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合集下载

有机物燃烧规律

有机物燃烧规律

1、1000C以上,烃的燃烧通式为:CxHy + (x+y/4)O2 xCO2+y/2H2O。

当y=4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当y>4时,燃烧后体积增大;当y<4时,燃烧后体积减小。

2、1000C以上,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CxHyOz + (x+y/4-z/2) xCO2+y/2H2O。

当y=4-2z 时,燃烧前后体积不变;当y>4-2z时,燃烧前后体积增大;当y<4-2z时,无此含氧衍生物。

二、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1、等质量的烃(CxH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大小与烃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有关,且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大,即y/x越大,耗氧量越大。

2、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x+y/4)值,(x+y/4)越大,耗氧量越大。

3、一定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混合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为定值而与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无关,恒等于同质量的某单一组分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三、有机物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规律1、在1000C以上时,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体积相等(或物质的量相等),有机物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数是碳原子数的2倍。

如CnHn(烯烃或环烷烃)、CnH2nO(醛或酮)、CnH2nO2(羧酸或酯)、葡萄糖和果糖等。

2、在1000C以上时,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体积(或物质的量)之比为2:1,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必和氢原子数相等。

如C2H2、C6H6、C6H5OH、C8H8等。

3、在1000C以上时,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体积(或物质的量)之比为1:2,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数必是碳原子数的4倍。

如CH4、CH3OHCO(NH2)2等。

四、有机混合物燃烧时耗氧量与生成物的量关系规律1、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时:①A、B两种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消耗的O2和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也不变。

有机物燃烧规律及

有机物燃烧规律及

四、烃燃烧时耗氧量(n O2)、生成二氧化碳量 ( n CO2 )、生成水量( n H2O)的比较 在比较各类烃燃烧时消耗或生成的量时,常采 用两种量的单位来分别进行比较: 1. 物质的量相同的烃CXHY,燃烧时 n O2 =X+Y/4 n CO2 =X n H2O=Y/2 2. 质量相同的烃CXHY,燃烧时 (1)质量相同的含氢质量分数大的烃,燃烧时 耗氧量大、生成二氧化碳量小、生成水量大。 (2)最简式相同的烃,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 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的耗氧量、 生成二氧化碳量、生成水的量也一定。
3.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L与足量的氧气充分 反应后生成CO2 5L、H2O 7L(所有气体的体积 都在120℃测定)。则这两种混合气体的可能 组成是( ) A. C2H4 C3H 8 B. CH4 C5H8 C. CH4 C4H8 D. C2H6 C3H8
4.一定量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将燃烧产物通过 足量的石灰水,经过滤可得到白色沉淀10g, 称量滤液时质量只减少2.9g,则此有机物不 可能是( ) A.C2H5OH B C4H8O2 C.C2H6 D.C2H6O2
三、气态烃燃烧的体积变化
要考虑燃烧时的体积变化,必须确定烃以及所生成 的水的聚集状态。因此,当气态烃在通常压强下燃烧 时,就有了两种不同温度状况下的体积变化: 1. 在T 〈100 ℃时, △V=x — 〔1+(x+y/4)〕= — (y/4 +1 )。说明,任何烃在以下燃烧时,其体积都是 减小的; 2. 在T 〉 100 ℃时, △V=(x+y/2)— 〔1+(x+y/4)〕= Y/4 — 1 。 当y>4时, △V 〉0 ,即体积增大; 当y=4时, △V = 0 ,即体积不变; 当y<4时, △V 〈 0 ,即体积减小。

