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压铸件检验规范》课件

《压铸件检验规范》课件

尺寸精度
内部缺陷
复杂度高、要求严格
汽车发动机缸体压铸件 是压铸件中较为复杂的 一种,其检验过程需严 格遵循相关标准,确保 产品质量。检验内容包 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 、内部缺陷等方面。
检查表面是否光滑、无 气孔、无裂纹等缺陷。
测量各部位尺寸是否符 合图纸要求,确保装配 无误。
采用X光或超声波检测内 部是否存在气孔、缩孔 、裂纹等缺陷。
颜色和光泽
确保压铸件的颜色和光泽 符合要求,无明显色差。
铸造痕迹
检查压铸件上是否有铸造 痕迹,如浇口、溢流口等 。
尺寸检验
测量工具
使用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确保压铸件尺寸符合 图纸要求。
尺寸精度
检查压铸件的关键尺寸,如孔径、外径、厚度等,确 保在公差范围内。
形位公差
检查压铸件的形位公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圆度等 。
夹渣
总结词
压铸件内部或表面存在与基体金属不 同的杂质或夹杂物。
详细描述
夹渣是由于在压铸过程中,金属液中 混入了非金属杂质或上一批金属残渣 而形成的。夹渣的位置和大小取决于 金属液的纯净度和浇注系统设计。
欠铸
总结词
压铸件因未完全填充模具型腔而出现的缺损或不足。
详细描述
欠铸是由于在压铸过程中,金属液流动受阻、浇口位置不当或模具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欠铸通 常出现在铸件壁厚较薄或形状复杂的部位,导致铸件性能下降或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缩孔
总结词
压铸件内部或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孔洞或凹陷。
详细描述
缩孔是由于在压铸过程中,金属液冷却收缩时未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而形成的。缩 孔的位置通常出现在铸件壁厚较大或热节处,与模具温度、金属液温度和浇注系 统设计等因素有关。

压铸件品质检验规范

压铸件品质检验规范

压铸件质检规范1、目的明确压铸件品质验收规范,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规范能达到一致性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配套的锌合金压铸件的外观检验,包括毛坯、成品)完成铸造后机械加工的产品)。

3、技术要求3.1压铸件质量要求3.1.1压铸件应符合零件图样的规定。

3.1.2表面质量3.1.2.1压铸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GB/T6060.1的规定。

3.1.2.2压铸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欠铸、疏松、气泡和任何穿透性缺陷。

3.1.2.3压铸件表面允许有擦伤、凹陷、缺肉和网状毛刺等缺陷。

但缺陷必须符合表1规定。

表1压铸件表面质量要求缺陷名称缺陷范围数值备注擦伤深度(mm)≤0.10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百分数5凹陷凹入深度(mm)≤0.30缺肉深度(mm)≤0.50长度不大于(mm)2所在面上不允许超过的数量2离压铸件边缘距离(mm)≥4间距(mm)≥10网状毛刺高度(mm)≤0.23.1.2.4压铸件的浇口、飞边、溢流口、隔皮、顶杆痕迹等应清理干净。

但允许留有痕迹。

3.1.2.5若图样无特别规定,有关压铸工艺部分的设置,如顶杆位置、分型线的位置、浇口和溢流口位置等由生产厂自行规定。

3.1.2.6压铸件需要特殊加工的表面,如抛光、喷丸、镀铬、涂覆、阳极氧化、化学氧化等须在图样上注明。

3.1.3压铸件机加工平面加工后的表面质量3.1.3.1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局部铸态表皮存在。

3.1.3.2不允许有超过表2规定的孔穴存在。

表2压铸件机加工平面允许的孔穴项目最大直径(mm)最大深度(mm)最多个数/cm2边缘间最小距离(mm)孔穴0.50.2243.1.4压铸件机械加工螺纹的表面质量3.1.4.1压铸件机械加工螺纹的头两扣不允许有任何缺陷,其余部分螺纹不允许有表3所规定的孔穴缺陷。

表3机械加工螺纹规定的孔穴缺陷范围螺距(mm)平均直径(mm)≤螺纹工作长度内个数≤深度(mm)≤两孔的边距(mm)≥≤0.751122>0.75 1.54 1.553.1.4.2压铸件不铸底孔加工后的螺纹表面质量见表4的规定。

