矩值相当大(这个弯矩值是由地震力产生),造成基础面积很大。

这就是剪力墙布置不合理造成的。

不应将长片的剪力墙布置在端部; 一定要布置在端部,应将剪力墙分为小段。

二. 电算程序本身的缺陷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我们发现虽然受荷相同,但随着层数的增加,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端配筋面积也越来越大,有时大得很不合理。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剪力墙的刚度比柱的刚度大很多,因此剪力墙的竖向变形远远小于柱的竖向变形,这种位移差引起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端弯矩很大。

由于位移的累加性,越到上面越大,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端弯矩也越大。

因电算程序无法解决,只能釆取措施來避免或减轻这一问题:(1)减小柱与剪力墙的轴压比差异,以减小柱与剪力墙的位移差。

(2)降低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特别是跨度较小的梁)的刚度。

(3)进行结构布置时,尽量扩大柱与剪力墙的距离,这样使梁跨度增大,从而降低梁的刚度。

(4)釆取构造及施工措施:将与剪力墙相连的梁端处理为较支,主要是为了解决与剪力墙相连端刚度偏大的问题。

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图1所示梁与剪墙的情况。

如果梁端弯矩不调整,与梁相连处的剪力墙并不能承担该集中力矩。

调整时,将梁端弯矩减小后,将跨中弯矩增大。

调整前的梁端弯矩与跨中弯矩之和应与调整后的梁端弯矩与跨中弯矩之和相等。

对于图2的情况,我们则不进行调整,配筋若实在太大,则考虑将与剪力墙相连的梁断面减小。

带有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我们发现与落地剪力墙相连的转换梁配筋较小,而此转换梁上部的剪力墙墙肢很长,受力应很大(图3剪力墙a),由手算进行复核,发现电算配筋面积偏小。

分析原因,是由于落地剪力墙刚度大,转换层以上各层梁与落地剪力墙相连的一端弯矩大,使传到剪力墙a的轴力偏小,导致转换梁受力偏小,配筋面积偏小。

这种情况,也只有将与落地剪力墙相连的转换层以上的梁端处理为较支。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 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筒中筒,剪力墙 1/1000框支层 1/1000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

(mm)Ave-(X)、Ave-(Y)----X、Y平均位移。

(mm)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PKPM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

PKPM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

PKPM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1设定结构整体参数1.1振型个数结构的振型个数一般取楼层数的3倍且要满足有效质量系数的要求;1.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即结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若计算得出的角度大于15度则需要调整。

1.3结构基本周期第一振型周期即为结构基本周期2确定整体结构合理性控制结构整体性的主要参数是:周期比,剪重比,位移比,位移角(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层间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刚重比2.1周期比(WZQ.OUT)周期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是结构扭转刚度,扭转惯量分布大小的综合反映。

控制周期比的目的是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加有效,更加合理,以此控制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激励震动效应不能成为主振动效应,避免了结构扭转破坏。

2.2剪重比(WZQ.OUT)剪重比计算是因为在长周期作用下,地震影响系数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秒的结构,由此计算出来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很小。

而对于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下的地面运动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

2.3位移比(WDISP.OUT)位移比是控制整体扭转性和平面不规则性的重要指标。

2.4位移角(WDISP.OUT)层间位移角是控制结构整体刚度和不规则性的主要指标。

限制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层间位移角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受力构件出现裂缝或裂缝超过允许范围;二是保证填充墙和各种管线等非结构构件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伤。

2.5层间刚度比层间刚度比是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和判断薄弱层的重要指标。

对于转换层,无论刚度比是多少,都应该设置为薄弱层2.6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也是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性和判断薄弱层的重要指标。

2.7刚重比刚重比是结构刚度与重力荷载之比,它是控制结构整体稳定的重要指标。

结构的刚重比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通过对结构刚重比的控制满足高层建筑稳定性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M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大致判别
结构CAD毕竟是一个辅助设计工具,智能化功能很弱,在概念设计、计算模型选择、结果分析等方面必须由设计人员来做,而且结构CAD也会有漏洞、出错,这在软件工程理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还需要校审把关。

如果设计人员不考虑计算模型是否适用,不考虑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不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正确,一味迷信计算机是很危险的。

因为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构件多,计算后数据输出量很大,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上机计算并不能保证计算结果一定正确,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其正确性。