有机物燃烧规律

有机物燃烧规律
H______; O_______;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解析:设3.40ɡ醇中含H、O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则:
x+16y=3.40ɡ-2.80L/22.4L•mol-1×12ɡ•mol-1 …………方程①
x/4 –y/2 =0.560L/22.4L•mol-1 …………方程②
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
B.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C.有机物必定含O
D.无法判断有机物是否含O
答案:B、D
例10.某烃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1),此烃可能是
则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为:氢原子的耗氧量减去有机物本身提供的氧原子数的
例14:取3.40ɡ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的氧气中,经点
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0L ,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
2.8L(所有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 则:3.4ɡ醇中C、H、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
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B的分子式为_______,C的分子式为_________(C的分子式有
多种可能,只写分子量最小的一种)。
⑵写出符合上述要求时,CH4和A、B、C的分子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以
n表示碳原子数,m表示氧原子数,只写通式)。
解析:A、B、C中的碳的质量分数与甲烷中相同,⑴中A、B的分子式只要结合醇、醛
较CxHy的耗氧量。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

有机物燃烧规律浅谈谈

有机物燃烧规律浅谈谈
细雨润无声的潜在效应 。
・ 听录音、 看录像 、 听演奏等手段 , 强化学生深层 演奏 中 ,让 学生 在二度创作 中获得创造 的体 : 次的情感体验 , 使学生能富有创造性的去挖掘 验 , 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是观摩艺术表演 、 听音 : 每一首乐 曲的内涵。如在< 土耳其进行 曲》 的教 乐会 , 让学生在音乐 中感受优美 的、 雄壮的 、 欢 : 中, 学 在学生 了解作者生 平的基础上 , 笔者抓 乐 的、 崇高 的、 悲剧的等一切情感 。 以此不断丰 : 住莫扎特创造中出现许多革新因素这一重点 , 富学生 的情 感 , 大学生的视野 , 扩 陶冶学生的 t 将传统的法国式轮舞曲题材写成的奏鸣曲末乐 审美t睦 。 旁桑 : , 章 与这首通俗音乐体裁的进行曲形式的奏鸣曲 实践证 明, 在钢琴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审 : 第三乐章 , 进行视听对 比, 并从创作 背景入手 , 美 因素 , 将感 受美 、 体验 美( 象)发现美 ( 想 、 创


以美为诱因. 激发学 习兴趣
:的、 独特的理解 ; 二是弓 导学生从 曲式 、 l 和声 、 动 中来 , 消除学生的 紧张心理。三是结合课 外
在教学 中重视 “ 范演奏” 示 ,用细腻的音 : 旋律 、 织体 、 调性等构成钢琴作 品的各种元 素 活动 , 定期举行各种类型 的演奏会 , 为学生 提 色, 张弛的节奏 , 抑扬顿挫的力度 , 扣人心弦的 :的不同构造 中感受钢琴作 品的特点 , 同时辅以 供更多的欣赏 , 表演机会。在这种贴近 自我的
有 机 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燃烧
钢 琴 教 中 美 的 艘 应一 。
撬晓东
河南新 乡幼儿师范学校
钢琴演奏需要系统的机能训练、 思维训练 : 传统的“ 单向” 方式教学常常忽略这一点 , 这种 果 的途径。针对以往“ 回课 ” 时学生上 台怯场、 和心理训练 。 实际钢琴教学往往偏重于“ 训练” “ 向”方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 演奏呆板的情况 , 单 笔者在“ 回课” 时作 了如下改 二字, 在教学过程 中传授和灌输 多 , 生交 ・ 与学 力。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在分析作品的理性思 进 : 一是创设表演氛围 。 采取“ 表演五分钟 ”大 “ ’流 和互动少 , 因此 ,钢琴难练 , “ 练起来乏味 , : 中想象美 、 台 考 发现美 , 在表现作 品的实践操作 型演奏会 ‘ 优秀者表演 ” 等方式 回谡 , 给学 生 下弹得好 , 台就 紧张 , 上 因表演不成功 而感到 : 中创造美? 笔者在分析作品这个环节上作 了尝 充 分的准备 时问 , 并辅 以课后辅 导 。 让学 生对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规律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规律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规律1.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两个通式烃: C x H y + (4y x +)O 2 → x CO 2 + 2y H 2O 烃的含氧衍生物: C x H y O m + (24m y x -+)O 2 → x CO 2 + 2y H 2O 2.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规律⑴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与4y x +成正比,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大 ⑵等质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与xy 成正比,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大,且生成H 2O 的量越大,而生成CO 2的量越小例:等质量的乙烯(C 2H 4)和环己烷(C 6H 12)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为a g 、b g ,则a 和b 的关系是: A. a = 3b B. 3a = b C. a = b D. a ﹤ b⑶质量一定时,最简式相同的各种烃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均相等 ⑷气态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O H y xCO O y x CxHy 2222)4(+→++ 后前V V V -=∆ A. T < 100℃ 时,41y V +=∆(体积减小) B. T > 100℃ 时,41y V -=∆ ①若 y = 4 , 燃烧前后体积不变, △V=0②若 y > 4 , 燃烧后体积增大, △V=14-y ③若 y < 4 , 燃烧后体积减少, △V=41y - 例:120℃时,1体积某烃和4体积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为: A. 1 B. 2 C. 3 D. 4⑸等物质的量的烃的衍生物(C x H y O m )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与(24m y x -+)成正比,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大例:等物质的量的A 物质(化学式为C n H 2n O )和B 物质(化学式为C m H 2m+2O 2)分别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等。