AMS 2175 铸件、分类及其检验规范

AMS 2175 铸件、分类及其检验规范
3.3人员资格
执行着色探伤、磁粉探伤或者射线检验的人员应当按照NAS 410进行资格认证。
3.4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
3.4.1目测:目测检验的部位必须要有足够的照明灯光。环境灯光不得小于75英尺烛光(foot candle)。铸件应当没有外来杂质,且不应当包含裂纹、热裂、冷隔和不良焊缝(也叫低于平面以下的分型线)。另外,铸件应当符合工程图纸、规范或其他达成一致的观测标准(见8.4)。也应当采用以下标准:
8.4观测标准件:
目测检验的标准件包括带有已知不连续性的样本铸件。可以参考MSS SP-55和ASTM A 802获得更多的关于钢铸件的目测检验的验收标准。MSS SP-55包含一些参考照片说明了各种类型和程度的表面不连续性,而ASTM A 802(钢铸件,表面验收标准,目测检验)包含模拟实际不连续性和表面粗糙情况的样板。
3.4.1.1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应当符合工程图纸的要求。工程图纸上规定的粗糙度要求(也就是,63Ra,125RMS等)不能排除要求出现可接受的液体渗透或磁粉探伤的磁痕。可以使用目测和通过感觉与外购观测标准件比较的方法来确定是否符合规定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3.4.1.2浇口、冒口和分型线凸起:如果工程图纸或者铸件(材料)规范上没有规定允许的浇口、冒口或者分型线凸起的范围,那么对浇口、冒口和分型线的最大范围应当按照表3。
1.3分类
按本标准检验的铸件要按类别和适用等级进行分类。类别(class)决定检验的频次(见3.1和4.3),级别(grade)控制铸件的验收标准(件3.1和3.4)。
1.3.1类别(classes):
a.1类关键铸件,其失效会影响操作人员的生命,或导致导弹,航行器或其它交通工具的损失。
b.2类重要铸件,其失效会导致重大的操作事故和处罚。如果是针对导弹、飞行器和其他交通工具,还包括主要部件的损耗,无意识的释放或者不能释放军火,或者军火部件的失效。

压铸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压铸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压铸件检验作业指导书压铸件检验作业指导书一、检验前准备工作:1. 准备好检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显微镜、玻璃刻度尺、硬度计等。

2. 确定检验的标准和要求,不同的压铸件可能有不同的检验指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 对检验区域进行清洁,保证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待检压铸件的表面和内部。

二、外观检验:1. 检查压铸件的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裂缝、孔洞、气泡等不合格现象。

2. 使用显微镜观察压铸件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漏斗状缺陷,如有则视为不合格。

3. 使用玻璃刻度尺测量压铸件的尺寸和形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三、物理性能检验:1. 使用硬度计对压铸件的硬度进行测试,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2. 对压铸件进行拉伸、压缩等物理性能测试,根据不同的压铸件类型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

四、化学成分检验:1. 对压铸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包括主要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杂质含量。

2. 根据设计要求和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确定是否合格。

五、记录和报告:1. 将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外观检验结果、物理性能测试结果、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等。

2. 根据检验结果编写检验报告,明确指出压铸件的合格性和不合格性。

3. 对不合格的压铸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压铸件检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戴好安全帽、安全眼镜、防护手套等。

2. 使用仪器和设备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对于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和试剂,要严格按照安全使用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以上是压铸件检验作业的基本指导书,具体的检验操作和步骤可能因不同的压铸件类型和检验要求而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补充。

压铸产品检验规范

压铸产品检验规范

文件页次文件名称电镀铸件产品检验规范 制定日期1.目的:明确电镀铸件来料的验收与检验标准,指导并规范检验员进行铸件产品的检验。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镀铸件产品的检验。

3.检验工具:卡尺、塞尺、相关产品装配件、2.5次元、三次元、高度规等。

4.定义:4.1.外观:按照ANSI 常规一次抽样方案Ⅱ水平AQL :MAJ=0.4,MIN=0.65 4.2.尺寸:按照每批次每模穴抽样6PCS.C=05.作业程序: 5.1.缺陷分类:5.1.1.A 级表面:经常能够看到的表面(如上表面)B 级表面:在不移动产品的情况下,偶尔能看到的表面(如侧面)C 级表面:在移动产品或被打开后才可以看到的表面(如底面、内表面) 5.1.1.2.外观检验方法 5.1.1.2.1检验条件:5.1.1.2.1.1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500LX 的近似自然光照度下检查。

5.1.1.2.1.2.检验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不低于1.0,被检查产品与人眼视线呈45·角。

5.1.1.2.1.3.检查距离、检查时间和是否旋转的要求:项 目 A 级面 B 级面 C 级面 检查时间(秒) 5 3 3 检查距离(mm) 250-300 300-350 350-400 是否旋转旋转不旋转不旋转.1.1.2.2外观表面等级定义:根据物料表面的重要程度,物料分为A 级面(客户经常能看到的表面)、B 级面(在不移动产品的情况下,客户偶尔能看到的面),C 级面(产品移动或被打开后才可看到的面。

