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下古诗赏析练习题.
八下古诗词赏析真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 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气势磅礴。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 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2分)。
2.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 要分析它的妙处。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描 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 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 伟气势。(1分),(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 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 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 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 气势宏大。)
3、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 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 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 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 (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 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 之苦。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 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八年级下册古诗《诗人赏析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古诗《诗人赏析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___的作品。
2. 《静夜思》中的作者在何地写下这首诗?
答:___
3. 《白日依山尽》中的作者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答:___
4. 《望江南》这首诗中的作者是在望着什么地方?
答:___
5. 《悯农》这首诗的作者是___。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A. 《悯农》
B. 《静夜思》
C. 《望江南》
D. 《白日依山尽》
答:___
2.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什么自然景观?
A. 河流
B. 山峦
C. 夜晚
D. 沧海
答:___
3. 下面哪位诗人是唐代的代表作家?
A. 苏轼
B. 白居易
C. 杜牧
D. 王之涣
答:___
三、判断题
1. 《白日依山尽》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答:___
2. 《悯农》这首诗描写了当时农民的困苦生活。
答:___
3. 《登鹳雀楼》这首诗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
答:___
四、解答题
请根据你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最喜欢的一首诗的原因,并分享你对这首诗的感想和体会。
{你的作答内容}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下册古诗《诗人赏析练习题》的练习内容。
完成后请交给教师进行评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题学习和鉴赏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只有“咬文嚼字,品析字词”才可将文本中深层的内容挖掘出来!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练习题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2、赤壁· 杜牧[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请根据以下的诗歌内容,完成相关的鉴赏题。
1. 诗歌一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回答以下问题:
- 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 诗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应该是什么含义?
- 诗人的故乡在哪里?
2. 诗歌二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回答以下问题:
- 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表达了什么意思?- 诗人登上更高的楼层的目的是什么?
3. 诗歌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请回答以下问题:
- 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 诗中的一岁一枯荣和野火烧不尽表达了什么意思?- 春风吹又生的意象代表着什么?
4. 诗歌四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请回答以下问题:
- 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 诗中的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表达了什么意思?- 独钓寒江雪的意象代表着什么?
5. 诗歌五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回答以下问题:
- 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 诗中的明月光和地上霜应该是什么含义?
- 诗人的故乡在哪里?
以上为八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请认真回答。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古诗鉴赏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2分)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也借这个典故表达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3、诗人在颔联中表达怎样的人生哲理?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二、《无题》(李商隐)1、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完整版)八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复习训练

古诗鉴赏选择题姓名:班级:得分:1、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2、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
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3、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4、下列对《关雎》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初二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A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苏轼C. 王维答案:B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静夜思》中的一句诗:床前明月光,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三、简答题1. 请简述《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看到太阳依偎在山边渐渐落下,黄河浩浩荡荡汇入大海。
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攀登高峰、俯瞰众山的渴望和决心。
诗人以山喻人,表达了自己志向高远,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四、赏析题1. 阅读《江雪》一诗,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江雪》这首诗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个寂静、空旷的雪后江景,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美。
诗中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通过一个孤独的渔翁形象,传达了诗人对孤独、淡泊、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本次古诗词赏析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古诗词,也加深了对诗词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地挖掘古诗词的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赏析练习题(八年级下)《闻雁》(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读诗需要联想和想象,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秋雨,也听到了自远而近的归雁的悲鸣之声,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更不知道故乡远在何处,归思之情无穷无尽。
2.通读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诗歌借秋雨独坐遥闻雁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尽的思乡之情。
《池鹤》(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最能概括“乱群鸡里有风标”句意的成语是:鹤立鸡群。
这一成语的意思: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中显得很突出。