有机物燃烧规律

有机物燃烧规律

有机物燃烧规律一、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1.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①烃类物质(C x H 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x/y成比;②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⑴互为或⑵相同。

2.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耗氧量越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个碳原子与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或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或或形式,再按①比较C x H y的耗氧量二、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及H2O量规律1.将C x H y转换为CH y/x,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y/x值越,生成水的量越,而产生的CO2量越。

y/x相同,耗氧量,生成H2O及CO2的量相同。

2.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

3.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或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4.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①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则烃:C x H y y/4 0;烃的衍生物:C x H y O z(y/4—z/2)0。

②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符合通式;③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⑴若CO2和O2体积比为4∶3 ,其通式为⑵若CO2和O2体积比为2∶1 ,其通式为。

有机物燃烧规律

有机物燃烧规律

有机物燃烧规律有机物燃烧的规律归纳1. 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完全燃烧的通式:C x H y +(x+4y)O 2xCO 2+2yH 2O(1) 燃烧后温度高于100℃时,水为气态:14y V V V ∆=-=-后前① y =4时,V ∆=0,体积不变;② y>4时,V ∆>0,体积增大;③ y<4时,V ∆<0,体积减小。

(2) 燃烧后温度低于100℃时,水为液态:14y V V V ∆=-=+后前 ※ 无论水为气态还是液态,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都只与烃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有关,而与氢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无关。

例:盛有CH 4和空气的混和气的试管,其中CH 4占1/5体积。

在密闭条件下,用电火花点燃,冷却后倒置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去掉试管塞)此时试管中A .水面上升到试管的1/5体积处;B .水面上升到试管的一半以上;C .水面无变化;D .水面上升。

答案:D2.烃类完全燃烧时所耗氧气量的规律完全燃烧的通式:C x H y +(x+4y)O 2xCO 2+2yH 2O(1) 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x+4y)值越大,则耗氧量越多; (2) 质量相同的有机物,其含氢百分率(或yx 值)越大,则耗氧量越多;(3) 1mol 有机物每增加一个CH 2,耗氧量多1.5mol ;(4) 1mol 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耗氧量依次减小0.5mol ;(5) 质量相同的C x H y ,xy 值越大,则生成的CO 2越多;若两种烃的x y 值相等,质量相同,则生成的CO 2和H 2O 均相等。

3.碳的质量百分含量c %相同的有机物(最简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总质量一定,以任意比混合,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 2的量总是一个定值。

4.不同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则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相等。

2.质谱法注:该法中主要引导学生会从质谱图中“质荷比”代表待测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以及认识质谱仪。

等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

等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

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是指当有机物燃烧时,所需氧气的量与该有机物中碳、氢、氧元素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一规律的研究对于理解有机物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从简到繁的角度,逐步探讨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解读这一主题。

1. 有机物燃烧概述有机物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和产生二氧化碳、水等产品。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反应过程复杂,需要一定的氧气参与。