)如下图:5.1.1.2.3.外观缺陷意议:浅划痕:目测不明显的划痕,用于指甲触模无凹凸感,不露铜。

深划痕:目测明显的划痕,用于指甲或塑料撬片刮触无凹凸感,不露铜。

凹陷:因基材缺陷或加工操作不当而在物料表面留下的坑状痕迹A 级表面B 级表面C 级表面文件页次文件名称电镀铸件产品检验规范制定日期数量。

5.3.2.测试工具:客供组装零配件。

5.3.3.试装标准:物料与各装配件组配正常,不得出现阻碍装配的现象。

压铸件进料检验标准

压铸件进料检验标准
3.螺牙检测:用通规或相应螺丝能旋钮到底,用止规无法旋钮3格或以上的螺纹.
4.平面测试:用合格铝基板放平稳后压对角无缝隙变形.
Maj
CR
Maj
Maj
游标卡尺
相应部件
通规
止规
相应铝基板
性能
1.耐温测试:将压铸喷油件放入120℃±5℃烤箱30Min,表面无起泡、变色、桔皮状.
2.附着力测试:用切割刀在压铸喷油试样品表层以平衡不颤动的手法,划出纵横线形成交错百个小格(深度达到材质度),用3M胶纸密着方格表面而往上急速拉起3次,无整格喷油层脱落.
压铸件进料检验标准
编号
AOK-WI-QC-016
编制
审批
版本
A/0
1目的:
规范压铸件进料检验操作,确保进料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进料品质符合订单/体系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委外压铸件检验工作.
3职责:
IQC:负责对压铸件进料依据MIL-STD-105E正常抽样标准检验,及品质异常反馈和跟进.
4定义:
4.1致命缺陷(Cr):指依判断结果对使用、保管或依赖产品的人有生命危险或人身不安全因素缺点。
4.2严重缺陷(Maj):指除致命缺点外产品的使用性能不能达到此期望值或显著降低性能的缺点。
4.3轻微缺点(Min):指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但对外观或影响产品价值的缺陷。
4.4允收水准(AQL):指不良程度和比率可为客户接受,且客户也认为可以接收适当不良率的品质标准。
3.表面与样板颜色一致,无碰伤、漏色、色差、积油.
4.采用气泡袋包装纸皮隔离入箱,无碰伤擦花隐患.பைடு நூலகம்箱标识清晰正确.
Maj
Maj
Maj
Min

铝压铸件检验及气孔标准

铝压铸件检验及气孔标准

铝压铸件检验及气孔标准铝压铸件是一种常见的铝合金铸件制造工艺,具有高强度、轻量化、良好的工艺性能等优点,在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铝压铸件的质量和性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其中气孔是铝压铸件中常见的缺陷之一,因此有关铝压铸件检验及气孔标准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铝压铸件检验铝压铸件的检验是为了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力学性能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和非破坏性检验。

具体的检验项目如下:1.外观检查:观察铸件的表面是否平整、无裂纹、气孔、砂眼等缺陷,以及是否满足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2.尺寸检测:测量铸件的各个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孔径、螺纹等,与图纸要求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合格。

3.力学性能检验:对铝压铸件进行拉伸、弯曲、冲击等力学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4.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光谱分析等方法检测铝压铸件的化学成分,确保其合金成分符合规定的范围。

5.非破坏性检验:利用X射线探伤、超声波检测等方法对铝压铸件进行无损检测,发现内部缺陷如气孔、夹杂物、裂纹等。

二、铝压铸件气孔标准气孔是铝压铸件中常见的缺陷,对于外观要求较高的铝压铸件,气孔的控制尤为重要。

以下是铝压铸件气孔标准的一般要求:1.外观性气孔:不允许有明显的孔洞、气孔、疤痕和破损等缺陷,对于表面精加工要求高的铝压铸件尤其重要。

2.内部气孔:用X射线或CT扫描等方法检测,按照GB/T6414-1999标准评定内部气孔的数量和尺寸。

3.气孔位置:气孔应尽量分布在铝压铸件边缘或结构薄弱部位,而不应位于重要的强度位置。

4. 气孔尺寸:气孔直径一般应小于5mm,深度应小于铝压铸件壁厚的1/25.气孔数量:气孔数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体根据铝压铸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一般要求每平方厘米内的气孔数量不得超过3个。

综上所述,铝压铸件的检验工作是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的重要环节,其中对气孔的控制是关键。

181226-压铸件外观检测标准

181226-压铸件外观检测标准

标准工时制作日期12/25/2018卡尺千分尺卷尺目测制作审核作业项目页次1/3版本A一.目的:明确客户外观判定标准,准确把握品质,以保证生产。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涵盖了所有压铸件外观的要求。

本规范参照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标准ASTM E505的原始规范,但不取代原规范,仅提供更全面的说明,所以原规范必须使用。