2.“诗言志”,“怅望青田云水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和情感?不甘作“池中物”的远大志向,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3.诗中“低头咋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
4.白诗通俗易懂,通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用比照衬托的手法,描绘了丹顶鹤:形象美,色彩美,鸣声美和心灵美,勾勒丹顶鹤超凡的风姿和孤傲的品格,诗人以鹤自喻,抒发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之情。
5.读诗贵在品,试品味“怅”字运用的精妙一个“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迎燕》(宋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诗中表现人们欢迎燕子到来的诗句是: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2.这是一首平易浅显的咏物诗,全诗借“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趣?全诗写人与燕的关系,借对“燕”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的喜爱(燕之乐,亦足见诗人之乐)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通过高楼饯别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对岁月如流年华虚度的烦恼,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的愤怒,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对理想一定会实现的执着。
2、你认为诗中哪一句可以概括李白的诗歌的特点。
答:中间小谢又清发。
3、赏析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愁,举杯销愁愁更愁”,说说你喜欢的缘由。
答:比喻奇特而富有独创性,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
表明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带来的烦忧苦闷。
渔家傲(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
上阙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
下阙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真实感人。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答:此二句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致:重峦叠峰里,残阳夕照,紧闭城门,戍边关城被笼罩在沉沉的春霭之中,渲染了边地萧条肃杀,荒漠寂寥。
3、联系全诗说说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诗因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与忧国交织在一起,使思家乡愁让位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将军、士卒保卫国家的使命感更为突出。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朝散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散曲是怎样描写秋郊黄昏景物的?答:全篇选取了最能反映事物特征,又能突出词人感受的景物写的,烘托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
2、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异乡游子忧郁悲怆的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前上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感情,后四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前四句抒写了诗人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后四句写诗人并未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深厚的哲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答:这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提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给人以丰富的启迪,启发人们在困难或挫折面前,不应消沉,而积极乐观地面对。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绘至死不渝的爱情,对此你还有有何看法,如有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两句诗在今天看来,也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 1.诗人为什么要从重重新绿写起?为了突出海棠花蕾的明丽醒目,娇艳动人。
2.诗题为“赋未开海棠”为什么要写桃李?意在形成对照,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得春光,哗众取宠,而诗人喜爱的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品格之高,更为桃李所不及。
3.作者要寄儿辈什么?期望自己的子女要像未开的海棠一样,“爱惜芳心莫轻吐”,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题红叶》(宣宗宫人韩氏)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1.诗歌的前两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以流水之急与春宫之闲形成对比,写出了一个长期被幽囚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度日如年之苦。
2.这是一首典型的“宫怨诗”,最后两句,借嘱咐红叶,表达什么愿望?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想冲破樊篱的强烈愿望。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古诗讲究锤炼字句,试析此诗中“悲”“念”运用的精妙。
悲:让长江感情化,拟人化,把自己的情感注入长江,以至江水都长期滞留不畅,把自己长期滞留巴蜀,被归思缠绕无法排解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念”点明自己身处异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
2.从思想内容或表现手法任选一角度,对“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进行赏析。
从内容上看,这两句纯属写景,晚秋的风吹起来,把每一座山上的黄叶刮得零落乱飞,这里虽没有表现情感的字眼,但我们却强烈感受到:在这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画面上,渗透了诗人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
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比兴。
从“兴”的作用看,在这样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思乡之愁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
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索秋风,飘零黄叶,不正是诗人悲苦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吗?《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找出诗人对早春景色赞美与具体描写的诗句。
诗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2.试对“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作赏析。
第一句的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清”字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的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开始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绿柳才黄半未匀”是对早春的景色描绘,早春时节,柳叶萌生,其色嫩黄,“才”“半”都暗示“早”,如笼统地写成柳叶初生,总觉得淡而无味,诗人抓住“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柳枝上刚露出几片嫩黄的柳芽,那么清新怡人,这不仅突出“早”,而且把早春柳的风姿写的十分逼真,生动的文笔蕴涵着作者多少欢愉和赞美。
3.找出诗歌描绘想象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写?诗句: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作用:形成对照,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更能表现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4.这首诗以诗家特有的眼光看春景蕴涵理趣,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创作见解,能表述一下吗?哲理:诗人必须感觉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总是重复已经滥熟的老套。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在巴山夜雨时的什么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什么样表达出来的?答:孤寂思乡(凄凉愁思)。
是通过描写当时所环境及想象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作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绪的。
论诗清代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读前两句诗看作者是否否定了李杜诗篇的成就,如不是,应怎样理解?答:作者并不是要否定李、杜诗作的杰出成就,而是揭示了文学创作的时代性。
各个时代都会出现天才诗人,说明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的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