有机物的燃烧过程并非简单的燃烧,其中涉及着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

2. 理论耗氧量的计算若给定有机物的化学式,可以根据其组成元素的数量计算出其理论耗氧量。

一般而言,碳元素每个原子需要与两个氧气分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元素每个原子需要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水。

据此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有机物的理论耗氧量。

3. 实际燃烧中的影响因素在实际的燃烧过程中,考虑到反应的速率、燃烧温度、氧气的利用率等因素,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际燃烧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耗氧量的影响,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研究课题。

通过深入了解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和燃烧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背后所涉及的能量变化和物质转化。

这一规律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的深层次机制,为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回顾有机物燃烧耗氧量规律是一个涉及到化学、能量转化和环境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有机物燃烧过程中的耗氧量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这一规律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一)——燃烧前后体积的变化规律对于CxHy的烃,其完全燃烧可表示为:CxHy+(x+y/4)O2 xCO2+y/2H2O一、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水为气态时,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y/2) =1-y/4可见:任何一种气态烃完全燃烧,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只与该烃所含的H原子数有关而与C原子数无关。

①当y<4时,气体体积减少,如C2H2;②当y=4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③当y>4时,反应后体积变大,如C2H6,C3H8,C4H8等;二、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 =1+y/4可以看出,无论何气态烃,其燃烧后气体体积都会减少。

典型习题:1、aml三种气态烃与足量的氧气的混合物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50℃、1.01×105Pa),气体体积仍为aml,则三种烃可能是()A、CH4、C2H4、C3H4B、C2H6、C3H6、C4H6C、CH4、C2H6、C3H8D、C2H4、C2H2、C4H6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水蒸气且气体体积不发生改变,其平均氢原子数y=4,故应选A、D2、A、B、C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共aml,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况(标准状况)气体体积减少了2aml,则三种烃可能是()A、CH4、C2H4、C3H4B、CH4、C2H6、C3H8C、C2H6、C3H6、C4H6D、C2H4、C2H2、C4H6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液态水,其体积变化应为:△V=1+y/4,则有aml(1+y/4)=2aml y=4即:三种混合烃的平均H原子数为4,故应选A、D有机物燃烧规律(二)——燃烧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多少的规律一、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x+y/4)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碳原子个数(X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CO2越多;生成H2O的多少取决于氢原子个数(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二、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和生成水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或y/x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及生成的水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或x/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CO2越多。

由此可得以下推论:1、等质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碳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越少,由此可得,CH4耗氧最多。

2、等质量的烯烃,由于碳氢原子数之比为定值,故碳、氢质量分数为定值,即,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的量相等。

3、等质量的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碳原子数越多,氢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越多,生成水越多,生成CO2越少。

由此可知,乙炔、苯耗氧量最少生成CO2最多,生成水最少。

4、同碳原子数的烷、烯、炔、苯及苯的同系物,其含氢的质量分数为:烷>烯>炔>苯及苯的同系物。

故其耗氧量为:烷>烯>炔>苯及苯的同系物。

三、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与烃的含氧衍生物在完全燃烧时,①若耗氧相同则该烃的含氧衍生物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xHy(CO2)m(H2O)n,(m、n∈N,下同)如C2H4与C3H6O3;②若耗氧量相同且生成CO2一样多,应具有相同的碳原子数,其分子应符合通式CxHy(H2O)n,如C2H4与C2H6O;③若耗氧量相同且生成水一样多,应具有相同的氢原子数,其分子式应符合通式CxHy(CO2)m,如C2H6与C3H6O2,由此可推,等物质的量的两烃的含氧衍生物充分燃烧后,若耗氧相同,则其在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O2或H2O或CO2和H2O的组合,即式量相差44n,18n,62n等等;如C2H4O与C3H6O4。

四、实验式(最简式)相同的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不论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O2及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为定值,如C2H2和C6H6,甲醛和葡萄糖等。