当本规范和原规范的内容矛盾时,本规范要求取代原规范内容。

三.检验规范3.1 检验条件,3.1.1 检验角度:成45度目视检验 3.1.2 检验距离:距物品45—60CM 3.1.3 检验环境:日常日光灯光源下检验 3.1.4 检验工具:目视检验及使用样板对照。

3.2抽样依据3.2.1 抽样方案依据国标GB2828.1-2003抽样标准。

3.2.2外观按照正常一次抽样的一般II级抽样水准AQL=0.4验收四.名词定义4.1砂眼--压铸件中由夹带气体引起的表面缺陷。

4.2冷隔--由于金属的凝固速率不同,有时在压铸过程中产生的凝固金属重叠。

4.3内部缩孔--铸件冷凌期间的一种情况,铸件内部体积收缩补偿补助所形成的内部不规则空洞。

5.外观等级定义5.1 A级面:最终外观正面(有丝印/logo面),组装后外观可直接可视区域 5.2 B级面: 不最终外观侧面、底面,组装后外观需转换角度才可视区域5.3 C级面: 组装后再在内侧,需要换角度才能小面积可视区域及组装后看不见的区域注:客户有特别指定,按客户要求执行。

XY-GLOBAL压铸件外观检验通用标准零件名称压铸件外观检验通用标准使用工具检验指导bowen作业项目页次2/3版本A6.检测标准6.1产品表面不允许出现明显的脏污、毛刺、油渍、变形等异常问题。

6.2砂孔尺寸定义成3个区间的,0.3~0.5mm;>0.5~1mm;>1~2mm;当砂孔小于0.3毫米时,不做考虑。

6.3. A面不得有气孔;6.4.B面、C面、机加工面沙孔的要求如下: a)孔径尺寸:>0.5 mm,不得超过5个;b)孔径尺寸 >0.5~1mm,孔间距>50mm(同样不得超过3pcs); c)孔径尺寸>1mm的产品直接判断不合格;注:砂孔不允许延伸到其他区域的砂孔或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表面粗糙度可按GB/T 6060.1-1997《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评级。
文件标题
压铸件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JEOS-WO-WI-001
版本
A
制订部门
品质部
制订日期
2013/09/22
页码
2/2
编制
审核
批准
六.外观质量:(不良图片见附件)
1.铸件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浇不到、未浇满、机械损伤等)的存在.
编制
审核
批准
1、1.目的:为了对压铸车间生产之产品进行有效地控制,其品质符合国标,行业及客户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公司压铸车间均属之;
3、职责:品质部负责压铸车间产品首件及巡检,压铸车间负责产品自检互检。
4、不合格品控制:按《不合格控制程序执行》。原因分析部门:压铸车间,品质部,技术部。
东莞洁澳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作业检验文件
文件名称:压铸件检验规范
编制单位:品质部
文件编号:JEOS-WO-WI-001
版本: A
制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版本
日期
修改内容
签名
文件标题
压铸件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JEOS-WO-WI-001
版本
A
制订部门
品质部
制订日期
2013/09/22
页码
1/2
7、检验内容:
一.铸件所需材料及化学成分应符合要求。
二.每批次铸件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要求。
三.量检具测量铸件尺寸,尺寸公差符合GB/T 6414-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及工程图纸要求。
四.齿轮类产品,必要时跳动测试仪检测跳动度,符合工程图纸要求。(双齿轮类产品可分别测试大小齿轮跳动度)
5.非加工表面上,不允许有麻面和有色斑点。
6.铸件待加工表面上,允许有经加工可去掉的任何缺陷。
7.铸件表面无冷格及冷格贯穿现象。
8.铸件无变形无模裂纹现象。
9.铸件无扣裂现象。
10.铸件无扣模无烧模现象。
11.铸件表面无开裂无崩模现象。
12.铸件无顶凸无撞伤现象。
13.其它工程图纸规定的外观要求。
8.纠正与预防:当有品质不良时,由品质部相关人员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开出品质异常
5、引用标准:国家标准,工程图纸;样板;MIL-STD-105E;不良图示。
6、定义:致命缺陷(Critical):单件物料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或影响到安全性能时,定义为致命缺陷;
严重缺陷(Major):单件物料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或单件物料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时,定义为严重缺陷;
轻微缺陷(Minor):单件物料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或单件物料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时,定义为轻微缺陷;
单处理。
附件1
外观不良图示
2.在金属型铸件的非加工表面上,允许铸件有分型、顶杆及排气塞等痕迹。但凸出表面不大于0.3mm或凹下表面不超过0.4mm,且布局合理协调。
3.非加工表面的浇冒口,应清理到与铸件表面齐平;待加工表面的浇冒口残留量应不大于3mm。
4.铸件上作为基准用的部位应平整,不允许存在任何凸起痕迹,装饰面上不允许有推杆痕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