计算结果产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程序的计算模型和假定与工程的实际情况是否对应;另一方面输入数据错误:一个工程要准备成千上万条原始数据,虽经多方校对,也难保证不出错误。

查看SSW计算结果总信息。

对计算结果分析可按以下项目进行:
⒈自振周期:在文件中,依次给出所有周期或先X后Y。

按正常的设计,大量工程的自振周期大约在下列范围(未考虑周期折减的计算值)。

第一周期即基本自振周期为:
框架结构: T1=(0.12~0.15)n
框剪框筒结构: T1=(0.08~0.12)n
剪力墙筒中筒结构 T1=(0.04~0.05)n
中给
H为
EK
式中 F EK—结构底部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 —建筑物总质量。

文件中层数多,刚度小时F EK偏于较小值;层数少,刚度大时F EK趋于较大值。

当计算的地震作用小于上述的下限,宜适当加大结构的截面尺寸,提高结构的刚度,使设计地震作用不至太小而不安全;当计算的地震作用大于上述的上限太多,宜适当减小结构的截面尺寸,降低结构的刚度,使结构设计比较经济合理。

一般情况下,按振型分解法计得的结构底部剪力小于底部剪力法求得的数值。

只有在结构刚度质量沿竖向变化很大,很不均匀时,才会出现振型组合法计算结果较大的现象。

通常,采用振型分解方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第一振型的底部剪力V01大于第二振型的底部剪力V02;第二振型的底部剪力V02大于第三振型的底部剪力V03。

只有在下列情况才会出现高振型地震作用反
5. 内外力平衡条件:分析在单一重力荷载或风荷载作用下是否满足,通常检查底层。

底层各柱、墙轴向力的代数和应等于建筑物的总重,各墙不应有很大的剪力,应注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检查内外力平衡条件应对单项荷载进行,内力组合后不再符合上述条件,对框-剪结构不能进行0.2Q剪力调整。

在单一风荷载作用下,底层各柱、墙水平剪力的代数和应等于水平风荷载作用的合力,应注意对地震作用不能进行校核。

由于计算有误差,允许有5~10%的出入。

6. 对称性:对称的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对称点的内力与位移应当对称;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其内力和位移应反对称。

否则应重新检查输入的几何、荷载数据或程序的正确性。

7 渐变规律:在结构的竖向变化比较均匀,无刚度质量突变的情况下,结构的内力与位移沿竖向也应当是逐渐变化的,不应有大的跳跃。

8.配筋情况:在正常的截面尺寸,一般常规结构布置的情况下,墙柱应当大多数是构造配筋,计算配筋应是少数,更不应有超筋现象,否则应调整墙柱截面尺寸或混凝土标号。

9.地面以上结构的单位面积重度(kN/m2)是否在正常数值范围内,数值太小则可能是漏了荷载或荷载取值偏小,数值太大则可能是荷载取值过大,或活载该折减的没折减,计算时建筑面积务必准确。

10.竖向构件(柱、墙)轴压比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轴压比过大固然不行,过小则无必要,在方案设计阶段必须严加控制。

11.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理想结果是层间位移角略小于规范值,且两向侧向位移值相近。

1)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不宜大于下表的限值:
u
3)高度在150m—250m的高层建筑,其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的限值在1)和2)之间插值。

12.侧向位移和楼面扭转控制:侧向位移为楼层刚点位移和最大点位移比,楼面扭转为楼面两端点水平位移(mm)之大者与楼面两端点水平位移(mm)平均值之比值,即u/((u1+u2)/2,必须控制在1.5之内,应小于1.2,否则为竖向不规则结构。

13.有转换层时,必须验算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及上下剪切承载力比。

*14.超限判别:确定超限项目(高度超限、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连续、扭转不规则、复杂结构等)和超限程度是否需要进行抗震超限审查。

15.地震作用方向:应计算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16.剪重比控制:地震力放大。

多塔楼计算。

17.重力二阶效应:水平力作用下,当楼层以上重力荷载与该楼层地震层间位移的乘积除以该楼层地震剪力与楼层高度乘积之商大于0.1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不满足高规5.4时,按近似方法对结构位移、弯矩、剪力放大。

18.侧向刚度控制: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则该结构为竖向不规则类型。

该层(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且其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