典型习题:1、燃烧某混合气体,所生成的CO2质量一定大于燃烧相同质量的丙烯所产生的CO2的质量,该混合气体是()A、丁烯、丙烷B、乙炔、乙烯C、乙炔、丙烷D、乙烷、丙烷2、总质量一定,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耗O2为常量的是()①乙炔与苯②烯的同系物③甲烷与乙烷④甲醛与乙醇⑤甲醛与乙酸⑥甲醛与甲酸甲酯⑦乙酸与葡萄糖A、①②⑤⑥⑦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④⑤⑥3、有机化合物A、B分子式不同,它们只可能含有碳、氢、氧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

如果将A、B不论以何种的比例混合,只要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那么A、B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若A是甲烷,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化合物B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写分子式),并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含有(-CH3)的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答:1、B 2、A3、A、B的分子式中氢原子数相同,且相差n个碳原子,同时相差2n个氧原子(n为正整数)。

C2H4O2 CH3COOH HCOOCH3有机物燃烧规律(三)——“残基法”求有机物分子式“残基法”是根据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耗氧量和生成CO2的体积比,求其分子式的一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1、根据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耗氧和生成CO2的体积比设其分子式的一般形式,我们可把其分为三类:(I)燃烧消耗氧气体积大于生成CO2的体积,其一般形式为:(CxHy)m(H2O)n(x、y、m、n∈N)(II)燃烧消耗氧气体积等于生成CO2的体积,其一般形式为:Cx(H2O)n (x、n∈N) (III)燃烧消耗氧气体积,小于生成CO2的体积,其一般形式为:(CxOy)m(H2O)n (x、y、m、n∈N)2、根据消耗O2和生成CO2的比值,我们只用上述一般式中的前半部分(称之“残基”),由质量守恒求得x与y的最简比,可得此类有机物的通式。

3、再根据其它性质和条件,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例如:某有机物在O2中完全燃烧时,其蒸汽与消耗O2及生成CO2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比为1:4:3,该有机物不可能是()A、C3H4B、C3H8O2C、C2H5CHOD、C2H5COOH解析:据V(耗O2)>V(生成CO2),设其一般形式为:(CxHy)m(H2O)n;椐质量守恒CxHy+4O2 →3CO2+y/2H2O可得 x=3, y=4;故此类有机物通式为(C3H4)m(H2O)n又该机物燃烧生成3倍体积的CO2,分子中应有三个碳原子,可进一步确定其通式为C3H4(H2O)n(n∈N)故应选D。

典型习题:化合物CO、HCOOH和OHC—COOH(乙醛酸)分别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积比都是1:2,后两者可看成是(CO)H2O和(CO)2(H2O),也就是说:只要分子式符合(CO)n(H2O)m(m、n∈N)的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成CO2的体积比总是1:2。

现有一些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是3:4。

(1)这些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是。

(2)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和b(a<b),则(b-a)必定是(填入一个数字)的整数倍。

(3)、在这些有机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它含有两个羧基。

取0.2625g该化合物恰好能与25ml0.100mol/L的NaOH溶液完全中和,据此,结合必要的计算和推导,试给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答案:提示:利用“残基”法求得该类有机物的通式是(C2O)m(H2O)n(1)C2H2O2 (2)、18 (3)、210、C6H10O8乙酸乙酯的制备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还能做脱水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3: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

不能使液体沸腾。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

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3.4:用Na2CO3不能用碱(NaOH)的原因。

虽然也能吸收乙酸和乙醇,但是碱会催化乙酸乙酯彻底水解,导致实验失败。

1、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烷烃CnH2n+2 仅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烯烃CnH2n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炔烃CnH2n-2 含C≡C键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生氧化反应)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主要抓官能团的特性,比如,醇类中,醇羟基的性质:1.可以与金属钠等反应产生氢气,2.有羟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氢原子。

4.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5.可以与氢卤素酸发生取代反应6.醇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

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还原反应)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醇和酚类物质(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6.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7、能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1)酚:(2)羧酸:(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5)蛋白质(水解)8.能发生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12、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凡是在不高于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